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2013/4/9教学体会:备课量大:由于自身科学知识比较缺乏,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大量的包含自然、科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工作量大:上课前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课后还要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大量的实验记录单。压力大:上级经常性的仪器设备使用检查、非毕业班的质量抽查、毕业班的闭卷统考等。解读教材步骤1.理解单元结构2.阅读具体每一课,做到读文、读图、读表3.阅读教师用书,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及目标4.解构教材活动,理解每一个具体活动承载的三维目标各是什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放大镜;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微小世界和我们。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放大镜显微镜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示意图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一)(二)(三)一个有一定教学难度的单元。本单元的特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本单元教学建议:1.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观察工具2.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3.教师要事先准备与实验《微小世界》的核心概念◆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拓展了人类视野,加深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观察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1.1放大镜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使用方法(2)印刷图像屏幕图像3.放大镜的特点。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过程与方法: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科学概念: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教学活动安排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玻璃、平面镜、放大镜,要学生比较什么?三块放大镜,意图是什么?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要形成的科学概念: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直接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⑵中间凸起,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⑶放大镜是凸透镜。解读学生——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
1.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只有感知,没有提高到理性认识。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喜欢大的放大镜,潜意识里认为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3.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的共性:没有科学研究和总结4.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新概念可采取的教学策略:1.选用直径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镜。或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2.学生每人一个,同桌两人规格不同;3.水滴放大实验,玻璃改成塑料片,效果更好;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性。操作难度:活的、小的昆虫不容易获得,用标本比较易操作。教学活动安排:1.奇特的身体构造2.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要形成的概念: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教材内容分析:观察内容(一):昆虫身体的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学生要知道的知识:1.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2.不同昆虫的“耳朵”形状位置不同。3.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触角有“嗅觉功能”。4.蝴蝶翅上的鳞片是扁平的细毛。教师了解:昆虫触角的功能:1.感触物体2.嗅到气味3.平衡身体
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可看到一种绿色的、长着四个大翅膀的昆虫,飞翔在空中,那种昆虫便是草蛉。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中国有记载的有15属约近百种,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
形态特征:
体长10毫米左右。前翅长12毫米左右;后翅长11毫米左右。体黄绿色。触角比前翅短,第一节与第二节同色,头部两侧的颊斑和唇基斑多相连。前翅径中横脉连在内中室的上边,翅脉全部为绿色。胸部和腹部背中央的纵带黄白色。地理分布:新疆、河南、山东、陕西、上海、云南⑴事先发给学生一个昆虫观察盒。⑵课外观察、课内观察结合,教给观察、记录方法。教学建议:图画、文字、照片吃食形态1.3放大镜下的晶体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和方法: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食盐等晶体。1.美丽的晶体。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晶体。2.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味精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教材内容安排承载概念:晶体概念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晶体的方法:
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温度教学建议:1.观察材料可补充:单晶冰糖2.准备一些矿物晶体:如水晶、黄铜矿、石英、云母等3.联系旧知:教师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矿物晶体、金属晶体、维生素C、雪花(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如,冰非晶体:玻璃、松香、石蜡、珍珠、橡胶、沥青(没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不断升高。)1.4怎样放得更大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⑴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⑵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
⑴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⑵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⑶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教材内容安排1.做个简易显微镜2.显微镜的发展2.5~25倍50~200倍千余倍几百万倍宽0.1纳米*0.01简易显微镜: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所有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我的教学体会:1.教材要求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学生手里的两块透镜的倍率是一样的,但不影响他看到更大的图像。(我们看到的都是放大的虚像)2.提供较多的观察对象,如头发、纸纤维、昆虫及其器官等。3.可提供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与自制显微镜作比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吗?科学家研究发现,放大镜最大能把物体放大25倍左右
1.5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7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洋葱表皮细胞更多生物细胞微生物1.5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一个大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观察前的准备2.制片3.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一个大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观察前的准备2.制片3.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可先用碘酒染色,再盖盖玻片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不要有气泡教师了解:一个洋葱细胞的结构教材安排的内容:生物细胞的观察细胞的作用1.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主要任务: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科学概念: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过程与方法: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气孔、叶绿体)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细胞的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把能量储存在脂肪中3与病毒、细菌作战4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5遗传作用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了解细胞与叶绿体:叶绿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内,是植物叶肉细胞的一部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还有大液泡,这些动物细胞都没有。
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教学策略:联系自身:理解细胞的作用例:人体皮屑会掉下来头发生长繁殖、生长发育义务献血会恢复到原有水平
细胞是有生命的,会繁殖,会死亡。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内容: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制作微生物装片2.观察微生物从观察细胞到观察微生物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教学操作难点: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怎样实现目标?分解目标,组织有层次的观察活动:第一次观察(低倍)目标:1.水中有很多微生物。2.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同。3.它们有的会动。第二次观察(高倍)目标:1.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2.认识一二种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3.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教师了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小型的原生动物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教材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藻类植物:鼓藻、船形硅藻、团藻教学成功的关键:提供一杯有丰富微生物的水(至少提早一周培养)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材活动:回顾与总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核心概念: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和我们。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2.1我们身边的物质与《2.2物质的变化》都讲到“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概念是否重复?科学概念各自完成到什么程度?对比两课的科学概念:2.1我们身边的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给出概念、建立标准,会用标准判断化学变化必定伴有物理变化2.1教学建议(一)概念建构的层次:1.世界由物质构成;(建立物质概念)2.物质在变化;(变化是绝对的)3.物质变化的相同与不同(1)观察物质的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2)比较分类,变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让物质发生变化,解释:什么变了形状、体积大小、形态、发出光和热、颜色、建议二:水的三态变化要辨析火柴燃烧的变化颜色、发光发热、长短大小、有火焰、最后有烟、疑难问题:世界是物质的,我们能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凡是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感觉得到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是物质。电、声音、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火是从量到质的变化。空气、电、火、光、声音也是物质吗?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活动1.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重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变化,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判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教学建议:记录表的细化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白糖状态(固体、液体、气体)颜色形状气味(有/无)其它1、状态变了;2、颜色变了;3、形状变了;4、有气味;5、生成气体;6、燃烧概念建构的层次: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观察加热白糖后的变化,寻找更多的证据给出化学变化的概念(2)联系上一课,得出物理变化概念
(3)观察白糖和蜡烛变化,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
1.3米饭、淀粉和碘酒教学内容:1.会变味的米饭;2.米饭、淀粉和碘酒3.淀粉的踪迹4.制作神秘的信件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师了解:消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注意:教学不要纠结于什么含淀粉,什么不含,关键是引导学生用证据说话。米饭唾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1.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活动安排: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气体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教学体会:1.观察描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要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描述。(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特征)白色粉末,无气味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教学体会:2.用细化的记录表引导观察混合后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我看到我听到我的手感觉到教学体会:3.用证据证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怎样证明?)4.产生了什么气体?观察——实验——阅读观察获得的气体特征:无色、透明实验获得的气体特征: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用小苏打和水混合比比1.5铁生锈了内容安排:1.观察铁锈2.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通过观察和实验从多方面寻找变化的证据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科学概念: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对比实验的设计要学生学习什么?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写实验计划——按计划实验并观察记录必须思考的问题:实验计划中各项该怎样表述?1.研究的问题怎么表达?
2.假设怎么表达?3.实验方法,要指导设计记录表记录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水有关吗?假设该怎么表述?
假设是那些以试探的形式提出、关于独立变量如何影响非独立变量的问题。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铁与空气接触会生锈,铁与空气隔绝不会生锈。空盘子与空气接触油盘子与空气隔绝变量控制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先一次只改变一个量。学生可能的假设:1.铁生锈与水有关。2.铁生锈与空气有关。3.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空盘子干燥水盘子与水接触与水、空气都接触通过前两个对比实验,得出与水和空气都有关的推论,再同时改变两个量,进一步求证。活动记录根据下面表格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有点生锈铁锈多了铁锈更多了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盐水盘子水变红色铁钉生锈铁锈多了铁锈很多干燥的瓶子(盖住盖子)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我的分析结果:铁钉在不同地方生锈情况的记录指导分析写结论1.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活动安排: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建议:提早一小时先做一杯反应过的混合液,这样沉淀比较清楚。准备一根较粗的铜条、铁锈,好与反应后的铁钉比较。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1.8物质变化与我们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要帮助学生建概念图: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学生的基础岩石和矿物四下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五上地球的运动五下水和空气三上课外知识地球上的物质:水、空气、岩石、矿物、土壤地球地形、地貌及成因,地球的运动及运动产生的现象单元内部结构环形山基本情况月相星座日食和月食月球宇宙太阳系由教材内容而想到的问题1.月球的基本情况,学生知道哪些?我们要让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2.关于月相学生观察过吗?认知基础?3.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学生知道吗?4.学生脑中有太阳系模型吗?5.关于星座学生有哪些认知?我们的任务是什么?6.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学生的基础怎样?月球与地球基本情况比较月球地球运动公转绕地球公转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朔望月:29.5天(一个月)365日5小时48分(一年)自转23小时56分4秒(一天)运动方向逆时针逆时针地形地貌月海、环形山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水域物质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没有水,没有生命。其他基本数据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核心概念●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教学体会:及时提醒学生观察(日食、月食、冬至、早晚的月相),增加感性认识。根据目标去定教学,难度不要超过目标,对宇宙作基本的了解即可。模拟实验和模型的建立很重要。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一●通过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1、模拟月相变化2、模拟日食和月食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二●通过系列的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1、造环形山2、建太阳系模型3、建星座模型4、制作活动观星图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三●通过系列的实际观测和阅读资料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1、观察白天的月相2、认识星座3、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空材料的准备和改进:月相盘(篮球与纸巾)三球仪(篮球、乒乓球与核桃)星座模型使用方法:每组一张月相盘,16个与月相盘中月亮等大的白纸圆片。各组的盘大小不一,呈同心圆。模月相变化的过程:1.小组讨论,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2.集体交流展示,呈现全班学生的前概念。3.提出问题,不同日子的月相到底是怎样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什么样的规律?4.模拟月相的成因。(把篮球的半球上粘上餐巾纸代表月球,学生站在实验室中间代表地球上的人,黑板上贴太阳,教师举“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5.再讨论各个位置的月相是怎样的?修正前概念,学生再贴月相。注意:篮球白色的面始终朝“太阳”
如何认识和把握“模型”
——本单元中建模活动的意义
经历探究活动,学习探究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寻求对自然事物的解释。完善和加深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宇宙》单元中几个典型的建模活动1、造环形山2、日食和月食3、建太阳系模型4、建星座模型典型的建模活动——造环形山1、观察图片上月球环形山的特点。2、对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猜测3、设计造环形山的办法,选择造环形山的材料。4、进一步推测成因,提出假说。如何指导建环形山模型?1分布杂乱随机;2数量众多;3大小和深浅不一1撞击法;2喷发法;根据特征猜测成因模拟实验探究成因模型与实物对照,再推测成因,提出假说典型的建模活动——日食和月食1、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把握其特点。2、根据事实作出推测。3、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4、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进行解释。验证假设,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解释典型的建模活动——建太阳系模型1、先画一张自己头脑中的太阳系的模型图。2、再根据数据表来画一张太阳系的距离模型图3、观察距离与行星公转、自转速度是否有关系?4、从这样一个建模过程中,你有何体会和领悟?5、如果用橡皮泥和铁丝来建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又会怎样?加强对宇宙的感知、理解,培养空间想象力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行星大小模型图太阳直径1,400,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如果将太阳直径缩小到14厘米(缩小1010),再按比例缩小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计算之后在操场上建一个太阳系模型,土星离太阳的距离就达到143米。整个模型比例:大小、距离情况举例:典型的建模活动——建星座模型1.为什么要建星座模型?2.如何建北斗七星模型?3.这样一个模型的解释力有哪些?完善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组成北斗七星的星体离我们有远有近,可以推想天空中的星星离我们也是有远有近的;●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的这一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的形状会各有不同;对北斗七星模型的解释单元教学体会:联系学生已有认知,建立完整的对于宇宙的认识1.月球基本情况学习可以跟地球作比较,趁机复习旧知。2.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上海市市三女中高三4月二模数学试题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件
- 国家级新药石辛牙痛口含片药材GAP种植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巢湖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2024年银川客运资格证摸拟考试题
- 2024年甘肃客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答题软件
- 2025届福建省漳达志中学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5届高一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江苏省海头高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作文预测及范文
- 2024年国网江西省电力限公司提前批校园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好玩的抢“10”》(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2024年瓦工的施工合同范本
-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2024-2025学年达标测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