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1_第1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1_第2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1_第3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1_第4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一颗爱国忧民的心始终不悔,常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天下苍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悟这位诗人的情怀。新课导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成都。

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体裁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歌”“行”都是乐曲的意思,都可以用来歌唱。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诗歌。“行”是乐曲的意思。歌行体阅读诗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háochóngjuànchángzhuǎnàowéiyǐqǐngqīnsāngshàbì翻译诗歌

下者飘转沉塘坳。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的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茅草飞着渡过江去,洒落在对岸江边。高者挂罥

长林梢,飞得高的茅草挂落在高高的树梢上,秋高:怒号:三:江郊:挂罥:长:坳:秋深大声吼叫泛指多数江边的地方挂着,挂住高水势低的地方广厦千万,安稳如山——忧国忧民广厦千万,安稳如山——忧国忧民在这个特殊句式中,“为”的读音为“wéi”。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行”是乐曲的意思。②被子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宁愿“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翻译诗歌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对面为盗贼。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公然抱茅入竹去,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忍:能:对面:为:公然:呼不得:倚:狠心如此,这样当面做公开地喝止不住拄翻译诗歌娇儿恶卧踏里裂。俄顷:漠漠:向:衾:恶卧:里:一会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漠漠

向昏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阴沉迷蒙的样子接近被子睡相不好被里床头:雨脚如麻:丧乱:何由:彻:泛指整个屋子翻译诗歌长夜沾湿何由

彻!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呢!床头屋漏无干处,床头因为屋顶漏雨,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

雨脚如麻未断绝。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经丧乱少睡眠,我自从经历战乱以来,很少睡好觉,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战乱,指安史之乱怎能、如何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翻译诗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广厦:庇:寒士:突兀:见:独:足:怎么,如何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破漏,而我受冻而死也心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露出笑脸!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宽敞的大屋遮蔽,掩蔽贫寒的士人高耸的样子通“见”,出现只满足,心甘文言积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打)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积累古今异义秋天漠漠向昏黑()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义:接近今义:方向古义:高今义:长度古义:到天亮今义:彻底古义:概数,泛指多今义:数词,表示确数安得广厦千万间()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文言积累一词多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忍能对面为盗贼(被)(做)为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稳)(怎么)安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深)(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与“低”相对)高文言积累一词多义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独自)(自从)自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自,独个)(只,仅仅)独唇焦口燥呼不得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得到)得文言积累1.被动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点拨:“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在这个特殊句式中,“为”的读音为“wéi”。2.省略句唇焦口燥呼不得。点拨:省略了主语“我”,应为“(我)唇焦口燥呼不得”。3.倒装句安得广厦千万间。点拨:定语“千万间”后置,应为“安得千万间广厦”。整体感知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期盼广厦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精读细研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形象生动。也表现了诗人受害之重和愁苦之情。“卷”字比“吹”字好。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的威力之大。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精读细研诗人当时49岁,用“老”来形容自己,说明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直接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穷困,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深层原因: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也有可能是孩子调皮。三叹国家: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何时战乱平息?一叹自己:生活困苦:风吹屋破(老天无情毁屋),群童抱茅(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无处安身。二叹他人:周围人穷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精读细研突出天气的恶劣;暗示大雨将至;渲染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棉被使用多年,既破又脏;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都表现了杜甫生活的贫困艰难,也写出了“丧乱”给平民带来的苦难。一语双关,既指何时雨停,何时才能度过这漫长雨夜,挨到天亮;又指国家混乱的政局,人民深重的灾难,何时才是尽头啊。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精读细研1.赏析“冷似铁”和“雨脚如麻”。“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①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②被子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雨脚如麻”中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形象可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精读细研作者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诗人从个人安居推及世间他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诗中描绘的每幅画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体悟情感秋风破屋群童抢茅破屋漏雨焦灼怨愤无奈叹息忧思痛苦自己推己及人天下寒士祈求广厦现实水到渠成

理想忧国忧民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说明。(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合作探究赏析“冷似铁”和“雨脚如麻”。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广厦千万,安稳如山——忧国忧民床头因为屋顶漏雨,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几句诗把诗人身处残破的茅屋而胸怀人民的伟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思考,让人感动。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叙事描写,描写了狂风猛雨及其“屋漏无干处”的悲惨景象。赏析“冷似铁”和“雨脚如麻”。合作探究2.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杜甫身居漏雨茅屋,却突发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