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2、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讲授新课】:(2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意图师:展示光绪帝像。光绪(1871—1908),4岁即位,终身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中。他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生:观察光绪帝像。师:在内忧外患前,你认为27岁的光绪帝应该怎么办?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结论:光绪帝不愿做“王国之君”,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国家危亡。引出课题:一、“变则存、不变则亡”师:在要不要变法的问题上,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生:由两组学生中选出的代表宣读他们从媒体上找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课前准备好的)师:如果你生活在1895年,你会支持哪派观点呢?生:参照书上75页的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在辩论中加深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师:总结归纳。结论: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变法;要变法,就先要变革政治体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从公车上书开始,然后再成立学会,加大宣传力度,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二、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内,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条除旧步新的诏令。你认为它新在哪里呢?生:仔细阅读变法的条文内容。学生逐条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例如:“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清制,严禁士民干政。而这里的“民”,则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让他们取得参政、议政的权利,这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总结:这是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使中国摆脱贫弱局面的方案。它使当时的中国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生:体会融入世界大潮的含义,发表见解。师:这个方案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三、戊戌政变:出示图像,简介谭嗣同。生:读《狱中题壁诗》。师: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于1898年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政措施。(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引申提问:你是怎么看待戊戌变法的。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结论: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图片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在老师的陈述中了解此人,思考问题,为回答做准备。培养学生从书本、网络等媒体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狂潮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摆脱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这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的中国人所追求的。它是学生认同的,也是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问题的潜在因素。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说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比能力。也是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层理解。当时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与时俱进。谭嗣同在刑场上的表现,领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加深对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的认识。【小结】:(3分钟)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练习】:(6分钟)1、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历史探谜一个多世纪前,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变法为何会失败众说纷纭,你认为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三、课堂延伸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一般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反封建的产物。为了铲除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愚昧、启发理智,上升期的资产阶级需要一个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启蒙”二字也就是启封建之蒙的意思)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教学创意: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展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提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两步进行:①辛亥革命的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辛亥革命的危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革命并不彻底。)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民主共和的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同志,使民主共和成为一句空话。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次空前的浪潮。【讲授新课】:(25分钟)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首先,要向学生简单介绍当时的背景,指出:为什么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中国会出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于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塑文化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然后,要让学生了解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都有哪些主要的领导者?他们有哪些主要的成就?他们发起这场运动的战场?他们的旗帜?陈独秀——《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义》;鲁迅——新文学巨匠。《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科学。2、陈独秀与《新青年》:首先,通过读书让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发起者。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是希望这本杂志如同青少年一样,给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直液,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参与这次的运动。其次,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四点,请同学们看课文,找一找,有哪四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出这两个口号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两个口号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具有什么性质?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代表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的孔子学说,批判为复辟开路的尊孔复古逆流。这里所谓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这里所谓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陈独秀认为,迷信和宗教,历史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扼杀群众的创造精神。要求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解放,就必须打破封建迷信和宗教崇拜,而科学和民主则是不可缺少的两件武器。充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在前期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冲击了封建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以及进化论观点为指导,是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心的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最后,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重点强调它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陈独秀提倡在内容上更深入地进行文学革命。他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废除反映旧思想的旧文学,提介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他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这里所说的“贵族文学”,即所谓“代圣贤之言”的封建文学。这里所说的“国民文学”,实际上是指反映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简单介绍胡适其人及其主要思想:胡适(1891年-1962年),初名嗣,学名洪驿,字适之。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出身于官宦兼茶商之家,父亲胡传曾经担任过台湾的知州和统领。1904年,胡适从故乡前往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梅溪学堂和中国公学,接触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赴美留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段求学生涯对胡适影响甚大。他回忆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然后,详细讨论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终身大事》为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文学革命”的口号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还最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另外,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一生除获得一个正牌博士外,还获荣誉博士学位多达35个,这是中外罕见的。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首先,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简单整理鲁迅的主要简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门面租赁合同标准格式
- 中外商品采购合同样本
- 专项商业助学贷款合同及其条款
- 万亩荒山绿化承包合同协议
- 二手房买卖合同
- 2025年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大型地块)1
- D类资金信托合同(浮动收益类)
- 个人商用房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三人合伙投资合同书
- 中外合资饭店合作开发合同
-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0-同构函数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运营效益及营销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上半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事业单位招聘68人(湖北武汉)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宁德时代笔试题库
- 五年级下册北京版英语单词
- 康复医院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
- 新课标I、Ⅱ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