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关于桥的教案汇编篇关于桥的教案1
备课内容桥
学问与实力:相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护”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惶失措与老汉镇静从容形教学目标成显明对比。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行,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听过这首歌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日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
三、感悟文中表达的一大特色,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主读文,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老师巡察。
2、学生沟通。
3、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句话,读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大、猛、狂、急)
4、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
(1)采纳了拟人的手法
(2)“跳舞”这个词多美啊!可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分明感觉不到美,而是感到(胆怯 、面临着生命的危急)简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3)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狞笑”的意思就是凶狠的笑。
(4)“舔”和“爬”给你怎样的感觉?(可怕、恐怖、令人心惊胆寒)
(5)用美妙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6)哪一个句子是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该怎样读这句话?
(7)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这也是另一种表达特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人们在洪水前的表现的段落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七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命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命的?自由读。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1、学生沟通:(惊惶、疯了、恐惊、秩序很乱、求生的欲望强)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紧急、恐怖、恐惊、担忧)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惶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找寻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一般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一般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探讨:假如,大家就这样一塌糊涂、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踩死、淹死的人更多)(学生自由揣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惊慌)
2、是的,在紧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惶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下节课再讲。
关于桥的教案2
《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一般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索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我采纳板块式教学设计,四个板块的教学环节既并列,又逐层深化。
板块一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歌曲导入,学生自由读课文。
2、老师出示课后学习提示: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文中有许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
3、划出描写山洪和暴雨的句子
4、品读句子,体会三种表达特色。
板块二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学习3—10自然段
1、划出描写村民和老汉的关键词。
2、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思索和发觉。
3、在对比中读词,感受老汉的镇静。
板块三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指导朗读,体会老汉对儿子的爱。
2、[出示片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品、读、议,体会支部书记的高尚情感。
板块四:理解课题,感受“桥”之内涵。
关于桥的教案3
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星罗棋布的盐湖。这些盐湖,有的与雪山为邻,把绵延的山峦和皑皑的白雪倒映湖中;有的静卧在荒漠里,四四周围着白色的盐带,宛如戴上皓玉似的项圈;有的表面已干枯,结为坚硬的盐石,铁路马路从上面通过。盐石千姿百态,大有云南石林的风采。盐湖水中有多种化学元素,隐藏着巨大的无机盐矿产资源。
万丈盐桥是青海格尔木至甘肃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自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绝无仅有”。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滑,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羡不已,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慧和才智。
关于桥的教案4
目标:
1.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观赏桥之美
2.品尝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
难点:
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观赏水平
方法:
朗读观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观赏导入
很兴奋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探讨。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凝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日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沟通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
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
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观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行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袤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协作,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假如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那么今日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观赏的,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观赏水平。板书:桥之美。
简洁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这是当代闻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建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中提到了许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先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
留意作者并没有干脆说不美,但从他的语言倾一直看,是并不美的。
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三、自主学习
1.分析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不美的缘由
不美的缘由:孤立、没有四周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协作,不协调。
2、既然“孤立、没有四周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协作”是这些桥不美的缘由,那么作者的着眼点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回到课文100页,从“桥,多么美”至第三段3段,找出作者的着眼点。
明确:小桥流水人家美很美,美在景物之间的衬托、呼应、协调。
假如:在小桥流水边是一撞现代化的玻璃外墙的高楼,这幅画美吗?流水人家边架起一座很高大的钢筋水泥桥,这幅画美吗?
桥与周边的景物要协调、呼应、协作才行。假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那作者主要着眼于什么?
即:“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也就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
得出结论前用了三个关联词语强调:留意:“并非……也并非……而是……”
(齐读这句话)
四、合作探究
吴老先生还是怕我们不懂,于是又举了好些漂亮的桥来教我们观赏,请同学们看第四段,并找出这些桥。
哪位同学愿谈谈你的发觉?(假如学生缄默,我们可以问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或者问学生你们想听听谁的思索?)
待学生举出例子后,分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桥都美在哪些地方?(观赏桥之美的同时也观赏语言的美)
然后小组举荐代表展示(每个组先举荐一名代表读小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然后确定赏析的中心发言人)。
品尝、赏析“桥之美”:
(1)茅盾家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安逸的气。
明确: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协作给人带来的特殊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洁显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吴冠中先生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谛视事物,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剧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语言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罢了。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与四周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明确: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建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体现。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细心设计的轮廓吧。
赏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须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学生展示后全班齐读这几句)
(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光明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明确: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敞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建力的体现,他好像也具有生命力。
(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遇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志向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观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定要在此绽开一番搏斗。
明确: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比照又和谐统一。
归纳:
(1)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桥与密密苇丛协作的开阔疏朗之美
(2)江南细柳下的石桥——桥石与细柳刚柔相济之美
(3)宽敞水面上的长桥——长桥与娴静的水面协作的灵动和谐之美
(4)广西等地的风雨桥——桥与险峰、激流协作的安闲、比照之美
小结:以上这些美丽的文字,呈现出了或刚劲或优美或娴静的各种桥梁的魅力,让我们如沐春风,如品甘霖。以上四个例子中的桥以及后面写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小桥,它们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关键作用作用构成了桥之美。
5、依据我们对上面一些例子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桥之美,美在哪里?
明确:能与四周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那么,这个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明确方法:个别例子——抽象规律
五、观赏表达
既然我们已经从中归纳出了观赏桥梁的规律和方法,那么我们何用一用呢?
出示图片,请大家运用我们刚才所探究出来的观赏桥之美的规律和方法,找寻下面桥梁中的一座(或者你身边的一座也可以),进行赏析。要求:桥与……协作构成了…….的美的句式写话或说话。
六、课外延长
其实,“协调、协作”不仅体现在桥梁建筑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规律。(可以问一个拓展问题)秀气的女孩子,化妆涂个像张飞那样的浓眉毛,那就不美了,我们云外的校内不是很美吗,那是因为留意了建筑物与绿化的协调、协作。
我们这一堂课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观赏艺术的方法是多样的,介绍艺术规律的也许多,假如大家有爱好,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去读读闻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写的《重复与改变》、日本当代小说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美学论文《米罗斯的维纳斯》。
小结:大千世界,可谓精彩纷呈、千姿百态,希望同学们驾驭更多的艺术规律,更好地发觉和观赏生活之中的美和艺术之中的美!
关于桥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确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主动参加桥的话题探讨。
活动打算:
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老师组织幼儿沟通,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阅历。
老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老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老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态的?
老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老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探讨: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实?为什么?
老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老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
老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议获得答案的途径。
关于桥的教案6
教材简析:
《影子桥》是一篇散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描写的家乡的桥。影子桥是我给起的名字,课文对影子桥的描写特别生动形象,视察与联想交融,虚虚实实,有动有静,活泼清爽,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支配了认字6个:拱、待、蹿、逐、钓、吆。写字10个:桥、修、颜、模、追、逐、藏、猫、钓、牌。
课后有个思索题:你见过桥在水中的倒影吗?你还见过什么好玩的倒影?意在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到影子桥的美,激发学生酷爱生活、爱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建议:
这篇散文从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家乡的桥。
第一段交代影子桥的位置和历史。其次、三段写站在桥上俯视,望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说是写影子桥的得名。第四、五段写坐在桥下看影子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后面写我爱影子桥。
影子桥是我给起的名字。因为这座桥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影子。课文其次段、第四段对影子桥的描写特别生动形象,尤其是第四段,水里的鱼儿在影子桥上相互追逐,蹿上跳下,视察与联想交融,虚虚实实,有动有静,活泼清爽。
文中把水面比做奶奶的脸,认定石拱桥待在这里是为了照自己的影子,诸如此类,这样一些地方,语言特别儿童化,充溢情趣。
全文没有人们的欢声笑语,甚至没有干脆写其次个人,不适合高声朗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低低的声音、渐渐地读,细致品尝。
第四段可能有些学生看不懂,老师可以在这里点拨一下: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写了什么。
本课要写的字笔画较多,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出示课题时写桥。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模()样()模()样
()模()样()模()样
二、读课文,填空。
站在桥上,河水水底有,还有。风儿吹来,水面像,起了好多好多的皱纹。水下在晃动,跟石拱桥。
三、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写在()里。
()河上有一座石拱桥。
()听爷爷说,这桥很老了。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
()桥上有四个石狮子。
精品教案:
(一)教学打算: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是见多识广、学问丰富的孩子,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都见过哪些桥呢?(学生谈自己见过的桥)
2、老师再给同学们介绍一座特别的桥,在丁丁家门前,丁3丁叫它影子桥。
老师板书课题:影子桥,留意桥的写法,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画诞生字。
2、老师检查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
(2)老师指名读词语。
(3)学生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钓、钩,让学生认读,组词。
5、利用生字卡片,认读要写的字。
一、细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可用铅笔画出有关的字词。
3、全班沟通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边把自己知道的画在黑板上。如:学生说有石拱桥、小鱼、木牌、起了好多水纹、河边有小草和大树等,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在黑板上。
水里除了鱼还有什么?(石拱桥的影子)
4、站在石拱桥上往下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课件出示其次自然段: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下一座桥在晃动,跟石拱桥一模一样。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听了他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老师范读。
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边读边想象,自己试
试着读读好吗?
(4)学生自己练读。
(5)再指名读。
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鱼在
水里游来游去。
5、桥下这么美,影子桥上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课件出示: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欢乐。它们一怱儿蹿上桥面,一怱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配上活动画面。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你听到了什么?鱼儿是怎么蹿怎么跳的?
(3)老师朗读,学生做动作。
(4)指名表演读。
(5)集体表演读。
(6)鱼儿除了在藏猫猫,还可能在干什么?
(7)你喜爱这儿吗?能再美美地读读吗?
6、学生齐读最终一段。
假如是你的话,你会写什么话?
四、配乐美读课文。
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同学专心听专心去感受。
五、作业。
视察你家旁边的影子桥,把它倒影画下来或说给同伴听。
关于桥的教案7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1、课前谈话。
2、板书课题。
3、复习旧学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象画面。
2、沟通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提问:课文读完了,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过度:透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画面。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感受肆虐的洪水。(板书:洪水)
三、精读品析,读悟生情。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2、汇报沟通,相机品读重点词句。(屏幕出示相关的六个句子)
①品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雨怎样大?“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b)指导朗读。
②品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挡。”
③品读另外四个句子。
(二)体会人们的惊惶。(过度:洪水像恶魔,席卷了村庄。这时人们的反应怎样,在文中找答案。)
(板书:如魔人们)
1、指名接读“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
2、指名接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人们只能怎样?
3、指名接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从以上句子中,你感受到人们怎么了,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板书:惊惶)
5、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命的本能,可逃命有路吗?路在哪里?(生答)屏幕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6、齐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8、小结板书:(板书:==)
9、洪水肆虐,人们惊惶,这本不坚固的木桥能助人们逃命吗?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谁出现了?
10、这时,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护的老汉,他是怎样做的?(板书:老汉)
(三)领悟老汉如山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索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自由说,师不作评价。)
2、小组学习,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透过老汉的言行,你们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小组内专心地读,细细地体会,作好批注。)
3、汇报沟通,相机品读重点语段。
A、沟通第8自然段
B、沟通第10自然段。
C、沟通第15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师提示:(你就是老汉,你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D、沟通第20自然段
4、深情诵读小诗。
学到这里,我想老汉如山般的形象肯定刻在了同学们的心中。(板书:如山)老师也被这座平凡而又宏大的山感动着、震憾着,所以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深情齐诵。(屏幕出示小诗)
师生齐诵小诗。
四、寄予哀思,升华情感。
1、引读结尾部分。
过度: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淹没了这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2、练笔(屏幕出示祭祀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祀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婆娑中,她望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喊;她望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样拿出学习卡,接着往下写。
3、沟通
4、小结:是啊,她望见了很多很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哽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识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四、作业
1、选词填一填
先人后己鞠躬尽瘁心潮澎湃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非常感人。老汉()的高尚品质如同一座丰碑,永驻人们心中。
2、精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关于桥的教案8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异,从而培育同学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点:
1、正确驾驭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异,从而培育同学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教学难点:
1、正确驾驭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打算:同学画自身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同学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俺们今日要相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异的桥。
二、过桥识字嬉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同学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同学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挚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同学自身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细致视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留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同学自身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身最喜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异,从而培育同学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异,从而培育同学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爱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爱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探讨考虑: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异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同学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相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异之处。)
三、拓展延长,说说画画。
i.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相识了三种奇异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还想造什么样奇异的桥呢?
ii.同学沟通自身的想法。
iii.同学用多种形式呈现他心中奇异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驾驭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驾驭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身喜爱的局部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同学自同学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其次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异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这些桥真是太奇异了!
盐能造桥吗?
关于桥的教案9
设计意图:
由于我班的小挚友每逢遇到事情或困难,都不情愿想方法解决,所以,我通过语言活动“惊奇的桥”这个故事里面发生的事,让孩子大胆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困难。
教学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想象、思索、理解故事的内容,发展创建
2、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相助的道理。
打算:
1、录音机、录像带、废旧材料。
2、小鸡及ji妈妈头饰。
3、在活动室内布置三个故事场景:小鸡的家、河面、对岸的。
教学过程:
1、老师扮演ji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中到“对岸的小山坡”上捉虫子吃,然后开心地回家。
2、ji妈妈在家里听到雨声,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它们家产生什么影响,将会发生事。
3、雨停了,ji妈妈启发小鸡们探讨过河的方法,选出一个最可行的方法、
4、正值小鸡们打算用自己想的方法过河时,突然它们发觉水里已经有了一座桥,这是谁搭的呢?(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5、在音乐声中,ji妈妈带领小鸡们排队过河,来到对岸的小山坡上,回头发觉不见了。妈妈让小鸡坐在自己身旁简洁讲讲各自的过河经验,推想桥可能是谁搭的,为什么桥不见了。(放录像)
6、吃完虫子后,ji妈妈启发小鸡自己想方法过河回家。
7、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完整看一遍故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圆圆的石头是否真的是石头。
8、供应废旧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废旧想方法过河回家。
关于桥的教案10
一、教材简说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便利。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
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切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挚友喜闻乐见的。
全文注有拼音,激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图相识汉字,读通课文,体验学习拼音和汉字的乐趣和成就感;本文又是选学课文,重在通过朗读训练、嬉戏活动等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实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切他人,团结互助。
3、能依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绽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妙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关键词朗读、感知)
1、借助拼音、插图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象鼻桥名字的由来。
2、知道是两只大象为大家架桥做好事,是动物们同心同德修建好新桥。
目标上限:能较娴熟地拼读,较通顺地读课文,较快地感知课文内容。
目标下限:能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巩固已学的拼音、汉字,在老师的引导和小组长的帮助下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打算:课文朗读录音带,动物头饰,幻灯片4张(1、桥的图片;2、可以这样学--目标提示;3、可以这样汇报--汇报提示;4、中国大拇指图片)
教学过程
主要流程学生活动老师活动备注说明
揭题激趣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猜一猜象鼻桥是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导入:小挚友,看看这些桥。你知道它是用什么东西造成的?有什么用?(留意刚好订正语病,提示说准一般话)今日我们来了解象鼻桥的故事。出示幻灯片1(桥)
出示课题
引起新奇心,激发想象力
初读感知1、听配乐朗读录音,配上各种动作和丰富的表情
2、先看阅读提示(了解象鼻桥是怎么来的;看看象鼻桥是怎么样的;把故事通顺地读下来;到故事中交几个汉字挚友)再选择目标1-2个,自主学习(须要帮助时摇摇小手)
3、选择合作伙伴,沟通自学成果
4、选择适当的汇报方法,进行打算你准备故事中了解什么或学到什么
关于桥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巩固平行透视的基本学问,并运用在大桥的表现上。学习选景构图学问,通过临摹,描绘出有透视关系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视察,进一步体验透视的改变规律和构图的基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发觉桥的造型美,感受现代科学的宏大,了解现代大桥的各种造型和功能,为人类造桥技术的不断提高而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运用选取构图的学问表现桥
教学难点:
不同视角的大桥透视现象
课前打算:
学具:铅画纸、彩色水笔、记号笔等
教具:各种现代桥梁的课件、图片、同龄人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观赏与探讨
1、课件展示不同时代的桥梁,让学生“周游世界”,了解桥的发展历史。
2、观赏及分析桥的造型、结构。
3、小组沟通小结:分析各种形式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特点。
二、分析与理解
1、展示几幅大桥的图片,感受不同构图效果与透视的关系。
2、学生分析探讨构图方法,并尝试表现。
3、老师示范并讲授构图与透视现象的表现方法。
4、出示不同视角的桥梁,探讨取景的方法及绘画要点。
5、学生尝试初稿,画出大体的透视效果。
三、实践与指导
1、观赏课本上的作品,从中选择学生喜爱的大桥进行绘画表现。
2、在绘制中表现出构图的特色,并添加环境。
3、老师巡察指导(主要针对学生作品中的透视表现)。
4、激励学生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表现。
四、观赏与评论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分析存在的透视问题和构图问题。
3、说说自己画出的桥梁的造型特色。
4、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观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阅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长久爱好;在学习中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同时激发创建精神,发展美术实践实力,形成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关于桥的教案12
设计意图:
歌曲《鸭子上桥》生动好玩,琅琅上口,富有肯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儿宠爱。不过由于歌词中有数数特殊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所以中班幼儿演唱起来有肯定难度。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歌颂水平,我将活动分为两个教时来完成。本教时作为第一教时,我将感知间奏作为活动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可以抽拉的环形图谱,一方面可以生动、好玩地表现鸭子上桥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环形图谱中鸭子排列的疏密感受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从而对唱曲的基本旋律结构产生清楚的相识。另外,我在用环形图谱表现间奏处插入羽毛图案,可引起幼儿对间奏的留意,感受间奏处的等待,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觉。其次教时的目标为:(1)在轻快地唱准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感受其次段歌词与第一段的不同,并能完整演唱歌曲。(2)尝试小组表演唱,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目标:
1.借助图示理解歌词,感受乐曲轻快的旋律。
2.能用轻快的声音唱好第一段,知道间奏处要等待。
3.依据歌词做动作,体验嬉戏的乐趣。
打算:
歌曲录音,画有小桥的背景底图贴于黑板上,画有8只鸭子的环形图谱套在黑板上(如图),鸭子头饰。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最喜爱什么小动物啊?听听看这是那个小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子的声音依次出现)
2.让幼儿仿照动物的声音。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理解歌词。
(1)出示小桥的背景底图,引出歌曲情景。
师:这里有一座小桥。听一听是谁上桥了?
(2)老师引导幼儿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
师:你们听到一共有几只鸭子呀?
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它们是挤来挤去的还是排好队的?为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听歌曲,同时抽拉环形图谱表现鸭子上桥的情境,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并记忆歌词。
师(小结):原来这八只鸭子都是听着音乐、排好队走上桥的。
2.突破难点。
(1)幼儿感受歌曲中八只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
师:这八只鸭子都高兴奋兴上桥了,那它们上桥的速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依据图示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老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
师(小结):前面四只鸭子上桥时渐渐的,后面四只跟得紧紧的,上桥上得快快的,歌声也是快快的。
(2)幼儿自主学习歌曲间奏部分。
①幼儿在八只鸭子的图谱中发觉、了解两片羽毛的意义。
师:图上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为什么在第三只和第四只鸭子后面有羽毛?
师:你们说了许多想法。那究竟两片羽毛是什么意思呢?隐私就藏在歌曲里,我们一起再到歌里找一找。
②幼儿听音乐感受间奏。
师(小结):在歌曲中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地方就叫间奏。图上有羽毛的地方就是间奏的地方,唱到这里时要等一下,不能唱出来,只能在心里唱。
(老师弹琴,幼儿跟唱。)
③幼儿仿照小鸭子的各种动作表现间奏。
师:在间奏的地方虽然不用唱歌词,但还有音乐。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间奏呢?
(老师放音乐,幼儿一边跟唱一边用动作自由表现。)
④八只鸭子都上桥了,现在小桥会怎样呢?(小小木桥摇呀摇。)
3.完整学唱第一段歌曲。
(1)老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2~3遍。
师:小鸭子上桥的嬉戏真好玩。小鸭子还想玩上桥的嬉戏,不过这次想请你们用歌声把它们请上桥,你们行吗?
(2)师幼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中轻松、开心的心情。
三、嬉戏:鸭子上桥
1.老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随音乐在原地表现鸭子摇摇摆摆走上桥,鸭子上桥后停下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后面鸭子快快跑上桥的情景。
师:现在请大家起立站在原地,跟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做动作。
2.幼儿戴上鸭子头饰,8人一组分角色边唱歌边按序表现相应的上桥动作。师:看,前面有座小桥,我们也来当鸭子玩玩上桥的嬉戏。大家肯定要记住自己是第几只鸭子,按音乐、歌词做好自己的动作。
关于桥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领会家乡桥的独特结构,体会作者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写法,赞赞自己家乡的桥。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家乡儿时的回忆。
教学难点: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运用及对家乡小桥名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放录像(江南小桥的风景,)
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一首的大家都会唱的童谣,它使人想起了小时侯的事儿,也构起了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摇到了家乡的桥,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示屏幕:38、家乡的桥来,读好题目(齐读)
二、初识课文:
1、先请你自己轻声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然后选一段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的内容在小组里读?(生自由读,小组读)
2、课文哪一段话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
三、学习第五节
1、示第五节,听老师范读这一节,想一下这一节让你感觉到什么?(生自由说)
2、是啊!这是名副其实的乐园。因为在那里你可以在桥头——;可以把桥——;可以在桥边——;还可以在玩累的时候——。(师生协作读)童年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成了我最美妙的回忆。
3、课文里用了几个分号把做的几件事说清晰了(用红笔突出“;”)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停顿的时间比较短,请你自己试着用悠然的语气读好做的几件事。(先自由读,再齐读)
小结:小时候的事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家乡的回忆依旧那样清楚,童年是那么欢乐,家乡的桥就是我找到欢乐的地方,所以它是我们的——(乐园)。
过渡:长大后,我依旧对儿时的乐园非常怀念,对家乡的桥更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家乡的桥的确是漂亮的,动人的,它的美是因为它的造型,它的动人是因为它名称的由来。我请一个小组先读读桥的造型,其他小组细致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造型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节
1、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细致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造型的特点(生自由说: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等)真不错,能想出这么多词,老师就给你们课文中的这个词。示屏幕:千姿百态来,读好它。再读。
2、在家乡,桥的造型千姿百态,可最常见的桥大多是——(石桥),最简洁的是——最美丽、最有气派的数——。
3、投影出示单拱桥图看,这就是单拱桥,多美丽!多有气派!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只要在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生)
4、除了过户桥和单拱桥,还有许多桥的造型千姿百态呢,你看,(出示各种桥的图片)这各种各样的桥真是数不胜数。
五、学习第四节
过渡:家乡的桥不光造型千姿百态,名称也很美。(出示桥名)有——(生)
1、请同学们自己用快速和慢速的方法读读桥的名字,感受一下两种读法的不同效果。(生自由读)来,快速读——,放慢速度读——
小结:快读,读出了桥的数量,慢读,把桥的形态读了出来。
2、这些小桥的名称特别多,由来也是各不相同的,元宝桥、骆驼桥是依据——(生),震龙桥、娘娘桥是依据——(生),如意桥是依据——(生)。更好玩的是,它们或——或——或——或——。你们看,老师用隶书写的震龙桥(出示)飘逸潇洒,用揩书写的元宝桥刚劲雄健。
3、江南的小桥名称真是如诗如画,充溢情趣!看,还有那些桥名呢!(放录像)
4、家乡的桥名千姿百态,字体各异,它们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生)难怪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生)。
5、家乡的桥名充溢了情趣。(出示第四节)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从这些桥里选取一种桥名,把它介绍给游客,你可以从名字的由来、字体以及和它有关的故事来介绍。
小结:家乡的桥成了我对儿时的回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它的造型那么——,名称——。可见作者对家乡的桥特别——(酷爱),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家乡桥的漂亮和特殊,我们一起读好3-5节。(音乐响起,全班齐读3-5节)
六、学习第1、2节
江南是我的家乡,而家乡的小河特别——(长),小桥的数量——(多)。下面我们一起协作着读好1、2两小节,老师先引读,你可要留意啊,老师可能变更依次读,听细致了。小桥的数量多,怎么多呢?读——(生)小河特别长,怎么长呢?读——(生),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师引读)
七、对最终一节的理解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忆桥的造型——,忆桥的名称——,忆桥是孩子们的——。
八、放录像(江南小桥的风景),学生轻轻跟着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结束全文。
关于桥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知道水乡的桥多、桥美。
2、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酷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我们上海在江南,在我们四周,有很多极富有特色的水乡小镇,老师先带你们去看一看。
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
2、有一位作家,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家乡的桥。
出示:我的家乡在江南。家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假如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自己轻声读。
老师引读:我的家乡在江南。江南的小河许多许多——小河长——桥随处可见——桥是我们生活中不行缺的一部分——
据说在一座水乡小镇上,竟有287座各种各样的小桥,那么多的桥,让作者难以遗忘,他说出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读
3、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
二、初识家乡的桥:
1、自己轻声读课文,看一看,你对家乡的桥了解了些什么?呆会儿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2、沟通的过程中随机板书:
造型
千姿百态
桥名
充溢情趣
孩子们的乐园
家乡的桥造型——而且桥名——更是——,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桥的。
3、再次引读描写桥多的句子。
三、观赏家乡的桥:
1、家乡的桥许多许多,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瞧,这是过户桥,这是元宝桥,这是单拱桥,这也是单拱桥……
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出示:最简洁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美丽、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矗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引读
自己轻声读一读,把这种姿态各异的感觉读出来,等会儿我们来进行一个朗读竞赛。
指名读
“进了月亮婆婆的家”,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感觉呀?请你读读上文想一想。(“很大很大的圆饼”和“夜里”泛红)
引读:天上一个圆圆的月亮,水里一个——再加上圆圆的——,难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标识标线更新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河北省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
- 2025年度企业网络安全维护及应急响应合同
- 贴地板砖施工方案
- 圩堤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 大管棚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托管中介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车辆租赁合同数据安全保密协议4篇
- 活动方案的通知
- 2025年二零二五厂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合同3篇
-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财务指标与财务管理
- 2023-2024学年西安市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全部教案
- 【京东仓库出库作业优化设计13000字(论文)】
- 保安春节安全生产培训
-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训练及答案(5篇)
- 劳务合同样本下载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演示
- GB/T 27030-2006合格评定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
- GB/T 13663.2-2018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