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思考

1.事件的基本事实。2001年3月,台湾居民李瑞堂独资设立宁波金国宝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国宝酒店),后加入中方股东廖晓玲,企业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2004年初,因金国宝酒店经营不善,公司股东委托原告宁波嘉成拍卖有限公司以非拍卖方式寻找受让方以转让金国宝酒店股权。2005年1月17日,经原告联络以李瑞堂和廖晓玲为出让方、马良良和宋泽为受让方、原告为中介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该协议约定转让金国宝酒店黄加宁谢颖*100%股权,转让价格为4180万元(该价格已包含公司资产增值因素,股权转让中所有发生的费用、税金,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等费用),转让价款分三期支付:1.受让方在签约当日支付第一期股权转让款及定金400万元。2.在原告准备齐全全部审批及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资料并取得有关部门受理当天,由受让方支付第二期股权转让款900万元。3.在原告完成工商股权变更登记并取得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时完成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等工程之日起7~30天内,受让方支付第三期股权转让款2880万元。4.所有股权转让款均由原告代收代付等。该协议落款处由江家玮(时任金国宝酒店副总经理)代表廖晓玲签名,其他各方均为本人或法定代表人签名盖章。同日,原告与李瑞堂、廖晓玲又签订了《股权转让合作协议》,约定《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4180万元转让款中,李瑞堂和廖晓玲应得的2800万元为净价,原告应得1380万元人民币(包括股权转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税金、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费用以及中介佣金等)。2005年1月17日,原告依约收到金国宝酒店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契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金国宝酒店公章等材料,办理金国宝酒店股权转让的相关手续。次日,马良良和宋泽向原告支付了第一期款项400万元,原告按约向金国宝酒店付款300万元。2005年2月1日,马良良和宋泽支付原告第二期款项900万元。嗣后,原告又收到金国宝酒店垫付的股权转让手续费210.71万元。同年2月17日,原告向金国宝酒店转付第二期股权转让款和垫付费用共约940.71万元。2005年1月24日,宁波市江北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批复同意了金国宝酒店的股权转让申请,准许李瑞堂的股权转让给马良良和宋泽,企业类型变更为内资企业。2005年2月5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宁波市工商局)对金国宝酒店的股权变更予以核准。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对产权交易的对象和成交金额均予以确认,颁发了产权转让证。但在履约过程中,因涉及居民拆迁问题、政策变动因素、地面附着物处理等方面原因,原告未能完成金国宝酒店所占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等合同义务。为尽快收回第三期转让款,李瑞堂和廖晓玲以原告在办理股权交易的相关合同及文件中存在签名伪造和擅自更改股权交易金额等情况,以及宁波市工商局在办理审批手续过程中审查不严,存在行政违法为由,于2005年11月7日向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海曙区人民法院诉讼期间,四被告李瑞堂、廖晓玲、马良良、宋泽签订《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和《付款协议书》。之后,李瑞堂和廖晓玲撤回了在海曙区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四被告在《股权转让补充协议》中约定:1.将在宁波市工商局留存材料中的交易金额作出调整,确认除李瑞堂和廖晓玲已经通过原告收取的股权转让款外,马良良和宋泽尚应支付股权转让的全部剩余款项合计2000万元。2.对协议签订前已经办理的资产移交、股权交易审批和变更以及其他手续的交接予以认可。3.李瑞堂和廖晓玲因此次股权交易所产生的股权收益需缴纳的税收及其他税收和相关政府部门收取的费用由马良良和宋泽承担。4.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等事项由马良良和宋泽负责,并承担全部费用。5.本协议与双方在此之前签署的有关协议如有异议及矛盾之处,以本协议为准。6.协议经双方签字并在李瑞堂和廖晓玲收到全部2000万元剩余股权转让款后生效。签约后,马良良和宋泽向李瑞堂和廖晓玲即支付了全部剩余股权转让款计2000万元。另查明,江家玮自2001年起担任金国宝酒店副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事务,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瑞堂,李瑞堂、廖晓玲和张志清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廖晓玲和张志清为夫妻关系。2004年初,金国宝酒店的股东曾委托江家玮联系股权转让事宜,并与原告签订《股权转让合作协议》。当时原告联系的股权受让方也是马良良和宋泽。但由于江家玮在经办过程中,涉及挪用原告汇入金国宝酒店的履约定金而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股权转让没有得到最终履行。再查明,被告马良良和宋泽于2006年4月3日向地税部门缴纳了此次股权交易的相关税款2718567元。二、各方当事人诉辩理由原告认为,《股权转让协议》及《股权转让合作协议》均合法有效,原告应得1380万元报酬,但四被告背着原告自行签订了《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和《付款协议书》,约定将原协议中的第三期转让款2880万元减为2000万元,880万元的差额作为李瑞堂和廖晓玲办理围墙砌筑、塘渣回填费用以及股权转让过户税费直接扣减,即使如被告意思扣除上述880万元后,原告仍应得500万元,但原告至今仅收到270万元,余款230万元未能收回。为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李瑞堂和廖晓玲支付原告股权转让中介服务费余款230万元并由被告马良良和宋泽承担连带责任。被告李瑞堂辩称,《股权转让合作协议》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涉及外资企业股权变更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生效。根据合同约定,审批手续系原告负责办理,但原告为少付相关转让费用,竟擅自更改股权交易金额将伪造的股权转让合同报批有关部门,故《股权转让协议》应认定为无效,相应的《股权转让合作协议》亦无履行之基础。请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被告廖晓玲辩称:《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转让合作协议》上“廖晓玲”的签名是江家玮擅自代签的,不是廖晓玲本人真实意思表示,该协议不成立。被告马良良和宋泽辩称,被告马良良和宋泽均同意受让金国宝酒店,并已通过原告支付了第一、二期款项共计1300万元,因李瑞堂和廖晓玲未能按约完成地块改造,导致第三期款项未付。后四被告磋商对剩余股权转让款直接进行交易,并已支付全部转让款项,故马良良和宋泽在履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的过错。请求驳回原告针对被告马良良和宋泽的诉讼请求。三、法院判决结果2009年2月25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根据表见代理、签约过程以及被告廖晓玲在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诉讼期间对新达成的《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和《付款协议书》中股权交易结果及相关内容的确认等情况,认定被告廖晓玲提出的合同不成立之观点不能成立。本案原告提供的是媒介居间服务,已为股权出让方李瑞堂和廖晓玲寻找到受让人马良良和宋泽并撮合双方签订协议,并为交易双方办理了相关行政审批及转让手续,使李瑞堂和廖晓玲股权出让的目的得以实现,故原告可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但因原告在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过程中为达到少交交易税之目的故意少报交易价格,存在过错。由于依据合同约定,交易税费系由原告负担,故对该笔税费应在原告可获利益中扣除。另外,原告未能按其与李瑞堂和廖晓玲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合作协议》约定履行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等义务,造成李瑞堂和廖晓玲无法收到最后一期288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亦构成违约,对由此而给被告造成的损失也应在原告可得收益中扣减。双方在《股权转让合作协议》中仅约定原告可得收益1380万元,包括交易税金、土地围墙砌筑、塘碴回填、中介佣金等费用,但未明确各部分的具体费用,故原告主张中介佣金为500万元没有合同依据。从原告在本案居间业务中的付出与其收益相对等的公平原则,以及原告违约责任承担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原告已收取的270万元费用与其行为相当,对原告要求被告再支付费用之诉请不予支持。依照《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合同法》第8条、第107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宁波嘉成拍卖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本判决已生效。四、案件评析本案是一起有关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纠纷的案件,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对封闭性使交易额较大的股权转让大多通过居间人寻找交易对象来完成,涉外股权转让又涉及依法向审批机关报送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以获批准。在实际操作中,居间人及当事人为减少股权转让收益税费,常常签订或者准备两份交易金额不同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存在阴阳合同。其中“阴”合同是不对外公开,但内容较为完备的真实合同;“阳”合同中的交易金额往往偏低,仅用于向审批机关报批及工商备案之用。在此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居间人及当事人往往对阴阳两份合同之间的关系、合同效力以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承担等问题各执一词。笔者拟就本案涉及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居间合同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加以分析。(一)涉案《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协议》两份合同的法律性质本案《股权转让协议》是一份存在三方面当事人的复合性合同,包含两层法律关系:原告与四被告之间的居间合同关系以及四被告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关系。其中,居间合同内容包括原告为交易双方提供股权转让的中介服务,撮合交易成功,并包括原告承担股权转让过程中的税费、出让人因收益需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土地平整改造等义务;股权转让合同是四被告之间进行股权转让。《合作协议》则进一步对《股权转让协议》中居间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分,两者是内容相对独立的不同的合同关系。(二)涉案未经行政审批手续的《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协议》是否成立被告廖晓玲提出,《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协议》上的“廖晓玲”的签字不是其本人签字,江家玮据以代表廖晓玲签字的“委托书”上的廖晓玲签名不是本人签名,廖晓玲直到在海曙区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过程中才得知自己的股权已被转让,之前对自己股权被转让一事毫不知情。但对四被告之间订立的《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和《付款协议书》无异议,并对股权转让的结果予以确认。原告则认为,江家玮是金宝国酒店公司副总经理,在签字时提供了廖晓玲的委托书,有权代表廖晓玲在协议上签字。并且,订约的其他各方,包括法定代表人李瑞堂在内都没有对此提出质疑,因此,两份合同应已合法成立。笔者认为,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或多方的订约主体经过要约与承诺这两个阶段或过程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实践性合同,交付标的物时合同成立。合同的成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属于通过合同表面状态考察的事实判断问题,只要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在表面上意思表示一致,而不问其意思表示背后的真实性和主要条款的合法性。从下述三方面事实分析应当认定《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协议》均依法成立。1.关于授权签订合同的事实。依据(2006)甬刑初字第167号刑事判决书的认定,金国宝酒店股东李瑞堂和廖晓玲在2004年初曾授权江家玮联系股权转让等事宜;2004年4月江家玮代表李瑞堂和廖晓玲与原告和马良良、宋泽签订了未能得到实际履行的股权转让合作协议;2005年1月江家玮代表李瑞堂和廖晓玲与原告和马良良、宋泽又签订了本案所涉的股权转让协议。以上两份股权转让协议的股权转让、受让及中介的三方当事人相同,转让标的相同,可以认定转让行为有连续性,且李瑞堂和廖晓玲两份授权书的形式、文字格式完全相同,李瑞堂本人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转让合作协议》时在场,对两份授权书的有效性并未提出异议,从表见代理角度看,原告有理由信赖该授权书系廖晓玲真实意思表示,表见代理成立。2.关于履约合同约定的事实。在签约当日即2005年1月17日,李瑞堂就代表金国宝酒店向原告交付了办理股权转让手续所需的全套资料,其中包括金国宝酒店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契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营业执照正、副本,批准证书,章程及章程修改案,合同及合同修改案,外经贸局文件,金国宝酒店公章及李瑞堂、廖晓玲的身份证明等,李瑞堂代表自己及廖晓玲不仅实际收取了由原告转付的第一、二期付款(原告按协议约定,将款打入金国宝酒店账户),还为原告垫付了部分手续费,对此廖晓玲从未提出异议。3.关于确认合同履行结果的事实。廖晓玲在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诉讼期间达成的《股权转让补充协议》和《付款协议书》也明确表示对上述股权交易结果及相关内容予以确认。(三)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未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合同效力应如何认定被告李瑞堂认为,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变更,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生效。现双方真实签订的合同未经过行政审批,该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对未经行政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司法实务界一般存在两种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合同成立但不生效。理由是《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0条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第3条规定“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股权变更无效”。《合同法》第52条又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视为无效,故未经审批机构批准的股权转让协议应认定为无效。第二种意见认为: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第1款之规定,“依照《合同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26日印发的《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和2008年1月21日印发的《全国法院涉港澳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也予以明确,股权转让合同应当报经有关审查批准机关审查批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未能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由于合同未生效造成的损失,应当判令有过错的一方向另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根据过错的大小判令双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中可以判断出,未经审批机构批准的涉外股权转让协议应认定为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混淆了合同“无效”与“未生效”之间的概念,该观点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出台后已不为审判实践所采纳。司法实践中普遍采纳第二种意见,即未生效合同之观点。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两次会议纪要中均予以了澄清和肯定,故一般情况下,对未经审批机构批准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应认定为未生效合同。但在本案中,由于存在阴阳两份股权转让合同,“阴”合同虽未经过行政审批,但却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真实合同;“阳”合同虽办理了审批手续,但却仅是为行政审批而制作的一份形式合同。当事人不仅已经按照真实合同所确认的股权金额进行交易并履行完毕,并且阴阳两份合同之间的差异已得到实质弥补,股权转让的行为也已获得审批部门批准,在此情况下,认定该未经行政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生效比较适当。其理由如下:1.股权交易双方已按照“阴”合同即真实合同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进行了交易,所有转让款项均已履行完毕,股权转让合同的主要义务已得到实际履行。2.涉案股权转让行为已得到外资审批部门的批准,并且产权交易中心对产权对象、产权份额等均予以了确认,当事人对其所持有的产权份额无任何异议。3.阴阳两份合同除价格存在差异外,其余条款并无实质区别。而成交价格上的差异,当事人也已经通过达成补充协议、事后确认以及补交相应税款等方式予以了弥补。因此,在本案中认定涉案未经行政审批的股权转让合同生效符合客观实际。(四)涉案股权转让居间合同的效力以及居间人在股权转让中的权利、义务或责任被告认为《股权转让合作协议》是在《股权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签署,因《股权转让协议》未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无效,相应的《股权转让合作协议》亦无履行之基础。笔者认为,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成立并且生效,当事人均应依约履行合同义务,对履约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各方当事人均应自行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本案《股权转让合作协议》具有居间合同的性质,从合同约定内容看,原告所承担的是“媒介居间人”,即居间人不仅要报告订约机会,还要居中斡旋,传达委托人与第三人的意思,努力促成其合同成立。本案《股权转让合作协议》居间合同与《股权转让协议》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属于相对独立的合同。原告接受委托以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