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民初(1840~1919年)必备知识清晰化关键能力系统化核心素养情境化大题突破必备知识清晰化中外历史纲要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三、辛亥革命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近代政治制度的尝试(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党政治活跃,但这一尝试遭到失败。2.官员的选拔和管理(1)晚清废除科举制,实行新的选官制度。(2)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主要是借鉴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物,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科举制的部分特征,无论是从制度规定还是从实际运作的层面来看,它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3.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4.晚清政府改革:为挽救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清政府先后推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最终失败。【经济与社会生活】1.新的商业形式的引入19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近代银行业、证券业和百货公司。2.近代城市化的产生(1)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近代基础建设发展: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相对发达城市,煤气公司、自来水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水平有限,且不平衡。3.交通通讯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交通通讯事业近代化进程。中国有了自己的铁路和造船工业;轮船招商局成为近代航运史的里程碑;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4.西医传入与公共卫生事业(1)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2)一些大城市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学东渐”19世纪中叶以来,国门被迫打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中国近代化。2.近代文化交流国际化(1)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劳工出国。(2)中国茶文化、服饰走上国际,民国初年的中山装具有中西合璧特点。3.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中国有了自己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图书馆、博物馆;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能力系统化整合一
晚清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列强侵华与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1)清末至民国初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主要发动了四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镇压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政治侵略割占土地(1)《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2)《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3)《瑷珲条约》: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1)《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2)《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治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如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1)《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2)《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3)《北京条约》:天津;(4)《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1)《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2)《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1)《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2)《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3)《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4)《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思想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2.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抗争与探索(1)清王朝的自救运动①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等为代表,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②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但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的。③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此举进一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2)农民阶级的探索(3)资产阶级的探索①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开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河。②辛亥革命(1911~1912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为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3.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政治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②筹安会等积极为复辟帝制营造舆论,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外交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2)军阀割据混战:军阀混战与割据,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引起“府院之争”。(3)维护共和的斗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4)政党政治: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1913年春,宋教仁被刺杀,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被镇压。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4.晚清民初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①科举制废除:1905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②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整合二
晚清民初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占据统治地位。2.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兴起(1)内容(2)影响: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3.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①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②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4.新的商业形式的引入(1)银行业的发展: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2)证券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代表为轮船招商局股票和开平矿务局股票;上海出现最早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3)百货公司的发展: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5.近代城市化的产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6.近代基础建设的发展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7.交通通讯的近代化(1)铁路近代化:1881年建成的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2)航运近代化: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3)通讯近代化: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8.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陆续被引入中国。(3)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4)西医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一些大城市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9.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前后)(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整合三
晚清民初的思想文化与交流1.思想(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中体西用”①洋务派从自身出发,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②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中体西用”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3)维新思想①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七十年代,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学习西学;实行君主立宪制等。②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对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4)民主共和思想①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②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国共两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发动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5)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①概况: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共同推动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进行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表明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②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延续,彻底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2.文化教育的近代化(1)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2)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次年更名“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3)近代图书馆的建立: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4)近代博物馆的建立①1905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②1912年,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核心素养情境化微点1沉沦与抗争——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1.命题点:鸦片战争后,晚清法律体系的改变[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2.命题点:不同方面对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2023·湖北卷,7]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对准的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历史需要,称他为“英雄”“豪杰”,革命派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救出来。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显然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一次自发革命运动,是一次革命的摸索。虽然失败了,却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个时期人们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大义凛然的。故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有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排除B项;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3.命题点:晚清时期的对外交往[2023·湖南卷,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光绪年间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光绪年间,晚清政府的外交官薛福成认识到强国不受国际法的限制,弱国事事受制于国际法,且受到不平等对待。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对国家自强的认识,C项正确;“形同虚设”说法绝对,国际法仍起到协调各国关系的作用,排除A项;薛福成认为弱国受制于公法,而且还受到不平等对待,而不是认为摆脱公法符合弱国利益、不是对西方的高度推崇,排除B、D项。故选C项。4.命题点:晚清时期罕见的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2023·湖南卷,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命题点:晚清时期,长沙出现的抢米风潮[2023·新课标全国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1910年”“谘议局议长和士绅”
“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朝廷”
“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以得出谘议局并未架空了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排除B、C项。故选D项。6.命题点:近代国际法理念对中国的影响[2022·山东高考]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答案:D解析:从张斯桂的序言中“中华为首善之区”“诸国为春秋时列国”“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的字句中,可以看出张斯桂仍具有很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排除A项;张斯桂序言也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重大意义,所以D项正确;材料中张的观点只是强调《万国公法》即国际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的价值,并没有明确指出要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故排除C项;从其天朝上国的观念来看,也没有融入国际社会的取向,故排除B项。7.命题点: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2022·广东高考,6]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应该先炼铁然后修筑铁路,李鸿章认为应该先修筑铁路然后炼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张之洞与李鸿章争论“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方面的信息,排除A、B、C三项。8.命题点: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2022·山东等级性考试]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答案:A解析:材料中所列举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措施只是局限于创办近代企业、发展商业、奖励实业,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有救国意图,故A项正确;发展商业和实业是富国的手段,而非目的,并且二者也不是材料所列举的两次运动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故排除B、C两项;清政府这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肯定重在富国而非富民,所以排除D项。9.命题点:废除科举制的影响[2022·广东高考]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体西用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排除D项。10.命题点:维新变法的推行[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陈宝箴在湖南推行变法改革,同时又上书称康有为过于“嚣然自命”且宣传“民权平等”的激进思想,故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一做法在当时有利于减轻对顽固势力的冲击,有助于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陈宝箴对康有为激进思想的反对,不能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故A项错误;陈宝箴支持变法,但根据材料中他对《孔子改制考》的态度,可见陈宝箴仍赞同中国传统的文化,不是对“中体西用”的突破,故B项错误;材料批判《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阻力、推动变法,并非为了彻底否定变法的理论基础,故D项错误。深化认知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对西方侵略的“反应”(1)军政反抗:面对西方列强的军事和政治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既包括政府层面的抵抗,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也包括民众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和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等。(2)经济变动:在西方列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经济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经济在此基础上产生。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3)文化嬗变: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中国“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思想出现,“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及其局限性4.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夏贱夷狄,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开始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企业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抵抗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创新应用1.[2023·眉山市高三三模]下表为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上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
财政收入鸦片战争的军费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人口数人均军费中国3904万两2733万两70%41000万0.067两英国15540万两1243万两8%1500万0.829两答案:B解析:据图表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英国相比,财政收入、人均军费远远落后,说明清政府财力无力维系正常战争的开支,注定战败,故选B项;人均军费决定了战斗人员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影响战争的胜败,排除A项;材料利用数据论证,从经济角度作了解释,排除C项;鸦片战争的历史证明,军费数量与战局正相关,排除D项。2.[2023·山东威海高三上期末]1845年以来,英租界、美租界和法租界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当局负责租界内的市政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外国人在租界中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等。上海租界的形成(
)A.体现了国人基层治理的改变B.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反映了资本输出时代到来答案:C解析:据材料“租界……行政法规……兴学办报等”可知,列强在上海租界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破坏了中国的行政主权,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剧,故选C项;列强设立的租界不是中国的基层治理,排除A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反映了资本输出时代到来,排除D项。3.[2023·江苏扬州宝应县高三上期中]如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对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A.是研究古代中国漫画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C.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结果的预判D.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材料提取信息“1894年”“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漫画描绘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此漫画刊登在《伦敦新闻画报》,漫画中西方人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中日争斗,侧面看出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观望、默许的立场,故选D项。4.[2023·山西三重教育高三联考]1898年,清廷颁布谕旨:“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自开商埠(
)A.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核心目标B.有效缓解了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C.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国家的利权D.表明晚清政府已自觉运用国际法答案:D解析:约开商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利益,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或“国中之国”。为改变约开商埠的不平等模式,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主动自开商埠,以维护国家利权,故选D;自开商埠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权益,排除A;这一举措未能有效缓解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排除B;这一举措产生的作用有限,不能挽回国家的利权,排除C。微点2新象与觉醒——晚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真题引领1.命题点:洋务运动创办新式企业与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的共同点[2023·广东卷,7]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B解析:基于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都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很明显不符合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故A项错误。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属于洋务运动的特点,不属于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做法,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未瓦解封建统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2.命题点:19世纪70年代前后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变动[2023·全国乙卷,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是否衰落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未改变,排除B项;材料现象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而非经济一体化的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3.命题点:清末新政时期办新式学堂[2023·广东卷,8]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902年”,材料主要讲述清末新政时期办新式学堂,聘请洋人为教师(虽然当时洋教师还未到位),中国助教听说此事愤而辞职者数人,日记作者认为中国助教的做法“有志气”,此事反映了其具有排外倾向,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维新运动早在1898年即告失败,故C项错误。题干中作者对该事件的看法属于个案,不能推断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且天朝上国观念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崩溃消亡,故D项错误。4.命题点:清末,陈去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2023·全国甲卷,28]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5.命题点:洋务运动中的“官督商办”模式[2023·海南卷,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是因为官方扶持,如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这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6.命题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22·湖南高考]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可见民族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相互促进,有利于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个体手工业也可被纳入新的经济体系当中,D项正确;“导致破产”表述错误,排除A项;“阻碍”表述错误,应为相互促进,排除B项;“瓦解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深化认知1.晚清政府适应近代化的表现(1)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近代化的起步。(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清政府制定了经济改革的举措。(4)1901年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法制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2.东西文明碰撞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3.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4.晚清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应用1.[2023·长春市高三五模]下表反映出林则徐视野转移的轨迹是(
)禁烟运动前后林则徐的主要活动A.由改革内政到关注世界
B.由匡时济世到倡导变革C.由补偏救弊到拨乱反正
D.由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1823年任江苏按察使1837年升湖广总督1839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1840年主持禁烟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采取“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无一处漫口请人翻译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在此基础上辑成了《四洲志》购买外洋大炮,“并购旧洋船为式,使兵士演习攻首尾、跃中舱之法”答案:A解析: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1839年以前,林则徐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国内政治的改革上,例如司法审判和修筑堤坝,1839年后林则徐开始关注世界地理和军事,说明林则徐的视野由改革内政到关注世界,故选A项;林则徐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并未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排除B项;拨乱反正指的是纠正国内的混乱局面,关注外部世界不算是拨乱反正,排除C项;天朝上国指的是过于自负的外交理念,改革国内的司法政治不是天朝上国思想的体现,排除D项。2.[2023·福建漳州三模]19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驻英公使薛福成“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分驻英国属境”,并驳斥了英国政府诬陷中国不守万国公约的谣言,称在近15年内,中国已处处“按照万国公法办事”。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这表明,当时(
)A.英国在华优势地位的削弱B.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贯彻C.国际法对各国约束力增强D.晚清外交近代化转型加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分驻英国属境”“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可知,中国公使引援国际法维护中国合法权益和中国公民利益,体现了晚清外交的近代转型,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英国在华的优势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在外交中引援国际法维护合法权益,未涉及国家主权,故排除B项;C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故排除。3.[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下表为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以及大宗商品进口值的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它反映出(
)A.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B.列强对华转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阶段C.国际竞争影响下鸦片贸易萎缩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进口外国商品总值明显增加,而且棉纺织品进口总值占比上升,这意味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项;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转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阶段,排除B项;鸦片进口量上升,不是贸易萎缩,排除C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排除D项。4.[2023·湘豫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晚清时除传统的驿传制度外,又新建了以轮船、电报等为基础的通信电报系统。传统的驿站制度以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官府专用;新的通信电报系统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同时开放给官府和百姓使用。1906年清廷专设邮传部,并于1912年废除驿传制度。由此可知(
)A.西学传播加剧清朝半殖民地化B.经济变迁促进了制度的革新C.政权的更迭有利于技术的改进D.交通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由于新建通信系统比传统驿传制度具有各种优势,最终驿传制度废除,清政府新设邮传部,说明经济上的变动引起制度革新,B项正确;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是指外国侵略者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微点3民主共和的追求——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1.命题点:学者对新兴社会阶层特点的分析[2023·全国甲卷,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阻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命题点:近代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四类物质的情境[2023·山东卷,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A.钢铁
B.棉纱C.米D.棉布
货物比重年份
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设问不符,排除A、C两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故选B项。3.命题点: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声明[2023·湖北卷,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4.命题点: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2022·湖北高考]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这本质上是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项;从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中看不出其对革命的态度,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的结论,排除D项。5.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22·广东高考]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答案:D解析:鲁迅所说的“鹰”等威胁到了出笼后的“小鸟”,这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抨击与鞭挞,所以“鹰”等指的是社会上的旧势力,D项正确;“小鸟”代表的是已经觉醒的女性,排除A项;“笼子”指的是社会的束缚,而非落后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无路”指的是没有女性能够独立生存的社会环境,且1918年君主专制已不再是主流政体,排除C项。6.命题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答案:A解析:据材料“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可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文艺品类、革命纪念品类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文化生活变迁,故选A项;“形成”说法错误,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也没有形成齐全的门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单凭博览会的展品,不能得出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的结论,排除D项。深化认知1.辛亥革命构建的新社会秩序2.辛亥革命的成败3.民国初年的专制与共和之争创新应用1.[2023·滨州市高三二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自发成立了社会改良会,下图为该会章程的节选。据此可知,该章程旨在(
)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十八、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A.传播自由平等思想
B.废除传统的风俗C.塑造共和国民人格
D.掀起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社会改良会的章程主要涉及社会风俗方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及陋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此来重塑国民的人格,故选C项;根据题干中所列举的三条社会改良会章程内容,可知该组织能够通过其章程来传播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但是这是问题的表象,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A项;通过题干中所列举的三条社会改良会章程内容,可知其不仅在于废除传统的封建习俗,还有宣传社会新风尚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其发起者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这与题干内容不相符,排除D项。2.[2023·山东菏泽一模]图1、图2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
)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答案:B解析:据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可知,英法认为革命军只是推翻了五岁的皇帝,而没有推翻整个封建势力。据材料“袁世凯……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可知,所谓共和和旧时代结束,只是形式上的,这说明英法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前景不看好,故选B项;据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说明其并不认为革命军推翻了封建势力,不认可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无法体现英法对清朝皇帝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只是通过漫画呈现英法两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没有透露出“担忧”态度,排除D项。3.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虽然工商业发达,但是却出现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的现象,而贫富分化是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主张的是通过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故选D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孙中山提出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不能体现“均贫富”的政治理想,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孙中山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与联合苏俄无关,排除C项。4.[2023·辽宁协作校高三上期末]为进一步推进近代小学教育,1915年初,袁世凯政府出台多条法令,要求各地按照新的要求开展小学教育。下图漫画创作于此时,画中两人朝着标有“改良私塾”的学屋走去,其中一人戴着礼帽,另一人为陪同人员,而私塾内的老先生见此情形,遁窗而逃。这反映了(
)A.读书人与政府矛盾激化B.传统教育稳定发展C.教育变革顺应时代发展D.近代教育转型曲折《私塾教师之恐慌》——马星驰《新闻报》1915年10月18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政府颁布法令推进近代小学教育,而传统私塾挂着改良招牌却进行旧式教育,面对检查人员,私塾教师遁窗恐慌逃走,反映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私塾教师不能代表整个读书人群体,且其恐慌而逃,不体现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袁世凯政府……要求各地按照新的要求开展小学教育”表明此时为近代教育转型时期,传统教育无法稳定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政府推行教育变革,但没有说明其推行效果,这些新的要求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无法确定,排除C项。大题突破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开放探究题]真题研析——在品悟中探寻规律[例]
[2023·湖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怠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1920年上海厚生纱厂招收湖南女工事件引发的争议,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不同阶层对劳动问题的不同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绿化景观改造合同模板
- 影视制作定向合作协议
- 农业项目草场租赁合同
- 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模板
- 生态扶贫与保护政策与措施
- 商业综合体建造师聘用合同模板
- 燃气管道改造施工协议
- 质量保证协议书烟草分销商
- 大型码头码头地面压路机施工合同
- 糕点面包厂管理
-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及答案
- 新编2020实验室CNAS认可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全套转版
- 百货零售领域:翠微股份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 《过新年》教学设计
-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4篇
-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课件
- 油气田腐蚀结垢与防垢技术课件
-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课件
- 道路工程施工便道施工方案全
- 创新创业基础(理工科版)创新小白实操2.0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