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为保护长江流域的多种濒危动物,我国在长江重点水域实施了10年禁渔政策。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给长江流域整体环境的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有效的保护措施B.定期投放长江流域的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流域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加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答案】D【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详解】A、十年禁渔措施是减少人为干扰生物并未迁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也是最有效的保护,A正确;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以增加本土鱼类数量,也为珍稀动物提供食物,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C、长江流域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加强,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D。2.下列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结构的是()A.肝糖原B.淀粉酶C.乙酰胆碱D.脱氧核糖核酸【答案】B【分析】图示为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两个氨基酸之间会形成肽键,因此肽键是蛋白质和多肽中特有的结构。因此解答本题只需判断选项中化合物的化学本质即可。【详解】A、肝糖原的化学本质为糖类,不含肽键,A错误;B、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结构,B正确;C、乙酰胆碱的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不含肽键,C错误;D、脱氧核糖核酸属于核酸,因此不含肽键,D错误。故选B。3.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组织,该组织具备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培育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该培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衰老C.该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而引起细胞分化D.该培育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利用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组织,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也没有体现出其分化为各种细胞,不能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B、在培育“微型人脑”组织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D、在培育“微型人脑”组织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凋亡过程,因此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D正确。故选D。4.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人适当多晒太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骨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B.人体内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C.适当多晒太阳可能会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答案】B【分析】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2)无机盐的功能: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Fe是构成血红素(血红蛋白)的元素;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骨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A正确;B、Ca2+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要载体协助,B错误;C、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细胞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过高会引起肌无力,D正确。故选B。5.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伴随有水的消耗,且需提供能量B.组成ATP的五碳糖与磷酸交替连接可组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C.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不同D.各种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由ATP直接提供【答案】C【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详解】A、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断裂需要消耗水,但释放能量,A错误;B、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而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C、ATP中的“A”是腺苷,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是腺嘌呤,二者不同,C正确;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但并非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ATP直接提供,D错误。故选C。6.生态系统中存在正反馈调节,该调节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如森林砍伐对水循环的影响被认为是一个正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砍伐形成了新的栖息地类型,从而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森林砍伐导致生长季节的养分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土壤更肥沃C.森林砍伐会导致降水减少,从而导致植被进一步流失D.森林砍伐导致径流中营养物质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富营养化【答案】C【分析】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以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系统中比较少见。【详解】A、森林砍伐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B、森林砍伐导致生长季节的养分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土壤更贫瘠,B错误;C、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以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系统中比较少见,森林砍伐会导致降水减少,从而导致植被进一步流失,C正确;D、森林砍伐导致径流中营养物质浓度降低,不会导致富营养化,D错误。故选C。7.某高等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如下,其中①~④代表不同结构,②代表溶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中富含多种不同的水解酶B.①是蛋白质合成和初步加工的场所C.③加工好的蛋白质只能运送到细胞外的目的地D.所有细胞中的④都具有解毒功能【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核糖体,②是溶酶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内质网,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②是溶酶体,溶酶体内含多种不同的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A正确;B、①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但不能进行初步加工,B错误;C、③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好的蛋白质可以运送到细胞外的目的地,也可以经过加工成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C错误;D、④是内质网,滑面内质网具有解毒功能,如肝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中含有一些酶,用以清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图中的④是粗面内质网,D错误。故选A。8.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物质的方法,将噬菌体进行标记,使其侵染大肠杆菌,通过追踪物质的去向,明确了T2噬菌体中发挥遗传作用的物质是DNA。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在自身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DNA复制B.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可在亲代噬菌体内合成D.若采用14C标记噬菌体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答案】B【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利用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B、噬菌体的DNA转录形成RNA后,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过程,B正确;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C错误;D、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元素,因此14C可以同时标记蛋白质和DNA,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不能用14C标记噬菌体,D错误。故选B。9.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分泌某些影响垂体功能的激素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大脑皮层并使之兴奋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与体温调节有关【答案】B【分析】下丘脑的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这些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正确;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故选B。10.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施了“退林还耕”政策,该政策要求将不必要的树林转换为耕地,开垦出更多土地进行耕种以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关于树林转换为耕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动、植物类群发生变化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C.生态系统的净次级生产量没有变化D.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变化【答案】C【分析】1、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详解】A、林地群落以树木为主要组成的群落,耕地群落主要由农作物组成的群落,故树林转换为耕地过程群落中动、植物类群发生变化,A正确;B、耕地群落中农作物是人类驯化和种植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等;林地群落中树木是具有高度的木本植物,如常绿林、落叶林等,与耕地群落相比,林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较为复杂,更多样化,故树林转换为耕地过程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C、动物体内的有机物是靠取食植物、其他动物和一切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次的有机物生产,其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就称为次级生产量;总次级生产量中的一部分用于次级生产者的呼吸,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剩下的一部分即为净次级生产量,用于次级生产者的生长和繁殖;与耕地群落相比,林地群落动物类群更丰富,故树林转换为耕地过程生态系统的净次级生产量发生了变化,C错误;D、与耕地群落相比,林地群落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结构多样化,功能更完善,故树林转换为耕地过程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11.中国科学家用一种简单的化学物质诱导方法,将成年鼠皮肤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并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多只健康的小鼠。这是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是比克隆羊“多莉”更彻底更方便的克隆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B.多潜能干细胞培育出多只小鼠的过程,不需要用到胚胎移植技术C.多潜能干细胞与皮肤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化学物质的作用是诱导基因表达D.此项技术可用自身细胞实现器官克隆,避免外来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答案】B【分析】皮肤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而多潜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很低,皮肤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详解】A、皮肤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而多潜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很低,所以皮肤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A正确;B、多潜能干细胞培育出多只小鼠的过程,需要用到胚胎移植技术,B错误;C、多潜能干细胞是皮肤细胞经化学物质诱导后形成的。所以基因型相同,化学物质的作用是诱导基因表达,C正确;D、此项技术可用自身细胞实现器官克隆,由于是自身细胞克隆出来的器官,所以可以避免外来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D正确。故选B。12.下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单体数量之比等于1B.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④时期细胞内两个中心体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答案】D【分析】洋葱根尖进行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由题图可知,①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是有丝分裂后期,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是有丝分裂中期,③图中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体质,出现新核膜,是有丝分裂末期,④是有丝分裂前期,⑤是细胞分裂间期。【详解】A、①为有丝分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但细胞质中含有DNA,因此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大于1,A错误;B、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B错误;C、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C错误;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有丝分裂间期)→④(有丝分裂前期)→②(有丝分裂中期)→①(有丝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D。13.植物激素通常要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某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通过喷施适宜浓度的一种植物激素后可长高。该突变体矮生的最可能原因是()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B.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受阻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D.脱落酸与受体结合受阻【答案】A【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赤霉素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A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增高的功能,该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故喷施某种激素后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喷施的为赤霉素,且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很有可能是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若该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受阻,则喷施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A正确,B错误;CD、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脱落酸与植物的矮化没有直接关系,CD错误。故选A。14.在白色梅花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某白花植株的一个枝条上全部开红花,科学家经过鉴定,发现红花表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比较两种枝条中的DNA碱基组成,确定基因突变导致红花表型的出现B.由于整个植株上只有一个枝条开红花,确定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C.将白花与红花相互授粉,观察子代的表型可确定白花与红花的显隐性关系D.欲尽快培育出红色梅花品种,可用此枝条上的花瓣而不能用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答案】B【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详解】A、细胞中DNA的碱基组成没有特异性,都是A、T、G、C,不能通过DNA的碱基组成判断基因突变,而DNA的碱基序列具有特异性,所以应该检测和比较红花枝条与白花枝条中的DNA的碱基序列,A错误;B、分析题意,由于整个植株上只有一个枝条开红花,确定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不会只有一个枝条,B正确;C、分析题意,判断该突变基因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简便的方法是杂交法(而非相互授粉),可用红花和白花进行杂交:F1代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突变,F1代为白花说明红花是隐性突变,C错误;D、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欲尽快培育出红色梅花品种,可用此枝条上的花瓣,也可用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故选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菌而生产的人胰岛素,为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胰岛素由A链和B链两条肽链组成。酵母菌生产人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5.筛选获得能表达胰岛素基因的酵母菌后,需进行扩大培养,该过程需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使其达到一定数量后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关于酵母菌的扩增、计数和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菌种放入摇瓶进行振荡培养,有利于酵母菌充分获得营养物质和O2B.酵母菌计数可采用划线分离法,也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发酵时应确保发酵罐中无氧状态,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酵母菌在不同发酵阶段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发酵产物相同16.发酵后,需要从酵母菌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胰岛素。某同学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凝胶的孔隙大小分布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B.电泳缓冲液可维持合适的pH,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C.甲、乙、丙在进行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从下至上D.甲、乙、丙三种蛋白质中,丙最可能是胰岛素【答案】15.A16.C【分析】样品纯化的目的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除去;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15题详解】A、将菌种放入摇瓶进行振荡培养,有利于酵母菌充分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A正确;B、划线分离法不可以用于酵母菌的计数,B错误;C、根据题干“筛选获得能表达胰岛素基因的酵母菌后,需进行扩大培养”可知,发酵初期需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利于后期的扩大培养,C错误;D、酵母菌在不同发酵阶段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发酵产物也不同,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A、凝胶的孔隙有一定大小限制,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A正确;B、电泳缓冲液可维持合适的pH,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B正确;C、由于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根据电泳结果可知,甲乙丙迁移的方向只能是从上向下,C错误;D、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而丙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则丙最可能是胰岛素,D正确。故选C。17.加拿大底鳟是一种小型鱼类,其体内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基因LDH-B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LDH-Bb出现的比例表现出随温度和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DH-B的多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大于1B.冷水环境中突变产生LDH-Bb的频率比温水环境中高C.LDH-Bb基因控制的性状与低温下快速供能有关D.底鳟个体从温水环境游至冷水环境中会发生进化【答案】C【分析】1、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占该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当一个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时,该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种群才是进化的单位。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温度和维度,因变量为等位基因LDH-Bb出现比例,在冷水环境和高维度环境中等位基因LDH-Bb出现比例较高,而温水环境和低纬度环境中其出现比例较低。【详解】A、假设在一个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p+q=1;故LDH-B的多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A错误;B、体内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基因LDH-B有多种等位基因,分析题图可知,冷水环境中等位基因LDH-Bb出现比例比温水环境中高,B错误;C、题干信息:基因LDH-B与细胞呼吸有关,题图可知,冷水环境中LDH-Bb出现比例很高,故LDH-Bb基因控制的性状与低温下快速供能有关,C正确;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故底鳟个体属于个体而不是种群,其从温水环境游至冷水环境中不会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C。18.哺乳动物体内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蛋白(IRP)、铁应答元件(IRE)等有关。IRP可与铁蛋白mRNA5'端附近的IRE结合发挥调节作用,如图所示。当铁含量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RNA的翻译水平升高,因为IRP不会与IRE结合B.mRNA的翻译水平降低,因为IRP不会与IRE结合C.mRNA的翻译水平升高,因为IRP将与IRE结合D.mRNA的翻译水平降低,因为IRP将与IRE结合【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详解】由题图可知,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所以翻译水平会升高,A符合题意。故选A.19.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将该仪器的2个电极分别置于某一细胞的膜内外,可以测量细胞在不同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下图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装置,图乙是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电位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1对应乙图中的ab段,甲图中的2对应乙图中的bd段B.乙图中的a、b、c、d、e分别对应神经纤维上的不同位置C.乙图bc段发生Na+内流,de段有Na+排出,两者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相同D.乙图中cd段为复极化过程,恢复到极化状态后K+通道并未全部关闭【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详解】A、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装置,甲图中的1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对用乙图中的ab段;甲图中的2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可表示乙图中的c点,A错误;B、图乙是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电位的变化,a、b、c、d、e对应神经纤维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息到形成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B错误;C、乙图bc段是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发生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该过程Na+内流为协助扩散;de段是该位点完成一次兴奋后经过钠-钾泵吸钾排钠的过程,该过程离子的运输是主动运输,有利于使其恢复至兴奋前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C错误;D、乙图中cd段为复极化过程,此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通道打开使K+外流,恢复到极化状态后K+通道并未全部关闭,K+仍能外流以维持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20.某雌雄异体二倍体动物(2n=48),雌性个体体细胞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X,雄性个体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个体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有46对同源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有2种基因型C.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可为0条、1条或2条D.该雄性个体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AXB、aXB的4种精子【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分析题意,该动物的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且雄性个体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有46对同源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O,但细胞并未分裂,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有1种基因型,B错误;C、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O,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有1个含有X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含有1条性染色体的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有2条性染色体,故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可为0条、1条或2条,C正确;D、该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a、AXB、aXB,D正确。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某地,后入侵到当地的农田等环境中,近年来在当地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入侵初期,一枝黄花与该地农田中的农作物、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___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由于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___,其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答出两点即可)。(2)一枝黄花在该农田大量爆发后,导致农田荒芜,无法耕作,说明此时该农田群落发生了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这种演替通常速度比较快,其原因是___。(3)如果要控制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一枝黄花外,还可采取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生物措施有___。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___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答案】(1)①.营养②.扩散能力、繁殖能力③.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2)①.次生②.群落的优势种从农作物变成了一枝黄花③.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有机质和繁殖体(3)①.生物防治②.物质良性循环【分析】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我们把这种单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单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2、群落演替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划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与初生演替相比较,次生演替的土壤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3、运用物质循环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物质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小问1详解】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动物既可能食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这种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单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入侵初期,一枝黄花与该地农田中的农作物、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营养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又称“J”形增长;由于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扩散能力、繁殖能力,其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形,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小问2详解】次生演替是指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在伐林地、火烧地、放牧地和弃耕地上所发生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发生演替的标志是优势种发生改变;一枝黄花在该农田大量爆发后,导致农田荒芜,无法耕作,说明此时该农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群落的优势种从农作物变成了一枝黄花。与初生演替相比较,次生演替的土壤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故次生演替通常速度比较快,其原因是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有机质和繁殖体。【小问3详解】控制种群密度的措施有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如果要控制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一枝黄花外,可采取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生物措施有生物防治。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物质良性循环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2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带状疱疹,簇集性水泡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等处。人体免疫调节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若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在人体胸腺中成熟的免疫细胞是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2)带状疱疹发生时,会伴有显著的神经痛,说明此时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神经发生了___反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该初次感染再次感染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提示我们为获得更好的疫苗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答案】(1)①.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②.浆细胞(2)①.炎症②.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一定时间内多次接种【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在骨髓中生成,需要迁移到胸腺才能成熟;体液免疫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小问2详解】带状疱疹发生时,会伴有显著的神经痛,说明此时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神经发生了炎症反应,在大脑皮层产生了痛觉。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该初次感染再次感染病毒结合后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小问3详解】初次感染该病毒时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小问4详解】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接种同种疫苗,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3.番茄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现有3个不同株系的番茄,其中甲系和乙系是植物激素X过量表达的两个转基因株系。现研究人员人工模拟涝渍胁迫,处理7天后,不同株系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变化后数据与变化前数据的比值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株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甲系80.3%36.2%99.1%50.4%乙系61.0%58.8%135.6%10.1%野生型60.7%17.0%152.6%5.8%(1)三个株系在涝渍胁迫后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并未明显下降,乙株系与野生型株系反而明显上升,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原因:___。(2)胞间CO2在植物细胞的___中被消耗,通过___过程CO2被合成三碳糖,之后以___的形式运输到番茄的根、茎等部位。(3)涝渍胁迫7天后,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___引起,这一变化会影响光反应阶段,间接抑制碳反应中的___阶段。野生型株系涝渍胁迫7天后与初始实验时相比,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___。(4)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___;推测植物激素X可能是___,它___(选填“能”或“不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答案】(1)涝渍胁迫下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则消耗的CO2减少,且减少幅度高于气孔导度下降的影响(2)①.叶绿体基质②.碳反应##卡尔文循环③.蔗糖(3)①.叶绿素含量下降②.三碳酸的还原③.变低(4)①.探究激素X在涝渍胁迫下对番茄生长状况(或光合速率)的影响②.脱落酸##乙烯③.能【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由图表可知,三个株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并未下降,这是由于三个株系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尤其乙系和野生型较低,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并未下降。【小问2详解】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之后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番茄的根、茎等部位。【小问3详解】由图表可知,在涝渍胁迫7天后,胞间CO2浓度并未下降,但叶绿素含量出现下降,故推测涝渍胁迫7天后,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叶绿素含量引起,这一变化会影响光反应阶段,间接抑制碳反应中的C3还原阶段,长时间光反应被抑制,光反应和暗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光合速率减小,C3应该减少。若是光反应被抑制后短时间内,C3酸增加。【小问4详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激素X对番茄抗涝渍胁迫能力的影响,推测植物激素X可能是赤霉素,由于激素X过量表达的甲系和乙系净光合速率均提高,故推测激素X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24.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草甘膦是一种高效的有机磷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草甘膦配合使用技术是现代农业中一种重要的杂草治理方式。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转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的抗草甘膦水稻的培育,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基因的序列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在不改变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甘氨酸氧化酶基因原始序列中的碱基进行替换,达到消除富含AT的序列、提高水稻偏爱密码子使用频率、消除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目的。从DNA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科研人员消除富含AT序列的原因是___;对基因中碱基进行替换,但不会改变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原因是___;消除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原因是___。(2)在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可以用双酶切甘氨酸氧化酶基因和载体,这样做的目的是___。构建完成后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中。(3)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将成熟的水稻种子去壳,用75%的乙醇和0.15%氯化汞消毒,过程中还需要用___冲洗种子。得到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目的是___。之后加入羧苄青霉素,浸泡30min,羧苄青霉素的作用是___;自然干燥后,把愈伤组织转入含草甘膦的培养基中,草甘膦的作用是___。将抗性愈伤组织培养成丛状苗后,再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相对较___的培养基中生根,之后将健壮的幼苗进行移栽。(4)在T0代转基因植株检测过程中,需提取水稻的DNA。将幼嫩的水稻叶片经过冷冻后再研磨,目的是___;已知EDTA能抑制DNA酶活性,提取DNA时加入EDTA的作用是___。(5)在T4代转基因株系田间试验过程中,在水稻的苗期和分蘖期用剂量分别为0、900、1800、2700和3600g/ha的草甘膦处理。结果发现,与0g/ha草甘膦处理相比,水稻株系在900、1800和2700g/ha草甘膦处理时性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3600g/ha草甘膦处理时抽穗期与单株分蘖数有明显的改变。提示我们配合使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草甘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___。【答案】(1)①.基因中AT含量多,容易发生解旋②.一种氨基酸往往有多种密码子③.防止目的基因被农杆菌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2)防止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3)①.无菌水②.让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目的基因)进入愈伤组织③.杀死农杆菌④.筛选能表达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的愈伤组织⑤.大(4)①.破坏细胞结构②.防止DNA被水解(5)即使是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使用除草剂时浓度也不能太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由于A-T之间有两个氢键,而G-C之间有3个氢键,从DNA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科研人员消除富含AT序列的原因是基因中AT含量多,容易发生解旋;由于一种氨基酸往往有多种密码子,即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对基因中碱基进行替换,但不会改变编码氨基酸序列;为防止目的基因被农杆菌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消除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小问2详解】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为防止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可以用双酶切甘氨酸氧化酶基因和载体。【小问3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故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将成熟的水稻种子去壳,用75%的乙醇和0.15%氯化汞消毒,过程中还需要用无菌水冲洗种子;得到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目的是让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目的基因)进入愈伤组织;农杆菌属于运载体,为避免其对后续过程造成影响,需要把愈伤组织转入含草甘膦的培养基中,让草甘膦杀死农杆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相对较高(大)时利于生根。【小问4详解】将幼嫩的水稻叶片经过冷冻后再研磨,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析题意,EDTA能抑制DNA酶活性,而DNA酶能够水解DNA,故为防止DNA被水解,需要在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空间展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设计图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俄语视听说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室内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笔译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抽样技术与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宪法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林师范学院《MATLAB语言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使用网格搜索进行超参数调优
- 深圳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中考语文复习说话要得体
- 《工商业储能柜技术规范》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风浪流耦合作用下锚泊式海上试验平台的水动力特性试验
- 高考英语语法专练定语从句含答案
-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操作手册
- 【教案】Unit+5+Fun+Club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期末测评卷(含答案)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4年招标代理保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