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欣赏课的浅海中游玩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许邓兰摘要:在小学欣赏课中创新课堂情境,调控音乐“对话”,通过感受体验,融入多元文化,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关键词:小学欣赏课、课堂情境、感受体验、审美技能、学科整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修订版为什么将原来的“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呢?“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大不相同。“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而“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不同的两个层次上。如果将音乐的赏析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赏其实就是欣赏的升华,而欣赏就是鉴赏的根基。新课标修订版把“鉴赏”改成“欣赏”,更强调了音乐对学生的感性认识,着重从感性出发,让学生用心去品味音乐,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年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心理规律,这与总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一、创新课堂情境,调控音乐“对话”人类正在步入对话时代,对话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通过与音乐“对话”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养,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教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可将多种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用到是对传统音乐创设情境,对于欣赏课来说,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团结融洽、愉快合作的环境。对话情境的创设,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哲学高度来审视情境,它的宗旨在于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课堂环境,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与音乐对话的热情。首先是课堂座位的设计。教师可根据音乐欣赏内容调整学生座位。如:欣赏《三只小猪》时,我让学生的座位调成凹字形,把教室变成一个演出大舞台,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到凹形场地创编小猪盖三种房子的动作,

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与音乐“对话”。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了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激活了他们与音乐的“对话”欲望。其次是教师语言的人性化。教师的语言尽量是询问、建议、鼓励式的语气,这能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例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谁的耳朵最灵,能听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旋律?哇!这个小组真棒!哪个小组有信心超过他们等等。这样的话语不但能缓和学习的紧张心情,还可以给学生信心,更好地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想法。最后是特定情境的创设。新课标指出: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教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可将多种教学及组织形式运用到对话中。通过故事、媒体、音画结合、游戏等方式提供学生与音乐对话的平台。如在《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中,我创设了“玩具兵的探险历程”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使整节课教学中,都有一个无形的“玩具兵”引领。导入时,我出示一个实物小玩具兵,然后邀请他加入今天的音乐旅程。欣赏时,还创设了玩具兵走累睡着的故事情景,让学生闭眼听赏,猜测玩具兵做的梦。在如此的情境中,学生能被故事情景发展深深吸引,一直随着课的发展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积极思考,与音乐“对话”。和音乐“对话”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了愉快的心情,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们老师在实践中找寻合适的条件、环境来孕育和谐互助、交流合作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与音乐“对话”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二、融入感受体验,提高审美技能“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动作。要让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参与、强化、反馈、分析、评价,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是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音像资料,请学生结合画面的暗示来欣赏音乐,并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意境?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段音乐美在哪?为什么?学生聆听之后再结合他们的感受与体验,深层表现音乐,使之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欣赏《长江之歌》,是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及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母亲――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未来的雄心壮志。初听歌曲后,学生无不感受到一种激昂明快、雄浑有力的情绪,感受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壮丽英姿。当学生对歌曲的情绪、风格有了初步体验之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歌曲采用了怎样的调式?歌曲的结构怎样?从而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这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A+B+A’)。第一乐段由两个呼应式的大乐句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曲调抒情、优美,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四个乐句的起音7-1-2-4逐级推进,不断高涨,到第四乐句达到全曲的最高音区,情感迸发,使人情绪激动振奋。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不仅加深了对长江的爱,而且由衷地唱出了对长江的依恋之情。结束句出人意料地结束在自由延长的“3”上,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长江言未尽的感慨。在教学中,我通过加入声势、打击乐器把学生的欣赏潜力挖掘出来:第一乐段全班踏步伴奏,第二乐段分两组,一组以动作展示(同学肩手相搭,做出流动的波浪的动作),一组用摇玲(4拍一下)伴奏,第三乐段请个别同学用小军鼓伴奏,其余同学继续踏步伴奏。像这样,学生一段又一段地感知,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和体验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如知识和技能那样容易操作,因此,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可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像。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首先要求学生在作品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其次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再则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如:欣赏《保卫黄河》,学生们对抗日战争没有亲身经历,也根本不能体验到抗日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英勇场面,此时,利用视觉媒体,让学生边听赏音乐,边观看日寇践踏中国国土、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抗日勇士英勇杀敌的视频,进而让学生讨论作者当时的心情及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发学生思考轮唱声部的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力度变化和所起的作用,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是游击队中的一员进行想象,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如此让学生展开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三、融入多元文化,提升学科整合音乐是有文化界定的,通过方化升华音乐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解。”中国音乐最突出的人文特性就是诗、画、乐的统一,连接这三种艺术形式的就是审美意境。这样的音乐,到处可见。如《春晓》、《满江红》、《康沃尔的早晨》等等。音乐与诗画相辅相成,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