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_第1页
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_第2页
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_第3页
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_第4页
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之统一规则一、引言国际产品责任是指一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义务主体,对因产品缺陷在他国造成或造成他国消费者、使用者等权利主体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产品责任法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产品的范围”、“义务主体范围”、“损害赔偿”、“免责事由”等法律规定上存在许多法律冲突。这使得各国对产品责任受害者的保护程度差别很大,不同的法律适用将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方当事人所属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长期以来,各国在此问题上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有:适用侵权行为地法、适用法院地法、重叠适用法院地法和侵权行为地法即“双重原则”、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即有限制地适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对受害人最有利的法律或由受害人所选择的法律、适用最密切联系地法律、适用当事人共同惯常居所地法(或共同属人法)、适用依复数连接因素共同指向的准据法等。同一涉外产品责任案件如果在不同国家的法院诉讼,最后很可能导致不同国家的法律的适用结果。这给法律适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实体法(产品责任法)还不现实。那么,统一冲突法即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适用规范应该是当前追求的目标。二、适用依复数连接因素共同指向的准据法――《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中确定的法律适用原则为了协调各国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冲突,统一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则,1973年第十二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了《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采用了依复数连接因素、依严格的顺序决定法律适用的方法。公约第4条规定:适用的法律应为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如果该国同时又是(1)直接遭受损害的人的惯常居所地;或(2)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或(3)直接遭受损害的人取得产品的地方。第5条规定:尽管有第四条的规定,适用的法律仍应为直接遭受损害的人的惯常居所地国家的国内法,如果该法同时又是:(1)被请求承担责任的人的主营业地;(2)直接遭受损害的人取得产品的地方。第6条规定:如果第4条和第5条指定适用的法律都不适用,除非原告基于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提出其请求,适用的法律应为被请求承担责任的人的主营业地国家的国内法。第7条规定:如果被请求承担责任的人证明他不能合理地预见产品或他自己的同类产品会经由商业渠道在该国出售,则第4、第5和第6条规定的侵害地国家和直接遭受损害的人的惯常居所地国法均不适用。[李双元、欧福勇、熊之才编:《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2页。]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是对某些实体结果的发生从严控制,只有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因素的共同指向,才能适用该国家的准据法。考虑到产品责任案件中侵权行为发生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而用侵权行为地法作为连接点是不合理的,故采用与产品侵权责任最密切联系的受害人惯常居所地、被请求承担责任人主营业地、受害人取得产品地等连接因素[里斯教授自1956年起便代表美国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就是在里斯教授主导下完成的。故而该公约受里斯教授倡导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影响很大。参见WillisL.M.Reese.TheHagueConferenceonPrirateInternationalLaw.SomeObservations,19THEINTERNATIONALLAWYER(J),1985.],而且规定了依复数连接因素决定法律适用的方法,这被很多学者认为很有见地而且十分科学的。[一般说来,如果立法者放任或希望某种实体结果的发生,便采用选择性冲突规则的形式;如果立法者想要限制某种实体结果的发生,便采用重叠性冲突规则;如果立法者希望保护特定法律主体的利益,就采用保护性冲突规则。选择性冲突规则、重叠性冲突规则和保护性冲突规则是优法方法和多边主义方法联姻的产物。总之,在这三种冲突规则中,准据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立法者预先追求的实体目标,即立法者心目中的“优法”。参见宋晓:《国际私法中的比较法方法》,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但公约规定的法律适用规则依然存在诸多缺陷:第一、公约规定的法律适用顺序不尽合理。公约在与产品侵权责任有最密切联系的连接点范围内采用了重叠性冲突规则,客观上已经限制了某种实体结果的发生,而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适用顺序的严格限制,使得法律的适用过于僵硬,从而使公约所确定的既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方便诉讼的原则无法得到很好体现。第二、公约确定的最密切联系的依据不合理。公约从与产品侵权责任有联系的众多连接因素中挑选出有密切联系的四个:受害人惯常居所地、被请求承担责任人主营业地、受害人取得产品地和损害发生地,并以这几个连接点出现次数的多少决定是否具有最密切联系,而忽略了这四个连接点在产品侵权责任中的相关程度。第三、公约虽然力图协调各国差异较大的产品责任法,但更多照顾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其有关法律适用的条款更强调优先适用被害人(原告)的惯常居所地及损害发生地国家法律。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只要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承担很低的赔偿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就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承担很高的赔偿责任。公约这样适用法律的结果就只会使得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不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三、“侵权行为实施地法”――更为合理的统一法律适用规则在产品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中,侵权行为的实施指的是导致产品产生了危险性的行为,准确地说是使产品产生瑕疵或缺陷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如果产品的瑕疵或缺陷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那么,侵权行为实施地指的就是产品的生产制造地;如果产品的瑕疵或缺陷是在销售过程中因为没有加以明显的警示造成的,那么,侵权行为实施地指的就是产品的销售地。在具体个案中,侵权行为实施地法指的就是侵权行为人的营业地法,无营业地时,指侵权行为人的习惯居所地国家的法律——包括产品设计地法、制造地法、生产者营业地法、产品销售地法等。它在产品侵权中的“侵权行为地”中具有实质性、决定性意义。(一)法理基础产品责任是生产者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并将其投入流通而导致使用者遭受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它主要是一种侵权责任。英国学者莫里斯首先提出了“侵权行为自体法(theProperLawoftheTort)”理论,[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1页。]主张应依案件的具体情况适用与侵权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根据“利益分析”学说理论,侵权案件的法律冲突争议的实质问题是损失分配,而不是行为规则。[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既然是损失分配,就应该在承担损失的各国家中进行利益分析。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国是产品的获利国,受产品侵害的使用者国是受害国,产品侵权责任就是让获得利益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遭受产品侵害的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这些国家与案件才具有真正的利益关系。例如,某甲国公民从乙国购买了丙国生产制造的产品,在丁国旅行期间使用该产品而遭致人身损害,该适用何国法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遭受侵害地”或“侵害结果产生地”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丁国与该案的损失分配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这种情况,柯里称之为“虚假冲突”(falseconflict);而该案中真正存在冲突的是甲乙丙三国之间的冲突,案件中损失如何分配与他们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柯里称之为“真实冲突”(trueconflict)。而冲突的解决应该在有真实冲突的各国法律中依利害关系的大小来决定法律的选择。因此,与产品侵权责任有密切联系的连接点应当只是指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被请求承当责任人的主营业地即“侵权行为实施地”。在此基础上,根据萨维尼“法律关系本座说”对于债的本座法的探求,他主张:“由于作为一种法律关系的债的本身是无形的,且无场所,因此必须从它发展的自然轨迹中寻找一个有形的现象,并将债的本质附诸其上以便赋予它一个实体,好象它本身就是一个实体一样。”这种“有形的现象”是存在的,因为“任何债都产生于有形的事实,而且也是通过有形的事实来履行的”,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债的发生地或债的履行地来确定债的本座法。”由于债的发生地常是“偶然的、瞬间的,与债的实质及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功效无关,故不应以该地的法律为其本座法。”“至于履行,情况则全然不同,实际上它才是债的真正本质。”“债正好存在于此,即以前为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某些事情,现在却变成了某种必然的事情——在此之前不确定的事情变成了确定的事情。……当事人的所有期望都指向于此”,故应“将债的履行地视为债的本座。”[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产品侵权之债中,债是在产品责任人(即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等)与受害人之间的履行,故瑕疵或缺陷产品的制造地、组装地、销售地法才是产品侵权责任之债的本座法。产品责任实质上是产品的责任人(包括成品或部件的制造商、产品的生产者、产品的供应者、在产品准备或销售等整个商业环节中的其他人[关于这一点参考了《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中第三条的规定。])对受害者的责任。因此,决定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时,不是考虑与流通的产品和流动的人有关的连接点,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与产品的责任人有关的连接因素——制造商所在地或制造商品的管理机构所在地或产品的销售地等因素。(二)实践意义现代国际私法理论多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主张保护弱者和在尊重各国法律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国际私法的统一,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国间法律冲突的合理解决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倡导国际私法的和谐理念。而在产品责任中采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这一法律适用原则符合这一理念,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1)有利于体现实质正义与冲突正义之间内在价值的辩证统一“冲突正义”是传统国际私法对其作用的认识、追求,强调的是空间或地理意义上的适当。传统国际私法的作用在于确保每个跨国(涉外)法律争议都应依据与争议具有“适当”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解决,而不是直接寻找合适的法律,更少想到直接寻求需要的结果。而“实体正义”观点拒绝了传统思想中适当的国家的法律就是适当的法律的主张,而是直接考察可适用的法律的内容以确定该法是否能够产生适当的结果。[参见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144页。]在产品侵权责任中,一方面,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相对于庞大的经济实体(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等)来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须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因此以保护受害人利益为导向,规定由直接受害人选择对其有利的法律加以适用。另一方面,适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责任人的主营业地法),当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要按发达国家的水平承担赔偿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承担赔偿责任。这看起来对发达国家很不公平,但其实质是保护弱者(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实体正义的要求。所以,在遵循基本冲突规则的基础上,法官考察相关法律适用的结果,倾斜保护弱者利益,体现了特殊侵权领域的正义倾向性,实现了实质正义与冲突正义之间内在价值的辨证统一。(2)有利于促进各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是依“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因此,当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须要按发达国家的水平承担赔偿责任,对一个理性的商业人来说,为避免承当高额的赔偿责任,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而降低产品责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而产生的产品责任虽然只是要求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承担赔偿责任,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为吸引消费者、占领国际市场,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产品责任的发生。从这个角度说,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依“侵权行为实施地法”,有利于促进各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实现当事人的正当期望从原告(消费者或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总是基于对某国产品质量的信任,才会选择该国产品。如果受到该国产品的损害,自然期望能够按照该国的赔偿标准得到合理的补偿。从被告(责任人)的角度来说,适用他们自己该国的法律,自然排除了被告不可预见的法律的适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实现法律适用“结果的可预见性”,满足双方当事人的正当期望。无论是内国法院还是外国法院审理涉外案件,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一直是国际私法理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莱弗拉尔的“法律选择五点考虑”,就把“结果的可预见性”放在五点的首位加以考虑。[参见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4)有利于判决结果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当事人挑选法院“侵权行为实施地”这一连接因素客观而明确,适用起来简单方便,减少了法院的负担,当事人之间也不会因此而引起争议。即使当“侵权行为实施地”具体指向不明时,规定由直接受害人选择他认为对其有利的法律加以适用。那么,对于同一案件来说,不论是法院适用了“侵权行为实施地法”,还是适用了直接受害人选择的法律,最终各国所适用的法律是相同的,可取得判决一致性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当事人挑选法院。(5)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有利于司法任务的简单化产品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经营缺陷三种。[设计缺陷是指产品在设计时在产品结构、配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制造缺陷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因原材料、配件、工艺、程序等方面存在错误,导致制作成最终产品上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性。经营缺陷是指产品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危险,销售产品没有适当的警示与说明,销售过程中对产品的处置不当而使产品产生不合理危险。运输者、仓储者对产品缺陷有责任者,也属于产品经营缺陷。参见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37-438页。]正确区分上述缺陷种类,对于确定赔偿义务主体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产品侵权责任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承担责任的主体问题。目前各国通行的做法,是依照受到缺陷产品损害的受害人的主张确定。受害人可以起诉生产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产品侵权赔偿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应当是产品缺陷的造成者,是谁造成的缺陷,就由谁最终承担责任。因此,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要求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要求追偿;因运输者、仓储者的原因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运输者、仓储者追偿等等。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产品侵权诉讼中,被告并不一定就是缺陷产品侵权赔偿责任的最终承担者,被告与最终赔偿义务人并不是等同关系。特别强调这一点,在纯粹国内产品责任案件(适用的是同一法律)和一般侵权案件(被告与赔偿义务人同一)中没有什么意义,但在国际产品侵权责任诉讼中则不然。本文论述的“侵权行为实施地”,在具体案件中根据导致缺陷产生原因的不同分别指向产品的设计地、生产制造地、销售地、运输地、仓储地等等。依“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将导致直接适用了最终产品责任人(赔偿义务人)的营业地法或惯常居所地法,从上文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这样有利于使法院的审理前后一致、连贯,有利于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有利于实现司法任务的简单化,提高司法的效率。四、“侵权行为实施地法”规则的具体运用设想在适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这一规则的基础上,还要补充一些灵活的、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法律选择方法。这样,才更科学、合理。(1)法院地利益的维护在法律适用上这主要是通过双重原则的规定表现出来,其实质是法院地法对外国法的限制适用。前文已经论述了法院地法必须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作合理的限制,这种“局部的或部分的双重原则”一般局限于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问题。[参见宋晓著:《当代国际私法的实体取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页。]笔者以为损害赔偿也只应限于损害赔偿性质中“惩罚性损害赔偿金”和“明显超过受害人所受损害的不合理的高额赔偿金”的范围。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适用外国法给责任人造成的因各国经济水平不同而带来的损害赔偿数额上的合理差距,不应用法院地法加以限制。在侵权行为的认定上采用双重原则的目的是限制外国侵权法加之于被告的不可预见的特殊侵权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