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108-2011-连续压实控制规程宣贯讲座_第1页
TB10108-2011-连续压实控制规程宣贯讲座_第2页
TB10108-2011-连续压实控制规程宣贯讲座_第3页
TB10108-2011-连续压实控制规程宣贯讲座_第4页
TB10108-2011-连续压实控制规程宣贯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堤地段施工顺序

征地拆迁完毕后进场施工→对地面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清除种植土→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施作排水沟→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路堤、铺设土工格栅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路堤边坡防护→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沉降观测及评估→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2、路堑地段施工顺序

征地拆迁完毕后施工进场→对地面以上高压线,地面以下输油管线、国防光缆等进行复查→复检地表水、地下水→清除堑顶以上危岩落石并及时施作防护→施工截排水沟、天沟→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施作坡面护坡→施作路堑盲沟、侧沟→开挖基床土→路堑岩溶注浆整治→复合地基加固→复合地基检测→分层填筑基床土并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时开槽埋设贯通地线及横向过轨管道、曲线地段埋设横向盲管→填筑基床表层→切割护肩级配碎石后安装电缆槽、旋挖施作接触网基础→曲线地段切割基床表层设置超高→轨道结构施工→路基面防排水施工。基床底层以下AB组料粒径要求不大于7.5cm,级配良好。无杂物与腐殖土。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要求料源为开山块石。不均匀系数Cu不应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应大于3%,大于22.4mm的粗粒中的百分数不应小于30%,不含有粘土与杂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要求。过渡段级配碎石的要求方孔筛边长(mm)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比(%)0~11(5)7~3213~4641~7567~9182~100100路堤填料设计:

本段路堤填料来源于DK824+600段~DK825+050段路堑挖方中的合格填料。填料采用集中拌制加工,基床底层A、B组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6cm,基床以下路堤A、B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7.5cm。路堤压实标准路堤以下路堤填筑工艺流程: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路基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压实重叠宽度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的接头与错开3.0m以上。路堤各段不能同步填筑,纵向接头处路端应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少于2.0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35-40cm。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2≥0.92≥0.92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250----基床底层填筑压实标准基床底层路堤填筑工艺流程: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路基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压实重叠宽度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的接头与错开3.0m以上。路堤各段不能同步填筑,纵向接头处路端应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少于2.0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35-40cm。基床底层路堤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5≥0.95≥0.95地基系数K30(MPa/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350(550)----基床表层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上料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六流程:“填料拌合运输、填筑、整平、碾压、检测、整修养护”碾压前检查级配碎石的含水率,必要时补充洒水,到达或略大于施工最优含水率。碾压时采用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振压收光。路基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压实重叠宽度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的接头与错开3.0m以上。涵洞顶部1.0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级配碎石≥0.97≥190≥55路基填料的铺设厚度每20米用方木桩(5cm*5cm)配合白灰线精确定位作业区域。最后采用量出每车土的方量(20m3),根据摊铺厚度(40cm),计算每车土所能摊铺的面积,并按此面积在填筑面上灰线画格,在每格内卸入一车料。将试验场地划分成10m×5m方格网。路堑基床不宜风化硬质岩石基床,将表面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对开挖不平处宜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补齐。路基与涵洞过渡段要求涵洞过渡段的填筑III-III断面图涵洞过渡段横向示意图路基与涵洞过渡段要求涵洞过渡段的填筑(填高大于1.0m)IV-IV断面图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基底处理后的压实标准(检验3个点数)基坑回填采用的是级配碎石,并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压实的,要求质量压实的动态变形模量Evd≥30MPa。(每个过渡段检验2个点。)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填筑压实标准指标过渡段路堤高度≤3m过渡段路堤高度>3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MPa≥30MPa项目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压实标准≥0.95≥150≥50路堤与路堑横向连接半挖半填路堤填筑桥台与路基过渡段I-I断面图桥台椎体加固区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椎体填筑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5≥0.95≥0.95地基系数K30(MPa/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350(550)----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填筑完成第1~3个月1次/周第4~6个月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第一章基本规定(1)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组成硬件部分:加载设备+量测设备软件部分:压实控制软件+数据管理软件第二章设备检查加载设备—压路机的振动性能自重不小于16t。振动频率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规定值的±0.5Hz.检测设备安装将振动传感器垂直安装在压路机内机架上指定位置将信号线正确连接到显示控制器上,将显示控制器电源线接通电源,用胶布将信号固定在液压油管上,防止损坏。检测设备安装

启动压路机发动机,待仪表盘指示灯正常后,将油门推到额定工作状况。开启显示控制器输入压路机相关参数信息(包括自重、轮宽、轮重、激振力和振动频率)和路基施工段信息(包括工程名称、碾压段起讫里程、碾压面宽度及层厚等)。相关性校核操作步骤相关性校验应结合路基填料工艺性试验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我们试验段选择200m(D1K825+547到D1K825+747)。试验段的填料(路基填料设计:路基填料采用集中拌制加工,基床底层A、B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6cm。基床以下路堤A、B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7.5cm的A、B组普通填料)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填层厚度等应与后续施工段相同,试验段采用与施工段相同的振动压路机及振动压实工艺参数。2、将试验段碾压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密实状况。3、完成三种密实状况碾压后先采用路基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按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振动压实值(VCV值)得连续检测。并做好数据采集和记录。对三种密实状态的路基按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常规质量指标K30、Evd、K的检测。检测点的分布在三种压实状态区内,并与先前振动压实值(VCV值)检测的位置相对应,按照振动压实值低、中、高三种情况,在振动压实曲线变化比较平缓的位置选取,每种压实状态区内的检测点数不小于6个。将常规质量指标检测结果与对应的连续压实振动压实VCV值检测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分析,当相关系数r≥0.7时,说明相关性校验成果满足技术规定要求,否则重新进行相关性校验工作。振动压实值记录的18个点VCV填写相关性校验成果报告。成果报告主要包括振动压实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线性回归模型和目标振动压实值。第三章过程控制操作步骤核查施工段和检测设备符合技术规程要求并与试验段一致。确定施工段的长与宽,设定轮迹数,按前期试验段相关性校验结果设定目标振动压实值【VCV】的值。施工段按照现行标准和试验段试验成果进行碾压作业。振动碾压过程中进行连续量测与压实质量控制。按照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和压实稳定性的判定和控制准则进行实时的压实质量监控。1)、压实程度压实程度按压实面振动压实值(VCV)的通过率不小于95%进行控制。附录B与C——压实质量报告图例压实质量报告

——实际的图例不合格检测单元应呈分散分布状态,其中允许的连续单元面积——高铁:不大于5平米;普铁:不大于10平米——在碾压面压实某一遍后2、压实均匀性压实均匀性按振动压实值数据不小于其平均值的80%进行控制。3、压实稳定性压实稳定性应按同一碾压轮迹上前后两遍振动压实值数据变化率不大于δ进行控制(δ为规定的精度,可根据相关方程,按照对应的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数据变化率不大于5%进行确定。)工艺流程A.Descriptionofthecontents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报告——压实状态分布图、压实程度分布图、过程控制最后一遍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