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工程勘察资质证书★证书等级:综合类甲级★证书编号:B150002934★发证单位:城乡建设部陶家隧道工程(K6+500~K19+990.538)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共四册第二册:K11+780~K15+460)工号:2017Y95目录-PAGE17-1前言 61.1勘察任务由来 61.2工程概况 61.3勘察目的与任务 71.3.1目的 71.3.2任务 7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规范 81.4.1主要依据 81.4.2主要技术规范 81.5工程勘察等级判定 81.6勘察阶段的判定 91.7勘察范围的判定 91.8前人工作成果 91.9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131.9.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与方法 131.9.2完成工作量 131.9.3工作质量评述 142自然地理概况 162.1地理位置 162.2气象 162.3水文 163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 183.1地形地貌 183.2地层岩性 193.3地质构造 223.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33.4.1新构造运动 233.4.2地震 233.5不良地质现象 233.6地表建(构)筑物 233.7特殊性岩土 244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254.1物探测试 254.1.1钻孔物探 254.1.2地面物探 284.2室内试验 344.2.1样品数量统计 344.2.2室内试验成果统计 354.2.3岩土设计参数建议 354.3土、石可挖性分类 365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 395.1隧址区水文地质单元 395.2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405.2.1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富水性 405.2.2基岩(红层)裂隙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405.2.3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415.2.4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415.2.5隔水层 425.3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425.3.1可溶岩组分布 425.3.2岩溶发育形态及特征 425.3.3岩溶发育基本条件 455.3.4岩溶发育基本规律 455.3.5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465.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475.4.1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径、排 475.4.2基岩(红层)裂隙水的补、径、排 475.4.3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地下水的补、径、排 485.4.4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 485.5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495.6隧址区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 495.7已建隧道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515.8水文地质试验 555.9水土(岩)的腐蚀性评价 565.9.1水的腐蚀性评价 565.9.2土(岩)的腐蚀性评价 576线路区主要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596.1隧道洞身涌水 596.1.1涌水量计算 596.1.2隧道涌水量预测 606.1.3外水压力 616.2地面塌陷 616.3岩溶及岩溶突水、突泥 626.4暗河 636.5煤窑采空区 636.6瓦斯等有害气体 646.7岩爆及软弱围岩大变形 646.8水资源漏失 646.9石膏的腐蚀性、膨胀性 656.10次生灾害 657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667.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667.2进洞口评价 667.3出洞口评价 687.4洞身评价 707.4.1隧道围岩分级原则 707.4.2隧道围岩分级 717.4.3分段评价 718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58.1管理用房 758.1.1管理用房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758.1.2地震效应评价 768.1.3挡墙工程地质评价 768.1.4设计参数 778.1.5拟建物持力层选择与基础型式建议 778.1.6成桩可能性分析 788.2设备用房(3#变电所) 798.2.1设备用房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798.2.2地震效应评价 798.2.3设计参数 798.2.4拟建物持力层选择与基础型式建议 808.2.5成桩可能性分析 809拟建工程建设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829.1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 829.2对环境的影响 829.2.1岩溶(地面)塌陷 829.2.2水源枯竭 829.2.3废水 839.2.4弃碴 839.3临近工程施工经验 8310地震效应评价 8411地质条件对本工程的风险分析评价 8512天然建筑材料 8612.1砂砾料 8612.2人工灰岩粉碎砂 8612.3条(块石)料 8612.4施工用水和营运用水 8613结论及建议 8713.1结论 8713.2建议 88附图附图0工程地质图例共1张附图1工程地质图1:10000共2张附图2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1:2000共5张附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500、1:2000共60张附图4钻孔柱状图1:200、1:500共57张附表附表1钻孔成果统计表附表2岩土试验成果统计表附件附件1物探测试报告附件2岩、土、水试验成果报告附件3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4任务委托书附件5测量说明附件6外业见证报告附件7陶家隧道工程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勘察任务由来陶家隧道工程是连接中梁山东西两侧的一条重要通道。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根据最新交通规划成果,本项目是城市快速路五横线的一部分,属于重庆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起于绕城高速西侧九龙坡与江津交界处,途经陶家镇、中梁山、跳蹬、小南海等片区,终点接快速路二纵线李家湾立交。陶家隧道是本项目穿中梁山段设置隧道,位于华福隧道南侧约2.0km,西侧为九龙坡陶家片区,东侧是大渡口小南海、跳蹬片区。图1.1-1项目区位图受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1.2工程概况该工程起于九龙坡、江津交界处,途径九龙坡陶家、中梁山、大渡口跳蹬小南海片区,终点接快速路五横线李家湾立交,全长约19.9km,全线含4座全互通式立交(不含一纵线相交的陶家立交)及5座简易立交,含特长隧道(陶家隧道)1座,长约3.7km,拟建隧道北侧距既有华福路华福隧道约2.0km,南侧距在建渝黔铁路西风岭隧道约1.6km。本次详细勘察范围为道路里程桩号K6+500~K19+990.538,全长约13.5Km。图1.2-1工程平面示意图图1.2-2工程纵断面示意图本工程勘察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主线K6+500~K11+780,第二部分为主线K11+780~K15+460,第三部分为主线K15+460~K18+500,第四部分为K18+500~K19+990.538。本报告勘察范围为第二部分,包含陶家隧道及隧道相关附属设施。根据设计方案,道路等级属城市主干道。道路设计时速为80km/h,标准路幅宽36m,为双向六车道。全线含深埋长隧道1座(陶家隧道),隧道部分为该工程的控制性工点。主要工点设计指标如下:隧道陶家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向行驶,陶家隧道起始里程左线ZK11+810~ZK15+444,左洞总长3634m,右线K11+810~K15+445,右洞总长3635m,左右线中心间距为40m,设计标高243.172~254.358,最大埋深约250m。该隧道属深埋特长隧道,两条隧道洞身平面呈直线型,洞轴线走向约80°,隧道开挖洞宽13.80m,高9.00m。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1.2-1陶家隧道主要技术标准序号类别设计取值1设计基准期100年2设计行车速度隧道80km/h3最大纵坡2.8%4荷载标准城-A5设计抗震标准基本烈度Ⅵ度,采取Ⅶ构造措施6建筑限高隧道净高H=5.0m7防水等级二级8行车方向单向行驶9隧道型式分离式10通风标准全线采用纵向射流风机机械通风方式11隧道内卫生标准正常营运时≤100ppm;阻滞时,短时间(20min)以内,≤150ppm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3#变电所)管理房层数为1层(包含地下一层),地下室层高4.8m,首层层高5.7-7.5m。管理用房合计1269.58平方米。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池和水泵房,设双层楼板完全与地上部分脱开。±0=227.800m,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础/独立基础。设备房(3#变电所)层数为1层,层高5.1m,建筑面积为246.24平方米。±0=245.500m,框架结构,拟采用独立基础。③挡护工程表1.2-3挡墙主要设计指标编号位置起点里程终点里程支护形式均高(m)长度(m)DQ1管理用房南侧边坡主线桩号YK11+540主线桩号YK11+574桩板挡墙、锚杆挡墙1.5-1034.0DQ2管理用房东侧边坡主线桩号YK11+560主线桩号YK11+562桩板式挡墙4.732.01.3勘察目的与任务1.3.1目的在初勘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查明隧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参数。1.3.2任务1、紧密结合工程,对隧道进出洞口、隧道洞身、管理用房与设备房及挡墙等重点地段进行加密勘探及测试;2、详细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性质、规模、机制、稳定性及对拟建项目的危害、治理措施及参数;3、对特殊性岩土进一步勘探;4、隧道段布置隧道深孔有针对性地揭露地层岩性、岩溶、采空区及水文情况等,并进行各项测试,以合理确定及评价围岩类别、瓦斯、采空区、隧道涌水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5、详细查明含煤地层分布、成层特征、埋藏深度、厚度等,明确采空区的范围及影响情况,评价瓦斯及突水危害等;6、对隧道进出洞口的边坡(顺向坡)定性定量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合理的支护措施及参数;7、对隧道开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8、对相邻建筑影响进行评价;9、对路基干湿类型进行评价;10、查明埋藏河道、沟滨、墓穴、孤石、防空洞等不利地下埋藏物;11、详细查明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并评价隧道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和隧道穿越各含水层的涌水量及地下水的侵蚀性。特别注意须家河组地层含水性及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地层的岩溶及岩溶突泥突水对隧道的影响;12、详细查明隧道管理用房及设备房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设计参数,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并提出相关的工程建议;13、对管理用房及设备房填方地段的整体稳定性做出评价,并给出适宜的支挡结构建议及参数;14、对管理用房挖方地段进行重点勘探,提取岩土展布及岩土参数,对开挖方式、施工注意事项提供建议。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规范1.4.1主要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建设部第115号文《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意见》渝建〔2013〕373号。1.4.2主要技术规范(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07.1-2018;(7)《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8)《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1)《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参考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3)《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J50T-189-2014;(4)其它相关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1.5工程勘察等级判定拟建道路为城市主干道,陶家隧道为深埋长隧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地形地貌较复杂,岩层倾角8~74°,地质环境已经受到强烈破坏,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场地类别为复杂场地;地层岩性以填土、粉质粘土及泥岩、页岩、砂岩、灰岩、白云岩为主,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围岩或地基、边坡的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JB50-174-2014表3.2.2的规定,在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复杂时,勘察等级均为甲级。故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5-1工程场地及岩土条件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场地复杂程度地形、地貌构造剥蚀浅丘~低山地貌,地形坡角5°~80°一级(复杂)一级(复杂)岩层倾角(°)8~7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不均匀,有素填土土层厚度(m)约0~13.1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一般发育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强烈环境条件复杂1.6勘察阶段的判定根据渝建[2013]346号文件《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判定,本项目需进行初步勘察,由我院前期已对该场地进行了初步勘察,编制了《陶家隧道工程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桩号:K11+780.000~K18+500)》,该报告于2017年09月通过了“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审查通过,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1.7勘察范围的判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文件《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判定,本次勘察满足勘察范围要求,详见下表1.7-1。表1.7-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控制范围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控制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控制范围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控制范围大于存在潜在滑移面的土质边坡后缘及前缘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该类基坑满足勘察范围1.8前人工作成果线路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主要为区域地质资料、前期的地质工作及可类比的越岭隧道资料等。一、区域地质资料1、1977年由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重庆幅)、《综合水文地质图》(重庆幅H-48-23);2、1990年由原四川省地矿局二○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沙坪坝幅H-48-93-B、白市驿幅H-48-93-D)。二、可进行工程地质类比的地质资料中梁山已竣工或在建多条隧道,这些隧道,都是穿越中梁山脉,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与本隧道极为相似,勘察、设计、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其中拟建陶家隧道北侧有华岩隧道(距隧址区约6.8Km)及华福隧道(距隧址区约2.0Km),南侧有在建西风岭隧道(距隧址区约1.6Km)。本次重点收集了华福隧道以及正在施工建设的西风岭隧道资料和水文观测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为本次勘察所利用或参考。各隧道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8-1。图1.8-1各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不仅促进了此次勘察对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认识和掌握,还由于上述成果的研究方法、结论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指导意义,也无疑推动了此次勘察成果质量和认识深度的提高。三、前阶段相关地质资料1、2017年9月由我院完成了《陶家隧道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该报告经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公司的评审,审查合格(编号:渝勘质审2017-0597号)。主要结论为:(1)陶家隧道工程布设区位于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台地东南,它属于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四川台坳的川东陷褶束的观音峡背斜下段,线路穿越了中生界三叠系及侏罗系中、下统地层,岩性以碎屑岩和可溶性碳酸盐为主,受断裂构造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岩溶发育,地质构造及岩溶现象等隐伏特征显著,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多,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有可采煤矿和老窑分布等,线路地质环境及线路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鉴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来,该区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未发现对线路工程安全有颠覆性的地质因素及病害,上述已知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是可以通过现代方法和技术超前预报、提前进行预处置实现客服或缓解的。因此,线路工程区为稳定性、适宜性良好。(2)线路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有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的砂、泥岩,下沙溪庙组的泥、砂岩,中统新田沟组的泥、页岩、砂岩,中下统自流井组的泥岩、砂岩,下统珍珠冲组的泥岩、砂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炭质页岩、薄层煤,中统雷口坡组的灰岩、白云岩、页岩,下统嘉陵江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角砾状灰岩,飞仙关组钙质页岩、灰岩、泥质灰岩。(3)线路区主要有两大含水层:Ⅰ号(T2l+T1j+T1f)含水层属中等富水性弱透水性岩溶裂隙含水层,Ⅱ号(T3xj)含水层属中等富水性弱透水性砂岩裂隙含水层。起决定作用的为Ⅰ号(T2l+T1j+T1f)含水层。(4)线路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软弱围岩、隧道洞身涌水、岩溶及岩溶突水、突泥、煤窑采空区、瓦斯和地表水体疏干等有害气体等。(5)隧道进出口段存在冒顶坍塌的问题,边坡存在外倾结构面,直立切坡边坡欠稳定至不稳定;隧洞进出口覆盖层稍厚,斜坡现状基本稳定。(6)隧道段:红层地层段具有优良的地质环境条件,无明显地质灾害现象,水资源相对丰富,现状好,地质环境耐受能力强,本段适宜进行地下工程规划及开发利用。须家河组地层段其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其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涌水、煤层、瓦斯等问题可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其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的前提下,本段基本适宜地下工程规划及开发利用。碳酸盐岩地层段地质环境条件脆弱~较脆弱,现状受矿山开发影响强烈,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质条件差,自身耐受能力弱,易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其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突水、瓦斯、岩溶、暗河等问题,隧道工程建设极易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环境破坏及地面岩溶塌陷等工程环境地质问题,该段对于隧道建设的适宜性差。若重点型、枢纽型地下工程在该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应加强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影响和保护方案论证和实施,充分查清区内地下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查清地质环境耐受程度,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泄等措施使地质环境破坏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以便尽可能减小对已有地质环境破坏的加剧。在充分完善地区地下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情况下,该段基本适宜项目工程建设。对下阶段工作建议为:(1)详细查明各地层的详细分布特征及特性;(2)进一步做好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尤其注意调查泉点、暗河以及地下水的采集,详细评价隧道建设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3)复核隧道洞身涌水量的预测。(4)复核隧道洞身围岩分类,加强对隧道各岩性组段的采样工作。(5)详细查明洞口,尤其隧洞进出口土质斜坡等稳定性。(6)复核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地层段地下水样的水质腐蚀性分析。(7)加强煤窑及采空区调查,解决煤窑采空区的问题。(8)进一步搜集邻近隧道资料及建设经验;2、2017年8月由我院完成了《陶家隧道工程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经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评审,审查合格。主要结论为:(1)拟建隧道穿越中梁山背斜。该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复杂,且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非常明显。区域岩溶水分为深层和浅层循环系统。隧道穿越可溶岩段设计标高241-253m,位于浅层水平循环系统内。(2)在背斜轴部补给区(T2l和T1j)中,隧址区垂直循环带标高335.95为垂直循环带下限标高,305.95~335.95为季节交替带,水平循环带标高160~305.95。隧址区远离地下水分水岭地带,隧道路面设计标高为241-253m,位于水平循环带内。(3)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J1-2z、J1z、T3xj、T1j3-4、T2l地层,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砂岩、泥岩、页岩。(4)根据重庆地区经验,隧址区T1j2、T1j4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以及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该段的地下水和岩土体中易溶盐成分的腐蚀性测试工作。其余各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5)隧道穿越可溶岩地段设计标高以上存在常年稳定的地下水位,位于地下水水平循环带内,受控于地形条件和槽谷标高,汇水面积较大,地下水水量较大,受季节和降雨影响较大。预估隧道运营过程中隧道平水期可能涌水量19182.72m3/d,暴雨或连续强降雨期间施工按57548.17m3/d防治,避免暴雨季节施工。(6)拟建隧道的施工建设,将造成区内地质环境破坏。比如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疏干、岩溶塌陷、废水废渣外排污染、拟建隧道突水、突泥等影响。(7)拟建隧道的开挖对隧道北侧地下水补给区具有袭夺作用,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减少。隧道开挖可能会对暗河管道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树立村水厂暗河取水点的水量减小,甚至干涸、断流,造成整个树立村生活生产用水困难。(8)拟建隧址区受控于地形和地下水补给条件,其疏干影响范围较大。根据隧道对表水体的疏干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划为强烈影响区、中等影响区和一般影响区。隧道影响范围面积22.4km2,强烈影响区面积约6.6km2,占总影响面积的30%;中等影响区面积约7.0km2,占总影响面积的32%;一般影响区面积约18.75km2,占总影响面积的38%。(9)由于区域内有已建华福隧道和在建西风岭隧道的存在,对陶家隧道上部的拱桥村、树立村和蜂窝坝村部分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已经进行了破坏,本次陶家隧道的修建在隧道交叉影响范围的区域比单个隧道影响要严重,在多个隧道交叉影响下可能造成较严重的水体漏失等环境地质问题。相邻隧道影响叠加后,强烈影响区域面积16.4km2,占总影响区域的68.9%;一般影响区面积7.4km2,占总影响区域的31.1%。根据叠加后的影响分区,结合区内实际情况,将隧道影响防治区分为3类大区共计5个小区,总面积23.8km2,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10.1km2,占总面积的42.4%;次重点防治区面积6.3km2,占总面积的26.5%;一般防治区面积7.4km2,占总面积的31.1%。预计树立村和拱桥村为主要受影响区域,受影响人口约2200人;受影响企业约20个;受影响种植地约3000亩。(10)拟建陶家隧道压覆重庆拉法基瑞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陶家石灰石矿采矿权,建议项目业主与水泥用石灰岩矿采矿权人协商解决压覆资源问题,并到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压覆矿产资源登记手续。(11)拟建陶家隧道建设对重庆香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九龙坡区磨刀溪地热水井有影响,须作压覆处理,建议监测;对重庆沛阳地热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渡口区跳瞪镇干子岩地热水井,建议监测;对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珞璜镇地热水井有影响,建议监测;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地热水井有影响,建议监测;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板镇地热水井,建议监测。(12)根据地貌、岩层、构造特征、地下水发育情况及相应的水文环境问题对隧道进行水文地质分段评价。其中ZK12+348~ZK12+407、ZK12+621~ZK12+680、ZK14+770~ZK14+841、ZK15+019~ZK15+066属于须家河煤系地层,易遭受有毒有害气体和老窑突水突泥的危害,建议该段采用全环注浆防渗防堵水措施。其中,ZK12+735~ZK13+146、ZK13+146~ZK13+800、ZK13+800~ZK14+115、ZK14+115~ZK14+697属于T1j地层属于富水段,区内易发生井泉干涸、诱发岩溶塌陷,突水和突泥现象的可能性大,建议该段采用全环注浆防渗防堵水措施。ZK13+860~ZK13+920段可能遭遇暗河,建议加强超前预报,提前作好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其余地段可断面注浆或局部注浆的防堵水措施。建议为:(1)建议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建立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以利于施工过程中的预测预报做好超前调研,同时为地面变形、水源枯竭、极端季节情况下对环境地质的影响研究提供资料。(2)根据隧址区各段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貌等因素,采取分段防治措施建议,具体内容见章节8.6。其中,ZK12+680~ZK14+770为T1j、T2l地层属于富水段,建议加强隧道底板和侧壁的防(涌)突水设计,建议采取以堵为主的保护方案措施,对于揭露到较大的岩溶管道,以股状出水为主的段落,应对原有的管道系统进行修复,采取引导输排,预留地下水过水管道,并应加强衬砌的方案。其中,须家河砂岩段:西侧ZK12+147~ZK12+348、ZK12+407~ZK12+621东侧ZK14+841~ZK15+019、ZK15+066~ZK15+245,建议加强对股状和线状水点的堵漏措施,须家河煤系地层段ZK12+348~ZK12+407、ZK12+621~ZK12+680、ZK14+770~ZK14+841、ZK15+019~ZK15+066,注意有毒有害气体、采空区及老窑水的突水预防和处理。陶家隧道水文地质参数取值建议表分布里程穿越地层枯水期单洞涌水量平水期单洞涌水量丰水期单洞涌水量静水压力渗透系数地下水腐蚀性(m3/d)(m3/d)(m3/d)(m/d)ZK11+806~ZK12+147J1-2z、J1z325.00650.001950.0000.01微腐蚀ZK12+147~ZK12+680西翼T3xj1400.002800.008400.001.800.25微腐蚀ZK12+680~ZK12+735西翼T2l255.00510.001530.001.200.65微腐蚀ZK12+735~ZK13+146西翼T1j4+3+21400.002800.008400.001.450.65弱腐蚀ZK13+146~ZK13+800T1j12225.004450.0013350.001.450.65微腐蚀ZK13+800~ZK14+115T1j1、T1j21100.002200.006600.000.500.65弱腐蚀ZK14+115~ZK14+697东翼T1j3+42000.004000.0012000.001.450.65弱腐蚀ZK14+697~ZK14+770东翼T2l295.00590.001770.001.20.65微腐蚀ZK14+770~ZK15+245东翼T3xj1100.002200.006600.001.520.25微腐蚀ZK15+245~ZK15+440J1-2z、J1z275.00550.001650.0000.01微腐蚀1、雨季最大涌水量按平水期3倍计算,雨季最大总涌水量估算62250m3/d。2、渗透系数是通过参考区域水文资料、相似隧道工程经验和本次抽水试验综合取值。(3)对于裂隙发育,以线状和淋雨状出水为主的段落,建议采取注浆堵水措施。对于揭露到较大的岩溶管道,以股状出水为主的段落,应对原有的管道系统进行修复,采取引导输排,预留地下水过水管道,并应加强衬砌的方案。(4)建议隧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降低对地表岩溶洼地、岩溶管道连通、周围居民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影响。(5)进行堵水工程的同时,应注意预设居民饮用生活水等的补救措施。(6)建议针对隧道开挖可能造成的树立水厂取水点水量减小甚至断流、干涸,从而影响整个树立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提前作好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7)建议在严重影响区A1区加强地面岩溶塌陷、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工作。(8)工程在穿越碳酸盐岩地层时可能会遇到与地热水相通的岩溶管道、导水裂隙并揭穿地热水补给源,应提前做好防渗漏技术方案,以确保地下水不得渗入隧道。若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出现涌水时,应及时进行封堵,以减小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隧道开挖时应密切监测洞内水温,如有异常应通知相关单位处理。鉴于勘查区的地热条件及拟建工程对其影响,建议充分考虑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及其引起的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1.9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9.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与方法本次勘察隧道部分工作布置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6.2章进行:进出洞口钻孔间距10~20m;洞身段以地面物探、地面调查及钻探为主,钻孔间距80~200m,钻孔深度进入隧道底板以下10~15m;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按建筑物轮廓线置勘探线,间距为15.0~30.0m,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布置,每条勘探线布置2个钻孔,孔深控制原则为:勘探钻孔孔深要求进入中风化基岩以下不小于10~15m,预计孔深25~28m,满足地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评价的要求。本次勘察主要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专门测绘、工程测量、工程物探、钻探、水文试验以及室内分析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钻孔编号:进洞口及出洞口段钻孔编号为SDX-×××;洞身段钻孔编号为XSDS-×××;管理用房及设备房钻孔编号为ZK-×××。1.9.2完成工作量外业工作于2019年5月开始,2019年10月完成,随后转入内业整理。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9.2-1。表1.9.2-1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工作项目单位初勘工作量详勘工作量1工程测量定点测量钻孔、地质点组日5025断面测量1:2000Km7.5利用初勘1:500Km1:200Km2.50.72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平面测绘1:10000Km262.5利用初勘1:2000Km218.0利用初勘1:500Km21.50.53工程勘探钻探m/孔3687.3/543263.08/50取样孔个39324工程物探高密度电法测线点数点38532利用初勘音频大地电磁法测线点数点724利用初勘瞬变电磁测线点数点267孔内电视m/孔508.8/5孔内成像m/孔508.8/5声波测试m/孔255.7/10电阻率测量m/孔646.4/71028/8自然电位测量m/孔646.4/71028/8声速测量m/孔646.4/71028/8井液电阻率m/孔646.4/71028/8自然伽玛测量m/孔646.4/71028/8井径测量m/孔646.4/71028/8井斜测量m/孔646.4/71028/8井温测量m/孔646.4/71028/85室内试验岩石抗压组9078变形组2412三轴压缩组2412物性组2412土常规组13水简分析件1136水文试验抽水试验孔10连通试验台班41.9.3工作质量评述我院接受勘察任务后,项目组即按1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在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的设计图纸,我院精心编制了勘察纲要。1、工程测量采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服务的GPS-CORS系统,用RTK实时动态法放样,该系统重庆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由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实时定位坐标直接为重庆独立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正高成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地质测绘(1)工程地质测绘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半仪器法及RTK进行定位。测绘比例尺为1:10000、1:2000、1:500。1:10000、1:2000工程地质调查测绘范围为线路外侧各200m~1000m,成图单元为组、段(岩性)、统(第四系地层)。在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出露点、裂隙统计、岩溶及不良地质位置以及调查各煤井老窑的分布位置及开挖情况,包括煤层厚度、煤质、瓦斯含量、煤窑出水情况等各类地质单元体均有地质观测点控制。1:500工程地质调查测绘为隧道进、出口段。重点调查测绘影响场地稳定的岩、土体。根据地质复杂地段多布点,地质简单地段少布点的原则,此次共完成110个观察点。测绘精度误差≤2mm,成图精度满足相关测绘规范要求。(2)专项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勘察专门开展了精度为1:1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成图比例尺为1:1万。此项工作为重点论述可溶岩的分布、埋藏特征、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赋存、运移规律、定量评价预测施工涌、突水问题而开展。主要工作手段为采编结合、重点调查。重点调查隧道段地表的岩溶洼地、地表水体的变化情况、地下暗河、地下水流向、井(泉)点出露位置及流量,调查了解附近已成隧道的排水情况。3、工程勘探钻探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和规范执行。开孔孔径不小于130mm,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对所有的钻孔土层采用无水钻进,遇大块石、漂石开少量水待钻穿后即停水。对基岩采用小泵量清水钻进。破碎岩层采取率大于65%,完整岩石采取率大于80%。钻进过程中观测回次水位,遇漏水、涌水、掉块、卡钻、掉钻等特殊现象停钻记录并观测。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并按回次记录,岩芯编号照像留存。钻孔经验收合格后岩芯就地按序掩埋,钻孔测试工作完毕后采用1:1水泥沙浆封孔,满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为了解、查明隧道各组(段)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要求每种岩性、每种地层取样不少于1组,且遵循取样间距10~15m和在洞身底板以上3倍洞径范围内集中取样的原则;为了解各含水层的水物理化学性质,在钻孔和地表针对性取水样。4、原位测试为了解线路区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在土层较厚的区段进行了标准贯入或重力触探试验。为了解线路区水文地质情况,钻探结束24小时后,对各个钻孔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对隧道洞身段钻孔内含水层作了抽水或压水试验。试验选择的方法合理,手段正确,原始数据真实可靠。5、工程物探陶家隧道初勘已进行大地电磁EH4测试工作,已满足规范要求,本次针对岩溶较发育地段(槽谷区域及暗河)增加地面物探。本次在东西槽谷区域沿着隧道轴线各布置2条瞬变电磁探测线;在暗河区域沿着隧道轴线方向布置3条瞬变电磁探测线;结合初勘物探资料进一步分析岩溶及富水段发育程度及规模,查清地下暗河的走向、分布高程等问题。由于岩体完整性系数对围岩分级至关重要,红层隧道段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声波测试及剪切波速测试,查明土层剪切波速及岩体的完整性,有无破碎带、软弱夹层等;须家河组地层及水文情况复杂,选取部分钻孔进行综合测井,两侧侏罗系红层钻孔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岩体波速测试查明岩体完成性;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岩溶较发育及水文情况复杂,选取部分钻孔进行综合测井。选取5个钻孔进行孔内电视成像,查明隧道深部裂隙及岩层产状。6、室内试验岩、土样品采集的数量(组数),主要结合持力层特点和预计埋置深度布置样品采集。岩样标签及记录应一致注明样品编号、采样钻孔孔号,采样孔段、样品长度、块数,采集样品组内序号(第几块/总块数)采集日期,采样照片,采样人署名。岩样应进行纱布包裹后进行腊封包装(土样应有包装盒或采样盒)。存放应于阴凉处。运输时,要防震。水样瓶要防污染,用原水清洗不得少于四次,大理石粉在现场及时投放,水样瓶口及时腊封。室内试验由重庆地之源地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试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试验数据可靠。7、外业见证受业主委托,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本项目外业见证任务。见证员江天昊(证号YKJZ-2320062-0003)常驻现场,并对钻探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的身份和资格进行确认,对勘探点定位、地质点测量、钻探施工、样品采集、原位测试、地面物探、波速测试等进行现场见证,对钻探原始资料以及地质编录报表等进行检查核实,并形成相关记录。见证过程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的相关规定、要求。8、室内资料整理工程地质平面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8.5重庆版)结合AutoCAD绘制完成;勘察报告采用WORD软件编辑。通过本次勘察工作,查明了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对工程区各个工点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评价,很好的完成了勘察任务。勘察成果达到《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2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线路全线位于九龙坡区及大渡口区。起点位于九龙坡、江津交界处,自西向东依次与绕城高速、金曾路、南北大道、白彭路和铜陶路相交,以隧道形式穿越中梁山后,隧道东侧与沿山货运路、华福大道相交,终点接快速路二纵线李家湾立交(在建),路线全长约19.9km。拟建陶家隧道工程隧道西侧及东侧部分多条公路或乡村简易道路与线路交叉通达,整体交通较为便利,隧道部分仅有乡村公路或村耕道与之相通,交通较为不便,详见图2.1工程交通位置图。图2.1工程交通位置图2.2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表2.2.1:1951~2007年累计年月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0.1mm)月份123456789101112年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4810828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2.3水文区域资料显示,区内水系分属长江水系,次级支流有磨刀溪及跳蹬河等,大体上沿南东~南西向发育,多在岩性相对软弱之丘陵区蜿蜒,其高程(线路附近)分别为195.8m和185.5m,两条溪流常年有水,规模有限,属一般性溪流。但支流密布,多呈树枝状、梳妆,具有源近、流短,纵坡陡等特点。隧址区中梁山被长江切割,长江为区内的最低排泄基准面。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长江回水末端在江津猫儿沱红眼碛附近,重庆段成库满蓄水位为173.33m(黄海高程),规划区位于珞璜断面,珞璜断面频率洪水位如下:二十年一遇水位194.53m(黄海高程)、五十年一遇水位196.73m(黄海高程)、=100\*CHINESENUM3百年一遇洪水位198.33m(黄海高程)。陶家隧道隧址区无常年性溪、河分布,地表偶有季节性溪沟、水溏,地表水系不发育。线路低山两侧普遍发育更次一级近于东西向的间歇性溪流,源头近、流程短、沟窄坡陡,横切低山斜坡流向丘陵区溪沟、最后汇入长江,大雨时单沟流量可达200~300L/s,旱季时断流。根据调查,陶家隧道山顶槽谷区西侧发育有一条间歇性地表溪沟,旱季断流,雨季水量较大,一般3~15L/S;西侧槽谷拟建隧道南侧(桩号K13+000一带)90m为一水塘,面积约2760m2,水深约1.5m;西侧槽谷拟建隧道北侧(桩号K13+000一带)90m为一水塘,面积约100m2,水深约0.8m;陶家隧道山顶槽谷区中部(桩号K13+650~K14+100一带)为料场采空区域,现状分布一积水坑(水面高程294.18m),积水坑面积约30000m2,水深约1~8m,该积水坑距拟建隧道高差约40m,对隧道建设影响较大。此外,槽谷区中部分布落水洞及溶洞(溶洞洞口位于桩号K13+870一带),溶洞可通往地下暗河位置,该暗河为山上树立村居民饮用水源,根据物探成果和现场暗河地质调查(实测溶洞及暗河),推测暗河位置位于桩号K13+860~K13+920之间,分布高程250~252m,该暗河由北向南(暗河走向约165°)流经拟建隧道,最后汇入长江,暗河出口位于成渝铁路小南海车站长江边,高程约174.76m。该暗河与拟建隧道近似平交(暗河位于隧道范围内),对隧道建设影响大。矿坑(积水坑)现场照片3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中梁山为狭窄的条状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与地质构造线方向一致,地面形态展现“一山两岭夹一槽”的地貌景观,岭间为石灰岩槽状谷地。陶家隧道所处的中梁山为华蓥山系中两座近南北走向的条状山的西侧山脉,为观音峡背斜形成的背斜条状山。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线与山脊线一致、呈北北东——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背斜两翼的坚硬砂岩形成山岭,轴部的灰岩溶蚀后形成槽谷,地面形态展现“一山两岭夹一槽”的地貌景观。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的差别,其沿线地貌形态大致分构造剥蚀丘陵区和低山区。图3.1-1道路沿线地形地貌谷歌卫星图陶家隧道项目沿线的地形地貌可细分为以下5大部分:西麓丘陵区西麓丘陵区属构造剥蚀浅~深丘地貌,其组成地层为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组成;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地面高程210~350m,地形坡角5°~25°,地形为缓坡,相对高差15~30m。中梁山西麓山半坡一带地形地貌实景照片西麓低山区西麓低山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长约1500m,其组成地层主要为珍珠冲组、须家河组;岩性为互层状的砂、泥岩及页岩。外侧斜坡为顺向坡,地面高程250~510m,地形坡角25°~45°,地形较陡,相对高差150~260m,内侧斜坡为反向坡,地面高程350~510m,坡面短而坡角稍缓,地形坡角20°~35°。冲沟较发育,多有间歇性水流。中部岩溶槽谷区位于隧道中段,地貌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溶蚀槽谷的特征,宽约1700m,主要分布于中梁山脉背斜轴部及其两翼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下统嘉陵江组,溶洞、落水洞等岩溶现象较发育,地形坡角一般20~30°,相对高差一般小于50m。槽谷纵向上北高南低,背斜轴部位于岩溶槽谷西侧。岩溶槽谷肖洞坎一带地形地貌实景照片东麓低山区东麓低山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长约600m,其组成地层主要为自流井组、珍珠冲组、须家河组;岩性为互层状的砂、泥岩及页岩。其中外侧斜坡为顺向坡,地面高程270~470m,地形坡角25°~45°,地形较陡,相对高差150~200m,内侧斜坡为反向坡,地面高程340~470m,坡面短而坡角稍缓,地形坡角20°~30°。冲沟较发育,多有间歇性水流。东麓丘陵区东麓丘陵区属构造剥蚀浅~深丘地貌,其组成地层主要为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深灰色、灰绿色页岩、泥灰岩。地面高程220~270m,地形坡角5°~25°,相对高差10~30m。线路区最高点位于隧道西侧槽谷张家院子西侧山顶一带,高程506.4m,最低点位于东侧跳蹬河一带,高程185.4m,隧道中部槽谷区域最低点位于硝洞坎(料场开挖)一带,高程294.4m。线路地面相对最大高差达321.0m。中梁山东麓四新沟一带地形地貌实景照片3.2地层岩性线路区地层主要为一套海相与浅海相碳酸岩盐、碎屑岩和内陆相碎屑岩沉积;出露的地层除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外,自三叠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以侏罗系出露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其地层为上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1-2z)、珍珠冲组(J1z);三叠系次之,其地层为须家河组(T3xj)、雷口坡组(T2l)、嘉陵江组(T1j)、飞仙关组(T1f);第四系零星分布,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崩坡积(Q4col+dl)、残坡积物(Q4el+dl)、冲洪积物(Q4al+pl)及人工填土(Q4ml)。岩性有灰岩、白云岩、岩溶角砾岩、泥岩、砂岩、页岩等。灰岩、白云岩、岩溶角砾岩等碳酸岩盐主要出露于背斜轴部,呈长条状展布;砂岩、泥质岩等主要出露于背斜两翼(见图3.2-1:地层分布图)。3.2-1地层分布图各地层岩性特征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Q)1、人工填土层(Q4ml):多为施工回填形成,堆积时间较短,成分为粘性土夹砂、泥岩块石,块石含量20~50%,结构松散~稍密,稍湿。2、残坡积层(Q4el+dl):线路区均有分布,斜坡地段厚度一般小于3.0m,槽谷地段局部厚度较大。背斜两翼以粉质粘土为主,槽部灰岩、白云岩等风化成红粘土。粉质粘土:灰褐、黄褐色,暗紫色,可~硬塑状,常夹少量碎石角砾,其主要成份为泥岩及砂岩。在线路区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红粘土:黄色,可塑~硬塑状,分布在岩溶槽谷区。3、崩坡积层(Q4col+dl)主要为块石土夹粉质粘土:灰褐、黄褐色,密实,块径0.5~2m,块石含量约占60%,其余为碎石及粉质粘土。二、侏罗系(J)1、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呈带状展布,为浅湖泊相泥岩及半深水湖相炭酸盐建造。主要分布于背斜的两翼的斜坡地带,与新田沟组接触,地表有出露。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对该组地层进行三分法:第一段:即“东岳庙段”,下、上部为灰绿色、黄灰色、褐灰色泥岩,中部为生物碎屑灰岩与黑灰色页岩互层。第二段:即“马鞍山段”,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黄灰色、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第三段:即“大安寨段”,岩性主要为紫红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黄灰色灰岩及生物灰岩。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为浅水湖相碎屑岩建造,呈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于背斜的两翼的斜坡地带。可分为上、下两个段。上段以紫红色、灰绿色、黄灰色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少量灰色,黄灰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下段为灰白色、浅黄色中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间夹粉砂岩及页岩。局部含赤铁矿结核。三、三叠系(T)1、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内陆湖泊沼泽-河流沼泽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与下伏雷口坡组呈假整合接触。区域1:5万地质图上该地层为6分法,但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认为本组“岩性相变较大,北部可6分,中部4分,南部不易划分”。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初步成果,结合隧址北侧华福隧道及石板隧道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综合确定本组地层在线路区内为4分法。该地层主要分布于背斜的两翼的槽谷边缘,与珍珠冲组、雷口坡组接触界线,地表有出露。线路区根据岩性可分为四段。一段(T3xj1):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砂岩,上部为黑灰、深灰色泥岩,局部夹煤线或薄煤层,所夹煤层一般较薄而不稳定。二段(T3xj2):青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局部夹粉砂岩、泥岩,中下部为含浅灰色、黄色泥砾,中部在砂岩层面见有褐铁矿结核,表面氧化呈褐黄色,偶夹薄层页岩。三段(T3xj3):浅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区内可见两层煤线或薄煤层,所夹煤层一般较薄而不稳定。四段(T3xj4):青灰色厚层块状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顶部有一薄层的含铁质石英长石砂岩,含铁质。局部偶夹薄层泥岩。2、中统雷口坡组(T2l):上部为灰色灰岩,中部为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有一层厚约1m的灰绿或绿灰色水云母粘土岩(俗称“绿豆岩”),与下伏嘉陵江组呈整合接触。该地层沿背斜翼部呈线状分布,与须家河组和嘉陵江组地层接触,地表有出露。3、下统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三段为浅海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与下伏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整合接触;岩性以灰岩为主;二、四段为浅海台地泻湖相含镁碳酸盐岩建造,产石膏,贮存有地下热水,岩性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岩溶角砾岩为主。该组地层总厚度500~600m,分布于背斜近轴部的低山槽谷区。一段T1j1段:浅灰色、黄灰色、灰色中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盐溶角砾岩及灰岩。风化面见刀砍状溶蚀沟。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层理不太发育,单层厚度数十厘米~1m,层面平直,风化面具刀砍状溶蚀沟。灰岩具斜层理,层厚15cm左右,鲕状灰岩表面具刀砍状溶蚀沟。二段T1j2段:灰色、黄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夹泥岩、白云质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状灰岩及亮晶鲕状灰岩,并夹有少量的薄层泥质白云岩、钙质泥岩。三段T1j3段: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盐溶角砾岩。在该段的中下部有一层粉砂质钙质泥岩。白云岩呈隐晶、粉晶、细晶结构,含硅质、钙质,表面具见刀砍状溶蚀沟。灰岩含硅质、白云质泥晶灰岩,局部泥质含量较重,具花斑状、条带状构造。四段T1j4段:青灰、灰、浅灰、褐灰色薄~中厚层块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灰岩层理发育,层面平直,见有斑纹状、砂砾屑条带,层纹状构造,单层厚度10cm左右。4、下统飞仙关组(T1f):紫红色及灰紫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及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鲕状灰岩,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整合接触。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一段T1f1段:紫灰色、暗紫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间夹页岩、粉砂质泥岩。二段T1f2段:紫灰色、黄绿色、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夹紫红色泥质灰岩。由下而上泥质岩减少,灰岩增多。三段T1f3段: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夹生物灰岩。靠上部为紫红色、黄绿色钙质泥岩、页岩夹泥灰岩。四段T1f4段:紫红色、黄绿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页岩及泥灰岩。岩石中可见水平微细层理,层面偶见波痕及虫迹构造。3.3地质构造线路区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重庆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线路区穿越观音峡背斜(见构造纲要图)以及在背斜轴部及附近相伴生或派生的小褶曲、小断层、节理裂隙、层间滑动擦痕与破碎带等。图3.3-1构造纲要图观音峡背斜:观音峡背斜北起大田坎,经白庙子、新店子、中梁山,南止于长江倾没,由北高点(文星场)、南高点(中梁山)和鞍部(新店子-六十一中学)组成的高背斜,长70公里,为一条狭长的不对称梳状扭转背斜。其轴线呈N15°~40°E,两翼不对称,隧址区背斜轴面东倾,东翼产状85°~100°∠50°~70°,西翼产状260°~280°∠56°~82°,局部倒转。拟建隧道在穿越背斜轴部,隧道走向与背斜轴线交角近垂直。=1\*GB3①观音峡背斜东翼裂隙在背斜东翼地表岩层中主要发育有三组裂隙,一组为平行背斜轴部的张扭性裂隙,该组裂隙最发育,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代表性裂隙产状280°∠20°、280°∠28°等,密度2~7条/m,呈闭合状或宽2~20mm,延伸可达10m以上;在碳酸盐岩中裂隙大多被方解石脉充填,须家河组砂岩中该组裂隙面主要被黄褐色铁锰质浸染。另有两组剪切裂隙,一组产状为10°∠68°、30°∠87°等,另一组产状为345°∠54°、346°∠49°、305°∠34°等,该两组裂隙密度为1~4条/m,且大多呈闭合状,裂隙平直,部分被方解石脉充填或铁锰质浸染。=2\*GB3②观音峡背斜轴部裂隙背斜轴部岩层平缓,发育有290°∠73°、122°∠23°、330°∠82°、280°∠49°等数组裂隙,裂隙密度1~7条/m,宽1~20mm,裂面平直,多被方解石脉充填,且延伸较远,同时层面裂隙亦较发育。由于处于背斜轴部,这些裂隙大多属构造裂隙,裂隙方向多与背斜轴向一致,按其力学性质属张扭性裂隙,根据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褶皱时主应力应是来自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侧压力,伴随有南北向顺时针扭动,裂隙的发育亦受应力场的控制。=3\*GB3③观音峡背斜西翼裂隙经地面调查,背斜西翼岩层裂隙较发育,主要有以下三组,第一组为走向北东~南西方向的剪切裂隙,产状为98°~110°∠30°~42°,该组裂隙最为发育;第二组为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的张扭性裂隙,裂隙产状为255°∠20°;第三组为走向北西~南东的剪切裂隙,产状为190°∠80°、200°∠86°、214°∠82°等。这些裂隙密度为2~8条/m,宽2~20mm不等,裂隙较平直,最大延伸可达10m以上。3.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3.4.1新构造运动据区域地质资料,喜山期的挽近构造活动,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上升隆起,上升作用至今仍在进行,部分断裂重新活动,引起轻微地震现象。区域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弱,地震震级低,强震活动弱,属地壳相对稳定区块。3.4.2地震据自1011年以来的近千年间,重庆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区内有记录的3级(3~3.9级地震)以上的弱震有七次,1989年11月20日距重庆40多公里的渝北区统景镇(北纬29°51′,东经106°57′)发生的5.2~5.4级地震,震中裂度6度,是重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震中距重庆最近,震级最强的首次破坏性地震,以前重庆及邻区的地震震级皆小,地震烈度小于6,属地震频率高,震级小的弱震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该地震距隧址区约300公里,隧址区有明显震感,地震影响烈度为Ⅴ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隧址区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3.5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地面调查、钻探及物探成果,在背斜核部槽谷区为嘉陵江组灰岩区,岩溶发育,且向深度延伸较广,已穿过隧道底板;在背斜两翼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地层交界处岩溶也比较发育。陶家隧道范围内及周边有部分小型煤窑分布。据访问,煤矿巷道大多在解放前开始开凿,以往不同时期都有人开采过煤,现均已停采。一般开挖方式是在一、四段内开洞,垂直地层走向掘进,最深掘进至雷口坡组(T2l)地层。当掘进一定距离进入一、三段的可采煤层后沿煤层走向方向顺层开采。由于目前各煤窑均已废弃数十年,并封闭填塞,无法进洞调查。据调查访问当地居民,在隧道穿越背斜东、西翼遇须家河组一、三段煤系地层时,在洞身附近上下小范围内均有存在采空区的可能。除此以外,勘察区未见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3.6地表建(构)筑物拟建隧道于里程K11+850~K11+890段下穿民宅、于里程K15+360~K15+400,根据现场调查显示,该段民宅基础为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小,与拟建隧道洞顶垂直距离约0-2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建议上述民宅均应拆迁。此外,隧址区槽谷内(里程K12+940~K13+060段、K13+920~K14+080段及K14+340~K14+640段)也有民房及厂房(水厂)分布,这些建筑多为1~2F,砖混结构,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小,与拟建隧道洞顶垂直距离一般20~120m,建议施工期间对上述民宅应采取监测保护措施。3.7特殊性岩土=1\*GB2⑴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洞口及槽谷区中的居民区中,以素填土为主,结构一般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2\*GB2⑵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隧址区的岩溶槽谷中,呈黄色,可塑~硬塑状,具有膨胀性,失水后易收缩,形成泥裂,裂隙一般1~2条/m,复浸水后一般膨胀至原位,厚度一般3~5m,最大厚度可达8~10m。⑶强风化基岩: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洞口(自流井组地层),岩性为页岩、泥岩及砂岩。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形式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及顺层风化。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差异风化明显,砂岩强度高,风化速度慢。泥岩及页岩软弱,风化快而强烈,相同岩性则裂隙发育较不发育的风化速度快和强烈。当风化作用沿层面和较软弱的岩层进行时,风化深度较大。其中河岸段砂泥(页)岩交界位置存在层状风化现象。4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4.1物探测试初步勘察期间对隧道进、出口钻孔进行了浅孔声波测试,对隧道洞身深孔做综合测井,用高密度电法对浅埋段进行了探测,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隧道沿线进行了深部探测,得到了相关验证,基本查明岩溶区岩溶、涌水、采空区等工程段地质问题;本次详细勘察对部分隧道洞身深孔做综合测井,为查明隧道深部裂隙及岩层产状对部分隧道深孔进行孔内电视成像,针对岩溶较发育地段(槽谷区域及暗河)增加地面物探,即在东西槽谷区域沿着隧道轴线各布置2条瞬变电磁探测线,在暗河区域沿着隧道轴线方向布置3条瞬变电磁探测线,结合初勘物探资料进一步分析岩溶及富水段发育程度及规模,查清地下暗河的走向、分布高程等问题。相关测试成果如下:4.1.1钻孔物探(1)钻孔波速测试初步勘察在隧道进出口段选取了4个钻孔做声波测试,洞身段选取7个钻孔做综合测井;详细勘察在洞身段选取8个钻孔做综合测井;具体测试成果见附件波速测试报告及综合测井技术报告。表4.1-1隧道进出洞口浅孔岩石波速测试成果一览表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风化程度SDC52.6-5.9泥岩1520-22001822强风化5.9-18.1泥岩2054-3711303337000.67中风化SDC152.5-5.0泥岩1677-25882456强风化5.0-24.8泥岩1770-2899250029880.7中风化SDC182.8-6.8泥岩1529-22071822强风化6.8-12.3砂岩2999-3709323138700.69中风化12.3-28.7泥岩3000-3700339140100.65中风化SDC223.0-4.2页岩1811-28372600强风化4.2-6.5页岩2270-3854301638000.63中风化6.5-8.0页岩2070-3840218238000.33中风化8.0-13.0页岩2497-3997299238000.62中风化13.0-16.6页岩2000-3909221538000.34中风化16.6-23.0灰岩3011-5200353550000.5中风化表4.1-2隧道洞身段深孔岩石波速测试成果一览表孔号孔深(m)地层岩性岩体波速Vp(km/s)完整性系数平均值岩体完整程度备注XSDS630.4-38.4须家河2段砂岩2.380.78完整38.4-50.33.630.71较完整50.3-55.23.970.96完整55.2-66.33.270.73较完整66.3-71.93.580.86完整71.9-84.43.260.73较完整84.4-88.13.820.90完整88.1-92.93.290.52较破碎92.9-2164.050.82完整SDS922.9-32.5嘉陵江3段灰岩1.800.30破碎32.5-34.3嘉陵江3段泥岩1.720.29破碎34.3-39.4嘉陵江3段角砾状灰岩1.490.14极破碎39.4-68.4嘉陵江3段灰岩2.890.25破碎68.4-74.8嘉陵江3段灰岩4.610.60较完整74.8-80.8嘉陵江3段灰岩3.780.36较破碎80.8-84嘉陵江3段灰岩4.360.80完整84-88.6嘉陵江3段灰岩4.370.60较完整88.6-90.7嘉陵江3段灰岩4.770.79完整90.7-93.6嘉陵江3段灰岩4.430.68较完整93.6-115嘉陵江3段灰岩4.610.78完整SDS1170-79.1嘉陵江1段灰岩2.410.79完整79.1-88.7嘉陵江1段灰岩3.500.70较完整88.7-104.3嘉陵江1段灰岩3.460.40较破碎104.3-107.5飞仙关4段泥岩3.560.78完整107.5-114.7飞仙关4段泥岩3.910.68较完整114.7-119飞仙关4段灰岩3.190.43较破碎SDS1391.8-99.3嘉陵江1段灰岩2.520.28破碎99.3-102.8嘉陵江1段灰岩1.770.42较破碎102.8-104.7嘉陵江1段灰岩1.780.80完整104.7-109.4嘉陵江1段灰岩3.110.47较破碎109.4-124.3嘉陵江1段灰岩4.510.71较完整124.3-133.3嘉陵江1段灰岩4.260.80完整XSDS952.3-54.5嘉陵江1段灰岩3.800.53较破碎54.5-86嘉陵江1段灰岩5.180.98完整XSDS1020.4-29.7嘉陵江1段灰岩4.500.73较完整29.7-48.4嘉陵江1段灰岩5.020.91完整48.4-55.5嘉陵江1段灰岩4.430.71较完整55.5-85嘉陵江1段灰岩5.00.91破碎SDS1521.8-28.8嘉陵江2段灰岩3.110.47较破碎28.8-52.3嘉陵江2段灰岩4.510.71较完整SDS1632.5-36.5嘉陵江2段灰岩1.540.68较完整36.5-38.22.730.30破碎38.2-43.94.680.80完整43.9-47.13.420.37较破碎47.1-52.64.400.75较完整52.6-564.480.60较完整XSDS1135.8-48.3嘉陵江3段灰岩4.340.68较破碎48.3-61.4嘉陵江3段灰岩3.020.33破碎61.4-65嘉陵江3段泥灰岩3.030.53较破碎65-66.4嘉陵江3段泥灰岩3.000.52较破碎66.4-68.9嘉陵江3段灰岩4.430.71较完整68.9-76.2嘉陵江3段白云岩4.590.76完整76.2-82.9嘉陵江3段灰岩4.680.79完整82.9-86.4嘉陵江3段灰岩3.760.51较破碎86.4-120嘉陵江3段灰岩4.760.82完整XSDS1230.9-35.3嘉陵江3段白云岩0.370.81完整35.3-45.5嘉陵江3段灰岩4.680.79完整45.5-70.4嘉陵江3段灰岩4.650.78完整70.4-91.9嘉陵江3段灰岩4.460.72较完整91.9-106.8嘉陵江3段灰岩4.680.79完整106.8-121.1嘉陵江3段灰岩4.620.77完整SDS1771.8-75.7嘉陵江3段灰岩1.590.16破碎75.7-78.9嘉陵江3段灰岩1.540.13极破碎78.9-82.2嘉陵江3段灰岩2.270.43较破碎82.2-83.9嘉陵江3段灰岩1.400.16破碎83.9-90.9嘉陵江3段灰岩2.120.29破碎90.9-94.6嘉陵江3段灰岩2.910.39较破碎94.6-96.7嘉陵江3段灰岩3.960.49较破碎96.7-100嘉陵江3段灰岩3.120.24破碎100-108.1嘉陵江3段灰岩3.200.34破碎XSDS1388.5-92.9嘉陵江4段灰岩3.020.33破碎92.9-98.3嘉陵江4段灰岩3.240.38较破碎98.3-100.3嘉陵江4段灰岩4.370.69较完整100.3-115.5嘉陵江4段灰岩4.430.71较完整11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PVC管材节能环保管道系统购销合同2篇
- 2024年典当行信用借款协议3篇
- 2024年度光伏电站施工队用工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及品牌使用协议3篇
- 2024版二手房买卖合同A3-带车位及装修带泳池住宅买卖协议3篇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标的为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3篇
- 黄岛租房合同范例
- 2024年建筑钢筋植筋工程施工合作合同版
- 2024年度珠宝首饰加工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度郑州市房屋交易合同3篇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正式版
- 树莓派机械臂使用说明书
- 反应结晶釜的设备设计
- GB/T 6519-2000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 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检测题答案
- GB/T 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
- 监理表格.承建.16.工程单项验收单
- 高考英语二轮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四篇)
- 11468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6章
- 高考英语衡水体字帖电子书
-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置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