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答案版)_第1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答案版)_第2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答案版)_第3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答案版)_第4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INCLUDEPICTURE"F:\\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2.TIF"INCLUDEPICTURE"E:\\米昕\\2020\\同步\\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12.TIF"INETINCLUDEPICTURE"E:\\米昕\\2020\\同步\\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word\\12.TIF"INETINCLUDEPICTURE"E:\\米昕\\2020\\同步\\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word\\12.TIF"INETINCLUDEPICTURE"E:\\张红\\看PPT\\2020\\同步\\地理\\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米昕\\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2.TIF"INETINCLUDEPICTURE"E:\\张红\\看PPT\\2020\\同步\\地理\\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米昕\\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2.TIF"INETINCLUDEPICTURE"E:\\张红\\看PPT\\2020\\同步\\地理\\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米昕\\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2.TIF"INET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速度A点:位置:近日点;时间:1月初;速度: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点:位置:远日点;时间:7月初;速度: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6.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分钟)平均约1°/天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670km/h)向两极(0km/h)递减平均约30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2)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6)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3.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1)一轴:地轴: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2)两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3)三角度: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90°。4.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1)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2)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3)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4)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5.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1)春分日;日期: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2)夏至日;日期: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3)秋分日:日期: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南移动;(4)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1.概念(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2)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晨昏线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二、时差1.地方时(1)成因(2)规律eq\b\lc\{\rc\(\a\vs4\al\co1(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2.时区和区时名称时区区时属性范围时间产生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分界线。(3)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4.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如下图所示:(2)区时的计算eq\x(确定时区)—eq\x(\a\vs4\al\co1(某地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东经度所求结果为东时区,西经度所求结果为西时区))↓eq\x(计算时间)—eq\x(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计算方法相同)(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①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②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注意:“±”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5.日期的变更和计算(1)明确日界线的类型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日期分割特点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180°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变(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①经线展开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3)确定日期范围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4)计算日期比值①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②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③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偏转规律eq\b\lc\{\rc\(\a\vs4\al\co1(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没有偏转))2.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四、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3.特点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1)时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特殊节气: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2)时间: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夜长短:昼短夜长;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特殊节气: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4.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5.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6.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7.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①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②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③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2)季节变化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六、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①类型:天文四季;范围:春季过渡季节,类型:气候四季:3、4、5月,②类型:天文四季;范围: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类型:气候四季:6、7、8月,③类型:天文四季;范围:秋季过渡季节,类型:气候四季:9、10、11月,④类型:天文四季;范围: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类型:气候四季:12、1、2月。(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2)五带划分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