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70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3《琵琶行(并序)》课件70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3《琵琶行(并序)》课件70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3《琵琶行(并序)》课件70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3《琵琶行(并序)》课件70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各代文人面对官场失意的态度。2、学习正侧结合和详略结合的描写手法。3、学会整合比较的古诗文鉴赏方法。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导入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中唐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诗囚:孟郊诗神:苏轼诗家天子:王昌龄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创作变化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入仕--贬江州司马后期贬江州司马--死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研习并序自读小序。问题:诗前小序写了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诵读小序,疏通文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第二年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摆酒,名词作动词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忧郁的样子畅快漂泊流落歌女脸色黄瘦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翻译: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宁静安适的样子作歌,名词作动词总共字(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因,于是;为,创作七言诗指示代词,这才

翻译: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常识积累1、谪:降职或流放古代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左迁、左降、左除、左转、左授、左宦2、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右迁”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写作动机:感情基调: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小序被贬第二年的秋天湓浦口作者、客人、琵琶女奏曲、自叙身世、作诗同病相怜伤迁谪凄切伤怀研习课文翻译文章。鉴赏课文。第一段分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江头:江边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似芦苇,秋天开紫花。瑟瑟: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主人:诗人自指管弦:指音乐醉不成欢:闷闷的喝醉酒

翻译:夜晚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在船上设宴饯别,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当时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文究本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扫兴,为琵琶女的出场营造氛围。虽然喝醉了却并不舒畅,因为即将与客人分别心里悲伤。用明月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中来表达一对友人分别时的心情这四句话强调了“别”字,突出了一个“惨”。回习顾复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回习顾复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翻译: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木兰辞》)翻译: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互文举例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一部分,写浔阳江边夜送客,叙写离别之情,渲染凄清氛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段分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发:出发寻:循着暗:悄悄迟:迟疑近:形作动,靠近回灯:重新掌灯转轴拨弦:调弦较音的动作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的情思

翻译: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声停了下来,琵琶女想要回答,却又有些迟疑。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上酒重新掌灯,再一次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有奏出曲调就已经先有了情意。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悲伤;似乎在诉说着不如意的一生。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低眉:低头信手:随手续续弹:连续弹奏拢:扣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霓裳、六幺:曲名

翻译: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婉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凝绝:凝滞暗恨:内心的怨恨乍:突然迸:溅射曲终:乐曲结束当心画: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舫:船

翻译:好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流畅,弦似乎凝结不动了,声音也暂时停止了。(琴声)中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怨,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激动人心。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里悄然无声;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的秋月月影。文究本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一些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充分反映了琵琶女心灰意冷、自愧沉沦,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为后面的故事发展作铺垫。“忽”字是诗歌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使人物的心情由悲转喜。从而引出下文。文究本探《琵琶行》音乐描写部分分析赏析第二段,分析琵琶女的弹奏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特点:清脆圆润第二阶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特点:婉转低沉。第三阶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特点:激越雄壮倾诉悲情急切愉悦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琵琶女的演奏变化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文究本探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起调低沉抑郁。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述说平生的不得志。可见琵琶女乐曲的表现力。上句;琵琶女神情拘谨、抑郁。下句;作者把琵琶的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情景交融)“前奏曲”: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写指法,娴熟连贯而有节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欢乐曲”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色艺超群,名噪京华的青年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旋律的变化“沉思曲”: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肝肠寸断。)““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在沉默中爆发,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她时常空船独守,痛不欲生,悔恨交加。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赏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之所以“胜有声”,也还因为这“无声”的暂歇时间,给听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使听者对“有声”感受、理解得更深沉了。这是由听者的主观感受填补了暂时的“无声”,使“无声”的意境更佳。这就如同绘画中有“空白”一样,没有“空白”,笔墨线条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者互为衣存,互为衬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文究本探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提示:这两句的作用;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

采用的是反衬手法。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同时由于音乐的旋律,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文究本探文究本探点击输入您的文本内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序曲第一乐曲第二乐曲第三乐曲曲终

低沉抑郁。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冷涩”“凝绝”高亢激越曲终收拨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本段对音乐的描绘非常出色,试分析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具体描写乐声的?喻体及音乐特点急雨——繁密急切私语——轻幽细腻珠落玉盘——轻脆圆润莺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幽咽低沉

冰泉冷涩——艰涩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铁骑突出——高亢雄壮裂帛——短促急迫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给人无限的联想。①大量运用比喻,以声写声。化无形之声为可感之物,写出了琵琶旋律的跌宕起伏与复杂多变,把琵琶的乐音描写得淋漓尽致。②侧面烘托与正面描摹相结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乐声已停,然而人们还久久沉醉在余音饶梁的美妙音乐氛围之中,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正面描摹不再赘述。③巧用叠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④运用拟声词和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④紧扣“情”字来描写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弹奏的,“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乐声之中融入了情感因素,更加声情并茂,婉转动人;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倾听、来描摹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的起伏跌宕体现了情感的复杂变化,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二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弹奏的情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段分析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翻译:琵琶女把拨子插放在弦中,默默深思了一会儿,整理一下衣服,站立起来,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她自我介绍说原来是京城女子,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十三岁时就学会了弹奏的琵琶技艺,名字编在教坊乐团第一队。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化妆后的美貌常受到同行歌伎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赠送缠头;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自言:自我介绍名:名字属:有管辖关系的,归类服:佩服、赞赏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锦帛数:数目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翻译:上端镶着金花的银质发篦随着乐曲打拍子而被敲碎,猩红的罗裙因泼翻了酒而被沾污。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度过了。弟弟从军而去,阿姨离开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也已衰老。门前冷清下来,车马很少光顾,年纪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不在乎别离,上个月到浮梁县买茶去了。走了以后,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亮和寒冷的江水。有时深夜里我忽然年轻时候的往事,梦中哭得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击节:打拍子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秋月春风:代指年月故:陈旧、衰老来:语气词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蓖,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蓖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弯德夺得不还人醉睡能满堂月。”王琦汇解:“蓖,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弯蓖必弯形象之也。”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蓖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钿花,起源于南朝宋,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三部分,叙写琵琶女的身世,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在封建社会中被抛弃、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第四段分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翻译: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住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重:更加唧唧:叹声谪居: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黄芦:发黄的芦苇苦竹:又名伞柄竹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旦暮:早上、晚上花:开花朝:早上秋月夜:秋季月明之夜岂:难道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更: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翻译:在这里从早到晚能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只能听到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哀的鸣叫。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常常拿出酒来便独自酌饮。难道没有樵夫牧童唱山歌、吹竹笛吗?可那声音或单调乏味,或繁条纷乱,实在难听。今夜听到你的乐曲,如同听到仙界的音乐,耳朵顿时清亮起来。您不要推辞,再坐下弹一首曲子,我为您写作《琵琶行》的歌词。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四部分,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一段诗人叙述自己被贬的遭遇,主要从贬地环境的荒僻、无音乐的角度来写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第五段分析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被我的这一番话感动,琵琶女站了很久,她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调定得更高。那凄惨的声调不像以前的乐音,满座人再一次听到后都掩面哭泣起来。在座的谁流的眼泪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却坐:退回到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转:更、越向前:以前掩泣:掩面哭泣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肤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江州司马”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段结落小层解:以上为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全场听之而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结解构图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凄凉谪居卧病孤苦寂寞知己难寻琵琶行时间顺序1.探究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究本探1、“枫叶荻花秋瑟瑟”:2、“别时茫茫江浸月”:3、“唯见江心秋月白”:4、“绕船明月江水寒”:5、“黄芦苦竹绕宅生”:6、“杜鹃啼血猿哀鸣”:7、“春江花朝秋月夜”: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侧面衬托音乐技艺高超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诗人被贬后的苦楚悲凉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以美景衬哀情,反衬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文究本探

2.诗中出现了几次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哪些不同?第一次

诗人送客闻琵琶“主人忘归客不发”

一闻琵琶邀相见(暗写)

(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文究本探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探象究形

3.分析琵琶女为什么“梦啼妆泪红阑干”,并概括琵琶女的形象特点。当年:京城艳倡、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空有才华而无施展的舞台、欣赏的知音京倡商妇怨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琵琶技艺高超,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文究本探4.诗人为何“青衫湿”?探究文中诗人的形象当年:天子近臣、高朋满座丝竹不绝、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送客惨别

有酒无乐、其情凄凄空有才华而无施展的舞台及赏识的君王京官谪官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