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6000字(论文)】_第1页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6000字(论文)】_第2页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6000字(论文)】_第3页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6000字(论文)】_第4页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o"1-2"\h\u2984一、引言 111603二、幼小衔接概述 221962(一)概念界定 224496(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29967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9454(一)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 327079(二)学校幼小衔接意识淡薄 328815(三)教师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 49266(四)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 46532四、幼小衔接有效开展的措施 44174(一)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420835(二)加强学校幼小衔接的意识 524761(三)完善教师教学方法 512842(四)家长加强幼小衔接意识 56635五、结论 632540参考文献 6【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直线上升。而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首先阐述了幼小衔接的概念,然后研究和分析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最后找出现阶段幼小衔接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从幼儿园、教师以及家庭等三个方面入手,讨论了解决幼小衔接发展现状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是幼儿园需要加强与小学衔接的意识;二是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三是家长需要与老师进行合作,进一步落实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实施,希望本篇文章对我国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能够有所帮助。【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一、引言从幼儿的角度来讲,幼儿园是他们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站,所以幼儿的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幼儿的一个人生转折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开心快乐地进入小学学习,并且自己充满自信和自己独立呢?大部分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刚开始还挺高兴的,可是过不了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会看出当前幼儿园有一部分学生原先没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慢慢开始有了这种行为,经常将作业遗忘在家里,就是不记得作业是什么,家长问孩子老师在学校教什么了?孩子也是一问三不知,每天的心情也不是像刚开始一样特别开心、兴奋了。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意去和老师沟通,如果在校园里受到了欺负,也只会回家和父母告状或者哭,还有的孩子不记得老师课堂上讲了什么,不记得老师的作业是什么,就只会上课随便下座位,课堂上随意和小朋友说话聊天儿等等,更有的孩子没有朋友,不会和同学沟通相处,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的东西,就会告诉老师和家长。以上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所以幼儿园和小学有效的衔接还是很重要的。而目前我国对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一方面,幼儿园时期的教育不太注重幼儿的学习,而更加注重他们的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后又要面临有时间要求的分科学习,以及未曾有过的考试压力。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就出现了问题。有些学校还打着做好幼小衔接的名头将幼儿园小学化,这种做法是否合适也值得研究。总之,幼小衔接问题是我国教育领域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为去小学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一点理论支持,也希望能为幼儿园、小学等在幼小衔接阶段的举动提供方法启示。二、幼小衔接概述(一)概念界定当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家长的困惑和焦虑要比孩子大得多,因为大部分家长担心他们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所以,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毕业后开始学习算术和英语,还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学前班。近几年,各省份陆续出台政策,取消公办小学学前班,大量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流向了商业辅导机构。在“速成”思想的指引下,“攀比现象”“拔苗助长”现象十分严重。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辅导班、学前班基本上是以营利为目的商业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学效果千差万别。绝大部分商业辅导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心和速成想法,想方设法让学前班的孩子学习小学相关知识。从相关组织做出的“2015—2025年中国幼儿园市场规模及预测”可以看出,幼儿园市场这块超过一万亿的巨大蛋糕将促使大量的商业辅导机构诞生。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两个方面。有关研究表明,虽然老师的教育理念要求他们关注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但他们的潜意识会不自觉的关注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也被认为是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遍观中国的小学,一年级小学生入学,都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养成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致使大量刚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茫然不知所措,家长更是担忧焦虑。因此,研究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对策,势在必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是幼儿园和小学共同的教育使命。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体系构建、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现阶段,幼小衔接主要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时期,其对这一时期内的儿童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社会适应能力,其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安全感以及归属感的一种重要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孩子在步入小学校园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小衔接不仅在幼儿心理和社会互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还重视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落实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还可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为他们未来的基本学习素质奠定基础。现如今,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都开始重视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因为其不但能够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另外,由于幼儿阶段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在教育儿童时,会采用合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会有目的性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小学和幼儿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将会严重的阻碍孩子进入学校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从而产生一些学习阻力。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就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幼小衔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许多幼儿教师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不知道小学一年级的个体教学要求,有的盲目拔高,有的不做等准备。幼儿升小学阶段年龄比较小,身体和心理的各项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因此他们的感知和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幼儿上学前都是在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对自由的环境和家长的关爱有了依赖性,进入小学后,他需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这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学,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有些学前班、幼儿园不顾政策规定,不经教育行政批准,盲目进引拼音、识字教学。幼儿园教学方法又与小学不一致,使儿童感受到无所适从。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不懂得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3]。(二)学校幼小衔接意识淡薄幼小衔接工作往往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背书。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许多良好的品行都需要学校教育进行指引和培育。但是,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小学新生的特殊性。教师更多的只是不断的对小学新生提出各种要求,教学的重也、任务也不在于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仅仅是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为习惯的培养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髙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却很少为班主任的专业性发展提供帮助。小学新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孩子沟通、合作,进而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但是,很多教师都会不自觉的对幼幼小衔接阶段新生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模式,进而遏制了孩子行为发展的主动作用。有的小学甚至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学校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学校为班主任提供的专业性支持非常单薄,这也是造成幼小衔接培养诸多问题的关键。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和偏差[4]。(三)教师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某些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不适应。低年级小学生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教师,他们对教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从调查和访谈中得知,教师在教学进度的把握上没有关注到一部分学习不适应学生课堂提问也往往忽视他们,几次回答不出问题后,有些老师甚至不提问这些老师眼中的“笨学生”,还在班上给出一些不太恰当的评价。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对刚入学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他们己经习惯了幼儿园中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小学的课程,以及老师的授课方式、讲课方法等还比较陌生。小学教师虽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步骤进行教学,但是在方法上相对单一,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某些特殊表现[5]。(四)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家长的言行对儿童有较大的影响,儿童由于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对家长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家长的言行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其次,儿童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依然较长,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更是如此,所以受家长的影响更显著还有,家里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例如学习空间是否舒适、学习安排是否规律、学习材料、信息是否丰富等这些家庭环境因素都会对儿童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家长普遍对小学新生持有溺爱现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且总是尽可能代替孩子完成各种需要,从衣食起居到交友、学习,家长总是积极地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独立陛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独立性的发展对于儿童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孩子出现错误行为也总是尽为包容、祖护,不会指引孩子如何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但是,送种保育式的教养模式恰恰是与小学新生的发展要求相违背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指导和合作,而非所的亲力亲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也指导。简单粗暴的管教会让孩子养成诸多的恶习,溺爱放任的管教会让孩子形成各种不良的品行[6]。四、幼小衔接有效开展的措施(一)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的合作,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探索、参观、体验活动中熟悉小学的环境,了解学习和生活的过程。观看小学教师上课,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和一些小学信息。教师还应更新观念,定期阅读相关文章,开展一系列活动,把孩子与孩子联系起来,提高孩子对小学的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互助机制,组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7](二)加强学校幼小衔接的意识幼儿园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培训;小学也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识到中小学衔接工作是一项自成体系的工作,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上,幼儿园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拓宽教学视野,设想不同的儿童综合教育方式,在教学模式上,将教学转化为区域教育、游戏教育和田野教育。范围、阅读区域等;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其他的教学方法,教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快乐;领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独特特征,教师必须发掘整体的本质,使幼儿成为一个整体在内容上,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减少死板的知识型学习;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的联系,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进行咨询,此外,小学要制定适合孩子过渡的策略。[8]。(三)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少、精、活的原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建立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扩大知识面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教师要注每个幼儿能保持安静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听;对老师的话要听清楚、准确;听话后还要让幼儿复述内容和回答问题并鼓励幼儿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大胆地说出来。孩子们在仔细看书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逐步学会一页一页认真地看书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刚来上学的儿童具有很大的意义。(四)家长加强幼小衔接意识家长应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家长要向孩子强调教育的重要价值,采用良好的心理暗示,传达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信心,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的憧憬,尽量减少其对新环境的紧张心理,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今后的学习。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入小学前,家长就要提前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计划地培养其按时起床、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独立整理自己的活动用品、遵守纪律等良好习惯入小学后,要求孩子早起早睡,家长也要按时作息。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进而形成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首先应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对他们学业上给予必要的帮助、追踪他们的学业进步、奖励他们付出的努力等。对于学习计划性差的学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