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_第1页
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_第2页
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_第3页
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_第4页
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级会计经济法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在2017年两个批次考试中的平均分值为14.5分,预计2018年本章在每套考卷中的分值仍在15分左右,其中:(1)证券法律制度可以单独命制简答题、可以与公司法律制度相结合命制综合题;(2)票据法律制度可以单独命制简答题、可以与合同法律制度等相结合命制综合题。考点:公开发行行为的界定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1)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2)向累计超过200人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2.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3.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考点: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1.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一般条件(1)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2)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3)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4)上市公司最近36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5)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应当符合规定;(6)上市公司不存在不得公开发行证券的情形。2.配股(1)配股的特殊条件上市公司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的,除符合公开发行新股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2010年综合题)②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③采用代销方式发行。(2)配股失败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者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70%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3.增发的特殊条件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股份的,除符合公开发行新股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2)除金融类企业外,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3)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考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的条件1.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名。2.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相关链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时,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3.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4.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情形(1)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上市公司的权益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且尚未消除;(3)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且尚未解除;(4)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包括监事)最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5)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包括监事)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6)最近1年及1期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本次发行涉及重大重组的除外;(7)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考点:公司债券的发行(一)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应当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知悉并自行承担公司债券的投资风险,并符合下列资质条件:1.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上述金融机构面向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产品、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3.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企事业单位法人、合伙企业;4.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5.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6.名下金融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7.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合格投资者。(二)非公开发行1.发行对象(1)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应当仅向合格投资者发行,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每次发行对象不得超过200人。(2)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仅限于合格投资者范围内转让。转让后,持有同次发行债券的合格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3)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可以参与本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认购与转让,不受合格投资者资质条件的限制。2.信用评级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是否进行信用评级由发行人确定,并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三)公开发行公司债券2.信用评级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委托具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3.一次核准、分期发行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可以申请一次核准、分期发行。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发行人应当在12个月内完成首期发行,剩余数量应当在24个月内发行完毕。(四)可转换公司债券【例题·多选题】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7年)A.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时规定了转换办法B.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C.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债券上标明可转换公司债券字样D.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人在转换条件具备时必须使用转换权【答案】ABC【解析】(1)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选项B正确)。这种公司债券在发行时规定了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条件与办法(选项A正确)。当条件具备时,债券持有人拥有将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的选择权(选项D错误)。(2)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的,应当在债券上标明可转换公司债券字样(选项C正确),并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数额。考点:股票和债券的承销1.证券承销业务采取代销或者包销方式。【解释1】证券代销,是指证券公司代发行人发售证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解释2】证券包销,是指证券公司将发行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再进行发售(“先包后销”)或者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的承销方式(“先销后包”)。2.承销方式的选择(1)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未采用自行销售方式或者上市公司配股的,应当采用代销方式。(2)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承销团应当由主承销商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3.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4.证券公司在代销、包销期内,对所代销、包销的证券应当保证先行出售给认购人,证券公司不得为本公司预留所代销的证券和预先购入并留存所包销的证券。5.股票发行失败(1)股票发行采用代销方式,代销期限届满,向投资者出售的股票数量未达到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70%的,为发行失败。(2)股票发行失败后,主承销商应当协助发行人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股票认购人。考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一)公开募集基金1.公开募集基金,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注册,未经注册,不得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基金。2.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或者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规定核准的其他机构)应当自收到准予注册文件之日起6个月内进行基金募集;超过6个月开始募集的,原注册的事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当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当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重新提交注册申请。3.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4.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封闭式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达到核准规模的80%以上,开放式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超过核准的最低募集份额总额,并且基金份额持有人人数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自募集期限届满之日起10日内聘请法定验资机构验资。【解释1】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解释2】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者赎回的基金。【相关链接】股票发行采用代销方式,代销期限届满,向投资者出售的股票数量未达到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70%的,为发行失败。(二)非公开募集基金(私募基金)1.收益分配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的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由基金合同约定。2.登记备案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应当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各类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均应当向基金业协会办理备案手续。3.合格投资者(1)人数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2)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①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②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3)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①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②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③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④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4.私募基金的募资规则(1)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2)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3)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要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并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4)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或者委托销售机构销售私募基金,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5)投资者应当如实填写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问卷,如实承诺资产或者收入情况,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6)投资者应当确保投资资金来源合法,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投资私募基金。5.私募资金的投资运作规则(1)募集私募基金,应当根据或者参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并签订基金合同。(2)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提示】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2018年新增)(3)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的,应当坚持专业化管理原则。(4)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不得从事将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不公平的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5)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考点:股票的上市、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1.股票上市(1)条件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③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④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2)股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而非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2.股票暂停上市的情形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1)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2)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3)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4)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5)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3.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形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1)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2)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且拒绝纠正;(3)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其后1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连续4年亏损);(4)上市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5)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考点:公司债券的上市、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1.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条件(1)公司债券的期限为1年以上;(2)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3)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应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2.公司债券暂停上市交易的情形(1)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2)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公司债券上市条件;(3)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不按照核准的用途使用;(4)未按照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5)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3.公司债券终止上市交易的情形(1)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实后果严重的;(2)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公司债券上市条件,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3)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不按照核准的用途使用,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4)未按照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经查实后果严重的;(5)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6)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的。考点: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一)公募基金1.封闭式基金上市交易的条件(1)基金的募集符合规定;(2)基金合同期限为5年以上;(3)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4)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5)基金份额上市交易规则规定的其他条件。2.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1)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和登记,由基金管理人或者其委托的基金服务机构办理。(2)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个工作日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业务;基金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办理。(3)成立VS生效①投资人交付申购款项,申购成立;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确认基金份额时,申购生效。②基金份额持有人递交赎回申请,赎回成立;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确认赎回时,赎回生效。(二)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额转让投资者转让基金份额的,受让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且基金份额受让后投资者人数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即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考点:定期报告1.披露时间(1)常规披露(2)提前披露定期报告披露前出现业绩泄露,或者出现业绩传闻且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出现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本报告期相关财务数据。2.业绩预告上市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发生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变动的,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3.审计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4.定期报告的编制、审议和披露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编制定期报告草案,提请董事会审议;监事会负责审核董事会编制的定期报告;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定期报告的披露工作。考点:临时报告(一)重大事件的界定1.核心特征——对证券交易价格有较大影响凡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提出临时报告,披露事件内容,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2.重大事件——重点掌握项目(1)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如重大资产重组);(2)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总)经理(而非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履行职责;(3)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4)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5)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6)法院裁决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个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7)对外提供重大担保。3.重大事件——了解、熟悉项目(1)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2)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3)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4)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5)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6)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者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责令关闭;(7)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8)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9)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10)主要或者全部业务陷入停顿;(11)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12)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13)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被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1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披露时间1.上市公司应当在最先发生的以下任一时点起2个交易日内,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义务:(1)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件形成决议时;(2)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3)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并报告时。2.提前披露在上述规定的时点之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2个交易日内)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1)该重大事件难以保密;(2)该重大事件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3)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异常交易情况。3.后续披露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事件后,已披露的重大事件出现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进展或者变化的,应当及时披露进展或者变化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考点:内幕交易行为(一)基本规定1.谁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员?(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5)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6)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2.什么是内幕信息?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下列信息均属于内幕信息:(1)应提交临时报告的重大事件;(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7)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8)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3.什么是内幕交易行为?(2010年综合题)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二)周边制度1.短线交易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2017年简答题、2009年综合题)【提示1】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6个月时间限制。【提示2】公司董事会不依法收回该收益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在30日内执行,董事会未在规定期限内执行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董事会不按照上述规定执行,致使公司遭受损害的,负有责任的董事依法承担连带责任。2.证券业从业人员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用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3.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1)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6个月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2)除股票发行事项外,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考点:其他禁止的交易行为1.操纵证券市场(1)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4)以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2.虚假陈述行为,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3.欺诈客户行为(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5)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7)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4.其他禁止的交易行为(1)禁止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2)禁止法人出借自己或他人的证券账户,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买卖证券;(3)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4)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考点:上市公司的收购人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或者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方式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一)实际控制权1.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2.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3.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1/2)成员选任;4.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二)一致行动人1.一致行动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2.一致行动人的推定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3.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投资者认为自己与他人不应被视为一致行动人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反证据。(三)收购人资格与义务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上市公司:(1)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且处于持续状态;(2)收购人最近3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3)收购人最近3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4)收购人为自然人的,存在《公司法》规定的依法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其他情形。2.公告义务(1)实施要约收购的收购人应当编制要约收购报告书,聘请财务顾问,通知被收购公司,同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2)要约收购完成后,收购人应当在15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关于收购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予以公告。3.停止其他交易义务收购人在要约收购期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也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4.锁定义务(1)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但是,收购人在被收购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不受前述12个月的限制,但应当遵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豁免申请的有关规定。(2)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自上述事实发生之日起一年后,每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的2%的股份,该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锁定期为增持行为完成之日起6个月。考点:上市公司收购的权益披露1.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1)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2)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2.协议转让(1)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拟达到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2)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达到或者超过5%的,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作出报告、公告前,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考点: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1.强制要约收购义务的触发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2.收购要约(1)支付方式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用现金、依法可以转让的证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支付方式进行。(2)收购人应当公平对待被收购公司的所有股东,持有同一种类股份的股东应当得到同等对待。(3)期限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但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4)撤销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5)变更①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并通知被收购公司(无须再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事前行政许可)。②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收购人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6)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不得辞职。3.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后果(1)收购期限届满,被收购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由证券交易所依法终止上市交易(无须先暂停上市,直接终止上市)。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2)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与被收购公司合并,并将该公司解散的,被解散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3)收购行为完成后,被收购公司不再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应当依法变更企业形式。【总结】股票转让的限制1.发起人(1)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2)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25%);但下列两种情形不受该规定限制:①因司法强制执行、继承、遗赠、依法分割财产等导致股份变动的;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不超过1000股的,可一次全部转让。(3)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4)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①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③自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发生之日或在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2个交易日内;④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期间。(5)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6个月时间限制。3.证券业从业人员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用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4.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1)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6个月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2)除股票发行事项外,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5.通过证券交易所±5%(1)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2)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导致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1)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6.协议转让±5%(1)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拟达到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2)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达到或者超过5%的,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作出报告、公告前,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7.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8.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9.收购(1)收购人在要约收购期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也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2)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但是,收购人在被收购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不受前述12个月的限制,但应当遵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豁免申请的有关规定(3)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自上述事实发生之日起一年后,每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的2%的股份,该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锁定期为增持行为完成之日起6个月。考点:最大诚信原则1.是否如实告知?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保险公司)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提示】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2.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后果(1)能否解除合同?①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②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仍然收取保险费,又依照最大诚信原则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③保险人的解除合同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提示】(1)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解除权消灭。(2)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即使得知解除事由也)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答案】B(2)如果保险合同解除,已交纳的保险费能退吗?①不赔不退对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解除合同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费。②不赔但退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3.人身保险年龄申报不真实的特殊规定(误告)(1)谎报的年龄突破承保年龄底限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或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2)谎报的年龄仍在承保年龄范围内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的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无权要求解除合同)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但若投保人为此支付的保险费多于应交的保险费,保险人应当将多收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考点:保险利益原则1.何谓保险利益?(1)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①本人;②配偶、子女、父母;③上述人员以外的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④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⑤与投保人之间不具有上述关系,但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2)在财产保险中享有保险利益的人员范围主要有:①对财产享有法律上权利的人,如所有人、抵押权人、留置权人等;②财产保管人;③合法占有财产的人,如承租人、承包人等。2.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效力(1)人身保险合同①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②保险合同订立后,因投保人丧失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当事人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③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但投保人主张保险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财产保险合同①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②如果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不得对保险人行使请求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考点: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财产保险合同所特有的一项原则。保险人的赔付以投保时约定的保险金额(保险人的最高赔偿限额)为限,而且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超过保险金额的损失,保险人不予赔偿。具体而言:1.足额保险合同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保险合同中,如果保险标的遭受全部损失,保险人即按保险金额赔偿;如为部分损失,则按实际损失赔偿。2.不足额保险合同(低额保险)保险金额小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3.超额保险合同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考点:保险公司1.注册资本(1)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2)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3)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2.对寿险的特殊保障(1)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合并、分立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2)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3)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但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3.再保险(1)原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2)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考点: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1.保险代理人(1)保险代理人是保险人的委托代理人;向保险人收取佣金;以保险人的名义,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由保险人承担责任。(2)保险代理人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3)个人保险代理人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2.保险经纪人(1)保险经纪人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实施保险经纪行为;保险经纪人既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代理人。(2)保险经纪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从事保险经纪行为;在选择保险人并与保险人进行洽谈时,应当按照投保人的指示和要求行事,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3)佣金①保险经纪人的佣金一般由保险人支付;②如果保险经纪人与投保人约定,投保人应当为保险经纪人的中介服务提供佣金的,投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予以支付;③保险经纪机构不得同时向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收取佣金。(4)保险经纪人是专门从事保险经纪活动的单位,不能是个人。考点: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一)当事人VS关系人1.投保人和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2.投保人可以同时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案例1】王某为其妻子李某向A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经李某同意,保险合同约定如果李某不幸去世,相关保险金将归其子小王所有。【解析】(1)王某为投保人,李某为被保险人,小王为受益人,A保险公司为保险人;(2)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为王某和A保险公司,而李某和小王是该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案例2】王某为其所有的房屋向B保险公司投保了火灾险。【解析】(1)王某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险人(其财产受保险合同保障);(2)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特有的概念,财产保险合同的索赔权利人是被保险人(即如果发生保险事故,王某有权向B保险公司索赔);(3)王某和B保险公司是该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当然,该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也是王某,因为王某身兼2种身份。(二)被保险人1.财产保险中自然人和法人均可以作为被保险人,但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只能是自然人。2.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1)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此限。(2)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无效;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此限。①当事人订立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在合同订立时作出,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追认。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并认可保险金额:(A)被保险人明知他人代其签名同意而未表示异议的;(B)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C)有证据足以认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其他情形。(3)按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质押。(三)受益人1.受益人的指定(1)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也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提示】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应认定指定行为无效。【相关链接】财产保险合同的索赔权利人是被保险人,且其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2)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存在争议,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之外另有约定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①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②受益人仅约定为身份关系,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主体的,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不同主体的,根据保险合同成立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③受益人的约定包括姓名和身份关系,保险事故发生时身份关系发生变化的,认定为未指定受益人。2.受益人的资格(1)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2)自然人、法人均可作为受益人。(3)已经死亡的人不得作为受益人,胎儿作为受益人应以活着出生为限。3.受益人的顺序与份额(1)受益人为数人的,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未确定受益份额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2)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部分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死亡、放弃受益权或者依法丧失受益权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处理;保险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①未约定受益顺序及受益份额的,由其他受益人平均享有。②未约定受益顺序但约定受益份额的,由其他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③约定受益顺序但未约定受益份额的,由同顺序的其他受益人平均享有;同一顺序没有其他受益人的,由后一顺序的受益人平均享有。④约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的,由同顺序的其他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同一顺序没有其他受益人的,由后一顺序的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4.保险金的继承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①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②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③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5.丧失受益权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6.变更受益人(1)谁有权变更受益人?①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②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人民法院应认定变更行为无效。(2)何时变更?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变更受益人,变更后的受益人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3)变更何时生效?①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当事人主张变更行为自变更意思表示发出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②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未通知保险人,保险人主张变更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考点:保险合同的订立(一)保险合同的成立1.保险合同是诺成合同,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投保、要约),经保险人同意承保(承诺),保险合同成立。2.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3.保险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1)符合承保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险费;保险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二)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1.未说明,不生效对保险人的免责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说明,未作提示或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提示、说明的方式(1)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在投保单或者保险单等其他保险凭证上,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者其他明显标志作出提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履行了《保险法》规定的提示义务。(2)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保险法》规定的明确说明义务。(3)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3.举证责任(1)保险人对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2)投保人对保险人履行了符合《保险法》及其司法解释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确认的,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另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除外。(三)保险合同的形式1.保险合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保险单、保险凭证、暂保单、投保单、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书面形式。2.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认定:(1)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2)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3)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4)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考点:保险合同的履行1.投保人一方的义务(1)支付保险费的义务①当事人以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他人已经代为支付保险费为由,主张投保人对应的交费义务已经履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②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3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6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③因投保人未按照规定支付保险费而导致合同效力中止的,经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协议,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合同效力恢复。但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2年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2)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①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②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③被保险人未履行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3)保险事故发生后的通知义务(“通知出险”)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4)接受保险人检查,维护保险标的安全义务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的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5)积极施救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当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2.保险人的义务(1)给付保险赔偿金或保险金的义务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60日内,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数额先予支付;保险人最终确定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应当支付相应的差额。(2)支付其他合理、必要费用的义务①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用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②保险人、被保险人为查明和确定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的损失程度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③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保险人承担。3.索赔(1)财产保险合同的索赔权利人是被保险人,且其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合同的索赔权利人是被保险人或受益人。(2)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5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相关链接】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考点:保险合同的变更1.财产保险标的的转让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险标的转让,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提示】货物运输合同允许保险单随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只须投保方背书即可转让。2.一般情况下,变更保险合同的内容需要取得保险人的同意,但在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即可。考点:保险合同的解除1.投保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1)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无理由解除)除《保险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2)后果①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通知之日起30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②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责任开始前,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手续费,保险人应当退还保险费;保险责任开始后,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2.保险人单方解除合同权——出现法定事由方可解除(1)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2)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3)骗保①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未发生保险事故,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②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4)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5)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被保险人未按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的或者保险人要求增加保险费被拒绝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6)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2年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恢复合同效力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3.投保人、保险人均可解除合同(针对财产保险合同)(1)情形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的,自保险人赔偿之日起30日内,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也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15日通知投保人。(2)后果合同解除的,保险人应将保险标的未受损失部分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考点:财产保险合同的代位求偿制度1.何谓代位求偿制度?(1)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2)不承担赔偿责任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3)放弃无效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4)如果因被保险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求偿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2.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其取得代位求偿权(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算。3.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4.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例如保姆)故意对保险标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提示】(1)故意,可以代位求偿;(2)非故意,哪怕是重大过失,不可代位求偿。考点: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条款1.不丧失价值条款由于人身保险具有储蓄性质,投保人缴纳保险费达到一定年限后,保险单就具有相当的现金价值。如果投保人不愿意继续投保而要求退保时,保险金所具有的现金价值并不因此而丧失。(1)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2)即使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虽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若投保人已交足2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就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3)因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导致其伤残或者死亡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2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2.自杀条款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2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合同届满2年后,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应按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考点:票据的种类(一)从票据当事人角度分类(二)从付款期限角度分类【提示】纸制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考点:与票据相关的各种关系1.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1)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2)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基础关系相分离,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否有效,对票据关系都不起影响作用。(3)票据关系因一定原因失效,亦不影响基础关系的效力。2.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1)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不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票据当事人之间与票据有关的法律关系。例如,票据上的正当权利人对于因恶意而取得票据的人行使票据返还请求权而发生的关系,票据付款人付款后请求持票人交还票据而发生的关系,利益返还请求权等。(2)利益返还请求权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考点: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1.行为人必须具有从事票据行为的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无缺陷。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3.票据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4.票据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考点:票据上的签章1.签章人VS票据债务人(1)票据签发时,由出票人签章;票据转让时,由背书人签章;票据承兑时,由承兑人签章;票据保证时,由保证人签章。【提示】上述签章均使得签章人承担票据债务。(2)票据代理时,由代理人签章。【提示】由代理人签章,但:①在有效代理情境下,由被代理人承担票据责任;②在无权代理情境下,由签章的无权代理人承担票据责任。(3)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由持票人签章。【提示】持票人签章表明其票据权利已经得到满足,全体票据债务人的票据责任消灭。2.如何正确签章?(1)自然人的签章①自然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自然人的签名或盖章。②自然人在票据上的签名为该当事人的本名(合法身份证件上的姓名)。(2)单位的签章①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②支票的出票人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其预留银行的签章。【提示】支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未加盖与该单位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财务专用章而加盖该出票人公章的,签章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③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④商业汇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⑤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本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3.签章不符合规定的后果(1)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无效。(2)承兑人、保证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规定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他符合规定签章的效力。(3)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规定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前手符合规定签章的效力。考点:票据行为的代理1.票据代理的行为形态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时,必须在票据上以自己(而不是被代理人)的名字或名称作签章,且应在票据上表明代理关系。2.无权代理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3.越权代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应当就其超越权限的部分承担票据责任。考点:票据权利的取得1.票据权利的种类(1)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2)一般情况下,持票人应当首先行使付款请求权,得不到付款时,方可行使追索权。2.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1)出票取得;(2)转让取得;(3)通过税收、继承、赠与、企业合并等方式获得票据。3.当事人能否取得票据权利的判断(1)对价①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②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之限制;但其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前手。(2)因欺诈、偷盗、胁迫、恶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考点: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措施(一)挂失止付1.可以挂失止付的票据(1)已承兑的商业汇票;(2)支票;(3)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4)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2.暂时的预防措施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之日起12日内未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挂失止付通知书失效。3.非必经程序挂失止付并不是票据丧失后票据权利补救的必经程序,而只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最终要通过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普通诉讼来补救票据权利。【解释】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不挂失止付)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二)公示催告1.哪些票据丧失可以申请公示催告?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丧失的,失票人可以申请公示催告。【提示】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现金支票不得背书转让,这些票据不能申请公示催告。2.谁可以申请公示催告?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失票人,是指在丧失票据占有以前的最后合法持票人,也就是票据所记载的票据权利人。3.公示催告的程序(1)人民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申请的,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相关链接】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之日起12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挂失止付通知书失效。(2)发出公告①法院在受理后的3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②公示期间不得少于60日,且公示期间届满日不得早于票据付款日后15日。(3)申报权利①在除权判决作出前,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法院应当通知其向法院出示票据,并通知公示催告申请人在指定的期间查看该票据。②公示催告申请人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与利害关系人出示的票据不一致的,应当裁定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③如果有利害关系人前来就同一票据申报权利,法院并不在该程序之下对申请人与申报权利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实体审理,而是会裁定终结该程序。申请人如欲主张票据权利,可以向对方提起普通民事诉讼。④如果没有人在指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则可以推定申请人的主张成立。(4)除权判决在申报权利的期间无人申报权利,或者申报被驳回的,申请人应当自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之日起1个月内申请作出判决;逾期不申请判决的,终结公示催告程序。【提示】申请人应当主动、及时申请法院作出除权判决。申请人不申请,法院并不主动作出除权判决,而是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4.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公示催告申请人有权依据判决向付款人请求付款。(三)普通诉讼1.普通诉讼,是指丧失票据的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定付款人于票据到期日或判决生效后支付或清偿票据金额的活动。2.失票人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担保;担保数额相当于票据载明的金额。3.在判决前,丧失的票据出现时,付款人应以该票据正处于诉讼阶段为由暂不付款,并将情况迅速通知失票人和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终结诉讼程序。考点: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1.对出票人或承兑人的权利(1)持票人对远期汇票的出票人、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2)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2.对一般前手(除出票人、承兑人以外的其他前手)的权利(1)持票人对一般前手的首次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2)持票人对一般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提示】先看向谁行使票据权利,再谈适用何种消灭时效。考点:票据抗辩1.对物抗辩,是指基于票据本身存在的事由而发生的抗辩,这一抗辩可以对任何持票人提出。其主要包括下列情形:(1)票据行为不成立而为的抗辩(如票据应记载的内容有欠缺、票据债务人无行为能力);(2)依票据记载不能提出请求而为的抗辩(如票据未到期);(3)票据载明的权利已经消灭或者已失效而为的抗辩(如票据债权因付款、抵销、提存、免除、除权判决、时效届满而消灭);(4)票据权利的保全措施欠缺而为的抗辩(如应作成拒绝证明而未作);(5)票据上有伪造、变造情形而为的抗辩。2.对人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抗特定债权人的抗辩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3.票据抗辩的限制(1)凡是善意的,已付相当对价的正当持票人可以向票据上的一切债务人请求付款,不受前手权利瑕疵和前手相互间抗辩的影响。(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2015年、2013年简答题)(3)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2013年简答题)考点:票据的伪造和变造1.伪造(1)票据的伪造是指假冒他人名义或虚构他人的名义而进行的票据行为。【提示】票据伪造行为是针对票据上的“签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