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分)如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神龙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2.(1分)下列关于“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小钟想知道蚂蚁是适应在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中生活,可采用实验法 B.在活动中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生活 C.在该探究活动中只采用了实验法 D.尽可能观察和记录蚂蚁的各种活动3.(1分)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B.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C.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动物对植物的生活只会产生不良影响4.(1分)两只大象为争夺配偶发生了争斗。这种行为按功能分应属于()A.繁殖行为 B.领域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5.(1分)鸿雁传书、鱼翔浅底,词语中提及的两种动物主要运动方式依次是()A.飞行、游泳 B.奔跑、爬行 C.行走、跳跃 D.游泳、飞行6.(1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收录了七大类共135061个物种,其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A.病毒 B.植物 C.真菌 D.动物7.(1分)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对它应是()A.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 D.想办法赶尽杀绝8.(1分)法医为判定一死者年龄,称取其总量为9克的尸骨,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物质()A.儿童骨 B.青年人骨 C.成年人骨 D.老年人骨9.(1分)馒头是中国传统的面食,制作馒头时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青霉菌10.(1分)“蝴蝶交尾”这种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11.(1分)小梦同学由于意外导致小腿发生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最终康复。对他的骨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A.骨松质中的骨髓 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C.骨髓腔中的黄骨髓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12.(1分)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社会(社群)行为 D.防御行为13.(1分)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14.(1分)红豆杉的种子外包裹着肉质假种皮,被鸟类吞食后,假种皮被消化()A.有利于红豆杉的繁殖 B.帮助红豆杉传播种子 C.扩大红豆杉的分布范围 D.减少红豆杉的种群数量15.(1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可以帮助菜花()A.传播种子 B.消灭害虫 C.传播花粉 D.传递花蜜16.(1分)鸟类的迁徙行为是()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17.(1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A.小狗撒尿做标记 B.两只雄海豹为领域而争斗 C.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 D.乌贼喷出“墨汁”18.(1分)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当伤口较深时(如被铁钉扎伤)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得破伤风()A.氧气 B.水分 C.有机物 D.适宜的温度19.(1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比较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20.(1分)在研究动物的行为时,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涡虫遇①光照而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实验2中涡虫被②电击而收缩是学习行为 C.实验3中涡虫遇④光照而收缩是学习行为 D.涡虫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非选择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除注明外,每空1分21.(6分)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①狮子在追捕斑马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图②蜘蛛的运动方式是。(2)从动物行为的功能看,图①狮子的行为属于行为;非洲草原上,当一群斑马遇到狮子攻击时,同时用后肢猛踢,斑马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3)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图③的行为属于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和逐渐建立起来的。22.(6分)“少年骑马人咸阳,鹊似身轻蝶似狂”出自陆游的《晚春感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标号⑥是、标号②是和关节腔三部分。(2)图乙中,标号a是,内有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3)图乙中,长骨骨干中央的空腔和标号c是,容纳着骨髓,幼年时,骨髓呈色,具有造血功能。23.(5分)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两片长方形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做成了一个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型,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的运动。请你分析一下这个模型的设计思路。(1)图中木板①和②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两块,松紧带标号③和④相当于。(2)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此时④应该处于状态。(3)从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动,绕着螺丝⑤活动完成动作。24.(6分)如图是细菌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细菌的各结构名称②,⑤。(2)该细菌生殖方式是;标号⑥的作用是;标号④有作用。(3)细菌没有成形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25.(7分)小亮同学在做“观察霉菌”的实验时遇到了问题,请你帮他解决: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2.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生殖方式。材料用具:面包片、培养皿、剪刀、镊子、透明胶条、载玻片、盖玻片、甘油、显微镜。方法步骤:Ⅰ.培养霉菌(1)将一片面包放入培养皿中,在面包上滴少量的水,让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min。(2)盖上培养皿盖,在温暖、环境中放置几天,让霉菌生长繁殖。Ⅱ.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3)剪取一小块透明胶条,用镊子夹住胶条在长有菌丝的面包上轻轻地涂一下,然后将黏着孢子囊的胶条放在载玻片上(4)用镊子夹取部分长在面包里的菌丝,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观察菌丝的形态。讨论:(5)霉菌吸取营养的结构是。(6)通过观察霉菌孢子的数量,解释为什么霉菌易于传播:霉菌成熟时会释放出许多,这些会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即发育成新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分)如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神龙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据此作答。【解答】解: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王朗,藏雪鸡,白唇鹿,水青树,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熟知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2.(1分)下列关于“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小钟想知道蚂蚁是适应在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中生活,可采用实验法 B.在活动中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生活 C.在该探究活动中只采用了实验法 D.尽可能观察和记录蚂蚁的各种活动【分析】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解答】解:A、小钟想知道蚂蚁是适应在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中生活,变量是水分,正确;B、在活动中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生活;C、在该探究活动中可以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D、在探究活动中,正确。故选:C。【点评】关键掌握观察的要求.3.(1分)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B.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C.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动物对植物的生活只会产生不良影响【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3、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解答】解:AB、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可见。AB错误。C、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D、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错误。故选:C。【点评】关键是掌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4.(1分)两只大象为争夺配偶发生了争斗。这种行为按功能分应属于()A.繁殖行为 B.领域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解答】解: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失败者表示出屈服,两只大象为争夺配偶发生了争斗。故选:C。【点评】掌握各种行为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5.(1分)鸿雁传书、鱼翔浅底,词语中提及的两种动物主要运动方式依次是()A.飞行、游泳 B.奔跑、爬行 C.行走、跳跃 D.游泳、飞行【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解答】解:”鸿雁传书“中的”鸿雁“属于鸟类,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鸟类和鱼类的主要特征。6.(1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收录了七大类共135061个物种,其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A.病毒 B.植物 C.真菌 D.动物【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解答】解:由分析知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7.(1分)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对它应是()A.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 D.想办法赶尽杀绝【分析】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称为“四害”,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据此答题.【解答】解:老鼠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故选:A。【点评】了解四害的知识,正确对待四害.正确的做法就是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8.(1分)法医为判定一死者年龄,称取其总量为9克的尸骨,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物质()A.儿童骨 B.青年人骨 C.成年人骨 D.老年人骨【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解答】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无机物越多;在不同时期,如下表: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7/3弹性大,硬度小成年期约占1/3约占2/3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少于2/3多于2/4弹性小,易骨折所以取该死者的骨9克,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称重为7克,由此判断该死者应处于老年期。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时期骨的成分。9.(1分)馒头是中国传统的面食,制作馒头时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青霉菌【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等。【解答】解: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B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制馒头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10.(1分)“蝴蝶交尾”这种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分析】1、动物行为对捕捉食物和防御敌人、保证繁衍后代、对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着重要作用。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2、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营养的诸般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3、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4、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解答】解:蝶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蝶蛾类雌虫用来吸引雄虫交尾的“语言”是性外激素。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的行为的类型和功能。11.(1分)小梦同学由于意外导致小腿发生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最终康复。对他的骨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A.骨松质中的骨髓 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C.骨髓腔中的黄骨髓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解答】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其中含有成骨细胞。所以小梦同学由于意外导致小腿发生骨折,最终康复。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2.(1分)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社会(社群)行为 D.防御行为【分析】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解答】解: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故选:C。【点评】明确社会行为的特点即能正确答题。13.(1分)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图中a是植物;B、图中b以a和c为食物,B正确;C、图中c以a为食物,C错误;D、图中d以a和c为食物,D错误。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书写。14.(1分)红豆杉的种子外包裹着肉质假种皮,被鸟类吞食后,假种皮被消化()A.有利于红豆杉的繁殖 B.帮助红豆杉传播种子 C.扩大红豆杉的分布范围 D.减少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解答】解: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红豆杉的种子外包裹着肉质假种皮,假种皮被消化,鸟类在这一过程,有利于红豆杉的繁殖,不会减少红豆杉的种群数量。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5.(1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可以帮助菜花()A.传播种子 B.消灭害虫 C.传播花粉 D.传递花蜜【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解答】解:黄蝶在花丛中飞舞,原本是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故选:C。【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6.(1分)鸟类的迁徙行为是()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解答】解: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逐渐形成的周期性。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等、季节变化、季节节律行为,鸟类迁徙属于季节节律行为。故选:D。【点评】熟记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17.(1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A.小狗撒尿做标记 B.两只雄海豹为领域而争斗 C.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 D.乌贼喷出“墨汁”【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解答】解:A、小狗撒尿做标记,属于领域行为。B、两只雄海豹为领域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C、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属于攻击行为。D、乌贼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18.(1分)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当伤口较深时(如被铁钉扎伤)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得破伤风()A.氧气 B.水分 C.有机物 D.适宜的温度【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2)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解答】解: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故选:A。【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19.(1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比较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其中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考察和描述。动物科学家利用红外相机对大熊猫的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A正确。B、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B错误。C、文献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从而全面地,C错误。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选:A。【点评】掌握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20.(1分)在研究动物的行为时,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涡虫遇①光照而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实验2中涡虫被②电击而收缩是学习行为 C.实验3中涡虫遇④光照而收缩是学习行为 D.涡虫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解答】解:A、实验1中涡虫遇①光照而伸长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正确。B、实验2中涡虫被②电击而收缩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错误。C、实验2中涡虫遇④光照而收缩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正确。D、涡虫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故选: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二、非选择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除注明外,每空1分21.(6分)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①狮子在追捕斑马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图②蜘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2)从动物行为的功能看,图①狮子的行为属于取食行为;非洲草原上,当一群斑马遇到狮子攻击时,同时用后肢猛踢,斑马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3)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图③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分析】1、动物行为对捕捉食物和防御敌人、保证繁衍后代、对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着重要作用。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4、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解答】解:(1)图①狮子属于哺乳动物,它有发达的四肢,图②蜘蛛属于节肢动物。(2)动物获得营养的活动是取食行为,因此从动物行为的功能看;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会头向内围成一圈,斑马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3)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因此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是在生活过程中。故答案为:(1)奔跑;爬行;(2)取食;防御;(3)学习;学习。【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平时多练习。22.(6分)“少年骑马人咸阳,鹊似身轻蝶似狂”出自陆游的《晚春感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标号⑥是关节囊、标号②是关节面和关节腔三部分。(2)图乙中,标号a是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3)图乙中,长骨骨干中央的空腔和标号c是骨松质,容纳着骨髓,幼年时,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分析】图中的①关节头、②关节面、③关节窝、④关节软骨、⑤关节腔、⑥关节囊、a骨膜、b骨密质、c骨松质、d骨髓。【解答】解:(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标号⑥是关节囊。(2)图乙中,标号a是骨膜,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3)图乙中,长骨骨干中央的空腔和标号c是骨松质,幼年时,具有造血功能。故答案为:(1)关节囊;关节面(2)骨膜;神经(3)骨松质;红【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和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3.(5分)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两片长方形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做成了一个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型,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的运动。请你分析一下这个模型的设计思路。(1)图中木板①和②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两块骨,松紧带标号③和④相当于骨骼肌。(2)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此时④应该处于收缩状态。(3)从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动骨,绕着螺丝⑤关节活动完成动作。【分析】图中的①和②相当于骨、③④相当于骨骼肌、⑤相当于关节。【解答】解:(1)图中木板①和②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两块骨,松紧带标号③和④相当于骨骼肌。(2)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③肱三头肌应该处于舒张状态。(3)从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绕着螺丝⑤关节活动完成动作。故答案为:(1)骨;骨骼肌(2)收缩(3)骨;关节【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产生及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24.(6分)如图是细菌模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