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_第1页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_第2页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发展的影响摘要我国舞蹈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民族间的舞蹈艺术显示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这些年来,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儿童舞蹈也成为审美能力教育的主要课程。儿童舞既继承了民族文化,还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独特审美风格的平台。在此,我们认为儿童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构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在地方社会,文化和民间习俗的互动下形成的。所以挖掘中国幼儿舞蹈的审美价值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本文主要以幼儿舞蹈为出发点,从儿童塑造,理解能力,创造力和人格发展等行为分析舞蹈对儿童审美意识的影响。关键词:幼儿舞蹈;幼儿;审美教育

目录摘要 I一、幼儿审美能力的特点 1(一)幼儿审美活动具有自身特色 1(二)幼儿的审美情绪体验层次较低,且不够稳定 1(三)幼儿的审美想象活跃,但审美评价处于萌芽阶段,且水平较低 1二、幼儿舞蹈的美育特征 2(一)情感塑造 2(二)人格的塑造 2(三)形体气质的塑造 3三、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 3(一)舞蹈的造型美能够促进幼儿对造型的认知 3(二)舞者的形体美能够促进幼儿对形体美的认知 41.舞蹈动作的节奏美对幼儿动作节奏认知能力的影响 42.舞蹈动作的动律美对儿对动作动律认知能力的影响 5结语 5参考文献 6PAGE4一、幼儿审美能力的特点(一)幼儿审美活动具有自身特色幼儿与成人的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过幼儿的审美观主要包括以下特征:第一,直观人生。幼儿在对世界认知时,主要就是靠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感。因为幼儿在认知、掌握或表达都是通过直觉进行认知世界。第二,感情性。由于幼儿的情感表达较为直接,所以和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反映出来,对客观物体上释放简单的情感,这样一来,幼儿的情感释放是较为单一表达。第三,创造人生。幼儿自身的想象力是非常富有的,他们的情感表达都是以创造为主,并不受外界的相关因素。这种审美常常具有创造性。因为幼儿时期,他自身的成长阶段是特殊的,也就是说三岁定终身这样,人在接受教育的知识阶段,幼儿的感知能力,认知行为都会逐步的在未来生活中展现出来。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够根据对舞蹈的热爱以及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的什么能力,陶冶情操,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理念。(二)幼儿的审美情绪体验层次较低,且不够稳定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孩子美好的初步表现奠定了基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2岁的孩子能够观察到同情、美丽和其他情感。在学龄早期,因为生活经历和活动的扩展,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有认知情感、社会情感、道德和美感等高层次的情感。对儿童审美情感体验的研究表明,3-5岁儿童的幸福感和其他审美情感体验的准确率较高,对悲伤情绪体验的判断较低。也就是说,3到5岁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比如培养孩子的快乐。这是一个较为关键和快速成长的时期;研究还发现,男性儿童的审美情绪波动很大,但女性幼儿的审美情感相反,但即便如此,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依旧在“快乐”的低水平审美上,比如听到一个熟悉的音乐或歌曲感到快乐和兴奋。(三)幼儿的审美想象活跃,但审美评价处于萌芽阶段,且水平较低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审美观念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发生变化,而男性幼儿高于女性幼儿,也就是说,男性的审美思想比女性更加丰富。由于幼儿的审美评价能力较低,他们经常通过自身的审美价值,用好看、像不像或是好人、坏人来进行区分审美对象。他们用“好看”来评价审美对象的色彩。若他们总是以色彩鲜艳的行为来判断蓝花比红花好看,而幼儿的这种好看审美就是下一个审美的感受,但是并没有达到情感与心智的愉悦满足,这正反映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局限。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幼儿一般会用“像不像”的标准进行审美评价,但是这种“像不像”又一般着眼于对象的外部形态和体系。如画画要画什么像什么,否则就是不美的。事实上,这种对客体外在形象的审美评价,与思维转换到具体形象是有关系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经常只能依靠他们的眼睛进行直观的方式来观察,描绘对象,并且很难将客体的内在本质作为一个整体,更抽象的特征与意识。在对汉字的审美评价中,学龄前儿童经常使用“好坏人”的标准。若是一个孩子在看电视或故事书,他经常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标准在道德意义下并不是具体的审美,不过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表明年龄阶段的变化特征。对于幼儿而言,因为自身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想法还是存在理解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考虑问题都是通过外表特征进行的,因此,真善美的界限是有明确的划分。凡是真善美的东西,就是好的,凡是假丑恶的东西,就是坏的。像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对幼儿进行实践活动以此优化、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能够使幼儿的审美观不断延伸与扩展,有效的将道德与审美评价相互结合。二、幼儿舞蹈的美育特征(一)情感塑造黑格尔说:“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欲望、感动、冲动和情感的成就,成为理性的、自由的,而你的精神是在抽象的对立面上,他举起它们,就是通过理性统一的天然木体,获得了血肉。”②幼儿舞蹈的美育同样如此。根据幼儿舞蹈培养人的气质,可以将人们的情绪从木质能量的欲望,冲动提升到高贵,纯净,丰富的精神境界。在民间舞蹈的审美教育中,身心关怀,丰富情感,构建人性美学。心理学,精神享受,达到塑造情感的目的。(二)人格的塑造美学家和教育学者都认为美育是人格培养的必经之路。儿童舞蹈本身是追求快乐、反思和情感表达自由、和谐的精神,是让学生从民族民间的审美感受中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儿童舞蹈是通过对民族特征的提炼和总结而形成的,其民族性的特点对学生的个性有一定的影响。蒙古族,如著名的传统舞蹈“安代舞”、“碗舞”、“筷子舞”、“奔腾”等,都是直率的,无拘无束,热情奔放的性格体现了淋漓尽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诚实、友好精神的魅力所在;由于新疆人勇敢、开朗、狂野的性情和豪爽的性格特点,善良、热情,这些民族舞蹈优美的熏陶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的心理人格塑造。(三)形体气质的塑造为了能够将舞蹈呈现在舞台上供人们欣赏,舞者与编导在保持幼儿舞蹈原生态特征的前提下,对加工、美化民间舞种做了一个统一规划,能够形成一个学院派的民间舞蹈,也就是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从最基础的组合开始,然后才到舞蹈统一的规格之间排练,其中的手脚位置,距离、甚至是姿态都是有固定的标准,这就是以“美”为尺度的标准进行衡量。就像是胶州秧歌,其具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态,它的动作是非常柔美与迷人,对形体非常注重;而新疆舞蹈就是高昂、立腰等基本形体,训练女性的线条美。三、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一)舞蹈的造型美能够促进幼儿对造型的认知舞蹈的运动主要是人体的自然运动,经过精练、加工和修饰。除了要有节奏性外,动作还必须要程式化。“我们常说,舞蹈应该是一幅动人的绘画,一个活生生的雕塑,这意味着舞蹈应该是程式化的。”舞蹈艺术的造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二是舞蹈队的形状、画面的塑造,形状是舞蹈的组成。人体运动审美手势的标准主要受人们审美形式美的观念影响。中国民间舞蹈有很多舞蹈动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现出曲线运动,就像一些民间舞蹈家提出一些舞蹈动作是“三道弯”一样。傣族舞蹈的独特特征,如手脚“身体三弯”,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结合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人们审美的形式感觉中,“曲线是人感到运动,直线能够使人感到挺拔,横线使人感到平稳。”在舞蹈的画面造型中,一般可以有: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图形。一般“方形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三角形给人以力量感。圆弧形带有柔和流畅之感。菱形、梯形一般给人有开阔的感觉。”多民族的舞蹈造型既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另外还能够提高幼儿对舞蹈造型的认知感。(二)舞者的形体美能够促进幼儿对形体美的认知舞蹈是人类运动的艺术。它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表达爱意。因此,在构成舞蹈审美的诸多因素中,舞者的“形体美”占有重要位置。什么是舞蹈的形体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基础,是以人体为主要载体的美丽形式。所以在舞蹈艺术中,人体形成的造型艺术成为舞蹈美学的重要标准。幼儿舞蹈的舞者在长期从事舞蹈活动中,不断以本民族的审美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形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点“形体美”。这种美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启迪人们对美的追求,给人精神上的愉悦。舞蹈中的美都是形象而非抽象的,形体就是舞蹈美形象表达的物质手段。正如孔雀二字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任何美感可言,但是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随着舞蹈动作塑造孔雀开屏,其形状被人类的姿态和表情捕捉,从而统一了真善美、内容与形式。作为维吾尔族最广泛传播的自娱自娱儿童舞蹈,“senem”的舞蹈特点首先在头部、肩膀、腰部和腿部进行。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细腻优美,女性的体态柔软舒适。男子则奔放而矫健。儿童舞蹈擅长头部和手腕的运用,根据移动颈部,头部和手腕的运用,再加上头部,保持胸部、腰部的姿势,在眼神的配合下看,使舞蹈与色彩搭配。这些无不通过舞者的形体表现出来,同此也表现出维吾尔族舞者独特的形体美。幼儿能够根据对舞者形体所塑造的形象进行欣赏,感知人体形象之美。1.舞蹈动作的节奏美对幼儿动作节奏认知能力的影响节奏是每一种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不过对舞蹈而言特别明显。作为时间与空间之舞的艺术运动,节奏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大小的动作上,它也是舞蹈和表演最基本的要素。“节奏性是舞蹈的特征之一,有必要根据节奏的类型来提取特征。”因此,对舞蹈开展审美活动时应该注意对各种舞蹈动作节奏的辨识。各民族儿童舞蹈运动的节奏将在某些程度上反映民族的舞蹈特征,具有一定的民族识别性。例如,蒙古族舞蹈节奏的特点是动作活泼,充满激情,节奏快。维吾尔族儿童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乐谱上,其音乐节奏更为重要。“它使用更多,擅长分割和附着,以及在弱节拍中处理强壮的节拍。这种音乐特色是维吾尔舞蹈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傣族儿童舞的节奏特点是节奏轻松。平和,充满其优雅,微妙,灵巧和乡村风格的特点。在幼儿舞蹈的欣赏活动中,尽量让幼儿接触不同动作节奏特点的舞蹈,使其对各民族舞蹈动作的节奏特点有一个的初步认识。2.舞蹈动作的动律美对儿对动作动律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对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研究,我们发现舞蹈的动律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生成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劳作方式的影响。如,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的傣族,形体运动频律较为舒缓,舞姿特点呈明显“三道弯”。而东北部的朝鲜族人民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其舞蹈特征则表现的内敛含蓄。也就是说,民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将成为比动作节奏更具有辨识性的原因。每个民族的幼儿舞蹈动律都是非常美,另外其风姿也是各具特色,变化不一。如,东北秧歌的动律主要有:屈伸、压脚跟、左右摆身、前后扭身等。这样的动律特征,体现出东北秧歌风格上的泼辣、火爆,稳静之中又有点幽默特色。动作也是“眼”又“俏”,因此,形成了稳中浪,浪中俏,俏中眼,刚柔并进的风格行为。而同样是作为秧歌,胶州秧歌却有自己不同的动律和风格特征。胶东秧歌的基本动律旋律,能够分为:“拧、碾、神、韧”。所以形成了“三道弯”的体态风格以及动作轻柔、韵律浓郁、动律复杂的风格特性。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幼儿对幼儿舞蹈进行欣赏时,要注意把握舞蹈动作的动律特征,感受不同幼儿舞蹈的动律美。结语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太过严格,由于他们年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过程的经验可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私营部门。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根据建立课程来帮助幼儿发展审美能力,是舞蹈表演中儿童审美标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现代教育制度保证了完善儿童的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高意识形态,不断完善学习过程,我们将进行一些具体的练习。保证审美能力得到最大提升。参考文献[1]向智星.湖南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J].艺术教育,2006,06: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