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28医院感染控制与废物管理策略第一部分医院感染概述及影响因素 2第二部分感染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3第三部分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 6第四部分隔离技术与预防医院感染 9第五部分空气净化与水处理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13第六部分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感染防控 15第七部分医疗废物分类与管理法规 19第八部分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的规定 21第九部分废物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方法 23第十部分废物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 26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概述及影响因素医院感染概述及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因接触病原微生物而发生的感染。这些感染通常发生在医院环境内,并可能涉及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医院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如伤口感染)和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0%的住院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1.患者特点: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史以及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2.病原体:某些特定病原体,如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等,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较高的致病性,易导致医院感染。
3.医疗操作: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管置入、气管插管、手术等,为病原体提供了进入患者机体的机会,增加了感染风险。
4.医院环境卫生:良好的医院卫生条件可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反之则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
5.抗生素使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6.人员流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人员的频繁流动可能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部迅速传播。
7.控制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个人防护设备等,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此外,持续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趋势和相关危险因素,也是制定科学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降低患者因医院感染导致的不良后果,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对于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护医患双方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感染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医院感染控制与废物管理策略
一、引言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病原体传播地。因此,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和废物管理策略对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感染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1.基本卫生措施:
(1)手卫生:手卫生是最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应当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时刻进行。
(2)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
(3)环境卫生:定期对医疗设备、环境表面进行清洁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2.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对于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等。同时,对患者的病房、医疗器械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遵循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确保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4.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体分布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感染高发区和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5.教育培训:
通过定期开展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6.疫苗接种:
对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废物管理策略
1.分类收集:
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四类,实行分类收集。
2.安全包装:
采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进行安全封装,并贴上相关标识。
3.集中储存:
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区域,进行集中储存,防止废物泄漏、扩散。
4.处置方式:
根据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如焚烧、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
5.监督管理: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环节符合环保要求和标准。
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和废物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员意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医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第三部分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
在全球范围内,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s,HAIs)是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估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遭受HAIs的影响,导致额外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并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其中,手卫生作为最基础且关键的一环,在预防和控制HAIs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手卫生是指使用水和肥皂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指出,手卫生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关键措施,可以显著降低HAIs的风险。根据多项研究显示,医护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可减少高达50%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手卫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阻断病原体传播
手是传播微生物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频繁接触患者及其环境,可能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果未及时清洁双手,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引发交叉感染。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可以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降低HAIs的发生风险。
2.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手卫生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能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从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发展。此外,通过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还能降低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s,MDROs)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PDR-AB)等的传播。
3.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成本
HAIs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治疗计划的改变和延长住院时间。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可降低HAIs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进而节省医疗资源,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4.提升医患关系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不仅能保障患者安全,也有助于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当患者看到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时,会对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和专业素质产生积极评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了确保手卫生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全面的手卫生政策和程序,包括:
1.制定手卫生指南:基于WHO推荐的手卫生五时机原则(即“关键时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的手卫生指南。
2.培训与教育:定期为医护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3.监测与评估:建立手卫生监测系统,定期对手卫生依从性和质量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4.提供设施支持:保证洗手设备和手消毒剂的充足供应,以及洗手设施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5.营造文化氛围:推广手卫生文化,鼓励全员参与,形成良好手卫生习惯。
总之,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有助于降低HAIs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隔离技术与预防医院感染隔离技术与预防医院感染
隔离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将患者与其他人群隔离开来,防止疾病的传播。以下是有关隔离技术与预防医院感染的详细内容。
1.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
隔离技术的目标是在保护患者和医疗人员的同时,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其基本原则包括:
(1)将感染源与非感染者分开。
(2)遵守手卫生和其他个人防护措施。
(3)使用适当的隔离设施和技术。
(4)定期评估隔离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策略。
2.隔离的种类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特性,隔离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接触隔离:适用于具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风险的疾病,如肠道病毒、皮肤感染等。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单间隔离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2)空气隔离:适用于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等。此时需要使用负压病房或其他专用隔离设施,并遵守特定的空气净化规定。
(3)飞沫隔离:适用于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传播的疾病,如流感、肺炎链球菌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单间隔离或者在同一房间内对多个病例进行隔离。
3.隔离技术的应用
隔离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的特性以及医疗资源的可用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隔离。
(2)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尽可能将其单独安置在隔离病房中。
(3)在实施隔离时,应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供患者使用。
(4)为隔离区域配备足够的清洁和消毒物资,以确保环境清洁和消毒质量。
4.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和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所使用的各种防护设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选择正确的PPE和遵循正确的使用程序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基本要点:
(1)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方式选择合适的PPE。
(2)确保在接触患者前正确穿戴PPE,并在完成诊疗活动后立即脱下。
(3)遵循适当的脱卸顺序,避免污染衣物和个人物品。
(4)妥善处理使用过的PPE,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手卫生
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应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所有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入和退出病房前以及使用PPE前后执行手卫生。
(2)提供易于取用的洗手液和干手机,并确保供水系统正常运行。
(3)定期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通过监测和反馈促进行为改变。
6.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对隔离技术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并确保所有员工了解最新的隔离技术和指南。此外,还需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隔离的目的和重要性。
7.监测和评价
医疗机构应建立隔离技术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这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效果、识别改进机会以及适时调整隔离策略。
总之,隔离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第五部分空气净化与水处理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医院感染控制与废物管理策略
医院环境是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感染的发生。空气净化与水处理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1.空气净化
在医疗环境中,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脱落细胞、医护人员的活动以及设备的使用等。这些污染物可以携带各种细菌和病毒,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为了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医院通常会采用空气净化技术。目前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效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捕获粒径小于0.3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一般来说,手术室、隔离病房等高风险区域应配备高效过滤器。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3)静电吸附:通过产生电场使空气中带电粒子发生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这种方法对于去除尘埃等大颗粒物效果较好。
(4)化学消毒剂:如甲醛、臭氧等可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但由于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
2.水处理
医院用水涉及到病人治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等多个环节,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感染控制的效果。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蒸馏法:将水加热蒸发后冷却得到纯净水,可有效去除水中大部分杂质和微生物。
(2)反渗透法:利用半透膜对水分子的选择性透过,将水中的矿物质和微生物分离出来,制得纯水。
(3)离子交换法:通过树脂吸附水中阴阳离子,从而降低水中硬度和碱度,提高水质。
(4)消毒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为了确保医院用水的安全,建议采用多种水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结
空气净化和水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合理选用和维护好空气净化设备和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加强对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的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第六部分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感染防控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感染防控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控制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度或不适当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进而威胁公共健康。因此,在医疗环境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感染防控的相关策略。
一、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定义及重要性
1.定义:抗生素合理使用是指在明确诊断、选择适当药物、确定合适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的基础上,科学地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2017)。
2.重要性:
(1)减少耐药性:通过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延长现有抗生素的有效寿命。
(2)提高疗效: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3)预防二重感染: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正常菌群失调,诱发二重感染。
(4)保障患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低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1.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5年版):
(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
(2)按照指南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3)合理设定抗菌药物疗程。
(4)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
(5)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2.开展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微生物检测:
(1)早期采集病原体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以便准确选用抗生素。
(2)监测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使用。
3.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控:
(1)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2)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措施,如设置抗菌药物预警系统、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等。
4.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1)医生应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了解最新抗生素研究成果和用药指南。
(2)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抗生素的作用和局限性,提高患者对抗生素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感染防控措施
1.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正确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房环境整洁。
(3)对特定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2.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的管理:
(1)确保手术室及其他操作场所符合无菌要求。
(2)规范留置导管等侵入性操作,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3.制定多学科协作的感染防控策略:
(1)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科室间加强信息沟通,共同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抗生素合理使用与感染防控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抗生素使用的严格管理、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以及专业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6):437-44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第七部分医疗废物分类与管理法规医疗废物分类与管理法规
在医院感染控制与废物管理策略中,医疗废物的分类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发布)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16年4月15日修订),我国将医疗废物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以及化学性废物。
一、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弃物,如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瓶、口罩、手套等。这些废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收集、包装、贮存、运输及处置,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病理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包括医学实验中的动物尸体、病理切片、组织样本、细胞培养物等。这类废物应由专门的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进行处理,并确保其不被用于非法活动。
三、损伤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手术器械、玻璃制品、针头、刀片等易造成伤害的物品。这些废物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入专用的锐器容器内,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安全处置。
四、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失效、不合格或者废止的药品及其残余物,以及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品。这些废物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回收、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查。
五、化学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主要包括实验室用的化学品、消毒剂、清洁剂等残留物。这类废物应妥善存放,并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各地区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规定。例如,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2013年9月1日起施行),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废物管理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于2018年11月2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分类标准,规范医疗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总之,在医疗废物分类与管理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第八部分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的规定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的规定是医院感染控制与废物管理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减少潜在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危害风险,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废物收集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根据废物性质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将医疗废物分为四类: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不同的废物类别需使用专门的容器进行收集,容器材质和颜色也有特定的要求。例如,感染性废物通常采用黄色塑料袋或专用容器收集;化学性废物则使用蓝色塑料桶等容器;放射性废物需要按照特殊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在收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直接接触废物及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同时,收集后的废物应在指定区域进行暂时存放,并定期清运至废物暂存间。每个废物收集容器都应贴有明确标识,注明废物种类、产生部门、日期和数量等相关信息。
废物储存是废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医疗废物暂存间应设置于封闭的室内环境,并保持通风良好。废物暂存间内应设有充足的照明设备、洗手设施以及紧急冲洗装置。废物暂存间的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以防微生物繁殖。此外,废物暂存间还需配备消防设备和安全报警系统,以应对突发情况。
废物暂存期间,应定期对废物进行检查和记录,包括容器内的废物量、废物类型以及储存时间等信息。如果发现废物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给相关管理人员。
废物运输同样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医疗机构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医疗废物运输公司进行废物的转运工作。运输车辆应具备防渗漏、防腐蚀等功能,并配备相应的警示标志。在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废物容器密封良好。
为保障废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车辆内部应装有温控设备,确保废物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输。此外,运输路线的选择也需考虑避开人口密集区和敏感地区,降低废物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总的来说,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运输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从而有效防控医疗废物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安全隐患。第九部分废物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方法医院废物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医院废物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危害,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医院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医院废物概述
1.定义:医院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具有潜在感染性、毒性或其他有害性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
2.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令第38号),医院废物分为四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二、医院废物的危害
医院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某些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当前医院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关于医院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仍存在漏洞,导致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疏漏。
2.管理机构职责不清:目前医院废物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责任落实不到位。
3.处置设施不足:部分医疗机构的废物处理设施简陋落后,无法满足废物无害化处理的需求。
4.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对废物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投入不够,导致废物处理效果不佳。
5.社会公众意识淡薄:社会公众对医院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废物管理制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卫生计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草坪采购合同
- 项目资金服务合同
- 辊类购销合作协议范本
- 国内快递承包合同协议
- 天津地区分包合同备案指南
- 电脑商城购机合同
- 专场招聘会合作协议
- 挚爱妻子的承诺
- 仔猪购销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 股权公司董事工作合同
- 结直肠癌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市场营销学》章节练习参考答案
- NBNA和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早期干预课件
- 室速心电图知识讲解共49张课件
- 名企丽水剪力墙结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T-SIIA 006-2022 上海市优质安装工程奖评价标准
- 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中班艺术活动:蔬菜艺术馆-吴敏洁老师
- DB35∕T 2032-2021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DB11T 656-2019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