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二学习内容六:隋唐经济文化_第1页
单元二学习内容六:隋唐经济文化_第2页
单元二学习内容六:隋唐经济文化_第3页
单元二学习内容六:隋唐经济文化_第4页
单元二学习内容六:隋唐经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二

走向高峰的中华文明

——秦汉至宋元时期(公元前221—公元1368)

六、隋唐经济文化(8)班黄诗琪:唐朝经济有向宋朝市场经济发展的迹象吗?(8)班檀治宇:唐朝和宋朝对商业有什么特殊政策吗?为何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之下,唐朝和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商业,能如此发达?曲辕犁示意图耦犁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特点:⒈变直辕为曲辕,长辕为短曲辕,犁架变小,使操作更灵活,易于回转;⒉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⒊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解析】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选B。【答案】B“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唐《调笑令》翻车又叫水车,东汉时已出现,三国改进,唐朝推广并广泛使用唐朝发明筒车。省人力(2013·安徽文综·12)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地方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答案】B(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答案】B(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答案】C(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答案】C(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答案】D(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釉下彩绘瓷水盂(唐)釉下彩就是用色料在已经干燥的泥坯上画图案,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或者透明度高的釉进窑一次烧成的。温度,一般在1200-1400℃。这样能使彩画保存的时间非常久,又有柔和之感。包括青花、釉里红、窑彩、铁锈花等等。(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说明①是错的,排除A、C两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②正确,因此选B。【答案】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北朝《木兰辞》⒈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政府的行政管理。⒊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结合材料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分析、概括唐朝长安城布局的特点。这样的城市布局好还是不好?理由是什么?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全唐诗》卷866长安中鬼《秋叶吟》诗中的“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邸店,《唐律疏议》卷四名篇:“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长安的东市:“四面立邸,四方珍奇,告所积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外国人设立邸店较多,波斯人在长安开设的邸店称为波斯邸。1.根据材料概括邸店功能:堆货、交易、寓居。2.外国人设立长安邸店能说明什么?对外交往频繁,长安是国际性都市。(2007·海南单科·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解析】规定州、县,明显对地域作出限定,说明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答案】C(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2012·福建文综·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答案】C(2013·浙江文综·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解析】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两项表述正确;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答案】C(2014·江苏单科·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对于市的建置制度,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A项正确;从题中“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可知县不满三千户不许设市官,而不是不许设市,故B项错误;官府对于市的监督相对宽松要到宋朝以后,故C项错误;“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可知除了依据户口设市外,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繁荣程度来设市,故D项错误。【答案】A(2008·江苏单科·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四选项中,古代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且与题干联系不大。故④不选。【答案】C(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答案】D(2013·北京高考)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⑵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2013·北京高考)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⑵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2014全国课标I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⒈三教并行是基本格局,相对于汉、宋明而言,唐代儒学地位要低得多。唐朝自高祖李渊开始,令儒官、憎侣和道士聚集一起“三教讲论”,之后渐成风气,大部分唐朝皇帝经常召集三教在一起讲论。官员们也有许多人极力调和三教,主张“三教并列”、“三教同归”。可见唐代,三教并行是基本格局,儒学没有形成独尊局面,人们在思想信仰上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甚至朝野上下还弥漫着一股轻儒的社会风气。另外从哲学理论和实际社会影响力来看,佛教当仁不让应该位居第一,而道教又被唐奉为国教,儒学也就难免处于窘迫和尴尬的境地了。——邢新宝《唐代儒学地位究竟如何?》,《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0期

⒉尽管儒学不再独尊,但仍是支配唐王朝的主要意识形态。⑴宗法社会是中国的国情,历代帝王要想安邦治国,就得依靠儒家的治道和宗旨来正君臣,定名分,化民成俗,维持封建统治秩序,因而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思想支柱,儒家的正宗地位不可动摇。

唐代提倡道教,纯属出于政治目的,唐朝统治者自称为老子的后代,实际是为了自高门第。提倡佛教是因为自东汉以来,佛教在我国已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并形成了一股传统势力。同时,提倡佛教可以便于统治者对人民的管理,要安于现状,来世有好报。但是,唐代统治者在三教中更尊崇儒学。例如唐朝创建不久,高祖就命在太学中立周公、孔子庙,以提高儒家的地位。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父”,立孔子庙堂于国学,并大征名儒为学官。唐玄宗时则进一步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被王者服,南向坐。孔子的地位被抬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摘编自邢新宝《唐代儒学地位究竟如何?》,《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10期

⑵从三教相互关系而言,儒家地位也最为巩固。大唐帝王对佛、道的不同态度除了个人感情上的亲疏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