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九章-贾谊至仲长统_第1页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九章-贾谊至仲长统_第2页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九章-贾谊至仲长统_第3页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九章-贾谊至仲长统_第4页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九章-贾谊至仲长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谊至仲长统儒学的复兴秦灭古学(儒学),至汉骤兴,与事实不尽相符。首先,汉朝的政治制度许多都遵循秦朝,所采用的文化政策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次,始皇混一之后,既不真行法治,也未摒弃儒术。①博士虽不必皆儒者,然观扶苏谏坑咸阳诸生谓“皆诵法孔子”,可知始皇所用儒者数不在少。②始皇坑儒,不过只杀死了咸阳犯禁者四百余人,不是尽数屠杀废禁。③会稽及他处刻石,本是一统同文的意思为了防民正俗,是始皇用儒的明证。④关于焚书,不过是害怕私学乱教,不是为了消灭儒术。⑤嬴秦任法废儒的政治,与孝公相始终。所以始皇之治,兼用儒法。始皇与武帝相契合,不同之处:始皇以任法为主,列儒术为诸子之一,武帝尊孔子为宗师,用管商以佐治。儒家政治思想在汉朝四百年间按其内容变迁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当高惠文景四朝。在这六十多年中,黄老颇盛,儒家也不免受到影响崇尚无为,贾谊是最著名的代表。第二阶段,是从武帝当王莽朝的大约百六十年间。儒家已脱黄老的羁绊,独尊于世。然而其内容已不是先秦的纯儒并且与孟荀有大不同,董仲舒是生命最大的大师。第三阶段,是后汉的两百年,在这一时期,部分儒者对于朝廷犹信图谶祯祥,于是放弃妖言,崇尚实际。儒学至此,势已衰微。主要内容是言治术则重匡救,对专制也逐渐抱悲观的态度。中叶以后,王符、荀悦、仲长统等是著名代表。贾谊人物生平思想内容萧公权评价引申贾谊(前200—前168),生于汉初,调和孔孟与黄老成为一家之言。少通诸子百家之书,凭借廷尉吴公推荐,文帝招为博士。一年中升迁至大中大夫。屡次进言,劝改制,悉更秦法。为他人所排挤,不得大用,出为长沙王及梁怀王太傅,抑郁而死。1.贾生论政,以民为最后目的,以道为最高的原理。政府的职守,在图人民的康乐,君国的安危,一系于民心向背。民不仅为政治最后目的,也是政治上的最后权威,君主本身,并无绝对尊贵。2.贾谊论治术,兼采黄老。“道”为政教之本。虚者清静无为,术者化德正治。3.贾谊的理想是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4.君上之教,实为政治中的要务。训诲太子及士民的教材,大致以修身、齐家、孝悌、德行为主要。5.贾谊注重政教合一的人治理想,认为制度刑法不必要。不独明君臣之分,又欲重整周代阶级组织。6.贾谊对始皇的郡县制亦不能同情。建议诸王分封子孙,数世之后,国土自然减小。就大体而言,汉初六十年中的政治思想是鞅、斯政治失败后的反动思想。贾谊的政治思想以孔孟为主干而参取黄老。严格言之,其学当入杂家。贾谊民本学说在西汉初年大明其旨,颇具历史上的意义。首先,儒法二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贵民与尊君,尊君思想在秦朝盛行,贵民思想几乎成为绝学。如今贾谊重申贵民思想,正是看见了亡秦政治所激起思想反动的深切。其次,法家实际上主专制,其说与孟子得民心者相反,贾谊提倡民唱君和,表现出他对亡秦专制的反感。贾谊弥补了孟子未尝注意于保证君身的必正的缺点,使儒家人治的思想更趋于周密。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

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董仲舒天人相应学说的发展起源在春秋之前↓子思、孟子承之,发为五行妖祥之论↓荀子辟之,主圣人不求知天↓邹子五德始终,虽于入学以外另立门户,其旨固有与儒相通的地方↓秦用阴阳家言,也颇推五胜↓白蛇、赤帝并为刘邦开国之符数术之所以骤兴,大概是由于时代的需要董仲舒(前179—前104)少治《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为学者所师尊。汉武帝时举贤良对策,明天人。居家论高祖园庙灾,主父偃偷了他的草稿向上禀告,当死,诏赦之,年老寿终。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一切事物皆有本原。人臣之元为父与君,天为君父之元,又为万物之元。万物之中,天人之关系最为密切,人应当敬奉上天并以之为行事法则。天子是天人之间的媒介。董仲舒天人关系的理论实际上为天君关系的理论。其要旨之一为法天——阴阳五行说。君位权力以天意为根据受其限制。天权对君权的限制有两个方面:一是予夺国祚,二是监督政事。前者为革命受命的理论,后者为灾异谴告的理论。天不仅于君位之予夺制裁人主,即在日常政事之中也时常鉴临,因其得失而示以妖祥。总结:董仲舒的天人观,实重革命而轻受命,祥灾异而略祯祥。其学有邹子谈天之遗意,与汉代曲学阿世之儒,皮毛相似,精神实质不同,不能因为他们同持阴阳五行说而混淆。董仲舒治术理论君主的职务,简而言之,是为代天宣化,完成天所不能执行的工作。因为人虽然与天相似,但是不能自尽性中之善。施教的方法是以修身立范为起点,以仁义礼乐为教材,以正名定制为条件。正名一说为前人所未发。治道以教化为归宿,不可无制度以为纲纪。广义来说,治国者当使全国上下之人“饮食有量,衣服有制……”,狭义来说,制度之用在于调均贫富,不要生过度差别。董仲舒认为财富不均的两大原因是:贵人争利与富人并田。董子以后之天人论西汉今文经师多言天人灾异。除了董仲舒,较著名的有——《春秋公羊》有眭弘,《榖梁》有刘向,《书》有李寻,《易》有谷永,《诗》有翼奉。它们都意在匡正时君,与董学小有出入。汉元帝和汉成帝两朝为天人革命思想盛极而衰的时期。天人革命思想之所以成衰的必然原因:天人之说,目的在于限君。然而雄才英主,往往强志多欲,本不倾向于宗教迷信。即使有信仰,也是宁可取希望自我长生的神仙方士,而不取约束自我行动的灾异五行。天人感应的思想由灾异革命腐化变为谶纬符命,这主要发生在汉哀帝和孝平帝的时候。王莽生篡夺之心,促成十余年的“诵六艺以文奸言”的政治。他得势以后,所行不外乎仿经义信符命这两个方法。王莽政治是二千年中儒家理想最大规模的尝试和最不光荣的失败。王莽新室覆灭失败以后,朝野人士并未放弃此鄙俚粗劣的迷信。在光武即位前的混乱时期,群雄竞智力,文人则辩符命。有两个说法——异姓更王和刘氏再兴。概括来说:武昭之世明灾异者用意多在警主安民,元成以后倾向于抑权奸以保君国。哀平之世陈符命者是篡臣的借口,王莽朝既败则又成止僭窃,维护正统的利器。邹董的学说,到此名存实亡。所谓董学名存实亡,只是就其天人革命这一学说,但是就《公羊春秋》的政治思想全体来看,那么何修尚能在后汉桓灵两帝的时候发扬光大。何休论灾异也承袭了西汉的遗意并小变其说。如董仲舒论灾先异后,何休则认为灾轻异重。董仲舒极少提到有关祥瑞的反映,而何休则大论祯祥。何休关于公羊“三世”的释义,是董仲舒未阐述过的,以史学眼光来看,不足以为信,但是我们如果将其视为一种政治进步的理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因为“礼运”的大同,陈述其含义不可谓不高。然而用“小康”继大同,不免又有退化的暗示。董仲舒的“三统”立说也非常瑰奇。然而文质相乘,与《齐诗》“五际”说天道终始都以循环为历史定律,何休的三世由乱至升平再到太平是一乐观的进步理想。桓谭至仲长统非谶的学说由光武时桓谭发起,几乎用自己去牺牲。然而尹敏的讽谏和张衡的明辨是最足的称述。虽然后汉儒生批判图谶是妖言惑众罢了,但是天人灾异的学说却视为经义圣言,虽然郑兴、尹敏、张衡等批判谶言,但仍然根据它来劝诫在位的君主。天人思想于是有恢复西汉的旧景的趋势。然而君主不信,无益而有害,因为士大夫想要正君匡政,然而方法像以前一样,作法自毙,陷入矛盾,反而为奸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后汉各个儒者政治思想大体都缺乏创新成分。王符、荀悦、徐幹三家存书较多,偶有心意。王符《潜夫论》1.本书主要重申天治民本的政理,发挥任德尚贤的治术。其论天人君民的关系,非常精辟。论治术,虽然少见创新,但是不空言泛说,针对时代的需要。主要有任人、正刑与抑奢等事。任人重在监听考功,与荀子相似。王符又极力声讨声誉取士,守相地广和官爵世袭的制度。荀悦《申鉴》五篇取汉儒“天人相与”的学说。荀悦一洗两汉阴阳谶纬的迷信,明确君子居易俟命的精神,认为“灾祥之报,或应或否”。此轮折中于儒墨孟荀之间,以近代眼光来看,虽然未能透彻,然而他持身从政,足达仁者不忧的境地,其态度相比王充的宿命论较为健全。荀悦论天人不传自家的学说,其治术的学说则略存荀子礼治的遗意。养生者足国裕民,正俗者循名责实,彰化者礼教,秉威者足兵,统法者正赏必罚,这些都是荀子明说过而荀悦加以重申。《申鉴》所含的政论与实际无关,荀悦的“四患”、“五政”实非高论放言,荀悦主张恢复封建大概是因为郡县制天子孤立,容易有被篡夺的危险。徐幹《中论》二十余篇内容推仲尼孟轲之旨,很少有创见的思想。仲长统《昌言》三十四篇其论治术,举政务十六端,他推究治乱的原因,深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