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一、概述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是为了精确 测定液化石油气的组分,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两个产品标准中,对于相应的产品都规定了C5及C5+的总含量上限指标,由于C5及C5+含量过多,就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挥发性减弱、密度增大,且使用时,罐内残余多,使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目前,我国的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标准有两个,即GB/T10410.3《液化石油气组分测定法》和SH/T0230《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均采纳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液化石油气组分。由于GB11174和GB9052.1两个产品标准中均引用SH/T0230试验方法,所以本节着重介绍该试验方法。二、原理试样在汽扮装置内被匀称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并被分别成单体组分,经热导检测器检测记录相应的检测信号,并经数据处理,采纳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三、仪器设备(1)气相色谱仪:带有热导检测器(灵敏度优于1000mV·mL/mg苯)和色谱数据处理机。(2)汽扮装置:具有使液化石油气匀称汽化的功能。(3)四通阀。(4)转子流量计:流量范围0~100mL/min。四、试剂及材料(1)十二醇/多孔硅珠(HDG-202A):80~100目色谱固定相。(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固定液。(3)6201担体:60~80目。(4)乙醚:化学纯。(5)变色硅胶。(6)分子筛:干燥用。五、试验预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制备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配比,在天平上称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g,溶于适量的乙醚中,然后渐渐加入40g6201担体,搅拌匀称之后置于红外灯下烘干或让其自然风干,直至没有乙醚气味为止。然后将其填入色谱柱管(不锈钢)中,要求填充紧密匀称。2.十二/多孔硅珠(HDG-202A)色谱柱制备将十二醇多孔硅珠(HDG-202A)色谱固定相填入柱管中,要求填充紧密匀称。3.气相色谱仪的改装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气相色谱法)的流程如图1-6-2所示。气相色谱仪的改装主要对气路进行改装,要求是当C4组分出完后,转动四通阀,可以反吹C5。假如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柱,在仪器灵敏度能够达到检出0.5%组成含量时,也可以不改装仪器气路。目前,由于气相色谱仪进展快速,专用的炼厂气分析仪和色谱柱都有成系列商品,用户可购买煤厂气分析仪或依据自己已有的设备,购买合适的炼厂气色谱柱。另外,由于油气田液化石油气只含有饱和烃,也可用OV系列或SE系列色谱柱进行分析。4.色谱柱的老化在测定前,需将柱箱升至合适的温度进行色谱柱的老化。老化的温度和时间如下。
<imgsrc=“/UploadFiles/2015001/20153/Manage/201503211612429345.jpg”/图1-6-2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流程示意图1-试样钢瓶或聚乙烯管;2-容器阀;3-流量调整阀;4-转子流量计;5-定量进样六通阀;6-色谱仪;7-载气;8-接汽化室;9-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管理办法(试行)
- 医院管理培训课程
- 消防标志图示大全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第3O卷
- 用英文介绍西安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英语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导游职业规划书
- 元宵节主题模板32
- 鸟窝创意美术课件
- 枢纽大桥工程施工合同(2篇)
- 生活方式疾病
- 三方委托收款开票合同范本
- 燃气公司财务的管理制度
- 山西省灵丘县山西省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银、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
-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英语(含答案解析)
- 物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个关键节点清单
- 公司装修许可证
- CQI-12涂装系统评审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弯沉值计算表格-你懂得
- 2023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英文)-国际能源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