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心区街区空间及街区结构的研究_第1页
深圳中心区街区空间及街区结构的研究_第2页
深圳中心区街区空间及街区结构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中心区街区空间及街区结构的研究

20世纪初,现代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汽车时代的到来相继起源于现代城市规划。近年来我国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作有所发展。但由于我们在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设计和管理体系,尤其足以城,市空间的整体研究作为建设项目的管理依据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建设项目,所占用的地块往往很大,四周退红线很多,建筑高度和造型五花八门,使得整个城市空间缺乏系统的秩序,城市土地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凭借专门机构对应管理的优势,深圳中心区在街区整体空间设计、局部地段调整设计及单体项目的城市设计研究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作为实施管理的技术依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空间形态的控制中心区22、23-1街坊是深圳中心区最先成片开发的商务区。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两个街坊共划分为13个地块,每个地块一个项目,但当一些项目的开发设想提出来并放置在一起时,所构成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街区形象显得杂乱无章,于是开始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对每个项目进行控制的条件。中心区管理办公室邀请著名的SOM公司进行城市设计研究,通过对中国城市和深圳建设情况仔细的考察和分析研究,SOM提出了理性而又充满创意的街区城市设计。1.两个街区的景观中的小行政格局对比原来的规划,设计缩小了项目用地,提高了地块的建筑覆盖率,原退红线让出来的使用性质模糊的土地,被归并起来开辟两个街心公园,所有项目地块围绕两个公园布局。这些地块形状简单、大小适中且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酌情调整。绿树成阴的人行道环绕每个地块并把它们串联起来,街道网络形成田字形,明确区分了道路功能、增加了必要的城市支路和交通微循环。这两项调整就像计算机硬盘的碎片整理一样,零星的碎片空间经过整理,生成了完整高效的空间。2.形成连续墙重视传统街道空间的塑造,提出了街墙的概念:优美的街道环境是由面向街道的各类建筑构成的,主街的建筑必须统一沿后退线建造,不允许参差不齐,建筑作为实体,重归街道,形成了连续的街墙。面对现代汽车交通产生的问题,设计提出了主街、辅街的概念,主街设置连拱廊,在同一街区内不间断,单体建筑入口、大厅和主街连结在一起。上述空间与连接两个公园的具有南方城市传统特色连拱廊的娱乐、食街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空间系统(图1)。诚如中世纪的城市中,街道是根据人行路线形成的,广场是根据人群聚集的方位形成的,建筑作为实体主要是为围合城市空间服务,一些重要建筑,则在整个空间系统中起控制、整合作用、如此控制有序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内部空间。3.建立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自然有了明晰的结构和秩序,这是街区禁体形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城市设计中,建筑铅主要街道和公园一面的退线一致,裙房塔楼位置整齐有致,对建筑的形体、退台、材料、色彩、连拱廊、街墙立面、塔楼的高度和位置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街区形象的整体协调性(图2、3)。4.心公园的土地价值有着近人尺度的连续的街道大大增加了商业气氛,提升了沿街铺面的商业价值;两个街心公园则保证了每个地块的均好性:原来临主街的中间地块也因能分享公园景色而提升了土地价值;娱乐、食街使得一个纯办公街区在夜晚充满活力……良好的城市空间系统和整体街区环境在造就优美的城市景观的同时,也激发了片区的土地经济价值和城市活力。(二)城市设计课SOM公司两个街坊的城市设计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城市设计课,其内容在随后的建筑单体设计招标中得到了实施,并为中心区提供了街区发展的模式,其示范效应还促成了对中心区的其它地段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设计。1.6、7、“九宫格”式cbd街区模式1996年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确定了中心区整体的空间形态,但是没有对具体的街区形式作进一步的规定,因此城市设计很难落实到单体建筑。和6、7、17地块相邻的在建项目体量庞大,巍然矗立,背北朝南,跟中轴线、中心广场都没有取得和谐关系,后续项目也很难与之形成呼应(图4)。1999年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和深化(图5),结合中心区已有的街区划分及中国的传统理念,提出“九宫格”式的CBD街区模式:四栋塔楼位于划分成九格的方形街区四角,中间一格为广场。这种每四个塔楼项目围合一个广场的做法与SOM提出6~7个地块围合一个小公园的街区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2000年深圳市规划设计院接受委托,参照SOM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方法,对“九宫格”概念的CBD街区进行了深化(图6)。城市设计本着与整个中心区一体化和与南中轴有机融合的原则,通过确立连续的街道立面线、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建筑界面,在主要场所设置骑楼及连拱廊等原则,规定了主辅街道路断面、沿街及沿广场的骑楼形式、塔楼位置、街墙高度等控制要素,旨在创造一个绿树成阴、环境优美的,具有完整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空间系统和街区形象的商务中心区(图7、8)。2.现行设计要点的改变中心区法定图则第一版确定中心区深南大道北侧基本为文化建筑,因此地块较大,容积率和高度都较低(图9)。由于海关、凤凰卫视的特殊职能和建筑形象,选址在中心区东侧门户位置。为适应项目的需要,法定图则特地将本属于文化性质的用地调整为办公用地,但为维护原规划概念的完整,设计要点仍按大地块、低容积、低覆盖率提出。根据此设计要点进行了国际招标,设计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999年国际咨询成果确定了每个地块建筑的布置方式和高度控制(图10)。通过街道景观的城市设计比较和电脑仿真比较研究,将原来地块大、后退红线大、容积率低、覆盖率低的传统城市设计要点的习惯提法打破:重新切割为小地块,提高覆盖率和容积率,建筑群组中间留出广场公园,建筑要求沿街整齐布置,主街没置骑楼,限定车道入口。相对用地单位的固有观念(如围墙大院、干道开口、塔楼对称中正具标志性等),这些调整虽然艰难,对于城市空间的整体协调以及形成连续整齐的街道界面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三)城市设计研究意识到中心区街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之后,即使针对单个项目的选址建设,中心区管理办公室也会对其所在的街区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在确定街区和街道的整体效果之后再提出单体项目的设计要点。如地铁大厦的进入就引发了红荔路街区和街景的整合设计,有关地铁大厦的设计要点,都是在街区和街景城市设计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的,有效地保证了单体项目与城市地段环境的和谐关系。(四)形成城市空间组织的需要深圳中心区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表明,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连接纽带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城市设计的研究,不但更好地满足了用地单位的需求,而且对于中心区的城市空间形态、街区整体形象的形成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土地的集约使用,提升土地价值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单是海关、凤凰卫视地块的调整就为国家增收了3个亿的地价。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城市设计管理法规政策的保障,设计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观念的根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