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补充: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主要分布区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读图思考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1)、有利的自然条件: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②、有大面积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田地平整,排灌方便。(2)、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①、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而本地区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活动: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活动步骤:1.列出资料清单。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说明: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题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地区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下列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形成与此无关的选项是:(D) A.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C.机械化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二、商品谷物农业1、概况①概念: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②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③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我国的为国营的。④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⑤分布地区:主要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读图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答: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参考答案: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温温和、降水丰富等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生产率高产量高商品率高生活习惯粮食需求少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案例3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P50页活动内容】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2.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一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经典例题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4-3(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均有。(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解析】甲图表示的农业区为美国中部,应为商品谷物农业,乙图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属混合农业,这两种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征,这两种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都是家庭经营的,但农场规模很大,;美国为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员工入职合同下载
- 2025广告发布委托合同书版范本
- 全新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文下载
- 公司业务担保合同
- 单位货物采购合同格式
- 幼儿园股份合伙经营合作合同书
- 2024年中考物理(安徽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地板砖购销合同模板
- 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性主题班会
- 2025如果合同标的不合格怎么办反担保
- 韵达快递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演示
- 附件:中铁建工集团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体系文件
- 小批量试制总结报告
- 2023年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表态发言
- YY/T 0216-1995制药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01课件
- 2022年试行林木采伐管理方案
- 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基本服务和收费标准规范规范行业自律公约
- 小学二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期末整理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