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热点问题 新年月_第1页
学校体育热点问题 新年月_第2页
学校体育热点问题 新年月_第3页
学校体育热点问题 新年月_第4页
学校体育热点问题 新年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体育热点问题首都体育学院周登嵩

教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一、“中央7号文件”指导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视野(一)“中央7号文件”解读1、“中央7号文件”出台的背景(1)近二十多年、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现状结果,青少年学生以力量、心血管机能为主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现状堪忧(2)来自军队近几年征兵中应征青年体质不合格率明显上升的重要信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据报道,在北京2006、2007、2008年度征兵工作中,只有约4成适龄青年体检合格。(3)2006年12月24日,召开了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4)2007年1月7日胡锦涛同志对青少年体质高度关注,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5)2007年4月2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6)2007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7)2007年5月7日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中央7号文件”的深远意义(1)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第一个专发文件(2)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与成长,人民家庭幸福的亲民胸怀(3)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存在严峻问题的关注与解决的决心(4)对解决当前学校体育若干问题,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方向指引作用(二)当前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体育地位的问题2、学校体育条件的问题3、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4、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5、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三)“中央7号文件”指导下新的学校体育观1、新的教育质量目标观正确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健康第一的人才质量观把身心协调发展,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把身体健康、体质强健作为人才的首要、核心目标3、开放联动的学校体育发展观(1)学校与社区、家庭相结合,形成体育教育合力,形成青少年体育网络(2)学校与社区、家庭相结合,促进家庭体育观念的改变,强化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影响(3)学校场馆向社区开放,为社区体育服务;促进学校体育的内容、方法、管理观念的更新,扩大学校的影响4、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的学校体育观(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2)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化保障,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3)从国家制度层面到学校层面形成系统和不同规范5、数字化的学校体育效益观3个12个25-3-3达标五年时间青少年体质达标,3项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改进,3项指标(近视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下降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列入计划),每天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年一次健康检查每个学生两项运动技能,每个学校每年两次运动会6、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学校体育价值观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人的素质与创新实力制约中华民族复兴和优化发展的体质基础影响国家安全、国际竞争的重要实力个人发展成才的先决条件决定家庭幸福与生活质量的根本二、体育新课程再审视(一)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评价1、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方面(1)方向基本正确(2)理念比较先进(3)结构较为新颖(新课标)(4)政府全力推进(5)教师专业化发展正在起步(6)带来了体育教材的多样化(7)推动了体育课程领域的科学研究2、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1)理论准备不足国外成功经验与问题(扬弃不够)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指导思想: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2、教学理论:最新成果(如动作技能发展)(2)对我国体育课程传统精华与经验的“一刀切”对传统大纲的历史与进步作用全盘否定(3)对体育教师群体的“超前”要求把每个体育教师当研究专家对待把每节课当作研究课题(过程)把专家的职责转移给广大体育教师多数教师在经验与知识上的缺位长期改革导致的工作量增加与疲劳效应(4)课标本身的缺陷对体育课的性质认识不深刻课程目标划分不科学、太繁琐五个领域交叉、过多评价方法、标准的可操作性差目标统领内容的不切实际等(5)实施过程中的急于求成、管理缺位教师培训工作的先多后少对基层学校的培训不足和粗放对试验区的教育质量的自我肯定、缺乏客观评价对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够3、未来走向(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体系(2)应有相对灵活性、指导性强的教材内容框架(不同年级、学段)改革案例:天津等地的探索经验(3)运动技能不能淡化,不同学段应有区别规律性认识:运动技能的本质(4)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不能丢(武术进校园、进课堂)(5)评价的可操作与量化(各个领域与水平的相应指标设计)(6)改革要考虑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现实基础(7)体育课程名称的回归(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其既包括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又包括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分类示意图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体育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如:体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练习、运动项目情感态度等如: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实践层面,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物力资源以及体育课程人力资源最为常见,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重点。2、开发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方法(1)筛选法所谓筛选,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大量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中,选择出合适的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两个层次的筛选:专家的筛选——体育教材体育教师的筛选——体育课堂教学内容netball需要关注的是,我国的民间(乡土)体育活动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果能通过筛选将其引入体育课堂,对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筛选的四个“筛子”学生

教学条件

内容特点时代性案例:踢踏舞(2)改造法改造法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的不同对象和条件等特点对原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某个构成要素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方法。例如,将排球作为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时,可以考虑在器材、场地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如采用软式排球,采用适合于小学生的球网高度等。“变化”——改造法的核心。改造法的具体运用方式示例序号具体改造方式示例1简化如:简化某个动作的技术结构;删减动作的数量,如将32式太极拳改为8式太极拳等。2降低/增加难度如:将带器械的练习改为徒手练习,或将徒手练习改为带器械的练习;3修改如:修改某个游戏或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等。4转换/移植如:将室内运动项目转换到室外的环境中进行;陆地运动项目移植到水中进行等。5变形如:改变具体动作的组合方式;改变人员的组合方式等;改变练习的路线等。6限制如:单人跑改为“两人连足跑”或“杠杆跑”;双脚跳改为用双脚用麻袋套住的“袋鼠跳”等。7夸张如:游戏中对“角色”及所使用的道具进行夸张等。8调整如:调整场地器材的规格等。如何改造体育器材要素示例序号改造内容示例1形状如:将圆形的足球变成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2大小如:在女生或小学生的篮球比赛中用足球代替篮球;在技巧练习中使用小体操垫等。3重量如:用较轻的气球代替排球;在投掷中用纸团代替垒球等。4高度如:在篮球学习中降低篮筐的高度,使中学生也能够完成扣篮动作等。5色彩如:将羽毛球、毽球等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等。6布局如:将足球门、篮球架放在场地的中央等。7材料如:用塑料泡沫材料代替木质材料制作跳箱;用纸制作足球等。8功能如:用球类器材来投掷;用体操器材作障碍物等。如何改造比赛规则要素示例序号改造内容示例1比赛方法如:将迎面接力跑改为后退接力跑;将篮球比赛中两队的集体对抗改为三人各自为阵的单打比赛等。2得分方法如:篮球比赛中将得分方法改为“球触篮板得1分,球触篮筐得2分,球投进篮筐得3分,在3分线后投进篮筐得5分”等。3获胜方法如:将标枪以投远为获胜改为以投准为获胜等;排球以先得25为胜,改为在20分钟内得分多者为胜等。4比赛时间如:将足球比赛时间由45分钟半场改为10分钟半场等。5违例、犯规与处罚……如:取消足球比赛中“越位”的违例限制等。案例:如何把网球运动通过改造变成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改造方法:(1)改造器材(球拍、球)(2)改造场地、设施(缩小场地规格、降低球网高度)(3)修改比赛规则(如采用乒乓球的比赛规则等)(三)整合法所谓整合法是指将各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某些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例如,把乒乓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整合在一起,利用木制乒乓球拍、羽毛球的球和球网以及乒乓球的基本比赛规则,就可以组合成一项新的运动项目——“搭搭球”。高跷+篮球整合具有层次和方式的多样性:序号整合方式示例1体育+体育足球高尔夫、三门球、篮球裁判手势操2体育+数学“喊数抱团”3体育+计算机键盘操4体育+地理定向越野5体育+安全教育“红、绿灯”、“火中逃生”6体育+国防教育旗语游戏案例:篮球裁判手势操3、开发利用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方法器材设施名称主要功能可以拓展的功能示例跨栏架跨栏足球门;钻爬的障碍等实心球投掷标志物;阻碍物;传、接球游戏;保龄球游戏等跳绳跳绳绳操;二人三足跑游戏;拔河等标枪投掷跳高架;跨栏架;标志物等足球足球篮球;标志物;保龄球游戏等体操垫技巧标志物;阻碍物;靶子等(1)发挥现有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自制简易体育器材如利用废排球制作实心球,用书包作负重物或标志物,用纸片作体操棒、小足球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制接力棒、沙包、毽子、铁环、风筝、呼拉圈、陀螺等。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所处的环境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体育教师可充分挖掘、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自制器材。例如,农村随处可见的竹子,利用它可制成简易的栏架、跳高架、体操棒、爬杆、标枪等;稻草、小麦杆制成跳绳、体操垫;河里鹅卵石当铅球、实心球……案例:小泡沫垫作用大案例:神奇的椅子(3)合理改造体育场地布局与功能例如篮球场可以改造成篮球、排球、羽毛球、轮滑等皆可以使用的多功能场地;篮球场上的各种线条,可以作为跑步用的起、终点线,或作为折线跑的标志线等。(4)巧妙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体育活动场所自然环境可以考虑的功能示例校园里的树木(1)在树枝上系一些绸带或悬挂其他物品,可以用以做纵跳摸高等练习;(2)在树木/林下修建一些水泥乒乓球台或其他简易运动设施;(3)在两棵树木之间拉上一根绳子,用其作为简易的排球网或羽毛球网;(4)可以利用学校的树林开展一些情景游戏,如“送鸡毛信”学校附近的山坡(1)各种以“山”为主题的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寻宝”、“比比谁爬得快”等;(2)登山与远足;(3)定向越野;(4)下雪后利用山坡滑雪学校附近的水域包括各种江、河、湖、海等水域,可以用来开展游泳、划龙舟等活动,海边的沙滩上还可以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游戏、跑步以及跳跃等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学校附近的空地可用于开展各种徒手及需简单器械的练习,如跑步、跳绳、游戏等。(5)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社区或单位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学校周围的社区或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解“燃眉之急”。4、开发利用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方法(1)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也起着核心作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是最宝贵的体育课程资源。(2)“以生为本”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积极挖掘其他人力资源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其他专业人士如业余体校的教练员、运动员等也是重要的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三)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1、学习方式的分类被动、依赖性学习自主、独立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个体、封闭性学习合作、开放性学习行为参与方式情感或认知参与方式社会化参与方式学习方式的分类2、新课程为什么强调要改变学习方式(1)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背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弊端。(2)教育理论背景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转变学习方式是对新时代的人才观的一种呼应。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是学习的核心。(4)终身教育的要求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成为“终身学习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本领,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3、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分析(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相对应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动性。自主学习表明学生进行的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第二,自控性。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第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案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射箭方法:学生2人一组,1人念卡片上的射箭练习步骤提示,1人按照提示进行练习,1-2次后两人交换。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学习要求(2)学生分小组自学射箭,教师巡回检查、指导(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4)教师总结、评价(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应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异质分组。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织方式。 不同成绩的学生在一组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组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一组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一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一组……第二,积极互赖。即小组成员之间具有积极互赖的关系。包括: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资源互赖、任务互赖等。

第三,个人责任。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明确的分工,都要承当各自的职责。主持人计时员记录员观察员报告员

第四,合作技能。合作技能既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期待得到的结果。

第五,团体反思。每次合作学习之后,都需要小组成员集体总结有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和措施等。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意见不统一,出现争执

☆小组成员各干各的

☆差学生的避风港/好学生霸占话语案例:创编技巧套路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的前滚翻、直腿后滚翻、燕式平衡、跪跳起、侧手翻等动作编成技巧套路动作。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2)分组(4-5人一组)(3)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技巧套路方案,教师巡回检查、指导(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其创编的技巧套路进行练习(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总结(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问题性。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过程性。探究学习注重探究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第三,开放性。包括学习空间、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评价的开放性等。

第四,社会性。探究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与他人的合作和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探究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学生不知道怎样探究

☆探究无法深入,停留在表面

☆探究很热闹,但无结果案例:挺身式跳远之腾空步1.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单元中第二次课“练习跳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腾空步”。2.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男生。3.明确探究目的:了解在跳远过程中腾空步的重要性,探索腾空步技术的关键要领。通过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腾空步是技术要领,并进一步明确要使自己跳得更远应注重的关键要素。4.提出探究问题:跳远腾空步的练习为什么我们通常要在沙坑前放置一个踏跳板?5.设计探究程序:1)让学生在“有和没有踏跳板”情况下练习腾空步,并计算单脚落地时的距离,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实践结果:设置踏跳板有助于学生的起跳与腾空。2)学生分组练习与讨论——为什么会有差别,踏跳板起了什么作用?3)提供学生思考的角度或思路:运用已学的运动学、力学原理对人体运动的状态进行分析。4)讨论预期结果——起跳的作用是使人产生一个向上的垂直速度,而踏跳板作用是有利于学生获得一个垂直向上的力量和速度,把向前的速度转变成为一个向前上方的速度。7.验证问题:在基本掌握了腾空步技术后,此时已撤掉踏跳板,但在沙坑前可拉一根不高的橡皮筋,要求学生在起跳后越过橡皮筋,测量一下前脚落地的成绩;同一学生,在没有设置橡皮筋情况下起跳,再测量成绩,后做比较——向前上方起跳与直接向前起跳有什么样的差别?8.教学提示与收获:跳远时,在获得较大水平速度的情况下,应在起跳时尽量向前上方腾空,才能使自己跳得更远。【评析】该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是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通过示范、模仿、练习来完成教学。而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技术的要领与关键,让学生在掌握这个技术过程中学懂该技术的一些原理,并更好地运用该技术,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学懂、学透。(四)对体育学习评价的认识1、当前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国家层面,评价方案不够完整(2)评价方法缺乏可操作性(3)评价内容繁琐,结构不合理(4)体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2、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思路(1)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2)以学习领域确定评价内容(3)评价方法尽量简单、实用、可操作(4)注重评价的实效性三、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选题(一)选择什么研究课题1、课题的创造性——选题的本质要求△表现为不同的程度或色彩:创新含量、问题、成果的多与少;创新的原创性与发展性;理论原理的创新与方法技术的创新。2、课题的时代性——社会需求体育及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前沿问题中的热点与争议问题时代课题的发展变化性3、课题的应用性——实践要求、体育特色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特征针对实际需求选择课题成果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二)从何处去选题1、课题就在身边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新发现、新体会、新事物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对身边问题的熟悉与感受深刻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与条件性。2、课题在文献资料中体育从阅读前人成果中受联想启发而“获得问题”从不同前人成果的综合分析中“发掘问题”从前人成果的错误处突破“得到问题”3、课题在学术会议的交流中在专家学者的集中现场交流中会“迸发问题”当面请教专家会开阔思路,“触发问题”群体交流与激荡智慧的优势(相对于个人的独想)(三)怎样选择课题1、平时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善于积累、细心观察、发现问题2、勤奋学习、追求新知3、善于思考、敢于质疑4、多参加体育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5、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看问题(四)当前选题参考的范围1、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1)现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2)教育哲学与学校体育(3)现代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4)中国学校体育百年发展的经验与规律(5)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特征与规律(6)学校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审视(7)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相互关系及协调发展(8)学校体育与科技、大众传媒的关系(9)学校体育在素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