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1页
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2页
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3页
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4页
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经济学的关怀1本章目标: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概况,即经济学是什么?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何关系?我们能学到什么?如何学习经济学?知识点:人类生产方式的演进、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最佳选择、经济学的分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重点掌握: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人假设、经济资源的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2第一节 需求与稀缺——经济学是什么3一、人类需求的无限性1.生理需求:衣、食、住、行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

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2.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其目标是自我实现或发挥潜能。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河流等。资本资源,如购买生产工具、机器和设备等的资金。人力资源,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三、经济学的产生4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一对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就要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就产生了经济学这门学科。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佳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第二节 问题与选择——经济学要学什么5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what)?如何(how)生产?为谁(for

whom)生产?即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即用什么资源、方法生产。即产品应该如何分配。4.谁(who)做出经济决策?即决策的主体的问题。二、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人、家庭、企业等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也被称为个量或个体分析。(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如非政府组织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现象及规律,因而也被称为总量或总体分析。第三节 思想与工具——如何学习经济学6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对经济活动的性质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参数进行量化处理,然后推导其经济结果。总量分析个量分析(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是说明经济在某一时刻的状态。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7三、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其局限性,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第二章生产什么8本章目标: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细胞——商品,理解商品是效用和价值的统一体,理解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区别以及搭便车行为。知识点: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自然垄断,公共产品的特点,价值的内涵,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负外部经济的应对策略。重点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公共产品的特性。9第一节 生产商品10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消费者的偏好(一)什么叫偏好?有哪些表现?偏好是消费者对消费品组合的一种排序和接受度。常见的偏好主要有:习惯。方便。求名。(二)为什么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偏好?因为消费者个人和所处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消费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消费的审美取向不同民族性格倾向形成的消费偏好民风、民俗导致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二、商品的效用(一)什么是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效用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效用不等于有用。效用是主观的。效用的主观性使其难以用言语衡量。(二)什么是幸福?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自身的幸福,但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三)如何衡量效用大小?有两种观点,一是用基数、二是用序数来衡量效用。(四)当消费量增加,效用一定增加吗?

总效用会先增后减,边际效用则下降。总效用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某商品中所感受到的总满足程度,设Q为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则TU=f(Q)。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1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大小由什么决定?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决定。(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受什么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12四、商品的性价比13提高功能,成本下降,如资讯业提高功能,成本不变,如传统产业功能不变,成本下降,如日化行业功能大幅度提高,成本小幅度降低,如汽车行业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如手机行业第二节 生产公共产品14什么是公共产品呢?公共产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的,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服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服务获得消费的减少。一、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消费的非竞争性(二)受益的非排他性(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二、搭便车与市场失灵三、公共产品的生产15(一)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经营地方公共团体经营(二)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形式第三章如何生产16本章目标:掌握商品生产需要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目标的实现只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进行;生产规模的大小有一个适度性;理解分工协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分析生产成本和经济利润。知识点:掌握生产要素的分类、企业家才能、生产可能性曲线、规模经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定义;理解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重点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17第一节 生产理论分析18一、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一)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就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改变物质的性质,创造直接和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效用的活动。(二)投入投入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各种资源。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包括四种:1.劳动

2.土地

3.资本

4.企业家才能(三)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通过关系式表示为:Q=f(X1,X2,X3…Xn)(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个社会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不同商品组合。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9(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是指在一定量的可变要素投入情况下所达到的产出总量。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总产量同可变投入要素的比例,即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出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总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增量/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增量(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连续、等量地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过程中,边际产量呈先递增,继而递减的状态。三、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与组合20(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的增长幅度等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二)分工与协作(三)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达到产量增加和成本下降。内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减少和成本提高。(四)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指行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有利于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外在不经济是指行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不利于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五)适度规模第二节 生产成本分析21一、机会成本(一)成本成本即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二)机会成本人们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某产品的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作为代价的,这就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三)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四)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和经营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企业主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应支付,但未在形式上以货币支付的费用。二、短期成本22(一)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在成本分析中考察期一般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划分的标准是厂商能否全部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二)短期成本的类型固定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FC)是厂商在短期内支付的固定生产要素的费用,这是在既定生产规模下的固定开支,并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FC=C0可变成本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支付的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它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VC=F(Q)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Short

Total

Cost,ST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STC=FC+VC=C0+F(Q)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FC/Q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VC/Q平均成本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TC/C=(FC+VC)/Q=AFC+AVC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MC=ΔTC/ΔQ或MC=lim(ΔTC/ΔQ)=dTC/dQ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和关系三、长期成本(一)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Long

Total

Cost,LTC)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23(二)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Long

Average

Cost,LAC)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Long

Marginal

Cost,LMC)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四、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里所说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用π表示),它是收益与经济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差额。即:

π=TR-TC24第四章

谁做出选择25本章目标: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和规律,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规律,理解生产者均衡和市场均衡,学会计算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知识点: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及其例外,均衡价格和供求规律,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价格需求弹性,消费者均衡和均衡价格。重点掌握:吉芬商品,需求及需求定理,均衡价格理论及其运用——价格政策,供求弹性分类的经济学意义及影响弹性的因素。26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27需求和供给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要素。一、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动(一)需求与需求量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特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2.相关产品价格4.预期价格6.时间、气候、地点的变化1.商品本身的价格3.消费者收入5.个人偏好7.广告费用(三)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四)需求定理的例外(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购买数量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对该商品购买数量发生的变动二、供给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动(一)供给与供给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供给欲+供给力(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282.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行情的预期6.政府税收和扶持政策1.产品的价格3.相关产品的价格5.生产技术水平(三)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某种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四)供给定理的例外某些规模经济的产品。劳动的供给。某些商品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供给不规则的变化。(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厂商对该商品供给数量发生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厂商对该商品的供给数量发生的变动。29第二节市场均衡与均衡价格30一、均衡及均衡价格(一)均衡均衡指一种状态,即各个经济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二)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之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三)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由供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四)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二、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一)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消费者均衡实现需要满足的条件(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物品的价格既定。2.消费者均衡点(三)预算线的变动(四)均衡位置(五)生产者均衡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三、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一)商品市场均衡商品市场均衡指商品的总需求等于商品的总产出。(二)均衡利率和均衡货币量的变动当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给曲线或者两者发生变动时,均衡利率水平会相应变动,(三)货币市场均衡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实现。31四、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32(一)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又称为价格支持或最低限价格,它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二)限制价格限制价格也称冻结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33一、弹性的概念和意义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否灵敏。二、需求弹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公式:Ed=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及经济意义(1)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

(2)Ed=∞,即需求完全有弹性。(3)Ed=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

(4)1>Ed>0,即需求缺乏弹性。(5)∞>Ed>1,即需求富于弹性。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2)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3)商品消费支出与消费者总支出的比例。(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5)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4.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二)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及公式需求收入弹性又称收入弹性,它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

敏感程度,即反映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和ΔM分别表示消费者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

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收入弹性的表达式为:Em=ΔQ/Q

ΔM/M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及经济意义三、供给弹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反映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完全无弹性:弹性等于零,供给线为垂直线;缺乏弹性:弹性小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首先与横轴相交;单位弹性:弹性等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与原点相交;富有弹性:弹性大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首先与纵轴相交;完全有弹性:弹性等于无限大,供给曲线为水平直线。34(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生产的难易程度商品增产后成本增量的大小调整生产时间的长短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四)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35第五章交易规则与市场结构36本章目标:理解不同市场模型的特点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效果,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市场结构与交易规则,理解需求和供给两个因素如何共同形成市场。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重点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差异点。37第一节 交易规则38一、等价规则(一分钱一分货)二、信用规则(顾客是上帝)三、法制规则(保障所有者产权(一)法律是保护个人自由一般规则的制度法律所保障的人民民主源于法制的民主“法治”精神的核心在于法律是保护个人自由的合理、正当的规范对人们自由的尊重体现在对财产权利的尊重财产权利是市场竞争制度的基础(二)市场经济是确立稳定市场规则的法制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主体及经济行为需要法律来确认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规则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2.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历史证明了它是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和实现的。第二节 市场结构39市场结构是指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一、四种市场结构(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各个厂商实力相当,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取代性的行业市场。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数量众多的买卖双方同一的产品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完备的市场信息(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由一个产品出售者提供产品,并由其控制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行业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极端形式。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垄断市场一般具备以下特征:单一的卖方价格的制定者(三)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既存在竞争因素,又存在垄断因素。垄断竞争市场一般具备以下特征:大量的小规模厂商产品差异厂商进出市场相对容易(四)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是指行业市场由几家厂商占据绝对优势。寡头垄断市场一般具备以下特征:厂商数目很少新厂商不容易进入市场厂商行为相互依存二、四种市场结构的价格(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个别厂商需求曲线个别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40(三)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非价格竞争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三、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一)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二)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41第六章为谁生产42本章目标:掌握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职能等四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及价格是如何决定的。理解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识点:掌握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职能的定义,理解资本的作用和利息的产生。理解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性、级差地租与准地租、工资的构成及分类,企业家职能、利息及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重点掌握: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影响劳动供给量的因素,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原理,资本,利息,创新的含义及途径。43第一节 劳动与工资44一、劳动的供给(一)劳动的定义劳动是指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身的体力和脑力,来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二)劳动的分类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三)劳动的供给劳动与休闲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影响劳动供给量的因素二、工资的决定因素(一)均衡工资的决定(二)工资高低的决定因素三、工资的性质与形式45(一)工资的性质与构成工资的性质工资的性质是使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动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工资的构成工资的构成主要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的生存资本、维持其家属的生存资本和劳动者的教育费用。工资=维持劳动者生存的资本+维持其家属生存的资本+劳动者的教育费用(二)工资的种类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从计算标准看)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从支付手段看)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从购买力看)第二节 资本与利息46一、资本、利息及利息率(一)资本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利息利息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延期消费或承担风险的报酬,或者说是资本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报酬。利息(γ)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即γ=Z/P。若资本价值本身发生变化,则利率的公式改为:

γ=(Z+ΔP)/P

(ΔP为资本价值增量)(三)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存款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利息的具体计算方法(四)利息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是资本的价格。二、利息率的决定47(一)决定利息率的因素(二)均衡利息率三、利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实现资本市场的均衡(二)在其他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第三节 土地与地租48一、土地的含义及特性(一)土地的含义土地是一个由土壤、岩石、植被、水域、矿藏和空气所组成的,具有在地球表面上空一定高度和地球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垂直的自然产物。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是各种原始自然资源的统称。(二)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数量有限。土地位置不可移动。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有差异。土地使用价值的永久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二、土地的供求与地租的决定49(一)土地的供给曲线(二)土地的需求曲线(三)地租及分类

(1)绝对地租。

(2)级差地租。

(3)均衡地租。三、准地租与经济租金(一)准地租准地租也称准租金,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是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指有些生产要素(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的租金在一定条件下的类似地租。(二)经济租金经济租金也叫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实际得到的收入高于他们希望得到收入的部分,是生产者在销售产品时,实际的售价超过他最低要求价款的部分。第四节 企业家精神与利润50一、利润与超额利润(一)利润利润,或称为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二)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垄断利润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二、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风险(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构成(二)创新风险(三)创新的途径创新包括五个主要途径。引入一种新产品(产品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一个新市场(市场创新)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材料创新)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制度、管理创新)三、利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常利润刺激经济活动。经济利润是创新的动力。由风险产生的超额利润激励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有利于风险行业的发展。经济利润鼓励厂商获得与巩固垄断地位,降低成本,在整体上符合社会的利益。整体性会以利润引导投资,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51第七章国民所得与收入再分配52本章目标:掌握国民所得与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国民生产总值的

核算方法和宏观经济目标及政策。了解税收的本质特征、意义、征税原则,以及有关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我国宏观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及相应的解决政策。知识点: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名义和实际

GNP的计算方法,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方法与货币政策工具,财政预算和公债的含义。了解中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差异。理解税收、个人所得税、帕累托最优的含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减免税的政策。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基尼系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业、社会保障。53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54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简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GN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计算公式为: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二、“漏出”、“注入”与经济总流程55(一)两部门经济流程循环(二)三部门经济流程循环(三)四部门经济流程循环(四)“漏出”与“注入”三、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收入与支出的循环流动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GNP=C+I+G+(X-M)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GN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消费支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或:GNP=C+I+G+(X-M)收入法或称分配法GNP=工资+净利息+租金+企业间接税+折旧费+利润+非公司所得收入(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交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6第二节 税收与宏观收入再分配57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G=1+ΣYiPi-2Σ(ΣPi)′Yi二、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一)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二)经济效率或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三、征税原则与税种、税率(一)税收的本质特征及意义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对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所征收的货币和实物的总称。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3.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公共权力;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的需求;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来进行。4.税收的意义税收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二)征税的原则受益原则负担能力原则四、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二)征税对象(三)征税范围(四)应纳税额58第三节 财政、货币政策与社会保障59一、财政与预算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措施,以此达到一定的目标。主要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政策的时滞(二)财政预算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指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财政预算可以促使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指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财政预算可以促使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工具(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即货币当局,是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商业银行贷款活动和整个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中央银行制、复合中央银行制、准中央银行制和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可表述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以达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张的与紧缩的货币政策。60(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主要有以下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公开市场上,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它是最重要的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贷的利率,称之为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对其拥有的存款要保留一部分,保留的部分与存款的比值称之为法定准备金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61(二)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非个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项目。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自愿性)失业保险失业救助(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62第八章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63本章目标:掌握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基本概念,以及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知识点:知道什么是货币及货币的种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如何创造与供给,了解储蓄的动机与种类,运用恩格尔系数分析贫富问题,理解投资的定义和种类、加速原理、乘数原理,理解汇率标价法及换算方法,银行货币创造或信用创造的过程。重点掌握:掌握货币的含义、功能、分类、货币需求的动机、货币存量的五个层次,实际利率、汇率、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掌握投资的含义及分类,以及资本的边际效率的计算方法。64第一节 货币的供求与汇率65一、货币的定义与功能(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功能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储藏手段(三)货币的分类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货币面值大于币材价值,包括:(1)纸币和铸币(2)支票(3)信用卡(4)近似货币。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通常是指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二、货币的需求66(一)流动性偏好(二)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L=L1(Y)+L2(i)=L(Y,i)三、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一)货币存量(二)货币存量的流动货币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量/货币存量(三)影响货币存量或需求量的因素收入价格利率货币流通速度金融资产选择其他因素(四)货币的创造货币的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kD=D/A=1/r四、汇率(一)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二)汇率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67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第二,利率第三,通货膨胀第四,政治局势银行不同,汇率各异套汇与购汇68第二节 消费与储蓄69一、消费与储蓄的动机(一)自发(性)消费和储蓄(二)引致(或诱致性)消费和储蓄(三)计划与实现的消费与储蓄(四)储蓄的动机预防的动机获利的动机(五)储蓄的影响因素影响储蓄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凯恩斯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的唯一因素,收入变化决定着储蓄变化。二、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C=a+bYct=b1·Yt+b2·Y*+b3·At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理论

Ct=b0+b1Yt+b2C-t-1+μt

(t=1,2…t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Cp=bYp莫迪利安尼的消费函数理论

ct=(b1+b2·β)·Y*+b3·At(二)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恩格尔定律的公式为: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70三、储蓄函数71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S=f(Y)S=Y-C=Y-(a+bY)=-a+(1-b)Y四、乘数原理乘数也称为倍数,是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第三节 投资与证券72一、投资的含义及分类(一)投资的含义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资通常是指为获取利润而投放资本于企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内外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来实现。在我国,投资概念既包括直接间接的股票、债券投资,也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的经济活动,有时也用来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包括有价证券)的经济活动,投资必须运用资金,而运

用上述资金的过程又是一种经济活动。(二)投资的分类1.实际投资的分类固定资本增加的投资存货投资2.其他投资的分类总投资和净投资

IG=In+SD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3)自发投资与引致投资73二、投资与利率在决定投资的诸要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一)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二)投资函数(三)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CR=R1

1+rm+R2

(1+rm)2+R3

(1+rm)3+…+Rn

(1+rm)n三、金融投资与证券(一)债券债券是借款人为了筹集资金向债权人承诺按一定利率和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而从债权人处取得资金的书面证明,它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一个合约。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二)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可偿还性。收益性。参与性。流通性。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三)期货期货市场的含义期货是一种合约,订约在前,交割在后。期货市场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规避市场风险。发现合理价格。3.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比较74四、投资组合与资本积累75(一)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五、加速原理(一)加速原理与加速数加速原理是根据现代化大生产大量应用固定资产的技术特点,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V=ItYt-Yt-1=ΔKΔY=ItΔY或It=V(Yt-Yt-1)(二)加速原理的作用和要点第九章经济增长与失业、通货膨胀76本章目标:掌握经济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