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尽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思路。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態背景下愈发重要,企业家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企业家精神已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个体企业家精神水平有所不同,企业家精神的个体特质、行业特征、区域差异等因素可以解释企业家精神水平不同的原因。因此,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领域逐渐从企业家个人特质层次的研究、單个企业组织层次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层次的研究。本文对企业家精神领域的文献综述也是按照个人层面企业家精神研究、组织层面企业家精成功的企业家在驱动经济发展、增长和繁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Kirzner,2009)。因此,关于企业家的讨论从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对于什么是企业家,经济学上还远远没能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这要么是由于企业家的“非理性”特質与经济学上的理性传统格格不入(Kirzner,1973),要么是因为企业家是一个微妙而难以捉摸的角色,很難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Baumol,1990);以至于很難被纳入到标准的经济競争分析中(Casson,2005)。但不管怎样,在经济思想史上,还是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努力理解企业家及其精神,并对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精神(一)企业家内涵研究简要回顧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家主要是一个风险承担者(risk-bearer)。坎蒂隆(1755)是目前公认的最早提出“企业家”(entrepreneur)这个专业术语的经济学家,他賦子了企业家最初的经济学含义,主要指那些通过承担风险进行生产和交易的群体,但关于企业家为什么愿意去主动承担风险,坎蒂隆并没有给出任何的分析与解释。对此,斯密(1776)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做了深入分析,认为企业家承担风险的行为动力关键在于利润动机。奈特(1921)在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把企业家看作是不确定性的承担者(uncertainty-bearer),企业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需要“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企业家承担着决策的不确定性,并保证“犹豫不决者或怯弱而企业家则是一个不确定性承担者:利潤不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而是对承担不确定性的回报。2之后,马歇尔(1920)认为在工业集中式生产格局下,企业家应具备双重的角色,首先是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他们必须透彻了解自己所处的商业环境,能够预测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变动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调整,同时必须能谨慎地做出判断,大胆地承担风险;其次作为雇主角色,必须是个优秀的领导者,具备出众的组织能力,调动雇员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并对企业的一切事务能够进行总的控制。桑巴特(1936)为企业家构造了一个更宽泛的组织功能。他认为企业家必须具有评判他人服务能力的才能,并具有使他人为他工作的才能,所以他必须是一个组织者;其次,企业家还要具有商人的谈判能力,他必须用自己的意志说服其他人的意志;最后,企业家还应精于经济计算和资本节约,因为资本主义企业的最高目的——利润,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达到。熊彼特(1934)塑造了英雄式的企业家形象,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世纪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消费者好像是被教导去需要新的东西,或者在某些界定企业家的经济学家不同的是,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创新提供新产品以引导人们的需求,并挑起循环流转的经济连续发展的事端,从而打破平静熊彼特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功能,也就是实现新的组合,从产品、生产方法、市场、供应来源和组织5个方面将“执行新的组合”具体化。为了将熊彼特式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学的分析之中,Baumol(1990)对创造性破坏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扩展,将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如寻租方式上的创新行为)纳入到企业家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并通过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经验得出决定企业家报酬结构的游戏规则影响了企业家精神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中的配置,而这对经济中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发明的扩散程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家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经济制度为他们提供的回报,所以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决定了企业家资源的配置,从而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Kirzner(2009)将人们对企业家的认识从投机、警觉到创造性的演变更容易让人们理解企业家的内涵,认为学术界将他的企业家内涵与熊彼特的企业家看作对立的观点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他认为创造性和警觉并不冲突,反而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企业家的警觉性能够提升熊彼特式的创造性,创造性破坏又构成了企业家警觉的环境来源,两者促使经济不断地从均衡走向不均衡,再发展到均衡,不断反复。因此,从科兹纳的(二)企业家个人特质的研究学者们很早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的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个人身上体天出来的普遍性特3方面,FrankKnight(1921),EvanJ.DougVipinGupta等(2004)从企企业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企业家某一方面个人特质的表现,企业家及其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往往是多种精神特质的综合表现。SarahDrakopoulouDodd(2002)用七种隐喻来解释了企业家的普遍性的特征:旅游(Joumey),即从容不迫地应付一切的能力;赛跑(Race),即要有赶超对手的气魄:战争(War),即要有敢于接受挑战和竞争的能力;破除迷信(Iconoclasm),即要有创新精神,不相信权威的意识;激情(Passion),即要有活力和朝气:父母一样的监护人(Parenting),要以事业之心呵护自己的企业;建设(Building),即不断攀登和向上的进取精神。AnaMaraPeredo等(2014)认为企业家精神实施的前提来自于企业家个人特制的五个方面即专门或以凸现的方式来创造某种社会价值的能力、识别机遇并利用机遇来创造该价值的能力、利用创新的能力、容忍风险的能力和拒绝接受可获得资源限制的倾向等。一些学者根据个体企业家精神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他们的分类(opportunity-pullentrepreneurship),即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动机是出于在商业机会可能带来巨大超额利润和个人抓住现有机会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承担一定的风险,表现出超常手段和个体偏好;另一种是贫穷推动型企业家精神(necessity-pushentrepreneurship),即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动机是出于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即不得不参与创业活动来解决其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另一种分类方法则是按照企业家具有的不同特质出发进行分类。如Owen(1999)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创业型和经理型两种类型,认为前者比后者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要具有更高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后者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培养,而前者还要通过工作经历来积累。Glancey和Mcquaid(2000)等人则从个人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表现出来的异质性出发,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开拓型的企业家精神和保守型企业家精神两种形式,发现两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会采用不同技术创新方式。4随着对个体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从对特定个人特殊品质的关注精确到从企业家的一般特质中抽取只与企业家精神有关的若干特殊点的关注,并对其进行量化的处理。在与社会统计资料的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各种测量工具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选取T以创业商量表(entreprencurialquotient,EQ,一种测试某个人是否适合创业的由系列有关企业家精神问答题构成的调查问卷)、创业态度倾向度量表(entrepreneurialattitudeorientation,EAO,Myers-(Herrmannbraindominanceinstrument,HBDD来对463名已创业和尚未创业者进行比较研究,他EQ/EAO/MBTI的组合使用能最佳地预测组织成员的创业倾向。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对内生技术进步的研究为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家创新活动的结果,因此就可以将企业家引入企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总量生产函数的框架中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仅从企业家个人特质分析的片面性的缺陷,从而将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取向(一)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组织结构有时候定义为在组织内部工作流、沟通和权威关系(Maidique,1984)。随者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环境的波动、恶劣和复杂都使得优秀的企业往往需要形成完善的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控制的管理体系,企业家精神不仅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特征,更表现为组织的特质(Lynskey,2012),因此,对企业家的组织管理风格、组织及其环境的开放性互动(Morri权的去中心化,最少化的阶层或结构层次,自由流通的沟通渠道,和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部门的紧密合作等等(Slevin&Covin,1990)。组织结构对公司层面的企业行动效力的调节作用了广泛的认同和清楚的证明(Khandwalla,1987)。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限制了促进发展的企业活动,公司为获取资源就会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提高产品性能,竞争优势和财务回报,因此,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企业为此而具有的在公司组织结构方面的5目前,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研究的视野开始关注不同性质的企业,如新企业、大企业、特许经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并且深入到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创新激励机制与管理等方面。IrelandandHitt(1997)证明高的企业家精神是通过低成本、高质量和时间策略组合来实现的,对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370家中小企业进行的研究,将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2)企业家及企业目标定位、技术创新的研究。企业的目标定位代表了公司关于市场份额并具有创新性的高层管理方式在“投资/增长”阶“赚钱/保护”阶段比较合适;而规避风险的极为保守的管理方式在“剥夺收获”阶段比较适合。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为了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往往需要在自己所处的行业挑选先驱的姿态(PioneeringPosture,即行业第一家公司的企业或进行新产品的生产等),即企业大都倾向于(三)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度量指标的研究。与强调企业家个人特质的传统企业创新模式和理论相比,采用公司行为的企业创新模型有很多优势。这首先表现在分析层面上,由于企业效率可以用公司表现来度量,因此公司层面的企业创新模式是可行的,组织行为能说明测量公司表现所体现出的企业效率的关键标准,由于企业家的行为不是特质,从而使得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公司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模型(Ireland&Hitt,1997)等,虽然这些模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主要还是侧重于从企业表现的角度来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度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化的企业家精神具体起来,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度量企业家精神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了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将企业家精神建立在单个企业的分析基础上,企业家精神仍然是“全能而孤独的狼”(Gartner,1989),也没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实际上经济活动中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以及其成长的外界环境是相辅相成、难以分离的,企业的形成和企业联合在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中也起6学的思想史上,企业家精神……没有去回答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对企业家的成长方式的影响。2001)并且,在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中,企业家仅仅是填补了厂商理论中被称为“固定要素”的那个缺口,企业家精神只是类似的,这反映了该理论强调的是完全的信息和完全的市场,这种市场会进行一切必要的协调,管理和决策变得无足轻重,也就毋需企业家的干预。在对企业家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公司个体在特定的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培育和传播方面的技术革新所牵涉到的一系列公司、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复杂然的互动关系(RobertE.Bernier,2001),环境是企业家精神孵化、强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企业家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决定企业家精神特点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家并非只被动地适应环境,它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活动来影响和选择环境,企业家的区域集中和企业联合对经济增长也有若重要作用,这种集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同时也有技术、政策以及规模报酬等方而的原因。因此,企业活动是企业与社会互动和体制综合的结果,企业家精神不能仅仅从“个性特征”或贫乏的经济角度来理解(AnaMaraPeredoandMurdithMcLean,2014),而应该从2013),关注企业家与背景的互动(Feldman,2001)。虽然,有研究表明,企业型公司通常都存在于动态的不良环境中,因为它们好冒险的经理人们更喜欢快速增长的环境,那些环境中充满机遇,有高回报也有高风险。这些公司甚至可能因为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创新而使得环境更为动荡。因为创新会促使产品创新,公司越创新,它们的环境就会变得越动荡越充满竞争。因此,企业家精神和环境表现之间的关系在不恶性或“良性”的环境中可能是正的关系,或者说甚至是负面关系,不确定的环境和“屈服性的”环境对于制定企业策略来说是特别适合的(Mintzberg,1973),在高度竞争的、无情的、“恶性的”环境中,企业家精神更能够促进高水平的公司表现。但是,更多的研究则表明,环境和调节环境对企业活动的推广和成功有着重大正面的影响,在极度受限制的恶劣环境中要产生成功的企业,企业过程很重要,企业家需要控制更多的干扰性变量(PeterRosa,2002),虽然企业家能够从不确定的环境中得到较高的“安全”(相对的)和效率,并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他们还是倾向于选择法制健全和障碍较小的环境(姚伟峰,2007),因此,外界环境(包括资本和有经验劳动力可获得性、资本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家成功的首要因素。这些关于环境与企业家7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金融及资源可获得性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由于缺乏获取资源的途径可能是阻碍公司活动(如公司的成长和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获得“最大注意力的因素”(Zahra,1993)就是资源的可获得性问题。但是,最初的研究是从公司或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的(CovinandSlevin,1988),他们着重于企业对自身独特资源进行创造、获取、组织和利用而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现象的研究。然而,资源的可获得性问题不得不最终延伸到企业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的研究。因此,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也很重要(KouriloffandMichail,2000),这取决于企业的关键性资源多大程度上存在于环境当中以及企业通过环境调动资源的能力(BrownandKirchhoff,1997)。而在这些资源当中,金融资源的不足往往会严重制约公司的潜在发展,因此,关于企业创新精神的文献大都放在获取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本方面(KouriloffandMichail,2000)将企业的可获得资源分为可见资三种形式,可见资源包括工厂、设备、技术等,不可见资源包括企业家的经验和洞察力等,而生态理论则包括资本、有经验的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他发现企业可获得资源的外界环境是企业家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企业针对环境可获得性资源的策略行为和决策将非常关键。Kouriloff和Michail(2000)发现创业动机往往决定了企业家规避金融风险的态度:机会拉动型企业家获取资金的方式是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其进行融资决策的关键是“为抓住现有机会而产生的资金需求与企业家个人所能提供资金之间的缺口”之间的关若前者大于后者,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就会选择合伙形式以克服资金障碍;反之,则选择独资形式。而贫穷推动型企业家更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进行创业。ChristianKeuschnigg和SorenBoNielsen(2004)提出了具有双重道德风险的融资模型,发现企业家有想法和技术竞争力,但是缺乏自我资源和商业经验,而风险投资者则可以提供启动资金和管理支持,这两种代理商的类型将共同促使公司的成功,因此,风险资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启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sabelGrilo和Jesus-MariaIrigoyen(2006)采用T来自15个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的调查数据,探讨企业家精神的两个方面:潜在和实际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增长的影响,发现经济体中的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其中企业家对行政联合体的看法、对可用金融支持的认识和对风险的容忍度对实际的企业家精神有显著影响。Jarunce(2007)描述新特别是在对高潜力和高风险商业贸易初期作投资方面非常重要。Robert则发现土地的所有权和对这些土地上资源利用的权力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政府政策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8开发和保护企业家资源,规范和引进创业资本等方式,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良好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是创建创业型社会重要载体,其重要职责就是要建设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创业型国家从而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Porter1997;StevenRKreftand点更多地放在维持由生产和创新带来的回报上的政策,这包括通过保护商业自由、财产权和合同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二是降低垄断和闭塞的影响,为平民企业创新精神开发机遇的政策,包括通过更积极的供应商方面的竞争政策、强调获取基本商务服务和其他所需的本地输入的方式在政府关于风险资本与企业家精神关系问题上,ChristianKeuscNielsen(2004)的研究发现,政府的资本收益税对于风险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是非常有害的。“一个小税的引入会抵消取得的成果并导致失去第一秩序福利”,但是,政府如果仅仅尝试通过注入风险资本或运用公众创业投资基金推进科技的企业精神,这只会导致低质量的企业精神,因为风险资本还与思想、角色定位、特殊地域的机会、安全网络、市场和行政领导力等有关(ChristianKeuschnigg等,2004)。因此,政府的作用在于解决风险资本的缺体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二个政府在政策的规划,业绩的研发,融资,推进人力资源的发展,技术衔接,促进科技创业方面具有相似性,从而推动了企业创新。(三)知识文化和技术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识到社会文化对人们的性格和普遍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趋向于出现自主性强、敢冒险、有创新精神、竞争力强而且积极主动的企业家及公司,但这种趋势要依靠文化基础,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因素扮演着文化和企业创新定位之间关系的调节剂的角色,因此,只有那些带有具体文化倾向的国家才会产生很强的企业创新精神(SangM.Lee,和SuzanneJ.Peterson,2000)价值和信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中的企业家主要来自于教育的培训,而日本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来自于家庭或团队集体精神的熏陶。ChristopheEstay(2004)则对法国和美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作了跨文化的分析,发现法国的企业9家精神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与创业的法律制度问题没有关系,其真正的原因在于法国经济的相对弱点、小商业贸易面对的财政困难和企业家对于不同创业环境洞察力等。NoelJ.Lindsay(2005)使用EAO方法得到的数据,建立了一个传统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模型,进一步证明企业家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影响,因此,企业家精神存在一定的先天因素。PerDavidsson,JohanWiklund(1997)调查了瑞典每个区域中35-40岁居民的文化价值和信仰,结果表明尽管文化变化在新公司形成率中起的作用比在经济结构条件中的变化所起的作用相对要小一些,但文化作为主流的价值和信念,仍然是社会中企业家精神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AntonioMinguzzi,RenatoPassaro(2000)发现,由于同一区域内企业家主体社会的、教育的、企业的经历相似,即企业家接受同样的教育,居住在同样的地方,来自同样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导致企业家赞同己经被证明的结果并开始接受其他人的行为,而非采取改革的行动,在中小型公司,企业家常常表露出“抵制改革”的倾向。N力来自于是社会和文化,因此,商业价值和社会和文化对企业的成功有重要作用。ShradhaShivani(2009)以观察为主对印度社会文化是否有利于印度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发扬进行了研究,发现印度的社会文化如种姓制度、宗教、家庭结构和家庭支持对男女企业家所获得的创业成功有研究者发现,大学是技术的来源,它们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区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因为大学“主要设计关键性知识的转化,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正式还是非正式”,但这并不能保证新知识会转化成新的企业和新的行业,如果缺乏风险资本和管理建议,这反而会自动压抑企业的创新精神(Heffeman,2005),因此。创新领域和以知识为基础的区域发展取决于研究型的大学与企业的结合,大学和政府及行业联合在一起为公司的形成和区域的发展创造了支持型的架构KaHoMok(2005)以香港为例,探讨了政府、私人和第三方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大学和政府在促进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周连喜(2007)使用了中国沿海地区775家1990年后建立的中小型私营企业2004-2005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对于类似于中国沿海许多处于国际化早期阶段的公司而言,外国市场的知识常常来自对跨越国界的企业机遇的创新追求和积极追求,而不是来自在国外市场经验的积累。庄子银(2014)认为为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成长和发展,政府应该投入资源在科学领域作为政策工具推进以研究为基础的产业的能力,风险资本管理公司应该与大学,研究组织和工业部门合作,建立给市场带来新的研究想法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结构,以帮助刺激创造性和以技术为基础的商业贸易的成长,引起新技术的商业化和催化经济增长。(四)社会网络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人生导师(rolemodel或mentor)包括最亲密的朋友和同事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的来源能够增加新兴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以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为基础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社会结构)和商业关系能够在企业家精神的产作用(FranzT.Lohrke2014),因此,企业家精神具有“网络外部性”,具体表现为自我增强机制。Baumol(1990)把企业家精神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认为企业家的供给在社会各阶层中是非均衡的,既有生产性的、效率高的生产活动,如技术创新;也有非生产性的企业家活动,企业的战略联盟、资产的有效配置、知识产权的保护、师徒关系等都是促进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SimonHarris和ColinWheeler(2005)发现在国际起的作用,这种人际关系不仅能提供信息和进入网络的渠道,而且能指导企业的策略,因此,企业家倾向于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寻找强有力的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会有计划地进行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国外市场网络的开发。BatBatjargal(2007)分析了中国网络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状况,发现在英特网领域,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经验)之间存本和其西方经历之间的互动对网络公司的存活有积极影响,而企业家的社会资木和其创业经历(五)产业结构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产业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似乎对企业家精神及企业的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人们发现新企业在新兴行业中比在更发达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中更能从创新中受益,行业结构的变量同样证明对新企业的成功有影响(CovinandSlevin,1990)。因此,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环境要素,任何企业家都是在特定产业结构下进行创业活动的。Kazanjian(1988)认为企业的增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企业的产生和初创阶段(conceptionanddevelopment)、商业化阶段(commercialization)、成长阶段(growth)和稳定阶段(stability),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家精神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初创阶段企业家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和产品设计,在商业化阶段则关注于企业的市场定位,成长阶段则关注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规模,稳定阶段则着重于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Lumpkin和Dess(出不同的偏好,特定产业内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自身能动选择的结果。机会拉动型创业行为在第一产业比例最低,在其他三个产业差别不大,几乎呈现出平均分布的态势,但机会拉动型创业在第一产业的农、林、畜、牧、渔等,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通信业、建筑业等,在商业服务业的金融、保险、咨询等行业中明显高于贫穷推动型创业,贫穷推动型创业行为集中分布在第二产业与消费者服务产业,而在第一产业与商业服务产业均处于很低的水平。(六)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为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性,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关于显示性偏好理论、时间偏好和跨时期选择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对于从市场需求方面引入企业家精神提供了可能性;厂商理论关于企业的本质和生产边界,企业的内部组织效率问题,最大化厂商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等为企业家精神从生产方面引入经济增长理论提供可能(朱婧,2012)。Delong(1988)等则试图把企业家精神引入进生产函数模型当中,他对1870—1979年期间100多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历史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非常显著。Aghion(2001)等则从竞争推动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实施进入和扩张,迫使缺乏创新精神的企业萎缩或者退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认为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适度的模仿会刺激一国经济的增长。LaiYu(1997)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与香港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Yu通过详细的数据和比率分析,认为香港经济上的成功来自于适应性的企业家精神:产品模仿,小规模企业、分包等等,香港的企业家通过对各种市场机会的警觉并迅速适应变化,从生产一个产品转移到另一个产品,从高成本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从传统的渔业和农业向制造业转变,再向金融和其他服务行业转变,这些企业家行为给香港经济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促使这个地区可以与发达国家竞争,最终促进了香港的经济(2011b)发展了Romer(1986)和Krugaman等人的内生增长理论,从一个国家角度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企业家精神通过知识的扩散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他们提出了“最优产业结构”模型来定量研究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强调,企业家精神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一个最优的程度,超出这个程度,企业家精神抑制经济增精神区分为风险企业家精神(VE)与创新企业家精神(IE),前者指的是建立新企业的行为—包括个人的自我雇佣、建立新的企业组织或者现有个人、合伙企业、企业组织的业务扩张,后者则强调发明和技术进步,他们分别利用2002年的TEA指数和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02-2003年中的创新指数作为VE和IE的测定标准,并将数据中的国家区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率呈现正相关性;但IE在高收入的国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则相关性这些对于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外在环境的研究,既承认了企业家作为个体的人格结构的内在差异性,即作为企业家精神载体的创业者通常具有某些特殊的品质即特殊性,又明确了环境影响个体创业行为的重要意义,强调企业家精神的落实与其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企业家精神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适应性。因此,企业家精神不是先天具有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启发、引导和强化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可以通过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政策环境,塑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社会和社区文化氛围来支持和帮助具有创业倾向的个体取得创业的成功,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和应用逐渐走上科学化、理性化的轨道。GrowthwithStepbyStepInnovation[J].TheRev[2]Ajzen,I.Theoryofplannedbehavior[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3]AkinFadahunsiandPeterborderTrad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2(17):397-429.[4]AnaMaraPeredoandMurdithMeLean.SocialEntreprenConcept[J].JournalofWorldBusiness,2014(41):56-65.[5]ntonioMinguzziandRenatoPassaro.EnvironmentandtheEntreprencurialCu[6]AudretschD.B.andM.PFeldman.InnovativeClusterandtheInduofIndustrialOrgunization.1996(11):253-273.ManagedtotheEntrepreneurialEconomy[J].JournalofEvolutionaryEconomics,2000(10):17-34.andIndustry[R].DECDWorkingPapers,200la.[9]Audretsch,D.B.andA.R.Thurik.WhatisNewAboutTheNewEconomy:SourcesofGrowthintheManagedandEntrepre[10]Audretsch,D.B.,M.A.Carree,A.J.vanStelandA.R.Thurik.ImpededIndustrialRestrGrowthPenalty[J].Kylklos,2002(55):81-98.[11]Bagozzi,R.,Baumgartner,H.andYi,YStatevs.ActionAction[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2,18(4):505-518.[12]Baumol,WilliamJ.Entrepreneurship:Productive,Unproductive,andDestructive[J].Joum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5):893-921.[13]BaumolWilliamJ.Entrepreneurship,Management,andthePress,1993.Validation(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1(16):495-527.tax[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4(88):1011-1042.[16]ChristopheEstay.SettingupBusinessesinFranceandtheUSA:ACrossCultural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04,22(4):452-463.[17]Covin,J.CxandSlevin,D.P.Thedevelopmententrepreneurshipscale[A].In:R.,Ronstadt,J.A.HomadayandK.H.Vesper(eds.).Frontiers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M].Wellesley,MA:BabsonCollege,1986[18]Covin,J.GandEnvironm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9,10(1):75-88.[19]Covin,J.CxandSlevin,O.P.AConceptualModelofEntrepreneursh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1,16(1):7-25.[20]Davidsson,PWhatEntre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2002(1):1-20.[21]Davidsson,P,Delmar,FandEntrepreneurship[A].In:Sexton,D.,Hitt,M..Ireland,D.andCamp,M.(Eds)S[22]Davis,StevenCambridgeandLondon:MIT[23]DelmonizeA.SmithandFranproces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4.[24]DruckerP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M].1985.[25]EliasG,Carayatherol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dynamicsinfirmcompetitiveness[26]EvanJ.DouglasandDeanResponse(J).JoumalofBusinessVenturing,1999(15):231-251.[27]Feldman.M.PTheEntrepreneurialEventRe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micsofInnovation,SpilloversandAgglomeration:Af[29]Fischer.ManfredM.,JavierRevilltheoryandEvidencefromThreeMetropHeidelbergPres[30]Gartner,W.“WhoisanEntreprencur?”istheWrongQuestion[J][3l]GaryA.Knight.Cooss-cOrientation[J].Jou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7(12):213-225.[32]Glancey,K.S.andMeQuaid,R.W.EntrepreneurialEconomics[M].MacMillanPress[33]Heffeman,M.andBuys,L.TheYouth-At-RiskAlliance:EvaluationofModelforYoungPeopleAt-Risk[R].YARA,2005.[34]Homaday,J.andAbound,J.CharacteristiesofSuccessfulEntrepreneur[J].PersonnelPsychology,[35]JaruneeWonglimpiyarat.Managementandgovemanceofventurecapitacommercialbank[J].Technovation,2012(27):721-731.[36]KaHoMok.Fosteringentrepreneurship:ChangingroleofgovernmentandhighereducgovernanceinHongKong[J].ResearchPolicy,2005(34)[37]Kan-ichiroSuValley:acomparativestudy[J].Tech-innovation2002(22):595-6[136]Khandwalla,PN.Generatorsofpioneering-innovativemanagement:SomeOrganizationScience,198[38]Kirzner,IsraelM.CompetitionandEntrepreneurship[M].Chicago:UniversityIndianevidence(J).ofChicagoPress,[39]Kirzner,IsraelM.HowMarketsWork:Disequilibrium,EntrepreneurshLondon:InstituteofEconomicAffairs,1997.[40]Kirzner,IsraelM.Rationality,Entrepreneurship,andEconomicEdwardElgar,1999.[41]Kirzner,IsraclM.TheDrivingForceoftheMarket:EssaysinAustrianEconomics[M].London:Routledge,2000.[42]KnightFrank.Risk,UncertaintyandProfit[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21.[43]KouriloffandMichail.ExploringPerceptionsofaPriorBarrierstoEntrepreneurship: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2000.44]LianxiZhou.Theeffectsofentrepreneurialproclivityandforeignmarketknowledgeoncarly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ofWorldBusiness,2007(42):81-293.Linkingitto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1(21):135-172.[46]MarkA.Dutz,JanuszA.OrdoverandEconomicDevelopm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