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骗取学习心得_第1页
大学生骗取学习心得_第2页
大学生骗取学习心得_第3页
大学生骗取学习心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骗取学习心得

高校学生缺勤现象不仅很普遍,而且屡禁不止。这种厌学、逃学现象已成为大学、家庭乃至社会的焦虑,也给大学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则高达50%以上。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以至于有人说,“大学生不旷课,就没有读过大学”;“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放纵还是禁止?这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隐性控制课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听课的现象。大学生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学生没有请假而不去上课,即旷课,这是“显性逃课”。广义的逃课还指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身在而神不在”,并未听课。这些学生或者慑于考勤纪律不敢不来上课,或者碍于老师的面子不好意思不来上课,但是在课堂上却在从事着各种各样与听课无关的事,这种上课但不听课的现象,称为“隐性逃课”。本文所说的逃课是就广义而言的,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逃课现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是限制大学生出成果低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年级的增高,逃课的学生也逐渐增多,特别是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时下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积累逃课经验,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清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是“主力军”,轻车熟路,想逃就逃;大四是“老油条”,“死猪不怕开水烫”,逃课没商量。2.课者“超标”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3.公共选课:“跨学院”课程的课程模块一般说来,专业课好于公共课,必修课好于选修课,即所谓的“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特别是全校跨学院的公共选修课是学生逃课的重灾区。考研科目上课情况好于非考研科目的上课情况,是因为一部分学生抱着考研的目的只选择对考研有用的课程上课,其他则大多放弃。对此种情况,管理人员和许多任课教师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持默许态度。4.这与期末考试方法有关闭卷考试的课程,学生逃课的相对较少,而开卷考试或考查的课程,学生感觉比较容易过关,逃课的相对较多。5.不百分点、不考勤、不考勤的课程和班级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班级,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和班级,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6.大学生们到了哪里去了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我们不禁疑惑,那些本该身处课堂的大学生们到哪里去了?据网上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聊天的占37%,选择在宿舍呆着或闲逛的占22%,选择有急事或病情的占16%,选择其它的占25%。由此可知,大学生逃课大多数是把时间花费在休息娱乐方面。二、以各种方式克氏原螯虾,因条件而酶按常理,莘莘学子经过长期的寒窗苦读和高考的激烈竞争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应该对新的知识以及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逃课,这不免使人费解。学生“成才热”下逃课现象的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证书”能否考“证书”学生们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外语、计算机等等,因此更愿意拿“两课”甚至专业课的时间,去考各种各样实用的“证书”。在这个证书泛滥的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被各式各样的证书量化,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沦落”为考证教育,这是社会导向的错误,是学生无奈的选择,也是应试教育走向的另一个极端。2.学分制的改革学体制,没有淘汰制,造成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原来是另一片新天地,不需每节课都听,只需考前几天临时抱佛脚,看看笔记,背背重点,照样能考个好成绩。近年来,虽然有许多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但大多停留在表层,不是完全的学分制。考试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改革与学分制相脱节,评价体制简单化。由于各个环节不相配套,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的选课自由,既不能提前毕业,也不能延长学制。从管理模式上看,教学管理制度滞后,长期以来靠点名考勤来约束学生上课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单一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新情况。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严重滞后,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现行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距离较远,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完善,不少课程交叉或重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大纲和教师的教学仍然习惯于面向计划,而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真正吸引学生。4.对传统授课方式的质疑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中,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水平不高,教案陈旧。有的学生说:“有些老师的课没法听,不听还有些明白,听了反而更糊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因为不满意老师授课而逃课的学生数可谓是“高居榜首”。由于教育科技的进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大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冲击,部分学生正是以逃课来对抗传统的教育方式,呼唤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发展,逃课实际上是对老师的授课方式的不满和质疑。如今,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老师的标准改变了,由无条件的尊崇变为有原则的尊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应该反省自己,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应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有所改变?5.大学教育中学生的缺失首先是各种压力的促使。学生在不断加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三座大山”的逼迫下,不得不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毕业择业时多几个筹码,不惜逃课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另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考研、备战英语四六级,或学习自己认为更有用的课程而逃课。他们认为这样做“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这是学生的无奈选择和对现实的被动应对。其次,目标缺失的表现。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升学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惟一动力。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进入了大学,没有人再来督促自己的学习,许多学生便开始松懈,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失去了原来的支撑点,而新的目标又没有确定,没有寄托,不知路在何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奉行“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信条,逃课便是自然之事了。再次,精彩世界的吸引。大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往往不能自制。有的学生受各种兼职的经济诱惑而逃课;有的同学痴迷于游戏,沉醉于网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逃课;有的学生不喜欢受约束,过度强调自由主义和个性发挥而逃课;还有些学生干部忙于各种工作而逃课。此外,逃课的理由可谓众多,例如:生病、身体不舒服,远方的同学、父母来访,重要的私事,天气太冷,老师长得太丑等,甚至为避免请假程序,很多学生也会选择逃课。三、要杜绝结论里的层面,使学生自觉到课堂中来大学生逃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是社会教育问题的折射,甚至是一些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要杜绝大学校园里的逃课现象,使学生自觉回到课堂中来,各方都应做出积极的努力。高校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服务”下的学校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始终处于一种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高校收费制度、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和管理活动,更是一种消费行为。因此,学校管理模式不应停留在“管理”上,而应该在强化“服务”上下工夫。有关部门和全体教师要转变观念,强化产品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在整个“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及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应该符合学生将来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要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学方式的改革要力求避免传统的呆板、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和填鸭式。3.加强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仅看其业务课的讲授水平,还看教师的师德水准。因此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用精湛的知识、崭新的教学方法和过硬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