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5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5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5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5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51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诗导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色没金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黄鹤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载空悠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得意須尽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俱怀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若为化得身千亿,洒向峰头望故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疆域图唐朝外交线路图唐长安图唐文化繁荣的原因一、中国历史由分而合之过程

1、由分而合及由合而分之过程

2、唐王朝—中华帝国之空前繁荣鼎盛二、南北历史文化合流

1、北方文化特质:质朴、刚健

2、南方文化特质:富丽、柔靡三、中外文化之交流

丝绸之路影响:开阔眼界、启迪心智、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唐文化繁荣的原因四、思想意识之开放宽容1、儒、道、佛兼容并存;2、唐太宗首开纳谏之风;3、对民族文化遗产包容之宏大气魄。影响:创造了自由、活跃、宽松之政治思想环境五、文化艺术之全面繁荣诗歌: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影响散文、小说、词,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1、唐诗的题材、风格流派与体裁

(一)题材:无所不写——(二)风格多样化——李白:飘逸狂放;杜甫:沉郁顿挫;高岑边塞诗人:慷慨豪壮;李商隐:细美幽约王孟山水诗人:闲雅淡远;元白:通俗平易;韩孟诗派:奇险诡谲。唐诗评文诗、记游诗、史诗、哲理诗、寓言诗、赋体诗(三)体裁多样化:“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

唐诗分期一、初唐(618-712)即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二、盛唐(713-765)即玄宗先天二年——代宗永泰元年三、中唐(766-859)即代宗永泰二年——宣宗大中十三年四、晚唐(860-907)即懿宗咸通元年——哀帝天佑四年初唐宫廷文人——上官仪、杜审言、沈佺quán期、宋之问对律诗定型及繁荣的贡献非宫廷诗人——四杰、陈子昂:拓展诗的题材、革新诗风杜甫的祖父。崔融、李峤qiáo、苏味道、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审言——初唐七言律、绝的奠基人。盛唐特点:㈠多样化的风格流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多种创作手法。㈡诗体的革新创造;五言古、律、绝,七言歌行㈢开创新的诗风;雄深雅健、高远浑成的意境、清水芙蓉的自然之美㈣

诗坛巨星李白、杜甫的出现中唐特点:继续繁荣。诗人及诗歌数量均超过盛唐,且流派繁多。前期(大历至贞元)㈠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多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㈡元结、顾况,介于杜甫与元白之间的现实主义流派。后期(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㈠新乐府诗派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强调美刺作用,以通俗平易为美。㈡险怪诗派韩愈、孟郊、卢仝、李贺、贾岛、姚合,以奇崛险怪为美。《卖炭翁》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题材:从社稷江山回归舞榭歌台,审美情趣转向深细幽特点:感伤悲愤或愤世嫉俗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一从征战后,故社几人归。——《送李生归旧居》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赠楚云上人》唐朝诗人关系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ONE话说李白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先生《怀李白》话说李白李白(701-76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生平大事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25岁之前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25岁到42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2岁到44岁十载漫游时期44岁到55岁报国蒙冤时期55岁到62岁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生平大事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25岁之前长安元年701李白出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开元五年(717),18岁,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ruí学纵横术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蜀中读书、隐居、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及任侠中度过的。“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生平大事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25岁到42岁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离蜀727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726至安陆730入长安求仕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他在长安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不平,作《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等732离长安东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等隐居于徂俫cúlái山,号竹溪六逸。终南捷径生平大事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2岁到44岁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天宝三年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之。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生平大事十载漫游时期44岁到55岁天宝三载744春,李白离开长安,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他遇见了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李白近十年的漫游,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慨不平,对朝廷充满失望和不满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天宝十载751,在梁苑娶宗楚客孙女为妻李白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生平大事报国蒙冤时期55岁到62岁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已到,入永王幕。至德二年(757),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浔阳狱,后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乾元二年(759),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族叔李阳冰家,享年62岁。

“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儒、道、游侠三家思想并存

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信仰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充满对神仙世界的幻想,但有时他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李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他在诗文中再三重复着的“功成身退”,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儒道侠影响下的诗歌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和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苦闷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追求、歌颂反映现实反映国事反映民生歌颂自然描绘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画面静谧,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格调高远,在优美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体现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吟咏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对崇高人性的向往奋争与赞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TWO整体感知解析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梦中游玩天姥山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做诗歌给留在那里的亲友《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点明所写内容是虚幻的,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这是“游仙诗”的诗体形式,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怀抱。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歌行体中的一种。内容多悲愁慨叹,形式较自由活泼。艺术手法:虚实结合、浪漫主义……写作目的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写作背景

李白赐金放还,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朗读节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整体感知用原文诗句回答以下问题入梦的原因梦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揭示全诗主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因

梦境

梦感

山境仙境THREE文本研读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哪几句直接写天姥山?采取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梦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让人怯步;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为下文梦境设伏。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夸张、比较、衬托——神奇、高大、雄伟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天下的名山大川很多,天姥甚至还没天台山有名。诗人为什么独钟情于天姥?

在诗人心中,天姥高耸入云,势拔五岳,“拔”是一种想象中的夸张,在夸张与想象中带入浓烈的个人情感。天姥被诗人理想化、人格化,已不仅是实际意义上的山,而是一座精神大山,一种人格象征,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月夜渡湖寂静清幽白日登山壮观雄奇山之夜景仙人登场神奇迷离壮丽辉煌第二部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是如何进入梦境的?月夜渡湖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飞”写出了急切心情和飘逸似仙的姿态。

李白一生都喜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是他的好友,沐在月光中飞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高傲之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如出一辙。穿上谢公之木屐,实是追慕先贤。“青云梯”直上云霄的山路,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山之高。

景物特点: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第二部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登山途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寓意?海日是半壁见到的,泰山尊为五岳之首,还需泰山顶上看日出,而天姥山半壁已见到,足见山之高。天鸡一唱天下白,象征着希望,理想。而我在千折百转的山岩间穿行,不知道拐过多少个弯,奇花异草迷人眼,迷恋着花。指作者还在俗世沉沦,迷恋。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并不亮丽,却满含阴郁。真正使他要告别东鲁诸公,去吴越游历的诱因是李白遭受排挤,心中郁结愤懑。因此这里的“烟”、“水”、“青云”等都满含阴郁。第二部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入夜之后诗人又有什么所见所闻?洞外:熊咆龙吟之声震天地,泉水殷殷如雷鸣,连深林和层巅都震惊。天色阴沉,给人恐怖之感。洞内: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虎是百兽之王,在这里鼓瑟,鸾是凤凰,吉祥之鸟,这里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极尽想象,极尽浪漫。

第二部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①“长嗟”“惟”“失”,能够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能够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由期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一说)梦醒之后流露出诗人无限的留恋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长梦不愿醒啊!从“失”字可见一斑。(二说)梦中可怕,梦醒惊愧。由“恍”和“长嗟”可见梦无好梦,人生还要早醒早悟。如何理解作者描绘的梦境?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梦境与人世对比,是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对比。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第三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哪两个字照应了题目?这一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这一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第三部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主旨

李白以梦游为线索,运用虚实结合,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梦游天姥山的奇特景象,传达出作者对山水的向往之情、对权贵的厌恶之情和傲岸不屈、洁身自好、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精神。FOUR拓展探究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的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构思诗歌特点豪放飘逸不管是月夜飞度的宁谧清幽,半山所见的壮丽奇异,还是向晚时分的震栗惊恐,以及洞天仙府中众仙齐聚的其乐融融,无不显示出作者超凡奇诡的想象力。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千岩路转、迷花倚石、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琼楼银台……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想象大胆,意境奇特,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大胆的夸张诗歌特点豪放飘逸所描写的梦游,所表达的炽热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夸张才能,他把想像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如天姥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