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本章导航
一、大众文化的文化性二、大众文化界说三、大众文化的特征四、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五、大众文化的多元互渗景观六、大众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素养一、大众文化的文化性诗人纪弦的《偶感》(1947)早就提醒人们从事一种对于大众文化的严正思考:如果是真正的黄金,让他埋藏在垃圾堆中;如果是纯粹的音乐,让他沉默在流行歌里。愈积愈高的垃圾堆,即使永无清除的一天;日新月异的流行歌,纵然没有停歇的时候。当今许多青少年喜欢的漫画,如同流行歌曲一样,也是现代大众文化的形态之一。谢缵泰创作的《时局图》,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幅现代漫画。
这幅图上的熊、狗、蛤蟆、蛇、太阳、鸟分别代表当时图谋瓜分中国版图的列强俄、英、法、德、日、美,以及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按照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的归纳,文化具有三种定义或内涵:·第一,理想性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的完美理想状态或过程。
第二,文献性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理智性的和想像性的作品记录。
第三,社会性定义,文化是指有关人类的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美国文化批评家贝尔采取了略有不同的三分法:文化是指“特定人类的生活方式”。
文化概念是指阿诺德的文化观,相当于威廉斯的第一种文化观。
采取卡西尔的文化概念——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和运用的符号形式的领域,它主要处理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
简言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也就是说,凡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无论是口传还是笔传、拟物还是摹心、高雅还是低俗、原始还是开化、兴盛还是衰落、稳定还是易变,等等,都可以被视为文化。美国文化批评家杰姆逊虽然也认为存在着三种文化定义,但在具体理解时与威廉斯和贝尔有同有异:
其一,文化是指“个性的形成或个人的培养”。
其二,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的“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其三,文化是指与贸易、金钱、工业和工作相对的“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戏、看电影之类”的娱乐活动。二、大众文化界说大众文化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所以造成了其至今无定论。现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大众文化观是以“mass
culture”去表述大众文化。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霍克海默、阿道尔诺正是如此。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条
件下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对社会群体具有
强大控制力的“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文化工业正在把处于社会中的
个人塑造成无个性的群体的一分子。另一种用法是以“popular
culture”去表述大众文化。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代表。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
威廉斯是在肯定的甚至赞扬的意义上使用大
众文化,相信它是民众为自己创作的东西,
带有积极的一面。“popular
culture”六种不同定义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后所剩余的文化。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大众为主要受众的文化。“popular
culture”六种不同定义大众文化是人民为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people
for
the
people)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high
and
popular
culture)之间界限的文化。大众文化界定:第一,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并不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伴随的现象,而主要是工业文明以来才出现的文化形态(尽管也有其发展与演化历程)。第二,它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为主要传播渠道。第三,它作为文化产业的制作需要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第四,它是社会都市化的产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第五,它往往具有一种与权力斗争或理性沉思相对立的感性愉悦特性。第六,它不是神圣的或精神性的,而是日常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不同。❏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不同。❏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谓通俗文化也不能完全等同。大众文化在文化中的位置:主导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传播核心的文化过程。高雅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理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过程。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过程。民间文化
这是由乡村普通民众自发的和主要由口头传承的自娱性通俗文化过程。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归纳,初步看,大众文化有如一般特征:第一,大众媒介性。这是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等)两大类。第二,商品性。这是指大众文化具有由文化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属性。
第三,流行性。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总是善于吸收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等的某些特点,创造出原创性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在一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体中风行开来,形成时尚潮流。第四,类型性。
在一部电影剧本或电视机剧本中,好人与坏人、情人与情敌、由顺境转逆境或相反等故事,都是按大致固定的种类或类属的规模去打造的,从而有武打、言情、警匪、伦理、体育等众多类型片、类型剧。第五,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
是悲或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娱乐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
松的满足。
第六,双向互动性。由于主要依托以国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大众传媒平台去
传播,即有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又有国际互联网、移动网络及相应的博
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越来
越多的大众文化作品往往可以实现传者
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了。
例如:网民自创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电影《无极》发起的挑战。
以及,影片《失恋33天》创造的票房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民的互动性参与和拥戴。四、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
大众媒介(mass
media)与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紧密相关,实际上是指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的一个经常被引用的经典定义是:
“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
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
手段(如报刊、广播、电影等)向为数众
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大众媒介的应用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以中国印刷媒介的发展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推动为例。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三种关于大众媒介的作用的观点:
第一种:加拿大学者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的“传播的偏斜”(biasofcommunication)论,认为传播媒介对于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传输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传播媒介对这种时间或空间因素的相对倚重,将意味着被其传输的文化出现一种意义的偏斜。
第二种:“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message)论。麦克卢汉(MarshallMeluhan,1911-1980)主张媒介是人的延伸,即人的器官的延长。媒介的发达使得全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第三种:美国传播学者麦罗维茨(JoshuaMeyrowitz)的“媒介即情境”论,提出“信息情境”论:不应把媒介的作用仅仅理解
为技术本身的决定性作用,而应理解为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情境(situation)的作用。
以上三种理论可见,媒介在审美的作用既不应被夸大,也不应被轻视,而是需要正视,予以充分合理的关注。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种的作用表现:
它不只是大众文化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而就是它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它不仅具体地实现大众文化信息的物质传输,而且予以大众文化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
例如,刘恒的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最早发表在《北京文学》1997年的第
10期,以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看似轻视实则凝重的笔调,叙述了北京胡同平民青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唤起读者对这种普通人及其生存困境的反思与同情冲动,读后感受到一份久久难以释怀的沉重。
1999年和2000年先后被改编成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电影《没事偷着乐》和与小说原著同名的电视连续剧。特别突出了电子媒介所特有的表现上的视觉性、面向普通受众内容上的通俗性,及相应的明星效应。五、大众文化中的多元互渗景观
大众文化的多元互渗景观,是指大众文化文本中多种文化元素交叉渗透、彼此难以分辨的情行。主要有三种形态:
第一,大众文化的主导化。大众文化文本要真正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产生合法性作用,就需要遵循或至少不违反主导文化的规范。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例。
第二,大众文化的高雅化。大众文化常常把以往的高雅文化经典的某些因子巧妙地渗透进自身躯体中,以便获取来自高雅文化经典的权威性。以《射雕英雄传》第30回为例。
第三,大众文化的民间化。大众文化有时竭力借用民间文化因子,投合普通民众的通俗趣味。
以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述性栏目《第7日》为例。“各位周日好!这周是长假过后的第一周,这一周里就新闻不少,8号一上班人们议论的话题就不断,什么足球出线了,美国开打了,7号夜里的狂欢给即将结束的假期又添了一个高潮,天安门再一次沸腾,长安街再一次大堵车,虽然最后这场球赢得并不算痛快,甚至有报纸形容大家是
“不痛快地痛快着”,但好歹是赢了,出线了,等来这一天的确不容易……”——新闻评述性栏目《第7日》新闻评述演变成一场别开生面的“传奇演义”。六、大众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素养
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批判立场到学理分析立场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大众文化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曾激起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研究热情,主要体现为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的敏锐警觉和对其低俗品位的冷峻批判。
在过去十多年间,对大众文化的肯定性探讨逐步增多。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性看法的经典表述,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
在其《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章中,他们把大众文化视为对于公众
的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形式。
另一些论者对大众文化宁愿采取肯定性立场。
英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理查德 霍加特(Richard
Hoggart)、雷蒙 威廉斯和斯图尔特 霍尔(Stuart
Hall)等致力于掘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
当然,大众文化毕竟是一种牵连广泛的复杂的文化现象,需要以一种清醒的理智态度去审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素养及其涵养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国媒介素养中心(The
Center
for
MediaLiteracy,简称CML)曾提出考察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概念:
第一,所以媒介都来自构建,有构建原则或非透明性原则。
第二,媒介讯息由拥有自身规则的创造性语言建构,有编码与规约原则。
第三,不同的人对同一媒介讯息可有不同体验,有受众解码原则;
第四,媒介含有价值和观点,有内容性原则;
第五,多数媒介讯息被组织旨在获利或获权,有动机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场地租赁合同标准版3篇
- 2025年度美发店教育培训股份入股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明代八景图画史料的搜集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资源受限场景的语音情绪状态学习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复杂网络环境的AIGC内容标识机制研究
- 2025年度个人网络虚拟商品购买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行业美容仪器研发与销售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精装修房屋智能安防系统版)4篇
- 二零二五版美容院养生项目开发与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间商业借款合同标准版4篇
- 诊所负责人免责合同范本
- 2024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 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实验报告·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
- 电气设备建筑安装施工图集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 公司法务部工作细则(草案)
-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学习任务单)-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