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7篇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属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海拔750米至2067米,是防止北部内蒙风沙侵袭北京、天津的“天然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肩负着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蓄水源的特殊生态保护职责。
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方针,把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农、林、牧、水等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坝上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无公害时差蔬菜基地、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旅游、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家园富民等生态工程,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取得了显著成就,20__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后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验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由传统经济逐步向生态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生态县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四个结合,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丘陵地带,治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全方位组织实施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林业、水利、畜牧、农业等部门协调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德援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开发等工程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生态建设。
把生态建设与加强农林基本建设相结合。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抓了林、草、水精品工程。林业方面,十多年来全县工程造林231.6万亩,封山育林16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85%。20__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先进单位,并连续9次荣获河北省造林金杯奖和首都周围绿化金杯奖;水利建设方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流域治理完成139.2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保持了全省先进行列,新增水浇地面积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新修、维修加固河坝15万米,开发坝后造田0.6万亩,整治河道4.5万延长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9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6%,建设小流域经济沟8.8平方公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草场建设方面,把封山养草、围栏育草、人工种草作为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行舍饲禁牧、青草贮存加工,使草场建设为畜牧业产业化服务。
把生态建设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持续开发的原则,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三扩、一压、一退、一开发”的思路,逐步扩大马铃薯、时差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实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滩涂扩种水稻,积极引导农民扩种“两高一优”作物,全县“两高一优”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生态农业形成四大特色群体。一是模式化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农业群体,使耕地复种指数达136%,年产马铃薯6亿公斤;二是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特征的蔬菜种植群体,全县种植蔬菜22.5万亩,总产量19.1万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三是以试种开发滩涂水稻为主要品种的高效农业种植群体;四是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氨化新技术,大力发展养牛业。目前全县已形成六大规模饲养小区,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秸杆氨化过腹还田反哺农业,每年可积存100万立方米的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该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初加工向集约型深加工的转变,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联为一体,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运行模式,薯、牛两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示范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把生态建设与城镇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稳步实施县城改造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内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完成了县城绿化美化、“三网改造”、木兰中路拆迁续建、环境综合整治等七大工程,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型煤、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对二次扬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油烟污染治理力度。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环境进一步优化,水、气、声环境均达到功能区标准。
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自然保护相结合。为了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围场根据历史与现实,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积极的保护,把生态旅游定为围场旅游的精品与亮点,并在开发中严格按规划执行,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县建有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围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1.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1.99%。同时还建有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敖包山、南大天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越来越多的游人为围场的蓝天、碧水、林海所吸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以上,每年的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通过走发展生态旅游之路,加强自然保护保护区建设,使受保护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从而也丰富了围场旅游的内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促进了开放开发,带动了经济发展。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奠定执法基础。为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围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实际,县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生态示范区总体建设规划》、《生态农业建设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办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关于加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县政府对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务、畜牧、旅游、公安等各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目标等进行了明确和详细分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在工作中,各部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监察违法案件移交处理办法》,环保与国土资源、林业、水务、畜牧、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县环保局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作联系、共同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经济秩序的实施意见》,对违法案件移交程序、办理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协作机制,加强对环境、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强化环保部门职能,加强环保工作。多年来,围场在不断加大环保机构与队伍建设的同时,赋予环保部门在保护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参与决策、综合协调、统一监管的职权,大力支持环保执法,重点强化环保监督。在建设项目审批上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在确立重大项目时,由经济综合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研究、集体决策,并公开建设内容,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反映与建议。特别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以“一控双达标”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转、推、控、防”四项措施,实现工业生态化,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目前,围场县正在大力发展马铃薯、养牛、无公害时差蔬菜、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强力推动风电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龙头、基地和农户发展模式,以农促工,实现工业的生态化,为围场县建设生态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2
以前奶奶上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我总会紧紧地跟在她那只旧旧的菜篮子后面,回家时,会和菜篮子一样,满载着快乐回来。而此刻,一切都像是不同了,奶奶上街会只带上钱,回家时,我只好帮她拎那一个个塑料袋,一丝改变,也透着一丝无奈。是啊,塑料袋转眼间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不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器具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在“简单、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明白他们随手扔下的一个胶袋、一个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响的后果白色污染的状况也不容忽视啊!
期望我们的这个调查报告,能够使一些还未懂得“白色污染”的严重性的人成为未来的环保标兵!还以地球一片净土!
一、“白色污染”怎样构成
而这些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则主要用“添埋与焚烧”这两种方法处理。
但是,埋入地下的塑料制品,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失去肥效,寸草不生,而焚烧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到达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此刻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明白这种行为不仅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潜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超多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如何正确防治“白色污染”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靠塑料袋。在商店,完全能够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能够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能够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构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看了以上所述,大家是否对白色污染有了更多的认识那我们中国此刻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白色污染的产生呢
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3
我家住在南滨师院。每天早上,我从南滨师院出发上学,每天下午,我又从学校放学回到南滨师院。可以说,南滨师院是我的家园,也是我成长的乐园。
可是,南滨师院的环境卫生极差,让小区居住的人们都发出哀鸣,也让我感到特别不舒服。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小区的环境卫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有的人总是将家里面的生活垃圾扔到小区内,使垃圾车成了小区的摆设,时间久了,那些垃圾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让人闻了就想吐。二是少数居民将小区绿化带栽种了蔬菜,很多藤蔓植物将绿化树枯死了,是小区绿化大打折扣。三是南滨师院里的人居然还有人养鸡,在夏天,满院的鸡屎引来了苍蝇乱飞,搞得大家很有意见,还有人和那家人吵了几架。四是也有许多的广告商把广告贴到了我们所居住房子的墙上,实在可恶,也曾有人接连地把广告贴撕了下来,可撕了又贴,大家只好又放弃了。
南滨师院的环境卫生之所以这样差,主要原因是:一是有的人养成了不文明的习惯,总是乱扔果皮,乱吐口痰,乱丢垃圾。二是有的居民来自农村,把在农村养鸡、种菜的习惯带到了城市,没有顾及到别人的环境卫生。三是有的人素质太差,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讲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
要让小区的居民都生活在心情舒畅的环境,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一是要加强宣传,让大人小孩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二要加强学习,有关部门应组织小区居民学习有关环境卫生知识,让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三是教育大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小区的环境卫生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为南滨师院的环境卫生献计出力吧,愿南滨师院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4
问卷调查显示: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及生态方面的认知度得。不到5%的人对环境或生态问题非常关注,大概40%的人对次比较关注,45%的人对此关注一般,约百分之五的人认为无所谓。并且对环境和生态关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学生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大多数农民对此的关注度则不大。关于用水情况,我们这一块儿90%都用的地下水,俗称井水。虽然不是自来水,但还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地下水污染较少。
对于蔬菜瓜果之类的话,25%的会经常担心,45%的认为有时会担心,30%的认为通常不会担心。这主要是看瓜果蔬菜的来源地。如果是本地的他们的担心就会少很多,如果是从外地进货而来的人们一般就会比较担心一些。对于浪费水资源一事,50%的人都会劝阻别人停止这种行为,40%的人却只有愤怒没有行动,10%的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此可见,公民的节水意识还有待加强。对于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的调查显示,30%的人会积极参加此活动,30%的人认为此活动能起到宣传、教育的目的,20%的人认为此活动只是在做秀收效胜微,另外有20%的人对此则毫不关心。对于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对这方面的知识很了解且能做到分类处理的人少之又少,只占总调查人口的5%左右,60%的人对此比较了解,但是却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处理,既不了解垃圾分类也不会分类处理的人占35%左右。由此可见,本地人们对于垃圾处理了解还不够。
下面来看一下关于生态方面的几个调查结果。将自然保护区开发为旅游景点一事,毋庸置疑,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都知道过多的群众观光势必会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当地的生物。60%的人认为利大于弊,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40%的人认为弊大于利,造成的环境问题很严重,得不偿失。很多洒店都有有关野味的菜品提供,有时候还会是些国家级保护动物,对“吃野味”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20人中只有一人即5%的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纯享受,是一种显示富裕的行为;35%的认为纯粹是为了尝鲜;50%的认为偶尔尝一下可以但不是经常性行为;10%不赞同这种行为。关于了解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渠道,可谓是众说纷纭。由于问卷上此题为多选题,但综合起来讲的话,依靠电脑、电视、收音机等电子设备的约占40%,依靠报纸、书籍类的约占40%,通过学校教育得知的基本是学生,约占35%,道听途说的约占30%,很显然,大多数人都由不同的渠道来了解的。对于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做的努力,30%的人认为应该依靠科学技术,20%的认为政府应加强宣传工作,20%的人认为应普及相关知识,30%的人认为应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对于我国生态建设的目标,认为应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的约占40%,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的约占30%,治理水土流失的约占40%,防治沙漠化的约占35%,建设生态农业的约占20%,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约占30%。关于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80%的认为应该应时代的要求赞成此提议,20%的人还是觉得不切实际。
我们这儿原本有一片非常清澈的湖,在湖边的一些人都是使用湖水的,夏天好多人在湖水里洗澡。但是后来由于人们想提高收入,此湖便被一个个体户承包,养起了鸭子,成群成群的鸭子在湖里到处乱飞,使湖水变得又臭又脏,严重影响了边的环境。现在这片湖被新主人买下,新主人在湖里养起了珍珠,整个湖面上到处都飘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瓶。一片美丽的湖水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畜养池。我不得不为此惋惜呀!人们往往容易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其实破坏环境就是在破坏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呀!由调查可以看出:我们这里的人环境意识还比较的薄弱,对于生态问题的概念更是不够了解。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的人民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于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还不够了解,更不用说是生态问题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觉得我们保护环境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一些小事:
1、尽量使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少开私家车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节约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5、随手关闭水龙头,并能提醒他人节约用水
6、一水多用,使水的利用更充分
7、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8、使用节能型灯具、电器等
9、不随意焚烧秸杆、塑料等污染环境
10、不吃田鸡等野生动物,保护青蛙维护农田
11、旧物捐给贫困者,不可随意丢弃
12、回收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
13、使用无氟冰箱,尽量不要再室内使用灭蚊剂
14、少用农药、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15、买食物时,优先选择绿色食品
16、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等
17、参与环保宣传,争做环保志愿者
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5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六、调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在诸多数据中尽量以此方案为标准,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家乡人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人们摆脱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与当地部门能兴修水利,让人们摆脱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实地调查和研究。经过逐步实施,可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化方案。
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篇6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1.1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还有的会给一些文物、古迹地的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另外,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
2)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山区坡面弃土可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路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其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路基较高,土方量较大,施工期间路堑的开挖、路基的填方对地表的扰动较大,路线两侧局部范围已有的植被易遭到破坏,土壤疏松,这种微地貌的改变,对降雨集中季节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另外,路基的取土、弃土,施工前临时占地,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20~30m范围天然植被破坏,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不利影响。施工期临时用地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人员的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耕地复耕后一定时期内肥沃度难以恢复,影响作物生长,非耕地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减弱。
(2)桥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由于桥梁的修建,使河床过水断面受到压缩形成桥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下沉。桥下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局部冲刷。此外,施工期间基坑开挖、筑岛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扰动,泥沙上浮以及泥浆废碴排放,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质变差。隧道的修建虽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不大,但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
4)环境污染
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必将污染大气、土壤、水体及周围环境。特别是一些穿越居民稠密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高速公路的路段,施工中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作业,每日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扬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等,尤其是碎石加工厂石料的破碎过程,粉尘很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同时,沥青混合料拌和场的拌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也较大,近年来采用除尘设备,达到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根本解决。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如打桩机、钻孔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路面材料拌和机、压路机及各种运输车辆等所产生。这些机械的噪声源强,一般为80~100db(a)。对施工人员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直接操作人员,另外对500m以内的区域有一定的影响。
1.2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公路改善的目的,一般是通过较低的运输费,能较方便地到达市场、工作地点、购物处及诸如健康和教育设施而给周围社会带来效益。在一些主干公路和高速公路项目中,利益者往往主要是长途运输,而当地的效益可能极小。然后,公路建设与公路改建项目总会改变一些公路周围社区或社会环境、影响生活方式、行程方式、社会和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当公路或其它基础设施截断已有的公路时,就产生了社区隔离现象。在新建的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设计车速较快,又进行了出入口控制和隔离措施,当地出行的路线加长,直接影响企业业务、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连接线的修建可解决公路与社区之间的冲突,减少交通对社区的影响,有时也会给当地商业业务带来繁荣,同时社区也会担心由于交通分流而损失业务,有时社区活动就会朝连接线迁移,潜在地改变了现有土地的使用方式。公路建设项目也可能引起地方公路网络上车流量的变化,如果地方交通增加会产生公害。
当农田被一条新建公路而分割时,农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干扰现有的耕种方式以及田块之间的连接。同时旅游业也会因公路建设受到影响,公路交通改善,交通方便与快速会对旅游业有利;而如果管理不当,旅游点商业活动增加,会影响旅游的吸引力。
当比较孤立的社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联系日益增加时,会产生“文化振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公路建设,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联系,开放程度加大,当地让其它人来开发与居住,从而扰乱了人类与土地之间的脆弱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人口迁移与当地人口的减少。对于大部分当地居民来说,土地是其本身、其生活方式和其生计中一个珍贵和不可摆脱的部分;确实植物与动物都基本上被认为是受尊重的生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公路建设太容易破坏这种平衡了;新建公路使得当地与外界联系加强,外界人员有的会占有土地种田,有的开发诸如矿藏、森林或野生生物等其它资源;对现有资源的日益增加的竞争,尤其是当居住者引进一种生态上不合适而又未被证实的生产系统时,将可使当地人口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新居民以及公路施工人员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健康与社会问题,包括疾病、生活习性、就业压力等,这些将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易使其受到伤害;当地公路交通改善而提高了其土地价值,将赶走一些低收的租户和住户,公路建设会损害当地一些人的利益。
公路建设必然造成住宅、地产、企业及其它生产资源的被征用,必将引起社会干扰及使受影响的居民遭受损失。征地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而且还是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经济影响包括房屋或一个企业的损失、业务收入的暂时或永久性损失,这些都是可以估计和作价的,但是,对这些损失的具体计价却往往是一个相当困难和持久的过程;社会和心理费用更加复杂,有时更加具有破坏性,社区或村庄被分割和破坏,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因公路的分割而减少,甚至失去联系,商业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这类问题往往在居民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上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中表现出来。
公路建设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隔土地,移民拆迁;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对地形、地貌的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和水系的影响等。
2、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等。
公路应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应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有条件时,宜进行环境补偿。
2.1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
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宜不小于100m。当公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木的砍伐数量,严禁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视线的林木。公路用地范围内,应按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有条件时,填方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应达到70以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应达到50以上。公路经过草原时,应注意保护草原植被。取、弃土场地应选择在牧草生长差的地方。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工程方案应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施工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兽道。
2.2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应调查和搜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容量以及水体的主要功能。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不得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当路基边缘距饮用水体小于100m、距养殖水体小于20m时,应采取绿化带或者其它隔离防护措施。公路在湖泊、水库等地表径流汇水区通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公路对地表径流的阻隔。公路经过瀑布上游、温泉区等特殊水体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确定避让距离。在作饮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排、渗水构造物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时,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跨越溪、河、沟的桥涵的过水断面,应保证泄洪能力。公路跨越山谷时,应根据山谷宽、深及汇水面积等选择通过方式,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桥梁跨越。工程废方弃置应作出设计,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
2.3水土保持
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区公路地质病害地段,当采取生物防护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时,应考虑当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山区、丘陵区公路应尽可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减少开挖面、开挖量,注意填挖平衡。弃土场应做好排水防护设计,以避免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取土点宜选择荒山、荒地。暴雨强度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石质挖方边坡或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宜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防护措施。做好公路综合排水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将路界范围内地表径流引入自然沟中。各种排水沟渠的水流不应直接排放到水源、农田、园林等地。应注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3、公路交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外,还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体讲,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3.1公路交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任务分解报告范文
- 《问题乳企股票跌停》课件
- 劳务合同书版
- c语言课件教学课件
- 《生物钾肥拌种》课件
- 养殖场租赁合同下载
- 《中国电力与能源》课件
- 解除劳动合同模板
- 2024版设备采购合同范本with设备规格与付款方式规定2篇
- 2024年度环保项目施工与维护合同
- 19《我们的大脑》(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卷 含解析
- 山区道路沥青施工方案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东佛山三水区乐平镇人民政府政府雇员招聘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2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空气》-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卷(教科版)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