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关系_第1页
玉米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关系_第2页
玉米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关系_第3页
玉米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关系

影响玉米产量稳定的因素包括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措施,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的相对生境压力。黄淮海霞玉米区是中国的第二块玉米生产区。然而,该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经常发生不良的天气,如暴雨和雨。每年的产量损失为5%10%,在特殊年份达到50%以上。因此,如何选择抗逆反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已成为玉米育种家讨论的问题。根系不发达,穗高太高是玉米植株坍塌的主要原因。其中,由于气生根发育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兔子的重量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收获阶段的粉末前)。人工栽培可以用来补偿高产,但通常不对产量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茎高度过高,植物重心过高,这种背景很难实施有效的抗逆措施,这将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一定大小的玉米,如果根系大小、穗高、穗高和种子粒重的性能,应增加或减少植株重心,以提高或改善穗高和穗高的比例。降低植株重心,提高玉米抗逆反伏能力。在本研究中,采用四种类型的黄岩和20种美国杂交后代的20个二环路系,采用c试验来设计叶片内的横截面,叶片内的高度、叶片高度、叶片高度和子粒重量的特性,以研究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抗弯玉米育种提供一种新策略。1材料和方法1.1黄改系和z舞昌系的杂交研究2008年冬在海南以20个美国优良杂交种选育的20个二环系为母本,以黄改系P72、新7红、K17和Z舞昌523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组配了80个杂交组合,用于玉米穗上节间数、株高、穗位高和子粒重性状的配合力分析.1.2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009年夏把80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和浚县农科所.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次重复,单行区,行距0.67m,株距0.22m,每行20株.1.3穗上节位和子粒重的测量吐丝后每个重复的每个材料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用于株高、穗位高和穗上节间数等性状的测量.从地面到雄穗顶端的高度为株高,从地面到第1个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为穗位高,第1个果穗着生节位以上节间数为穗上节间数.成熟后以行为单位收获果穗行头除外,脱粒后称取每行的子粒重作为小区产量(子粒重).1.4形态性状的统计处理利用SAS软件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进行通径分析,并利用GWBASTC软件计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总配合力.2结果与分析2.1基因型间及杂交间穗上节数性状的比较对80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穗上节间数及穗位高/株高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表1).结果表明,除穗上节间数外,其它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和不同地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虽然父本穗上节间数的差异极显著,但母本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从而直接决定了不同基因型组合间穗上节间数差异不显著,说明杂交种的穗上节间数可能表现为中亲遗传.相反,穗位高/株高性状的差异无论在父本间、母本间还是杂交组合间,其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穗位高/株高可以作为衡量植株重心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指标.2.2产量与穗位高、株高的通径分析对株高、穗位高、穗上节间数、穗位高/株高及子粒重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2).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及穗位高/株高与子粒重之间都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上节间数与子粒重呈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并没有达到显著,而穗上节间数与穗位高/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于产量(子粒重)是植株各性状之间相互协调和制约关系的最终体现,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并不能反应它们与子粒重之间的真实关系.与相关性分析相比,通径分析更能体现植株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进一步的通径分析(表3)结果表明,株高的确与子粒重呈正相关,是提高产量的正向因子,与子粒重的通径系数为2.7531;而穗位高/株高则是子粒产量的负向限制因子,与子粒重的通径系数为-2.2429.株高可能是通过促进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对子粒重起正向作用,而穗位高/株高则限制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对子粒重起负作用.相对穗位高/株高而言,穗上节间数更易观察统计、误差小,对特定玉米杂交种来说,其株高相对稳定时,通过增加穗上节间数来降低穗位高,可以明显增强品种的抗倒伏能力,是规避玉米倒伏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2.3子粒重总配合力效应P72的株高、穗位高、穗上节间数、穗位高/株高及子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在4个父本黄改系中表现都比较突出(表4).若能适当降低其穗位高,同时利用其较高的穗位高/株高和子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培育出抗倒、高产、优良杂交种的可能性很大.虽然K17的穗上节间数的一般配合力很高,对于降低特定材料的穗位高/株高有较大的利用潜力,但其株高的一般配合力很低,是生产上利用时应该克服的屏障.Z舞昌523穗上节间数的一般配合力仅次于K17,而且其子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也仅次于P72,对于通过增加穗上节间数来降低穗位高/株高,降低植株重心,增强抗倒伏能力也有较好的利用价值.进一步的总配合力效应分析(表5)结果也表明,P72与绝大多数二环系组配后在子粒重性状上都表现较好的总配合力效应(正值),而K17则相反,该系与绝大多数二环系组配后在子粒重性状上表现都较差,总配合力相应多为负值.从表5还可以看出,综合K17的低穗位高及穗上节间数株高一般配合力高或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二环系的优点,可组配出在株型和产量方面表现都比较优良的杂交种(如P17×K17).虽然P72在株高、穗上节间数和子粒重上的表现都比较好,但所检测的20个二环系由于没有能够弥补P72重心偏高造成的不足.所以,得到的组合尽管在子粒重性状上表现相对比较突出,其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新7红、Z舞昌523与二环系得到的组合中,没有检测到在所分析性状中总配合力效应表现都比较好的.尽管有些组合中,其株高的总配合力效应很高,但其较高的穗位高及穗位高/株高总配合力影响了其最终的子粒重总配合力效应大小.续表Continuingtable为检测株高、穗位高、穗上节间数、穗位高/株高等性状的选择世代,确定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是必要的.遗传力分析(表6)的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株高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比较高.但这些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的差异较大,说明环境变异的影响较大.可见,对这些性状不应在特别早的世代进行选择.与之相比,穗上节间数受环境影响很小,可以在较早的世代选择,因为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不仅高而且差异很小.3穗位高/株高性状与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关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株高、穗位高、根系强度及茎秆韧性等性状上,但这些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不易作为稳定的抗倒伏性衡量指标.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株高和穗位高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虽然很高,但其狭义遗传力的降低幅度都很大,意味着环境效应对这些性状的遗传有较大的影响.LI等将穗位上高度与穗位高的比例作为抗倒性的一个衡量指标,并进行了QTL分析;闫洪奎等的研究认为穗位高/株高和穗位高/穗位上高度在评价植株抗倒性方面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认为穗位高/株高性状,可以用来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结论在TANG等研究节间长与玉米株高形成关系的报道中也有佐证.而一个品种或自交系的地上节间数基本保持不变,其穗上节间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果穗的着生部位,控制着株高/穗位高的比例,影响穗位的相对高度和重心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其后期的抗倒伏能力.本研究中,穗上节间数的遗传力很高,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的差异很小,与其它性状相比,更能稳定遗传、更容易调查统计.在株高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果穗上节间数多,则穗位高就会相应降低.穗上节间数与穗位高(植株重心高度)的这种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黄改系因其具有灌浆速率快、综合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黄淮海夏玉米和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但组配的杂交种抗倒伏能力差.除其选系根系发育不良外,该类群选系的穗上节间数普遍较少,是导致杂交种穗位过高并容易倒伏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配合力分析证明,黄改系K17在增加穗上节间数,降低穗位高/株高,稳定植株重心,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子粒重方面有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而黄改系P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