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1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2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3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4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总理,你在哪里第1课时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少年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他为党为国奔波劳碌;中年时,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国威;年老时,他力撑危局,夙兴夜寐。他无儿无女无遗产,但他的离去,举国哀恸。纪念他的文学作品像雪片一般多,但有一首诗歌流传最广,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简介柯岩(1929—2011),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最美的画册》《大红花》,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等。纯真的童心和细腻的情感,构成了她作品的鲜明特色。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各界人民的无限悲痛。次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自发地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歌就发表在1977年1月8日。知人论世读准字音。轰鸣()谷穗()沉甸甸()篝火()伐木()辽阔(

)正音释义hōngsuìgōufádiànliáo解释词语。〔轰鸣〕〔宿营〕〔海防〕〔篝火〕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正音释义整体感知

1.听诗歌范读,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

2.自由朗诵,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这首诗歌?感情基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朗读语调:第1节应凝重、急促;第2~7节每节开头应逐步急促,后边渐趋缓和;

第8~9节应欣喜、厚重。整体感知用疑问句的形式,突出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结合诗歌内容来看,标题还可以看作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3.诗歌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整体感知感情的开端(第1节):询问。感情的发展(第2~5节):呼唤。感情的回荡(第6~7节):寻找。感情的迸发与升华(第8~9节):回答。4.根据诗歌的感情线索,梳理诗歌的结构。文本研读1.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思念之情喷涌而出。

询问“你在哪里”,引出下文。文本研读高山:雄伟高大→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大地:博大坦荡→周总理深入基层,关心农民。森林:围坐篝火→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工人。大海:为海防战士披大衣→周总理重视国防,关心战士。

2.第2~5节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文本研读

2.第2~5节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

诗人通过拟人手法,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成了周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课文研读3.第6~7节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第6节是对第2~5节的总结,“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照应了第2~5节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第7节从“整个世界”回到“祖国的心脏”,写“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就好像周总理仍然活着,仍然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操劳着,这为后面两节的反复、升华渲染出浓厚的氛围和意境。文本研读4.如何理解第6节中“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功业永世长存,不可磨灭。文本研读

省略号说明周总理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而连用两个“正在”则说明周总理时时刻刻都在忙碌,表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5.第7节中,“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文本研读

6.第8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其中的“这里”是指哪里?

回答了第1节中的“在哪里”,呼应了第1节,使全诗结构完整。“这里”指祖国大地,人民心里。文本研读

7.谈谈你对第9节中“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理解。两个“永远居住”点题,道尽了周总理精神不朽。“太阳升起的地方”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