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课《书愤》_第1页
学年第课《书愤》_第2页
学年第课《书愤》_第3页
学年第课《书愤》_第4页
学年第课《书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游金太阳好教育云平台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怀。

3、理解和掌握本诗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本课件设计,用诗歌《示儿》导入,给学生营造一种爱国氛围。然后播放《书愤》朗诵视频,继而介绍作品背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接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诗歌内容及主题,最后探究本诗艺术手法,完成本课学习。本首诗歌的重点是用历史的眼光把握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能够体会杜甫的爱国情怀。本诗始终围绕着“愤”来讲解。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是陆游的绝笔诗。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朗诵视频一、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二、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三、研读诗歌1、题目解读书:书写。愤:愤慨、愤懑。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2、情感探究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是要“书写诗人的愤懑”的,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愤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结合本诗写作背景。)明确:(1)壮志难酬的怨愤。(2)老迈年高的郁愤。(3)对投降派的悲愤。(4)矢志不渝的激愤。(1)壮志难酬的怨愤提问:诗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了诗人的“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明确: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诗歌前两联给这首诗的奠定了悲愤的基调。(2)老迈年高的郁愤提问:诗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了诗人的“老迈年高的愤懑”之情?明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3)对投降派的悲愤提问:诗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了诗人的“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之情?明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联叙写现在,既抒发了杜甫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又表达了诗人对投降派的愤慨之情。“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4)矢志不渝的激愤提问:诗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了诗人的“矢志不渝的激愤”之情?明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主旨情感总结3、手法探究小组讨论:本首诗歌始终围绕“愤”来写。请问,杜甫在抒发自己的“愤”时,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明确:(1)对比。(2)用典。(1)对比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迈衰颓对比。诸葛亮的积极进取和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对比。可惜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2)用典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阅读下面这首,完成后面的题目。(1)这首诗歌的情感是什么?明确:表现出诗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诗歌通过对个人身世和国家遭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