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四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教师:审题教师:考试时间: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粘贴好条形码,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材料二: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B.当前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和升华思想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D.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B.“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C.当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D.诗歌创作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也要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在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好诗。B.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搏击。C.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是诗歌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D.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材料二所提到的“诗歌写作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封寄给上帝的信【墨】格雷戈里奥·洛佩兹在谷地的一座小山包上,住着一户人家。站在山顶上,能望见山脚下的小河,望见畜栏边上那块玉米地。玉米在扬花结苞,地里种的豌豆也花开正茂——这可是庄稼人朝思夕盼的丰收前景呵!这个时候,地里最需要的莫过于水了,下一场大雨该多好呀,不然,下小阵雨也能给庄稼解解渴。莱恩科大叔心疼庄稼,这天他整个早上都搁下活不干,专门仔细地观察东北方向天空上云彩的变化。“老婆子,我看这场雨可真的下定了。”老婆子在忙着做饭,附和着说:“是要下雨了,真是上帝赐的福。”大一点的孩子在地里干活,小一点的小孩在屋边玩耍。莱恩科大婶直起嗓子把他们喊回来:“吃饭喽……”不出莱恩科大叔所料,当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天上的乌云像一座座巨大的山峰,滚动翻腾,从东北方向迅速涌来,越来越近。雨、大滴大滴地下起来了。空气也变得湿润凉爽了。莱恩科大叔跑出屋外,跑到畜栏里,似乎要找点什么东西。其实,他什么也没找,而是想淋个痛快,使心里更加舒畅。他返回屋里,大声说道:“老天爷给咱们下的不是雨,是一块块新钱币,大的十分,小的五分咧……”莱恩科大叔心花怒放。他出神地凝望着笼罩在雨幕中的秆粗芭肥的玉米和万千朵豌豆花。脸上显出了惬意的神情……突然,狂风骤起,大块大块的冰雹夹杂着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晶莹光洁的冰雹纷纷落下,这倒真的像天降钱币了。孩子们一窝蜂从屋里跑出去,冒着雨捡拾那些晶亮得像珍珠似的冰雹。“哎呀,糟糕!”莱恩科大叔望着漫天冰雹,像挨了重重的一拳,立刻惊叫起来,“这冰雹不能再下了!”然而,冰雹仍下个不停。它整整地下了一个小时,把屋顶、菜园、山坡、田地都盖满了。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的,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盐。树木被打成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不剩;地里的玉米全给糟蹋了,豌豆花七零八落。莱恩科大叔伤心透了。冰雹过去后,他站在他那块玉米地里,对着孩子们唉声叹气地说:“如果遭的是蝗灾,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冰雹打得庄稼一棵不留!今年,我们连一颗玉米、一颗豆子也收不到了……”黑夜降临了,这是个多么令人忧伤的夜晚。“累死累活,颗粒无收!”“没有哪一个人能帮咱们的忙!”“今年就等着挨饿了……”在这间处于谷地深处的孤零零的屋子里,人们心中只剩下唯一的希望:上帝救救我。“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不过,咱们也不必太难过。别忘了,上帝不会让咱们饿死的。”“不饿死一个人——牧师们都是这样说的嘛!”找上帝救出苦海。希望之火在莱恩科大叔的心中彻夜燃烧。他从牧师的教诲中知道,上帝的眼睛洞察一切,人们心里想些什么,上帝也会知道。莱恩科大叔身体健壮,在地里干起活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他还是识点字的。到了礼拜天,天刚刚亮他就起来祷告。他确信有守护神在冥冥中保佑他,于是,立刻拿起笔来写信,并准备亲自拿信到城里的邮局去投寄。他写的不是什么别的信,而是一封寄给上帝的信。“上帝,”他写道,“如果您不搭救,我们全家今年就要挨饿。我需要100比索买种子,买粮食,以便在地里重新播种,维持生活,因为雹灾……”他在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上帝收。他把信装进信封以后,便带着一种难以平静的心情进城去了。到了邮局,他买了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把信投进邮箱里。邮局里有个雇员,他既当邮差,又兼打杂。他从邮箱里取出了那封寄给上帝的信,递给领班时,忍不住一个劲地哈哈大笑。上帝住在哪里,他当了这么多年邮差,却从未听说过上帝的地址啊!领班是个和蔼可亲的胖子,他看到这封信,也不禁笑起来。但是,他很快就收敛笑容,把信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顿了顿,神情严肃地说:“多么坚定的信仰!但愿我的信仰也跟这个寄信人那样坚定。我要想他之所想,像他那样信心满怀地去开拓与上帝取得联系的通途!”这封寄给上帝的信虽然没有办法送到上帝手中,但是,它却使领班深受感动。为了不使这信仰的奇迹幻灭,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以上帝的名义复信。然而,他把信拆开一看,才知道要回复这封信,不是费点纸张墨水、写几句好话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不过,领班是个意志坚强、决不食言的人,既说复信,就得复信。他请雇员们捐款,自己也拿出了部分薪金;此外,他有几个朋友也高高兴兴地掏出了钱。因为他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表示“上帝之爱”的行动。领班无法凑够100比索这样一笔巨款。他寄给莱恩科的钱只有其所需数目的一半多一点。他把钱装进信封,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并写了一封信。信上什么话也没有,只有一个签名:上帝。又一个礼拜天到了。莱恩科大叔急着打听他的信件,早早就来到了邮局。把信交给他的还是那个雇员,领班则站在邮局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心里甜滋滋的——谁会做了好事不感到愉快?!莱恩科大叔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当他看见信封里装有一沓钞票的时候,脸上一点惊异的表情也没有。等到数清了钞票的数目。他竟生气起来:难道连上帝也出差错,克扣他所需要的金钱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莱恩科大叔猛然转身走到柜台前,要来纸张、笔墨,在那张公用写字台上把信纸一摊,又挥起笔来。他眉头紧锁,沉思默想,显然是在搜索枯肠,寻找字句,来表达他那愤激的感情。写完信,他到柜台前买了张邮票,用舌头舔上点口水,举起拳头往信封狠狠一捶,把邮票贴上了。信一投进邮箱,领班就走过去把它取了出来。信是这样写的:上帝:我要的钱没有如数收到,只收到70比索。请再寄30比索,我急需使用。下次付款切勿邮寄,因为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没有一个好东西。(摘自《读者》)6.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莱恩科家玉米地丰收的场景,渲染出清新欢快的气氛,同时也奠定了全文温馨的感情基调。B.邮局领班是小说中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他把“上帝”和莱恩科大叔一家联系起来,让莱恩科感受到了“上帝”之爱,保护了莱恩科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C.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冰雹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场面,以及对庄稼毁灭性的伤害。D.文章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邮局领班以及雇员们的善举没有得到应有的感谢,还被莱恩科大叔误以为是盗贼窃取了他的比索,引人深思,耐人寻味。7.下列关于小说主人公莱恩科的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莱恩科大叔在地里干起活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可以看出他的勤劳能干。B.从盼雨成真时心花怒放、神情惬意到受灾后积极的寻求帮助,说明他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C.从受灾后向上帝写信寻求帮助,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深信不疑等一系列情节看出他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虔诚的基督徒,信仰无比坚定。D.从莱恩科最后回信中,请上帝再寄30比索,并大骂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可看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懂感恩的人。8.塞·约翰逊曾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本文也有大量的对话,请列举出三处并分析人物的心理。9.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跌宕起伏之感是如何被作者表现出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九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C.迁,晋升或调动官职。古代官职变动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之时机智敏锐,能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C.曹操关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的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14.对于“有行”和“进取”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用现代汉语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众芳歇”表明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名篇名句默写。(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不苟合于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高》中,诗人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来感受秋天的气息,他眼中的落叶、江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________,“偏毫厘不敢安”的________,“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实现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托起一流的产业,做出一流的产品。如此一流技艺,源自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源自从一天到一生的心无旁骛,映照着沉潜专注背后的钻劲和匠心。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高超娴熟的技能、精雕细刻的理念,最终要落实于奋发进取的干劲。“十三五”时期,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________……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诞生,离不开工匠们接续奋斗的实干,刻印着劳动者远望苍穹、探索深海、焊花闪烁、刀锋起舞的身影。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B.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实现工匠精神的重要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C.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托起一流的产业,做出一流的产品。D.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