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并校后江南大学发展的一些思考
为满足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改革的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1月批准成立无锡工业大学、江南学院和无锡教育学院。并校3年来,学校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指导下,正由工科性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了学科专业的合并与调整、资产的重组与利用、教学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学生管理的一致与稳定,达到了“形神统一”的实质性融合的境界。这里笔者以学校的一些基本数据为出发点来阐述并校后江南大学的发展。一、扩大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形式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尽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高校的招生规模普遍扩大,在此情势下,学校明确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第一位的任务”、“是立校之本”。在分析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现状、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地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在抓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也有所提高,2003年在校研究生数突破了1000人。2004年学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有大幅度的增长,比2001年增长171.8%。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学校狠抓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2004年学校各类在校生总人数较2001年的增幅不大,仅11.7%,虽然本专科生仅增长了4.43%,但博士生增长了144.2%,硕士生增长了178.5%(见表1)。从比例关系来看,2001年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为3.8%,本专科生占比为95.7%,2004年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为9.24%,本专科生占比为89.5%。相比之下,研究生/本专科生之比由2001年的0.04:1提高到2004年的0.107:1,提高了6.7个百分点。在校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高层次人才比例的逐年增加,使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科技专门人才,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学校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保持学校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在保持学生总体规模的前提下,学校按照“十五”规划中确定的学生比例数发展,努力改善学生结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各项工作应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合理调整结构布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展。二、调整专任教师结构,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不仅需要有一流的学生,更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向高学历、高职称和年轻化迈进。专任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和核心,一直是学校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学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强调,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师资队伍,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近年来,学校“百名博士”培养、“百名教授”建设计划和“秋实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学校抓紧现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支持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02年教师中有24人被录取攻读博士学位、有52人录取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度教师中有11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2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已超过40%。截止2004年,学校专任教师中已有教授160名,教授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61.6%,副教授数量也逐步增加,教师队伍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优化(见图1)。在注重自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抓紧引进高层次人才,2004年引进教授17名,其中“太湖学者”1名;引进博士30名,并启动“双聘院士”、“双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聘请“双聘院士”2人,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等40余人受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同时学校加大了“海归”学者来校工作的力度。近3年中,学校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左右。由于东华大学无锡校区的并入,学校教职工队伍总体上又有所增加,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整体上仍不断得到改善。2004年,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从2001年的28.5%上升到2004年的41.7%,提高13.2个百分点;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从2001年的37.9%上升到2004年的40.6%。目前,学校正着手有组织地培养并建立一支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支柱的,越来越年轻化且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创新群体队伍,他们必将为江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三、以基础能力为导向,形成了一批面向特定领域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能力继2001年6月,学校“211工程”(原无锡轻工大学)“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之后,2002年9月,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正式批准江南大学列入“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211工程”建设中,学校制定了“211工程”标志性成果的指导性指标,落实并推进了标志性成果培育工作,同时对学校“十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解,先后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学科建设“十五”规划》等。学校通过对已有一级学科覆盖领域人才需求结构的分析,经过交叉、集成和论证,形成了一批新的学科方向。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在2003年全国第九次学位授权点增列及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专业工作中,学校被批准新增环境工程、纺织工程2个博士点,备案批准了在2个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6个二级学科专业,新增12个硕士点,使学校的博士学科专业增至16个,硕士学科专业增至39个,新增了4个工程硕士专业,进一步增强了江南大学为轻工、食品、纺织等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服务的能力。2004年学校招收博士生114名,比2001年增长111.1%;招收硕士生760多名,比2001年增长179.4%。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状况决定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02年首次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情况纳入高等学校基层统计报表当中。目前全校研究生导师人数达到250多名,还聘请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研究生新增导师的遴选和培训工作。通过加强研究生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早日建立研究生院奠定了基础。四、学校的学术实力发展情况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将科研成果与业绩挂钩,促进学校科研工作持续稳定的开展,学校在实施岗位津贴方案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专项奖励政策,鼓励广大教职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近年来专项奖励金额的幅度不断增长,说明专项奖励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了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工作的发展。学校在近年获得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863”、“973”等国家项目的基础上,2004年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9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自2003年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后,2004年学校科研获奖又取得部省级奖8项。发表论文2734篇,其中被SCI、EI、SSCI和SCIE收录的论文143篇,比2001年增长了411%。自2003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排名前50名的基础上,2004年申请专利368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和验收86项,比2001年增长了3倍多。从表2可以看出,学校的学术力量正逐步提高,势头很足。与教育部直属的院校相比,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按照国家一贯提倡的教育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大科研项目、发挥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科研总经费以及基础研究性工作等方面下大力气,争取长足发展。五、整合学校硬件和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学校整体建筑学校在“211工程”的推动下,在固定资产总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加大力度更新和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了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从表3可以看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资产总值从2001年的11069.31万元上升到2004年的17904.04万元,增幅达61.7%,学校的固定资产总额也由2001年的3.7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近7.8亿元,增幅达107%。同时,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都在不断增长,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学术氛围。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学校关注教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2003年调整了教职工岗位津贴的标准,对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也作了调整,教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均增加收入近4000元,增长率达15.9%。由于学校呈多校区、位置分散、面积狭小,浪费部分教学资源,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无锡市规划建设大学城后,学校决定以此为契机,采取“置换老校区、建设新校区”的办法,集中整合校园资源,改变校园面貌,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2003年,3000余亩新校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的环境和学生、教职工住宿的条件。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基础设施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 阜阳师范大学《战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幼儿歌曲弹唱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投资学专业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投资申请报告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二级建造师-法规-学霸笔记
- 心理减压及放松训练
- 如何搞定你的客户-
- 宁夏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 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评价表
- 压缩机辅助系统试运
- 环磷酰胺原料药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职高新思政-第五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天然气超声波脱水技术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 疲劳驾驶安全教育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