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17.模块五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_第1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7.模块五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_第2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7.模块五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_第3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7.模块五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_第4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7.模块五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笔墨生辉的书法艺术之美目录第一节书法艺术之本第二节书法美学表达第三节书法审美鉴赏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风格异彩纷呈。书法的形式表达也并非完全自由与独立,而是需要依托于文字的结构与笔画。因此,中国的书法源于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并伴随着汉字的演变而逐步变化。第一节书法艺术之本一、书法是源于文字的艺术与其他早期文明区域的文字类似,汉字由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发展而来,至殷商时期甲骨文出现时,书法也应运而生。从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到秦、西汉的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依循着文字的变迁、工具的改进而不断演变,形成各时期风格迥异的历史面貌。甲骨文在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并被王室大量用于占卜和记录。书法几乎是伴随着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成熟而产生的。甲骨文线条瘦劲爽利,笔画方折多变;字体方圆结合,结构均衡且注意开合辑让;文字分布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相互呼应。从书法的审美要求来看,已具备了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契刻于兽骨上的甲骨文商代qj9128108339)书法因汉字而产生,也随着汉字从象形体到符号化的演进而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汉字逐步摆脱象形,规范笔画,删繁就简,最终在东汉形成了以平直笔画结体的稳定的文字体系,而书法自身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也日益凸显,进入到书法审美的新时代。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体现出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特征。石鼓文书法字形多取长方,字体中正;布局疏密有致,笔力稳健遒丽,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素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石鼓文战国明代拓本)东汉晚期,被奉为庙堂正体的隶书已臻于成熟和完善,而传世的众多汉碑则代表着此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乙瑛碑》被称为最有法度可循的隶书名碑,用笔方圆兼备、刚柔并济,字体质朴敦厚而不失巧丽,长笔画多略呈弧形曲势,蚕头燕尾和一波三折的特征鲜明,静中有动的态势极其优美。(《乙瑛碑》东汉)书法源于文字、依托文字,也随着文字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和审美属性。书法的用笔、结字和章法三要素在商周甲骨文中已有所体现,而东汉时期隶书的成熟,又赋予书法以力量、动势之美感。由此,书法在以往符号价值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自身的审美价值,成为审美的对象。汉字从象形体到符号化的演进过程,也是不断削弱具象呈现、提炼本质特征、简化表现形式的过程。而书法审美属性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大大推进了这一过程,而且更加赋予汉字以概括、抽象和凝练等形式美的特征。二、书法是提炼抽象的艺术“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最早的字形似一个人背负着稻禾,象征着稻禾成熟,“年”的本义就是谷物成熟。从商代到秦,“年”的写法虽然逐步脱离了象形特征,下方背负稻禾的“人”字演变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千”字,但基本的笔画和结构始终保留着早期的意象。到了汉代,随着隶书的发展和完善,“年”中“禾”的最后两笔以及“千”的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至楷书阶段,“年”字被进一步简化,其最初那“人”背负着“禾”的样子,彻底消失了。(“年”的演变)“年”的字形变化足以说明,在书法形成独立的审美品格之后,会按照自身的审美要求对文字进行提炼和抽象,以适应方正字形、平直笔画和向心结构的需要。书法的抽象属性突出地体现在笔画线条之中。书法线条在表现外在的具体事物时,通过提炼、集中、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实现对原物形象高度的抽象;在表现内在的情感和观念时,则诉诸粗细、长短、力度、速度等,完成对情感状态和思想理念的抽象。书法是静态的艺术,却会因结构的开合、笔画的错落、线条的律动而产生或强或弱的动势,给人以动静交映的美感。三、书法是动静交映的艺术书法因书体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程度的“静态”与“动感”;同一书体之中,“动”、“静”虽有主次,却并无高下,二者往往是通过相反相成的作用原理来成就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同为颜真卿晚年所作的楷书《颜勤礼碑》和行草书《刘中使帖》,前者乍看端严方正、沉稳大气,将书法的静态美发挥到了极致,细品之后却发现字字生机蓬勃,有蓄势待发之意。(《颜勤礼碑》颜真卿唐)后者遒劲恣肆,酣畅淋漓,在仿如“急湍迸流”的强烈动势之中,却能够顿挫提按收放自如,在要紧处戛然而止,体现出沉着冷静的内在特质。(《刘中使帖》颜真卿唐)有些草书作品整体势态飞动,却在其中夹杂一些相对沉稳、内敛的字形,以辅助稳定全局、实现收与放、动与静的平衡。明徐渭《杜甫诗轴》整篇动势被宣泄的淋漓尽致,然而其中的“夜”字,“生”字,“台”字,“根”字等字形较小,字势稳重,用笔沉着含蓄,虽在通篇中处于次要的地位,却为平衡走势、稳定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杜甫诗轴》徐渭明)相反,有些书法作品虽以宁静端庄为主调,却能够舒敞灵动,毫无拘谨死板之态。如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大量行楷作品,笔势含蓄内敛,字体苍润圆秀,初看以简静取胜;而细观之下,全篇走势布局如流水潺潺,生气跃然纸上。(《临河集序》册页之一朱耷明末清初)中国书法美学主张书法是人心灵的写照,书法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情绪。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灵感和激情,书法创作亦是如此。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就是书法家在生活理想和现实际遇的碰撞中迸发灵感、宣泄情感的产物。四、书法是抒发情感的艺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时颜真卿在河北寻访到被安史之乱叛军捕获并杀害的侄子季明的头颅,联想颜氏一门30余口被叛军屠戮的悲惨经历,气愤悲痛之下,他以这篇文稿表达了对侄子的怀念和对家族忠烈的评价。由于此稿是在完全放任情绪的状态下写就,纯是平时功力和精神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通篇笔墨之间情如潮涌,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感人至深,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祭侄文稿》颜真卿唐qj6228269621)(《黄州寒食帖》苏轼北宋)另外一篇与之相媲美的行书即兴佳作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有感于郁郁不得志的人生际遇,遣兴挥笔写就两首五言诗。因是有感而出、即兴而作,《黄州寒食帖》全篇结体大开大阖,点画遒劲沉厚,文字随情绪起伏而攲侧错落,跌宕生姿,节奏变化强烈。此卷一直被后人誉为苏轼存世真迹中最佳者,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正如黄庭坚在诗后所跋:“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同为行书佳作,皆因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不同在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出于悲愤,书写急速而多飞白和涂抹,线条粗犷豪迈。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字体先收后放,从克制到开张,体现出作者压抑的情绪逐步得以释放的自然过程。元代学者陈绎曾在所著《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就是这一说法的极好诠释。书法以笔画线条为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条的流动变化富有生命力和韵律感。第二节书法美学表达一、线条美书法的线条之美呈现为节奏、圆厚、笔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对应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即直接诉诸于我们的感觉和情感。1.节奏感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节奏是生命的律动,节奏感就意味着生命、生机和活力。书法的线条虽然已在纸上定格,却可以让人联想起书写时或强或弱、或疾或徐的笔墨运行节奏,从中体会到创作者或磅礴、或强健、或平和、或沉稳的生命气息。2.立体感书法线条的立体感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线条要圆润饱满,筋骨血肉俱足;二是指线条要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否则便易失于平薄,观之索然无味。线条的立体感不可理解为粗和重,粗和重的线条如果没有筋骨血肉的支撑,没有空间层次的变化,则只是墨迹的堆砌,毫无生命力和美感可言。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法线条“如屈铁断金”,乍看细劲爽利,细看却极富转侧深斜的空间变化,因而不失圆厚之意。(《闰中秋月诗帖》

赵佶

北宋)3.力量感古代书法理论都非常强调线条的力度,如力透纸背、万毫齐力、笔力千钧等,都在强调书法创作中的力量感呈现。相比于表现具体形象的其他造型艺术,符号化、抽象化的书法艺术需要表现更多的形式美感,而线条的力度就是最能彰显字体生命力和个性的方式。虽然书法审美总体上强调线条的劲挺、劲健、遒劲,但线条并非力度越大越好。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体现出运笔的起伏顿挫、张弛有度,让人在对比中感受线条的张力。书法之美在于其字形结构的平衡与和谐。书法的结构是指字形的组合与布局,它要求书写者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安排与创造。通过字形的疏密、大小、高低、正斜等对比与呼应,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平衡感,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二、结构美无论是楷书还是篆隶行草,书法的结构之美大呈现为平正、变化、连贯这三方面。1.平正平正是指字形结构均衡、匀称、稳重,不随意夸张、变异以求新奇。对于书法创作者而言,字形结构的平正端方既是习字之初的根基与基础,又是达到最高境界之后的自然状态和境界。2.变化汉字书法结构固然要以平正为美,但如果一味强调平正,就会失于刻板和平庸。因此,好的书法要在平正的基础之上追求变化,在“正”和“奇”之间取得平衡。3.连贯书法结构的连贯是指一个字的点画之间,或一行字、一幅字之间前后呼应、相互映带、彼此牵连、气势贯通。书法结构的连贯,分有形连贯和无形连贯两种。唐代书法家张旭有《古诗四帖》传世。作品通篇40行,188字,连绵、曲直、方圆、穿插、提按、偃仰等多种笔法自由转换;字与字之间看似“丝连”,却多相断,更多的是气脉、神采之间的连续和贯通,可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古诗四帖》张旭唐)神韵之美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书法美学表达的最高境界。神,指神采,由创作者的气质和修养所决定,也是其思想和情感的传达与体现。韵,指神采中所蕴含的某种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的意趣和意味。三、神韵美神韵决定着一幅书法作品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的高低,是被历代书家所推崇的、评价书法的至高标准。“神韵”二字玄妙精微,似乎不可名说。但为了理解方便,我们还是可以从气韵生动、真情实感、天真烂漫、象外之象四个方面去考察。1.气韵生动书法是以笔墨点画创造形象、表现生命的艺术。书法通过线条的组合、笔墨的变化、章法的安排来创造艺术形象,赋予客观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书法中的“气韵生动”包含外在筋骨和内在生气两个层面。2.真情实感一幅书法作品即使在技巧和形质上略有欠缺,但只要具备了真情实感,也就具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味,从而神采超然、韵味无穷。唐代杜牧的纸本行书《张好好诗》是诗人仅存的一幅书法作品,诗作表达了对才华卓越但命运多舛的的歌妓张好好的同情之意,并借此发挥自己的感慨之情。全篇书法笔势豪迈,风格雄健,与诗作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动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虽然从书法技巧和形质上而言,杜牧的《张好好诗》未尽完善,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感人至深。(《张好好诗》杜牧唐)3.天真烂漫书法追求的天真烂漫,并非幼稚、粗率之谓,而是技艺高度成熟之后返璞归真、自然而然的率真表现,臻于“天人合一”之境。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虽真迹已不传,但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一直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兰亭集序》通篇行字洒脱自在,墨迹翩然,完全按照作者的情思发展而自然流动,虽有作者在撰文过程中因追求文辞达意而作的多处涂改,却更加合乎创作的本来过程。(《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王羲之东晋)4.象外之象书法的“象外之象”,是指除了字形、线条和结构等直接呈现出的美感外,更深层次、更难以言传的韵味和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高妙境界,是书法神韵之美的终极体现。晚清书法家赵之谦的书法取法北碑、兼纳金石篆隶之法,所写匾额、楹联往往不过数字或十数字,却皆沉雄豪迈、气象万千,观之使人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涤,超脱于尘世之外,与宇宙万象融合而达于无限浑成的境界。(《摩云黄鹤迟,浮水白鸥闲》赵之谦晚清)鉴赏书法艺术的第一步,是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流派等基础知识。此外,了解书法家的生平、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也是鉴赏书法艺术的重要一环。第三节书法审美鉴赏一、了解书法艺术与背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会深刻影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作者的生平经历会对其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会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广为人们所爱,除了其雍容大度、筋骨内含的艺术魅力之外,与其高尚的道德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颜真卿为人忠诚仁义、刚正不阿,为国慷慨赴难,其书法表现的精神内涵是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的折射。(《多宝塔碑》颜真卿唐)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和谐的构图和严谨的章法。字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及空间分布等,都需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同时,书法的行气也是整体布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二、观察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也是鉴赏书法作品的关键。在书法中,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快慢等变化,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与技巧。三、品味线条与结构之美此外,结构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字的结构是否匀称、平衡,是否富有变化和层次感,都是鉴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