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新课程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数学课堂也自然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我们发现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表面看,课堂有师生互动,但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运作上带有更多的装饰、摆设、形式的特征,无法忠实于师生互动的实质,不追求师生互动的真实有效,这是一种形式互动。课程改革的提出,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该如何做呢?北城小学是城中村的学校,硬件资源不足,教师队伍正处于老年化,有限的条件与发展缓慢的教育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很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加上一些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基本只能接触孤立的学校教育,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精力不集中,严重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教学中互动学习比较困难,在这种条件相对落后的城区学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的动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年青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带好这个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活泼和富有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课堂教学就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师生交流,沟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加强师生之间双边交流和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教学方式。首先互动式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主体性有着必然要求的教学方式,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互动式教学。其次,只有在师生、生生的情感的、智力的互动中,师生、生生才会真正的了解对方或其他人。最后,互动式教学还会引领学生主体性的方向,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启示、师生的辩论、同学间的研讨,这些都会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向着纵深的方向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是主动的、积极的、活泼的、互动合作的,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否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建构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学习,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二)以“合作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同伴合作学习,早在20世纪

70年代初就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期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小学教育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儿童起飞”,要给儿童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体验上也要满足他们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因为学生在人际关系系统中的地位与其学习积极性存在着联系,这种需要和联系对个体具有重大的意义,会影响他积极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合作教育”的核心正是要求在教学中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的人际关系,排除强制手段,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获得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弄清他们的企求和愿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成为他们自由选择的对象。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尊重与理解他们感受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三)以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为突破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交往作用得以实现的认知活动,是学生有动机、有目标、有策略并形成一个在间接知识、智力能力和个性心理诸方面彼此联系和影响的心理结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掌握学习的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更好地合作,不断地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四)群体动力理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之间的目标、规范等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能否选择适当的策略并正确应用,这是能否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指定目标的关键。初中时期学生已自发掌握许多策略,但他们不能有效地运用。教师如能予以清晰指导,学生就能利用这些策略来改进学习。(五)“互动”的内涵1.“互动”的意义与目标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是现代课堂的教学四要素。它们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信息交互传递与交流加工的特殊的网络。在此网络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联互动、互相促进、友好合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合作以情感互动为前提,具有情绪、情境与情感上的调控和交互影响的特征。教学四要素之间的互动合作直接影响其它元素之间的互动合作频率及效果,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四元素最终必须以情境、协作、会话、意义等进行建构,才能使教与学达成和谐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得以形成和完善。而在这四大要素的学习环境中,协作是各要素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4、目标落实: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例如一年级陈春叶老师结合班级特点,多次开出体现合作互动的研究课,在摸索和借鉴中逐渐总结出合作互动的一般套路,像四年级的朱开艳老师在开始进行互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为了充分运用这种优势,在学习内容上应丰富多样,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才进行合作讨论,像交流学习方法,小组游戏学习、学习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另外,课堂教学中的同伴合作师生互动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基本上达成共识:1、互动要尽量采取民主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这是保证合作互动有效地进行。2、互动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指导,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课堂中的静与动的关系,不可急于求成。3、互动时,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合作互动的任务应该适当的难度,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以使每一节课同学们都是有目的地进行合作学习。4、互动的时间要适中,这个时间应以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定,老师要做到仔细观察,掌握课堂发展态势,必要时对各个小组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三)合理分组,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的策略。1、建立小组是合作的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实施的前提条件。小组生成方式有多种:如“自由组合式”,易相处的几个同学依据自己共同的兴趣而组合在起;“指定组合式”,就是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将某些特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小组;“优化组合式”,就是通过前两种方式相互融合,组成班级新结构。小组成员素质的分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优优”组合,即全部是优生组合在一起,这对“小教师”的指定、活动、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中中”组合,即全部是中等生组合在一起;“特定”组合,就是组合在一起的全是学习或品德有待于进取的学生。这三种分配方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在上课时可以将优秀生以“小教师”的身份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也可以采用“优中”、“中后”组合和“优中、优后”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非常适合各组成员在优生的带领下随时合作讨。同时老师也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2、每组安排小教师,小组长,确定职责,是保证互动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活动的进展有序,又能使个人的努力真正与小组总体工作想协调。因为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都是比较多,四人的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各异,确定职责,分工合作。生成方式: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由本组成员民主推选或者轮流“执政”;“小教师”亦可以由老师指定或学生民主推选,遵循“有能耐者上”的原则,如知识掌握的程度、表达能力等,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时可以临时指定谁当“小教师”。小组中两者存在模式:小组中只有一位组长,兼职“教学”和“行政”的功能;小组中只有“小教师”,不但履行“教学”功能,还要执行“行政”功能;小组中设小组长和“小教师”各一名,两者各负其责;“小教师”全部集中在若干小组中去,其他各组各设一名组长,在上课时可以将“小教师”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3、理顺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互动活动的内容与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花很多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我们课题组经过几次实践和研究,确定我们课题组还是按照最基本的互动的流程,就是:导学入境,确定目标→启发引导→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反馈提高→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任务。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从我们课题组开始实施互动研究一年多来,我们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改正、边提高的方法,由初步的接触课题研究,到深入地展开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在理论和业务上较之以前有了质的变化。根据已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班级同学反映,课堂实施合作互动对于他们来说一是新颖,二是给了他们真正的自主。参与课题研究的任课教师也认为,课堂教学实施合作互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互动意识,起到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擅长的教育作用。经过我们课题组老师一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小学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种状况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甚不合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情势,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而新课程改革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交流,必须互相帮助,妥善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这种交往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产生心理相容,体验到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满足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合作小组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能使学生心平气和地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上他人。尤其是那些在群体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来说,对于被接纳和自尊心受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效应。

(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的民主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当广泛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目前班级授课中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处旁观、旁听的局限。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四)课题研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对于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来说,通过现实的课题研究,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动的鲜活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教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果便显示出来了。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虽然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了许多进步,教学效果也自认为比较明显,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合作互动的理论觉得还不够深入,局限于比较狭窄的范围里,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着不足和困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别教师对互动的简单理解,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实现原有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模式,核心问题应该是互动的实效性,而有的老师却误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课堂上也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