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耶律楚材的思想倾向_第1页
论耶律楚材的思想倾向_第2页
论耶律楚材的思想倾向_第3页
论耶律楚材的思想倾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耶律楚材的思想倾向

艾尔楚才是元蒙早期的杰出政治家和诗人。作为政治家,他是成吉思汗和冈宽台统一世界的有力助手。作为诗人,他开辟了元蒙一代的诗风,一首充满才华的诗,显示了诗的新元元时期。一或真意:诗人对元蒙的所作的努力耶律楚材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正如清人顾嗣立所编《元诗选》乙集《耶律楚材小传》中说:“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他的诗文合集为《湛然居士文集》,其中以诗为主,收其诗作720余首。诗人在戎马倥偬之中,仍然不废翰墨,很多篇什,都写于扈从西征的征途之上。“经国之暇,惟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于文笔也。”可见耶律楚材是“余事做诗人”了。唯其如此,他的诗作方能更准确地袒露诗人的襟怀,使他的政治抱负、人生态度,都在那些“雄篇秀句”中得以展现,有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耶律楚材既是一位儒者,也是一位居士,因而,湛然诗所流露出的思想倾向,最为突出的便是儒释交融。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这两个方面往往颇为和谐地统一在他的诗歌旋律之中。湛然诗寓托着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在元蒙初期,元蒙贵族东征西战,以征服天下为宏业,正处于上升时期,耶律楚材把自己的宏大抱负依托于元蒙统治者身上。他出身于契丹族,因而决没有“夷夏之辨”的正统观念,而以元蒙统治者为一统中国、安定天下的政治力量。他要辅佐君主,完成一统四海的大业,然后“大济苍生”,这无疑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耶律楚材在诗中时时抒发的政治抱负,可以归为一句话,便是“致主泽民”,这可以说是诗人的毕生愿望。“致主”,也即杜甫诗中“致君尧舜上”之意,辅佐君王,完成尧舜式的伟业;“泽民”,便是“大济苍生”,便是“济世”,使天下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在诗中反复抒发自己的这种政治抱负,如“囊时凿破藩垣重,泽民济世学英雄!风云未会我何往,天地大否途难通”(《用前韵感事二首》其二);“致主泽民元素志,陈书自荐我无由”(《感事四首》);“泽民致主本予志,素愿未酬予恐惶”(《用前韵感事二首》其一);“故国日夜归心切,未济斯民不敢行”(《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其五);“泽民我愧无术略,且著诗鸿慰离索”(《和移刺继先韵》);等等。这种思想倾向是贯穿于诗人一生的,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调之一。耶律楚材认为只有方兴未艾的元蒙,方能澄清玉宇,一统海内,完成历史的大任;而南宋、金皆是腐朽没落的势力,如江河就下,由元蒙来统一天下乃历史之必然。他以“治天下匠”自任,要用儒家的礼乐之教、王道政治使新朝成为“天下归心”的一统王朝。同时,他又表明自己不恋荣利、功成身退的意愿,这两方面是融合于湛然诗的。他在扈从西征的途中吟道:“六师严驾渡长河,师不留行谁敢何!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其二),把元蒙的征服海内比之于汉唐鸿业。“致主泽民”的具体内容便是以仁政泽天下,以礼乐化圣世。”施仁发政非无据,论道经邦自有人。圣世规模能法古,污俗习染得维新”(《和移刺子春见寄五首》其二);“摩抚疮痍正似医,微君孰肯拯时危,万金良策悟明主,厚德深仁四海施”(《和景贤韵三首》其三);“仁政发从天北畔,捷音来自海西边,从今率土霑王化,礼乐车书共一天”(《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其四)。诗人对于“仁政礼乐”这套儒家治国方略反复申说,对于元蒙的征服行动来说,是有一定粉饰成份和相当的理想化色彩的,但同时也可见诗人的良苦用心。元蒙军队在征服西域、中原乃至统一中国版图的过程中,始终施行着残酷的杀戮与野蛮的掠夺,诗人反复宣扬“仁政礼乐”,是很有针对性的,无奈他的这种“忠告”起不了多大作用。而在他参与机要、制订方略的时候,他是一直贯彻儒家“仁政”思想,并且重视起用儒臣的。耶律楚材虽为契丹贵族后裔,但他的思想政见都是主张封建化的,因而遭到蒙古旧贵族的反对。他身膺中书令之职,权力却颇为有限,仅能行于当时的汉人地区,即今河北、山西一带。因而,他心里也是充满矛盾的。他在诗中不断地表白,自己倡导王道政治,辅佐君王,并非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因为素志未酬,才滞于仕途,而最终归宿则是归隐林泉,笑傲五湖,这类诗句在湛然集中比比皆是。如《过天城和靳泽民韵》:“西征扈从过龙庭,误得东州播浪名。琴阮因缘真有味,诗书事业拙谋生。咄嗟兴废悲三叹,倏忽荣枯梦一惊。何日解官归旧隐,满园松菊小菴清”;“白雁来时思北阙,黄花开日忆东篱”(《思亲有感二首》其二);“泽民致主倾丹恳,邀利沽名匪素心”;“他年共纳林泉下,茅屋松窗品正音”(《和李邦瑞韵二首》)。湛然诗中屡言此意,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恐怕并非都是虚言假饰。而他的这种人生理想与他的佛学修养有密切关系。耶律楚材集儒、释二家思想集于一身。他年少时即拜万松禅师为师,究心佛旨。万松行秀禅师序《湛然居士文集》云:“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受显诀于万松。其法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湛然大会其心,精究入神,尽弃宿学,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尽得其道。”可见其受禅颇深。湛然集中有关佛教的文字颇多,且非一般的应酬文字,而是阐述自己对禅理的领会。如“像教中微祖意沉,卢能嫡子起予深。看经不怕牛皮破,着眼常听露柱吟。行道权居卧佛寺,活机特异死禅心。凭君摘取空华实,好种人间无影林”(《寄云中卧佛寺照老》);“曾参活句垂青眼,未得生侯已白头”(《蒲华域梦万松老人》);“超佛越祖透真空,也与沩山说梦同。面貌眼睛鼻孔里,大千世界一沤中”(《丙申上元夜梦中有得》)。这类诗作在湛然集至少有数十篇,还有许多为佛而作的疏、序、赞之类文字。他曾自言:“予幼而喜佛,盖天性也。壮而涉猎佛书,稍有所得,颇自矜大。又癖于琴,因检阅旧谱,自弹数十曲,似是而非也。后见琴士弭大用,悉弃旧学,再变新意,方悟佛书之理未尽。遂谒万松老人,旦夕不辍,叩参者且三年,始蒙见许,是知圣谛第一义谛,不在言传,明矣。”这里较为真切地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笃挚态度以及学佛历程。耶律楚材虽然笃佛却绝不排儒,他的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儒释相参。清代署为“芳郭无名人”所作的序中说:“观(湛然)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儒,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持者,盖有道矣。”我们以为并不确切。儒、释参融,在湛然思想中各有各的用处,耶律楚材自己所谓“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这八个字概括得最为准确。他的老师万松行秀大师贻书责备此语为:“近乎破二作三,屈佛道以徇儒情者。”楚材复函辩解说:“故以是语饵东教之庸儒,为信道之渐焉。虽然,非屈佛道也,是道不足以治心,仅能以治天下,则固为道之余滓矣,戴经云:‘欲治其国,先正其心,未有心正而天下不治者也。’是知治天下之道为治心之所兼耳。”⑦虽是辩解之辞,不免有谀佛之处,但却基本上代表了湛然对儒释关系的认识。楚材事佛,非为玄谈,而是用之以观人生之义,纾解心中的精神苦闷。他一方面要辅佐帝王,“致主泽民”,以儒教化天下;一方面又以如梦如幻之空观来看待人生的功名。“蛮触功名未足夸,掀髯一笑付南华。他年击破疑团后,始见从来尽眼花”(《和非熊韵》);“回首死生犹是幻,自余何足更云云”(《和景贤十首》其五);“一入空门我畅哉,浮云名利已忘怀。无心对镜谁能识,优钵罗花火里开”(《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其二)。这类诗句,都以空观来看人生。儒释异趣,一为积极入世,一为淡然忘世,耶律楚材却将二者发挥到极致,又融合在自己的思想中,他自己说得好:“予谓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孔教,用我则行宣尼之常道,舍我则乐释氏之真如,何为不可也?”他又在诗中写道:“宣父素心施有政,能仁深意契无生,儒流释子无相讽,礼乐因缘尽假名”(《释奠》),认为儒家的仁学学说与佛家的“无生”之说是可以相融互济的,这也是湛然诗创作中儒释相参思想倾向的理论根源所在。湛然诗往往作于戎马倥偬之余,有为而发,正是“倚马可待”。其诗气势滂沛,境界高朗,毫无矫揉造作之弊,处处可见其天然本色。“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⑨是语可得其要。“本色语”却并非质木无文,湛然诗雄奇壮逸而又挥洒自如,这是前人评价所认同的。元人孟攀鳞评湛然诗云:“观其投戈讲艺,横槊赋诗,词锋挫万物,笔下无点俗,挥洒如龙蛇之肆,波澜若江海之放,其力雄豪足以排山岳,其辉绚烂足以灿星斗,斡旋之势,雷动飙举;温纯之音,金声玉振。斤言只字,冥合玄机,奇变异态,靡有定迹。乎出于见闻之外,铿訇炳耀,荡人之耳目,所谓造物有私,默传真宰,胸中别是一天耳,盖生知所禀,非学而能。如庖丁之解牛,游刃而余地;公输之制木,运斤而成风。是皆造其真境,至于自然而然。”这段评价略带夸饰成份,但确实颇为生动地把握了湛然诗的艺术特征。耶律楚材扈从西征,行程数万里,用诗笔勾勒了神奇瑰丽的西域风光。尤其是一些歌行体篇什,更是写得雄奇骀荡,瑰丽多姿。如《过阴山和人韵》,描绘了阴山雄伟奇丽的景色,同时渲染了元军的兵威。诗作于1219年西征途中,和全真教祖师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写得雄奇飘逸,挥洒自如,展现了一个风光奇绝的西域世界,同时,也渲染出西征的艰难险阻,诗人那种博大深邃的主体世界,也映现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湛然集中的歌行体诗,多是此种风貌,颇有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的格调,其意象之壮伟,气势之磅礴,确是罕有其匹。湛然集中多是五七言律诗,尤以七律最多。律诗法度森严,规矩备具。诗人以天籁而为律诗,绝去畦径而又颇合法度,出之以本色之语却又无枯瘠之弊,遒健明快又如行云流水,略举几例如次。《庚辰西域清明》:“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诗人以清丽流畅的诗笔描写了边域清明时节的风物,也流露出深深的怀乡之情。再如《和移刺继先韵》:“旧山盟约已衍期,一梦十年尽觉非。瀚海路难人更少,天山雪重雁飞稀。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去国迟迟情几许?倚楼空望白云飞。”湛然七律偏于抒情,而他的抒情又是与景物描写融在一起的,以诗人之情统摄、融贯物象。这首诗既写出了西征途中、瀚海天山的奇特风光,又吐露出诗人对于乡国的深切眷恋,十分真实感人。这些七律之作都写得流畅自然而风骨遒健。湛然诗中的五律写得较为淡雅,然也以流畅明净而逸兴遄飞。如“渔家何足好,乘兴一钩沉。路僻苍苔滑,舟横古渡深。小晴掀箬笠,微雨整蓑襟。梦断知何处,塞潮没晚林”(《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其十);“寂寞河中府,临流结草庐。开樽倾美酒,掷网得新鱼。有客同联句,无人独看书。天涯获此乐,终老又何如”(《西域河中十咏》其二),都能体现湛然五律的特色。湛然集中七言绝句很多,也以清新流畅为长。如:“信断江南望驿尘,十年辜负岭头春。而今重到覃怀地,却与梅花作主人”(《过覃怀二绝》其二);“金山前畔水西流,一片晴山万里秋,萝月团团上东嶂,翠屏高挂水晶”(《过金山和人韵三绝》其二);“雪里冰姿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令人多谢王公子,分惠幽芳寄好音”(《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等等,都是流畅俊逸,毫无矫饰之态的佳作。然而,其亦有禅语中过多者,堕入理窟,影响了诗的审美价值。耶律楚材并非专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