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闽侯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福建闽侯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福建闽侯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福建闽侯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福建闽侯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

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

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

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

测不合理的是

A.iT-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IT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2.TC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

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正确的()

A.葡萄糖制造基因表达时能促进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葡萄糖

B.TCRC2蛋白分子开关的功能与血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

C.TCRC2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

D.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TCRC2蛋白在体细胞中都存在

3.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标

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一强-弱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胰蛋白酶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和血浆中含有尿素

5.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noone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

误的星,<).

A.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

B.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C.核糖体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水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相对含量增多

6.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

B.人类需求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

8.(10分)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

二、非选择题

9.(10分)果蝇的有眼和无眼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棒眼和圆眼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让亲本无眼

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用全为棒眼果蝇,让Fi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

圆眼雄果蝇:无眼雌果蝇:无眼雄果蝇=6:3:3:2:2。

回答下列问题:

(1)有眼和无眼中显性性状是一,B.b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为一;让F2中的棒眼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无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是一。

(3)已知染色体缺失会导致基因丢失,若同源染色体均不携带控制眼形的基因时,胚胎致死。某实验小组发现F2中

出现一只圆眼雌果蝇,现要探究该雌果蝇产生的可能原因,请以实验中所出现的个体为材料设计最简杂交实验,并

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思路:;

实验结论:O

10.(14分)某实验小组制作了蛙的坐骨神经离体标本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

a、b处有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G

A~~jb上d

B■}神经纤维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电位(选填“正”或"负”),形成这种电位差的原因与离子外流有关。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__________(选填“兴奋”或“未兴奋”,下同)部位流向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

流回路。

(3)如果将图甲中a、b两处的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a处电极置于d处膜外(bc=cd),b处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

后,电流计偏转(选填“会”或“不会”)。

(4)图乙中结构②的名称是,结构④的名称是

(5)图乙中兴奋只能由①传向②的原因是,①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o

11.(14分)一种突变体大豆,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大豆的51%,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1

表示大豆叶肉细胞中相关物质变化过程,图2显示两种大豆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相

关问题:

(1)图1中,A、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提取A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图中物质c是o

(2)在图2中P点时,给野生型大豆提供Hz*。,则18。最先出现在图1中的物质中(请从“a、b、c”

中选填)。图2中Q点的物质变化(选填“能”或“不能”)用图1表示。图2中Q点时突变体大豆叶肉细

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

(3)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Q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突

变型。当光照强度高于Q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12.下图为某正常生长的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解(①~⑤代表物质,I~V表示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中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以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色素

的吸收光谱。

(2)物质②能为过程n中的关键步骤提供,物质③和④依次代表.若将图中的光

照撤离,则短时间内三碳酸的生成速率将。若利用过程n的产物进行细胞呼吸并在过程in中产生了

6个ATP,则过程II的循环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轮。

(3)过程n从根本上受到光的驱动。在光照条件下,水的裂解使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同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

的过程中,H+又被不断由________________运向类囊体腔累积,因此过程II的几个关键酶的最适pH7

(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

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

【详解】

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

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

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

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

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

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

2,B

【解析】

本题以“TCRC2蛋白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的有关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

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方式之一,不会发生在动物体内,A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

高血糖素可以活化TCRC2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

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说明TCRC2蛋白分子开关的功能与血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B正确;TCRC2蛋

白通过开启和关闭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可能位于细胞内,因此不可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C

错误;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TCRC2蛋白只与调节血糖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因此不是在体细胞中都存在,D错误。

3、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

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型增长曲线;t2和ts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4值,t4和k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

2

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详解】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型曲线,A正确;

B、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错误;

C、t4和标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t4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

D、据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大率小

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一强一弱,D正确;

故选B。

【点睛】

结合种群增长曲线分析题图。

4、D

【解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内环

\淋巴”

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

A、生长激素的运输还需要血浆,A错误;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

C、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IK尿素是细胞的代谢产物,由细胞产生后进入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中都含有尿素,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

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

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

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组织、

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79%),仍呈现坚韧的形态。自由水和

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

A、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病变细胞中水也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B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水,C正确;

D、冬季,温度低,植物代谢减弱,自由水相对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6、D

【解析】

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

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一鱼乙一鱼甲,小球藻-水蚤一河虾―鱼乙一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

小球藻一河虾T鱼乙一鱼甲,小球藻一河虾一鱼甲。

【详解】

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

甲,C错误;

D、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侧重考查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7、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

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保证了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B正确;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在遭到破坏后恢复慢,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

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

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

没有证明,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

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的体内,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

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有眼XaaXBXB,AAXbY1/18实验思路:让该圆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子代的性别

比例实验结论:若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则该圆眼雌果蝇是基因突变所致若子代雌果蝇:雄果蝇=2:1,则该

圆眼雌果蝇是X染色体缺失导致B基因丢失所致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果蝇要表现出圆眼和棒眼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眼,亲本无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用

全为棒眼果蝇(有眼),说明有眼为显性性状,"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圆眼雄果

蝇:无眼雌果蝇:无眼雄果蝇=6:3:3:2:2。雌性中有眼(棒眼):无眼=3:1,雄性中有眼:无眼=3:1,雄性中

有眼既有棒眼和圆眼,说明Aa在常染色体上,Bb在X染色体上,且棒眼对圆眼为显性。

【详解】

(D根据分析亲本无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i全为棒眼果蝇(有眼),说明有眼为显性性状;F2代中雌

性全为棒眼,雄性既有棒眼又有圆眼,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于F2代子代比例总数为16=42,说明Fi代为双杂合个体,即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亲代基因型是aaXBXB

和AAXbY;F2中雌性棒眼基因型及比例为1AAXBX%2AaXBX\1AAXBXB,2AaXBXB,雄性棒眼基因型及比例为

22111

1AAXBY,2AaXBY,而无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Y,所以二者随机交配无眼雄果蝇的比例为一x二x—x彳。

334218

(3)Fi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产生了圆眼雌性果蝇,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其基因型是A_XbXb,或

染色体缺失会导致基因丢失,其基因型A_XXb;

所以设计实验思路:让该圆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aaX\)多次杂交,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

结论:若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则该圆眼雌果蝇是基因突变所致;

若子代雌果蝇:雄果蝇=2:1,则该圆眼雌果蝇是X染色体缺失导致B基因丢失所致。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子代中出现的数据分析出有眼、无眼、棒眼、圆眼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在结合自由组合定律

进行解答。

10、正K+(或钾离子)未兴奋兴奋相反不会突触间隙轴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胞吐

【解析】

题图分析:图甲中表示神经纤维示意图,刺激图中c点兴奋会双向传导,向左首先传到b点,引起b点产生动作电位,

此时由于a、b两点之间电位差的存在,电流计发生偏转,紧接着b点恢复静息电位,电流计恢复到初始状态,当兴

奋传导到a点时,a点产生动作电位,此时a、b两点之间再次出现电位差,电流计进行第二次偏转,这次的偏转与上

次偏转的方向相反,随之a点回复静息电位,电流恢复初始状态;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突触小泡;②

表示突触间隙;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轴突。

【详解】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侧为膜外,所以A测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是K+(或

钾离子)离子外流形成的。

(2)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而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流向

兴奋部位。

(3)由分析可知,如果将图甲中a、b两处的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将a处电极置于d处膜外,b处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由于(bc=cd)且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会使得b、d两处同时产生动作电位,即两点之间不会形成电位差,因此电流计不

会发生偏转。

(4)由分析可知,图乙中结构②为突触间隙,结构④的名称是表示轴突

(5)图乙表示突触的结构,其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后,

会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即只能由图中的由①传向②。

【点睛】

熟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

其功能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11、基粒、靖防止色素被破坏丙酮酸(和[H])a能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大于先

是光照强度,后是CO2浓度

【解析】

分析图1:图1中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其中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c为丙酮酸和[H]。

分析图2:P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Q点时野生型和突变型净光合速率相等。

【详解】

(1)图1中,A为叶绿体,其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B为线粒体,其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暗来扩

大膜面积。提取A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中和有机酸,防止色素被破坏。图中物质c是细胞呼吸第

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和[H]。

(2)在图2中,P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给野生型大豆提供H2I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

碳,因此,8O最先出现在图1中的物质a(二氧化碳)中。图2中Q点是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此时的物质变化能

用图1表示。图2中Q点时突变体大豆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Q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大于突变型,原因是弱光下,野生型大豆的叶绿素

含量是突变体大豆的两倍,因此吸收光能多,光反应强。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

度等,由于该实验是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的,因此当光照强度高于Q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先是光照

强度,后是CO2浓度。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

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正确分析题图,再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1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这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能量和氢三

碳糖和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减小18叶绿体基质〉

【解析】

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光反应碳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