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品读语言,体味故都的秋的特点。探究意蕴,感受情景交融的妙处。【学习过程】一、诗句填空,导入新课s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长风万里送(
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
)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秋风
)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秋瑾(引用)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一起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混混沌沌潭柘寺
一椽破屋
廿四桥
普陀寺三、通读入境,提要钩玄思考:何为“秋味”?1.“秋味”是什么呢?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仅写“故都的秋”了吗?明确:第2、13段写南国的秋。生读第2段:“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花要半开,酒要微醺,但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要肆无忌惮地全开,一饮而尽地大醉。南国之秋特点是“慢”“润”“淡”“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所以“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提醒关注“饱尝”。生读第13段:黄酒清浅,白酒浓烈;稀饭单薄,馍馍厚实;鲈鱼柔软,大蟹刚强;黄犬纤小,骆驼魁梧。以四组比喻,衬托出北国之秋味浓厚,使人能够饱尝。3.哪些段落集中写秋景?写了哪几幅画面?明确:311段;五幅画面(小院秋色图、秋槐落蕊图/落蕊秋意图、寒蝉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梳理结构:总起(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忆秋)。分写(312)记叙描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绘秋)。总括(1314)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恋秋)。四、细读入心,品味鉴赏思考:秋味何在?1.小组交流:你最喜欢哪幅画面?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分析前先朗读)示例分析:(1)小院秋色图(对比鉴赏)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间屋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中,能看到蓝天和飞鸽。你还能看见透过槐树射下来的日光,注意到墙壁缝隙里的牵牛花和附近的秋草。“一椽破屋”,而非新居,凸显出老旧的岁月痕迹,身处其中,一种苍凉感,还有后面的“破壁腰”“疏疏落落的秋草”同样体现境的悲凉。“碧绿的天色”,明净高爽,天无纤尘,天空特别清透。“驯鸽的飞声”,以声写静。牵牛花的颜色,“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喜欢的是冷色调,清静之色,紫黑色过于浓烈,低沉压抑,而淡红是暖色调。“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对照王安石的两句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只能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只是说他数的久吗?透出的更是寂寞凄苦的心情。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一起再读一遍,体会贯穿其中的“清、静、悲凉”。(阳光本是给人温暖和希望的,作者却让它多了几分冷落与萧条。)在这样清冷寂静的环境中,作者心境的落寞、孤独、悲凉,情景交融。写景手法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不同视角:仰观、俯视,近看、远观……修饰词语:适合自己心境和吻合景致特点的修饰语。(2)秋槐落蕊图本段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声音没有,是静;味也没有,更静;作者能感触得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份静已不仅仅是环境的寂静了,还有心境的落寞。作者笔下的秋槐,落蕊满地,我们能联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能联想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岁之将暮,生命逐渐凋零,使人感到落寞,静中更添“悲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清静,也有心的悲凉。槐蕊中一叶知秋,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秋天,更加感受到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但正是这种清闲让作者感到苦闷、落寞。(3)寒蝉秋声图写秋蝉的“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4)秋雨话凉图“斜桥影”暗示了夕阳的存在,增添了秋天傍晚的清冷和悲凉。天气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光阴几何。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天气转凉、一年将尽的氛围中。但作者写时并未刻意去写,但字里行间始终弥漫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高手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正应了辛弃疾的那句话,“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秋”。历尽沧桑之后,调子是悲凉的,但写来却是不经意的笔墨,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好文章的极致,需要我们慢慢地学、用心的学。(5)秋果奇景图鲁迅«秋夜»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淡绿微黄”,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因为红完之后,风来冬到。看秋果体味到的是一种留恋,一种悲凉。小结:在一椽破屋、一方小院中看漏光、秋草、蓝朵,听驯鸽的飞声,还有瓣瓣落蕊、声声蝉鸣、层层秋雨、枚枚秋果,把我们带到老北京的寻常巷陌,体味秋的清、静、悲凉。在清、静、悲凉的景后,是一颗清、静、悲凉的心。仿写练习:仿写一:根据下面示例仿写,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示例: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参考: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仿写二:结合本文内容,按照《天净沙·秋思》的句式仿写。
参考: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2.作者提起北国之秋,想起来的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但作者真的到了北平,为什么却没有着墨描写?明确:郁达夫是一个细腻敏感的文人,更能关注到偏僻荒凉处,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体验到美,感受到闲淡而忧郁的情调。另外郁达夫着意刻画的是“清、静、悲凉”的秋,而名胜景点在红尘喧闹,人海茫茫处。五、知人论世,深化理解思考:“秋味”何悲?1.故都北京,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什么避而不写?明确:郁达夫,3岁丧父,从17岁开始,在异国生活十年,饱受屈辱和歧视。个人性格方面,抑郁善感。(不幸身世,细腻内向的个性)在文艺和审美观方面,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取向)结合12段“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郁达夫欣赏的而正是萧瑟、悲凉之美。1934年的中国,日军已经占领东三省开始沿长城进犯;1934年的中国,抗日英雄吉鸿昌在北平监狱被杀害;1934年的中国,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动荡的时代背景)小结:风雨飘摇的时代,静坐欣赏美景更增添了家国不宁的悲凉。这是一个国家危机民族危亡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知道明天何在的时代,这样的秋味以后可能品尝不到了。所以首段才有“我的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从青岛赶上北平”,不能改成“我的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北平”,因为作者一路转徙,不惧波折,只为故都。所以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达夫把对于北平秋的热爱、对于北平命运的担忧、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倾注于笔端,于秋味之中饱尝一个寻常的生命对于国家深沉的热爱。动荡时代的文人秋士对秋的悲凉的颂歌。师生共读: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2.解题: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明确:“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无比眷恋之意,“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结语: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故都是郁达夫心中的故都,北平是郁达夫偏爱的北平。郁达夫有意进行了审美筛选,让我们一起饱尝“故都的秋”味。愿同学们走过纸上山水,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Welc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 7 Outdoor fun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5年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无人机行业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化学教学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课件
- 400字作文稿纸(方格)A4打印模板
- 不领证的夫妻离婚协议书
- 铝型材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华为BEM战略解码体系完整版
- Python商务数据分析与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利用“自然笔记”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获奖科研报告
- 焓湿图的应用实例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课练习题(2023春)(附参考答案)
- 《是谁觉醒了中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