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正其义谋其利(课件)-山东友谊版六年级传统文化_第1页
19正其义谋其利(课件)-山东友谊版六年级传统文化_第2页
19正其义谋其利(课件)-山东友谊版六年级传统文化_第3页
19正其义谋其利(课件)-山东友谊版六年级传统文化_第4页
19正其义谋其利(课件)-山东友谊版六年级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第五单元共赢19正其义

谋其利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____桓公,____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____。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知识回顾相霸赐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位诸侯国国君,按《荀子》一书记载,他们是任用管仲为相的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吴王________、越王________。

知识回顾齐桓公阖闾勾践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1.诵读课文,了解孔子所论述的“义与利”的关系。2.了解“宋清卖药”中宋清的善良、仁厚,进一步理解“正其义谋其利”这一道德准则。3.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做到正其义谋其利。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经典诵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wùwū读准字音恶恶经典诵读

子曰:“富与贵,是

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

也。君子

去仁,恶乎

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

违仁,造次

必于是,颠沛

必于是。”

——《论语·里仁》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wùwū读准节奏怎样厌恶想要经典诵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是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仓促的情况下也一定要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接受颠沛流离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仓促

课文节选自《论语·里仁》。课文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解析

正确的义利观是见得思义,不要见利忘义。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的?想一想

做事情先集体利益再个人利益;明辨义利关系,确立正确的取舍标准;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人们渴望富贵,但只有按照道义的原则获得“富与贵”,才是正当的,合理的;虽然人们厌恶贫贱,但只有用正当的方式摆脱“贫与贱”,才是可取的。因此,明辨义利关系,确立正确的取舍标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点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晓事明理宋清卖药宋清善良仁厚,以德取信于民,把道义看得比财富更重要,赢得了众人的敬重,成了有名富商。

“人有义声,卖药宋清”是评价药商宋清的,阅读故事并思考:宋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宋清卖药德义的名声广闻博识“端木遗风”是什么意思?子贡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

阅读短文,说说子贡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信义至上,成就非凡,具有卓越的经商才能。他诚信经商,博施济众,富而不骄,富而好德,被尊为“儒商始祖”。诚信经商关于“子贡”,你还了解有多少,说说他的故事。说一说

子贡向孔子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啊。”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个人又怎样呢?”孔子说道:“也不行啊。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都憎恶他。”子贡问道子贡问道

关于“子贡”,你还了解有多少,说说他的故事。说一说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子贡在国外经商时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人赎身了。你开了一个坏头!”子贡赎人子贡赎人

关于“子贡”,你还了解有多少,说说他的故事。说一说

鲁国有一个人在子贡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生气,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一般粗陋的人是看不到的,而我的围墙只有一间高,一眼就能看得到。”万仞宫墙关于“子贡”,你还了解有多少,说说他的故事。说一说

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孔子特别着急,毕竟鲁国是他的故国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游说,孔子只让子贡去了。“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救鲁皮衣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

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余力学文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皮衣

义者

心之养也,利者

体之养也。体

莫贵于心,故

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

大于利。

人有义者,虽贫

能自乐也。而

大无义者,虽富

莫能自存。吾以此实

义之养生人,大于利

而厚于财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余力学文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读准节奏

义,是修养内心的;财货,是给养身体的。身体不比内心更贵重,所以修养身心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义生养人比财货重要多了。那些有义的人,即使贫困却能自己找到快乐。而有很多财货却没有义的人,即使富有却不能活下去。

我由此验证义可养活人,比利还要重大,比财物还要厚重。余力学文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

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第19课正其义

谋其利

文中提到“道义比财富更重要”,也有人说“道义是伟大的财富”,请谈谈你的看法。试一试

这是儒家提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