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这说明西周()A.君主专制得以确立 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C.国家治理成效显著 D.监察体系较为严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可知,西周时期国人能够对周王进行议论,这导致而来周厉王的镇压。而国人能够议论国政和周王正是原始民主遗风尚存的表现,B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建立起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反对周王的暴政,并不能说明国家治理卓有成效和监察体系较为严密,排除CD项。故选B项。2.东汉陈忠上书汉安帝说:“汉典(汉朝制度)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现任,重于三公,陵迟(褒微)以来,其渐久矣。”陈忠上书反映了东汉()A.新的行政中枢逐步形成 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C.政治体制变动随意性大 D.中央政府官僚体制更加完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汉典(汉朝制度)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现任,重于三公”可知,到东汉时期,丞相的地位已经低于尚书,尚书成为国家的行政中枢,说明新的行政中枢逐步形成,A项正确;丞相地位权力下降实际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排除B项;“随意性变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体制更加完备”,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A.统治集团内部派系复杂 B.形成多元选拔人才机制C.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途径 D.科举考试迈入成熟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朝文人进身仕途除了科举考试还可以通过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推荐的方式,这可以看出唐朝形成多元选拔人才的机制,B项正确;科举选拔方式与内部派系复杂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仅从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上是无法说明世家大族把持入仕的,也不能就此说明科举考试迈入成熟阶段,排除C、D项。故选B项。4.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乡村自治的内容,改为以宣讲“孝敬父母,恭敬上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后来又发展到“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A.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 B.扩大宗法社会的基础C.加强对社会基层控制 D.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清朝。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乡约抛弃了乡村自治,强化儒家伦理道德在基层的宣传,加强对社会基层控制,巩固统治地位,C项正确。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消除”二字表达过于绝对,排除A项;清廷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宗法社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宜讲“圣谕”使乡约带有了强制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不是清廷此举的主要目的,清廷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5.潘曾沂出生于清朝中期的苏州科宦世家,享有“天下第一大善人”的美誉。其慈善活动不仅包括创义庄、施衣馈药、建义塾、养灾民、凿义井等,而且他还撰有《劝济溺说》一文,规劝消除民间溺婴之风,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这说明古代中国的慈善()A.凝聚宗族力量以维护社会稳定 B.政府倡导与民间自愿相结合C.利于基层自治并减轻政府负担 D.扶危济困与劝善教化相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清朝中期的潘曾沂从事的慈善活动中,创义庄、施衣馈药、建义塾、养灾民、凿义井等属于扶危济困。撰写《劝济溺说》和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属于劝善教化,所以古代中国的慈善扶危济困与劝善教化相统一,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潘曾沂的个人行为,不能体现凝聚宗族力量和政府倡导,排除AB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潘曾沂的行为是否基于基层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6.晚清循化厅(地处甘肃青海边界,以藏族为主,亦包含蒙、汉、回、保安、撒拉等族)对其司法管辖权内藏族部落纠纷的审判,主要以《番律》(地方法)、《大清律例》为准绳依法审判,有时也斟酌情理进行判决,甚至还会做出情法之外的变通判决。循化厅的做法体现了晚清()A.治狱与治边相结合 B.法律权威受到挑战C.民族矛盾复杂难解 D.边疆治理缺乏效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材料中晚清循化厅在处理藏族部落纠纷时,不仅依据法律进行审判,还考虑到情理和社会稳定等因素,进行变通判决。这表明晚清政府在治理边疆地区时,不仅注重法律的实施,也注重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A项正确;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酌情理判决和情法之外的变通判决主要考虑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民族矛盾复杂程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治狱与治边相结合,边疆治理的效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7.1898年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书中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维新的局限性在于()A.违背时代潮流 B.社会基础薄弱 C.指导思想有误 D.皇帝权力缺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中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戊戌维新的局限性在于指导思想有误,C项正确;戊戌变法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出戊戌维新的局限性是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并不是社会基础薄弱,排除B项;皇帝权力的缺失与戊戌变法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中华民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国会,全国参加投票选举者占全国人口的10.5%,参议院和众议院合计选举的议员共870人,各自比例见图1。这一现象反映了民国初年()A.政党林立导致政治黑暗 B.民国拥有广泛社会基础C.多党合作制度得以形成 D.民主政治理念初步实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全国参加投票选举者占全国人口的10.5%,参议院和众议院合计选举的议员共870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全国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参与了投票选举,并选出了870名议员,这是民主政治理念初步实践的表现,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全国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与了投票选举,所以并不能说明社会基础广泛,排除B项;多党合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9.从1927年—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过多种类型的股票,但不管哪种类型的股票都有相似的明确规定,“每一股员不论入股多少,开股员代表会或其它会议时,只有一条票权”。该规定()A.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剥夺了富农地主的各项权利 D.降低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1934年的革命根据地(中国)。根据“每一股员不论入股多少,开股员代表会或其它会议时,只有一条票权”可知,股员的投票权都是一样的,从而保证了股员之间的平等,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项正确;边区政府出现于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股员投票权一样,都是平等的,所以并没有剥夺富农地主的各项权力,也没有降低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排除CD项。故选B项。10.下图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 B.确立了社会主义立法根本原则C.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宣传土改法、婚姻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举措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具体的法律法规,无法确立社会主义立法根本原则,排除B项;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印第安人()A.食物生产影响社会生活 B.注重公共集体活动C.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实行原始直接民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印第安人由于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也是全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而且有时也成为村民大会举行的地方,由此体现了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磨坊是印第安人重要的社会场所,虽然有时村民大会也在磨坊举行,但并不代表印第安人注重公共集体活动和开始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更无法说明它们实行原始直接民主,排除BCD项。故选A项。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一文中写道,“那些被判了死罪的或要流放国外的,竟好像没事人一样,照旧在人民中间来来往往,也竟好像来去无踪精灵似的没人注意他们”。柏拉图意在()A.赞美雅典公民享有的充分自由 B.揭示雅典城邦衰弱的社会根源C.批评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弊端 D.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可知,柏拉图对“那些被判了死罪的或要流放国外的,竟好像没事人一样,照旧在人民中间来来往往”进行了批判,进而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本身存在缺陷,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赞美公民的自由,而是批判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对制度的批判,无法得出城邦衰弱的社会根源,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3.封臣最重要的义务就是与封君同敌共友,哪怕封臣是国王。法王腓力二世就是利用了英王同时也是法王的封臣这一事实,借口英王与其他封建主发生纠纷,召英王前来法国受审。当英王拒绝时,法王借机剥夺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量封地。材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A.导致西欧政治长期分裂 B.蕴含社会内部统一因素C.维护封建庄园法庭权威 D.促使王权力量逐步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当英王拒绝时,法王借机剥夺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量封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王利用封君封臣制度剥夺了英王的大量封地,从而有助于加强统一,说明封君封臣制度蕴含着社会内部统一的因素,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对社会统一的影响,而非导致西欧政治的长期分裂,排除A项;材料与维护封建庄园法庭权威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统一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使王权力量逐步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立法推动了德国()年份法律名称主要规定1883《疾病保险法》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1884《意外伤害保险法》雇员因工受伤,由雇主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生活费1889《伤残老年保险法》雇员因年老不能劳动时,其生活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平均负担A.工人运动的开展 B.福利国家建成C.政治民主化进程 D.社会稳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据所学解读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对工人进行保障,从而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所以这些立法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D项正确;这些立法给工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遏制了工人运动的开展,排除A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没有建成福利国家,排除B项;这些立法是保障了工人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并不是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中世纪欧洲,为避免竞争,行会行规禁止工匠夜间生产。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夜晚要时间便成了扩大生产最便捷的途径。“八小时劳动,八小时娱乐,八小时睡觉”成为常态,夜晚娱乐也渐渐成为一种行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形成C.照明技术的发明 D.社会竞争的剧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据题干“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夜晚要时间便成了扩大生产最便捷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欧洲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随着工厂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工人的管理也更为严格,工人夜间加班逐渐成为常态,A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照明技术的发明”只是为工人夜间加班提供了条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社会竞争的剧烈”是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6.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法体系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得到普遍接受。这说明国际法()A.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B.凌驾于国家法之上C.忽略了国家的主权观念 D.维护人类普世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据材料“国际法体系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得到普遍接受”可知,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法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得到普遍接受,体现对人类普世价值的维护,D项正确;当今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国家法凌驾于国家法之上,排除B项;国家法体系,并没有忽略国家的主权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第17题、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颁布科举成式后,判语就成为明代乡试、会试第二场的必答题型。明初判语所考查的内容多出自《大明律》条文,试题亦可来源于《大诰》和《为善阴骘》。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诏礼部,今后科举、岁贡于《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之”,“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考生作答判语的过程亦是对实际司法的模拟训练,官方明确要求“判必通律”,尽管书写判语只是根据律条规定所作的简单运用,但其中包含了古代司法基本的推理步骤与方法,可以为任官后处理案件打下基础。然而到了明末,对于科举考试中的判语,顾炎武讽刺道:“至于近年,士不读律,止钞录旧本,入场时每人止记一律,或吏或户,记得五条,场中即可互换。中式之卷,大半雷同,最为可笑。”—摘编自尤佳君《选官与学律————论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的法律素养》材料二全国学堂数量统计(1907—1909)类别属地时间1907年1908年1909年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京师557各省7484104实业学堂京师332各省137189254师范学堂京师121412各省541581415中学堂京师212022各省419440460高等小学堂京师1各省195519542038——摘编自王卫《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科举考试判语科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合理价值。(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7——1909年学堂建设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考查内容主要来源于法律条文;答题规范以简明和务实为核心;重视考生对法律条文的运用;明末逐步流于形式。价值:提高官员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推动法制建设和体系完善;促进社会趋向公平公正。(2)特点:地方学堂持续增长;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专业分科教育。原因: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推行学堂选官制度。价值: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明朝。根据材料“明初判语所考查的内容多出自《大明律》条文,试题亦可来源于《大诰》和《为善阴骘》”可知考查内容主要来源于法律条文;根据材料“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可知答题规范以简明和务实为核心;根据材料“考生作答判语的过程亦是对实际司法的模拟训练,官方明确要求“判必通律”可知重视考生对法律条文的运用;根据材料“然而到了明末,对于科举考试中的判语,顾炎武讽刺道:‘至于近年,士不读律,止钞录旧本’”可知明末逐步流于形式。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明朝。根据材料“考生作答判语包含了古代司法基本的推理步骤与方法,可以为任官后处理案件打下基础”可知提高官员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法律渗透到科举考试中,有利于考生掌握法律,推动法制建设和体系完善;完善法治体系后可以削弱人治的影响力,促进社会趋向公平公正。【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清朝末期。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07年到1909年数据呈现上升趋势,可知地方学堂持续增长;表格中有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各种类别学校,可知涉及各种层次教育,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表格中有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各种专业学堂,可知形成专业分科教育。本题第二小问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清朝末期。结合所学知识,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根据材料时间1907年到1909年,可知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推行学堂选官制度,学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本题第三小问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清朝末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式学堂数量增加,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给专业性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培养更多新式人才,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一战战事不断扩大,北京政府并未因奉行“局外中立”而置身事外。1914年8月15日,日本为独霸东亚,以英日同盟为借口,正式对德宣战,并出兵中国山东。早在开战之初,北京政府特意划定战区,以保护商民财产勿受伤害。但交战区的划定并未对日军有所约束,其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屡屡发生。面对日军侵犯中立的行为,山东地方政府屡次向中央呈报日军的不法侵扰,山东各界也发起东亚和平维持会,“就近视察日军,调查损失,以图保维治安,要求赔偿之实行”。经外交、司法两部商议,即由佥事王鸿年携精通法学得力人员前赴山东各地详细调查。同时,外交部又致电山东将军靳云鹏对于日军不法侵扰应“随时切实调查,搜罗证据,以为将来要求赔偿地步为要”。截至1916年6月,山东各县将各项损失基本汇案登册,北京政府已决定以参加战后和会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主要办法。——摘编自韩康康《巴黎和会时期北京政府索赔决策的转变:从参与到退出》材料二为国家博物馆藏《关于收回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布告》(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初期中国对山东问题解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布告呈现的主要时代信息,归纳其在新中国初期的共同作用。(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措施:规定日德双方交战区;发起东亚和平维持会;派遣要员赴山东调查取证;决定参加战后和会。特征: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2)时代信息: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当时新接收城市的过渡性政权组织;新中国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共同作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3)主要因素:社会性质,领导阶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一战初期(中国)。一战初期中国对山东问题的解决措施,根据“北京政府特意划定战区,以保护商民财产勿受伤害。但交战区的划定并未对日军有所约束,其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屡屡发生。面对日军侵犯中立的行为,山东地方政府屡次向中央呈报日军的不法侵扰,山东各界也发起东亚和平维持会”得出是规定日德双方交战区;发起东亚和平维持会;根据“经外交、司法两部商议,即由佥事王鸿年携精通法学得力人员前赴山东各地详细调查”得出派遣要员赴山东调查取证;根据“ 截至1916年6月,山东各县将各项损失基本汇案登册,北京政府已决定以参加战后和会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主要办法”得出决定参加战后和会。综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实际上是还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布告呈现的主要时代信息,根据“军事管制委员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当时新接收城市的过渡性政权组织;根据“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圈,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它们在新中国初期的共同作用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小问3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性质和领导阶级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乌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60年代起,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帕门梯耶尔设土豆宴席款待上层人士,劝说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安托瓦内特穿印有或绣有马铃薯花图案的衣服,向陛下推介在衣服纽扣上别新鲜马铃薯花以示高雅、在巴黎郊区种了40英亩土豆田,成熟后不收,任由饥饿和好奇的人们偷窃、食用、试种。他还研究土豆,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到1815年,法国的年产量飙升到2100万公石,1840年猛涨到11700万公石。——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材料二马铃薯传播方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法国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马铃薯对世界发展的主要贡献。【答案】(1)因素: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先期种植示范;明智之士和统治者的推动;人们对马铃薯价值认知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增强。(2)路径: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等洲。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人口跨洋迁移;马铃薯适应性强。(3)贡献: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带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助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一“乌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可知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先期种植示范;根据材料一“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帕门梯耶尔设土豆宴席款待上层人士,劝说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安托瓦内特穿印有或绣有马铃薯花图案的衣服,向陛下推介在衣服纽扣上别新鲜马铃薯花以示高雅、在巴黎郊区种了40英亩土豆田”可知明智之士和统治者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成熟后不收,任由饥饿和好奇的人们偷窃、食用、试种。他还研究土豆,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可知人们对马铃薯价值认知的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一“到1815年,法国的年产量飙升到2100万公石,1840年猛涨到11700万公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增强。【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第一小问路径,根据材料二中图片信息可知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等洲;第二小问条件,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首先可以从马铃薯本身来说,马铃薯适应性强;然后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新航路的开辟;人口跨洋迁移;【小问3详解】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交流更加频繁,推断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助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时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结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客观因素生产力机器化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市场规模化生产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以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主观因素货币本位国内立法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内立法确立金本位制的国家国际地位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经济实力贸易英国垄断国际贸易|货币信贷建立金融中心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结论强国竞争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订餐合同书
- 标准兼职用工合同
- 工程造价工作流程
- 工程预算报告
- 《登岳阳楼》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课后作业提升3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同名19359)
- 第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湖北省咸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课件
- 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早产儿低体重儿护理课件
- 大宗贸易居间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借款展期合同参考样本(三篇)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6 乘车
- 上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练习卷(解析版)
- 2024灯光亮化维修合同
- 08D8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防雷与接地
- HER2阳性胃癌治疗的现状与优化
-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