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正在内审,在此基础上,将作必要的调整,然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工作进度计划,今年秋天,将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明年秋天,将推出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下面为历史学专业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初稿)中有关课程的类型与内容等部分内容,以期引起将来欲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朋友们首先从知识层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视。1.课程的类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设一个模块,名为《中外历史纲要》。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选修Ⅰ课程设三个模块,模块1-3分别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演进》《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各模块的结构是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专题下的具体内容则依照时序的发展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上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此类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专业倾向而设置。选修Ⅱ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设两个模块,模块1为《史学入门》,模块2为《史料研读》。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了解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资源等,由学校自主开设。选修Ⅱ课程是学生根据专业发展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2.课程的内容(一)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1.内容标准本课程旨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共有35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讲述,展现人类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逐步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总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历史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1)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孕育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史前研究领域的不同作用。(2)夏、商、西周与早期中华文明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通过西周的宗法分封制以及相关的礼乐制度,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确立的特点。(3)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变动与“华夏”认同的形成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通过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交融的史实,认识“华夏”认同形成的意义。(4)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衰亡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和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创新成就。(6)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通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创立,认识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意义;通过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中外交流,认识隋唐盛世的繁荣与开放。(7)中唐至两宋时期的政治、社会变革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了解中唐至两宋时期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8)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明朝的制度建设与社会变动知道明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认识这些制度在秩序重建中的作用与弊端;通过了解由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10)清前期的繁荣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清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清朝在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此后各种矛盾的加剧,理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折。(1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与局限性。(1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认识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1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日本侵华的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15)人民解放战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解放的原因和意义。(16)百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迁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通过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探讨近代以来社会转型的特点。(17)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1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成就及经验教训;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9)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通过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史实,概述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20)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当代中国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认识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1)古代世界知道早期人类的产生;理解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各文明古国(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22)西欧封建社会与伊斯兰世界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基督教会和伊斯兰教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教权与世俗权力之间的关系。(23)大航海时代通过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道路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4)殖民势力到来前的印度、日本和朝鲜通过了解莫卧儿帝国、日本的幕府以及朝鲜李朝的统治,认识殖民势力到来前东亚与南亚主要国家的历史特点。(2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早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实现。(26)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并引起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及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认识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2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道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并引发的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28)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道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29)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结果,以及一战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认识一战前后的世界格局。(30)一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各国的应对了解一战后国际格局下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认识苏、美、德、日等国面对这些新变化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及其影响。(3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局部发展到全球的过程,认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理解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32)冷战与二战后世界格局通过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知道冷战发展与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33)亚非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知道殖民体系瓦解的基本进程;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34)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知道两极格局瓦解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35)新科技革命与文化多样化了解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的急剧变迁;认识文化多样化在当今世界的表现,以及人们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努力。(二)选修I课程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演进1.内容标准本课程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本来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基础之上的递进与拓展。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则依赖于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包括组织的建立和规则的制定。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军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制度的关注重点。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学习这些内容,将会大大深化我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政治体制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秦以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法律与教化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西汉以下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发展;了解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知道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情况;了解新中国的基层管理制度。.货币发行与财政税收知道世界早期文明中货币的产生,了解中国和西方历史上金属铸币和纸币的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及其与役的结合过程;知道中国古代针对工商业的税收和专卖制度,及其与西方近代相关制度的异同;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内容标准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课程由7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基础之上的递进与拓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的主要食物生产,以及建立其上的社会组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工业革命后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改进;理解食物安全生产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劳动工具与劳作方式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机械动力、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的意义。.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知道股市、电商等,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了解古代亚欧地区主要人口迁徙及区域开发活动;了解近代以来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区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概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交通与社会变迁了解古代的路、桥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上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疾病、医疗与公共卫生知道历史上流行病的传播与防疫;了解中医中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概述世界卫生组织的产生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影响。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1.内容标准本课程从文化的视角,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化血脉。本课程由7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基础之上的递进与拓展。本课程通过人类不同地域、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传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现象建构内容框架。着重从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基本内容、方式、途径、渠道、方法、手段等,陈述和阐释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流和传承的具体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社会影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地域、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传承、互鉴共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养成开阔的国际视野,涵养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提高人文素养,培育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传承和发扬中国及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社会使命感。.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战争与文化碰撞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宗教传播与文化景观通过了解历史上主要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认识宗教传播给不同地方带来的文化差异,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的共享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三)选修II课程模块1:史学入门1.内容标准本课程是对历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本课程由7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探寻历史的真相,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是历史学的科学价值所在。进行历史探究,不仅要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而且要具有关注人类历史命运的人文情怀,对历史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真诚的敬畏之心,还要具备必要的史学方面的常识。了解有关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史学研究案例的分析,尝试像史学家那样对历史进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我们踏入历史之门,在史学研究之路上前行。.历史与历史学理解“历史”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与被记述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建构和阐释;认识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历史学所具有的科学功能、社会功能及育人功能。.历史观与历史研究知道历史观对于史学研究和史学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的不同阐释;知道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辩证运动上的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如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主义的原则、阶级分析的原则、整体研究的原则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史学的优秀传统知道中外史学发展的大致经过,了解史籍编纂的主要体例及其编纂特点;知道历史上著名史学家的治史情怀及治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优秀史学家秉笔直书、扬善抑恶、去伪存真、追求信史的精神;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知道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对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重视;知道近代以来新史学的出现及其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读史常识举要知道有关历法的知识,了解主要的历史纪年方法,如公元纪年、回历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知道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与名的称谓方式,了解中国古代在称谓方面的一些用法,如尊称、谦称、避讳,以及谥号、庙号等;了解历史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以及古今地名的变化情况,能够尝试制作有关的历史地图和历史年表。.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知道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对史料的来源、性质及其价值进行鉴别和考证的重要性;了解有关史书版本、校勘、辨伪、考据等一些鉴别史料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研究历史要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了解探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如分析、比较、联系、归纳、综合等方法,知道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则,并尝试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探讨。.历史的解释与评判知道历史著述中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对历史的理解是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通过一些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论述,了解史学家对历史的论述会有不同的解释与评判,并分析造成历史不同解释与评判的主要因素;尝试对不同的历史解释与评判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论文习作在了解探究历史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尝试选定一个与历史有关的问题,自行拟定研究的计划和方法,在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辨析相关的历史材料,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所写的论文有一定的逻辑层次,体现出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论文中的引文与注释符合规范的要求。模块2:史料研读1.内容标准本课程是对历史学探究的基本依据——史料的介绍。本课程由7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史料是指能够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但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并非所有史料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等类别,搜集和整理不同类别史料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却有共同的原则;运用史料就是理解历史,也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等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史料,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需要掌握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建桥学院《高等代数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洋大学《社会保障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关学院《数学提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关学院《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调研课题报告范文
- 2024年中国民用型应急灯极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散流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汇编选集
- 药剂学试题库含答案
-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 路灯安装工程项目实施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 2024年产品技术秘密保护协议版B版
-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南京审计大学《计量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新媒体营销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与对策8700字【论文】
- 期末测试-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OC】线性代数-同济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山东省2024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1(考试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及管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