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满族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B.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参考答案:C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朱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B.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C.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较慢,时间较短,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参考答案:C3.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参考答案:C4.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1、2、3、4、5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刺激a处,肌肉收缩,反射能够完成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电刺激b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D.“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参考答案:B电刺激a(位于传出神经)处,肌肉能发生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反射需要完整反射弧的参与,A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电刺激b处,兴奋不会传到电流表的位置,故不会发生偏转,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因此“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5.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既溶于2mol/L的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B.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是为了释放出DNAC.向浓盐溶液中加蒸馏水是为了析出DNAD.用菜花替代鸡血做实验,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参考答案:D.【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过程:(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4)DNA的析出与鉴定①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②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解答】解:A、DNA既溶于2mol/L的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A正确;B、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是为了让鸡血细胞吸水胀破,从而释放出DNA,B正确;C、向溶解DNA的浓盐溶液中加蒸馏水是为了降低DNA的溶解度,进而析出DNA,C正确;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不完全相同,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破碎细胞时需要研磨并加入食盐和洗涤剂,D错误.6.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参考答案:A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高度分化的细胞往往失去分裂能力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了特定的蛋白质,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变,因此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D.细胞凋亡是外界因素直接中断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参考答案:D【Ks5u解析】细胞凋亡是外界因素直接中断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引起的细胞正常死亡。8.(08南昌一中、南昌十中、新建二中联考)发现少数RNA也具生物催化作用,从而使酶的概念更深入一步的科学家是
A.美国科学家奥特曼和切赫
B.美国科学家萨姆纳
C.德国科学家施旺
D.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参考答案:答案:A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C.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D.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参考答案:D10.造成动植物营养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动物细胞A.无细胞壁
B.无中央大液泡
C.无质体
D.无中心体参考答案:C1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磷酸甘油酸(C3)迅速减少,RuBP(C5)迅速增加
B.当处于光饱和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类囊体内进行
D.假如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5℃光补偿点比30℃时低参考答案:D12.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FeCl3溶液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
A.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1组与3组的实验结果B.3组与4组的对照能说明酶活性大小与温度的关系C.1组与3组对照能说明不同酶催化的底物是不同的D.1组与5组对照能说明酶在酸性条件下结构会改变参考答案:C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组与3组实验的对照,实验表明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A错误;3组与4组实验只能说明酶遇高温会失活,不能清楚地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B错误;1组中含有唾液淀粉酶,3组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起作用,C正确;l组与5组存在多个不同变量,不能构成对照实验,D错误。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1个ATP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2个磷酸基团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C.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参考答案:D14.右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在晚间用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②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⑤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知识,难度较大。绿光是光合作用最无效的光,因此晚间增加绿光不能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光中450nm的光为紫光,从图中分析650nm左右的光光能利用的百分比较高,而白光中也存在此波长的光,因此白光要相对450nm左右的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胡萝卜素扩散最快,在最上;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缺镁叶绿素合成少,红光和蓝紫光利用少,胡萝卜素吸收的是蓝紫光,因此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胡萝卜素不能吸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1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参考答案:C16.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淋巴细胞核DNA处于右图所示的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参考答案:C17.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中的多种代谢B.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相比,前者体积小而储能多C.C、H、O、N、P是ATP、核苷酸、磷脂共有的组成元素D.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减少参考答案:C【考点】1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1、酶与激素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两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酶是生物催化剂,对新陈代谢中的各种生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激素是调节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内外环境的变化;2、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解答】解:A、酶在细胞代谢中只起催化作用,激素只能调节细胞中的多种代谢,不能直接参与,A错误;B、脂肪为主要的储能物质,氧化分解等质量的脂肪和糖原,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B错误;C、ATP、核苷酸、磷脂都由C、H、O、N、P元素组成,C正确;D、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不被破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蛋白质等化学物质的有关内容,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18.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以培育转基因烟草,下列哪一步骤不是必需的A.制备原生质体
B.选择合适的载体DNAC.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D.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参考答案:A1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c段Na+通道开放使Na+大量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cf段K+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fg段细胞排出Na+和吸收K+的跨膜运输不消耗ATP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膜电位会低于+30mV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依托动作电位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兴奋传导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c段Na+大量内流,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cf段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正确;fg段Na+出神经细胞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同样,K+进神经细胞也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置于低Na+溶液中,则膜电位会下降低于+30mV,D正确。故选C。20.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r)为显性看,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F1都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有四种表现型,如果继续将F2中全部杂合的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A.25:15:15:9
B.25:5:5:1
C.21:5:5:1
D.16:4:4:1参考答案:C2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均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B.细胞内酶的合成均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即可准确写出mRNA的碱基序列D.逆转录病毒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可体现遗传物质的传递功能参考答案:D【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没有经过翻译过程,B错误;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因此根据氨基酸序列不能写出确定的mRNA碱基序列,C错误;逆转录指RNA逆转录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再转录形成RNA,体现遗传物质的传递功能,D正确。2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必须先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两方面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D.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器官属于外植体参考答案:D【考点】R2: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对象、条件及手段.【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2、
试管动物克隆动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遗传规律遵循不遵循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解答】解:A、植物细胞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试管婴儿的培育主要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没有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B错误;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新个体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供质生物,因此该生物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C错误;D、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器官属于外植体,D正确.故选:D.23.若给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
(
)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参考答案:C24.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
组别实验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甲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大大下降乙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5天后,连续给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那项作为对照实验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参考答案:C25.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参考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③中含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④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⑤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是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⑥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④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②图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图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③图中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⑤图中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⑥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两极,但每一极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整个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②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前一个时期相比仍保持不变,⑤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错误。故选A。26.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紫花植株中有4/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B.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6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3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是9:3:3:1的变形,是AaBb自交的结果,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紫花植株用A_B_表示,其它均为白花.【解答】解:A、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有8/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B、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7,B错误;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错误;D、亲代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因此测交后紫花(AaBb):白花(Aabb、aaBb、aabb)为1:3,D正确.故选:D.27.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A.8、4、2
B.8、4、4C.16、8、4
D.8、8、4参考答案:B28.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参考答案:A29.chIL基因是蓝细菌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缺失chIL基因的变异株。构建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I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所需变异株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基因本质是DNA,故A正确。①是chIL基因重组,②是红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重组,并且破坏chIL基因,故B正确。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故C错。若操作成功,蓝细菌含红霉素抗性基因,对红霉素有抗性,同时无chIL基因,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识图能力。30.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当υ>0时,种群数量表现增长,当υ=0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υ<0时,种群数量表现减少,所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表现增长,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增长速率小于0,故种群数量表现为减少。【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一直减少,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3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叶绿体不需染色,线粒体用甲基绿染色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带最宽,黄绿色带离层析液最近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参考答案:A【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专题】对比分析法;细胞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分析】1、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用健那绿使线粒体染成蓝色再观察,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染色后,细胞仍然保持活性.3、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解答】解:A、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色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蓝绿色,A错误;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是不是本实验要探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叶绿素a色素含量最多,带最宽,黄绿色叶绿素b带离层析液最近,C正确;D、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呈正方形,正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可以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色素的分离、线粒体的观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识记及试剂的作用、实验采用的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2.利用高浓度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功能
B.盐水中的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活C.盐水是中性,不适应细菌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水分渗出而死亡参考答案:D33.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D.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并消耗ATP的场所参考答案:A34.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人在剧烈运动中主要以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母体中的胎儿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葡萄糖直接供给的参考答案:B35.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加入2ml新鲜的a—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25℃、100℃的水浴中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震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察实验设计能力,本题难度中等,本题的实验变量为温度,应先将酶与淀粉在相应的温度下分开放置一段时间,再混合。若先混合再置于相应的温度下,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酶将淀粉水解,故实验现象不明显,得不出相应的实验结论。36.已知某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鉴定所研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不能用下列哪种杂交方法(
)A.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性交配B.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个体与纯合显性雄个体杂交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D.杂合显性雌个体与杂合显性雄个体杂交参考答案:C37.如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参考答案:B【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分析题图: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解答】解: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会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对应于曲线2.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推断出环境温度改变后,酶的活性升高,还要求学生理解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进而作出准确判断.38.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参考答案:A39.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胡萝卜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1条参考答案:D40.下列哪一项最不符合基因组的概念?A.
一个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B.
个体生殖细胞核中的全部DNA的组成C.
个体生殖细胞中全部基因D.
人生殖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列可以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是:
(
)A.水蒸气蒸馏法
B.直接压榨法
C.丙酮萃取法
D.石油醚萃取法参考答案:D42.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__。第三步:一定时间后,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4)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2).细菌
(3).此实验中没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
(4).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及其氨基酸
(5).搅拌不充分
(6).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过程如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1)第一步: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直接,所以要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2)由于实验只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只能证明噬噬菌体的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安全我们的使命
- 农产品销售合同协议
- 直播诚信保证宣言
- 食品安全普及保证
- 买房补充协议的签订要点解析
- 【项目管理】邵洪芳 教材精讲班教案 29-第3章-3.2.1-施工合同管理(三)
- 小额贷款培训
- 塑料制品在网络防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房屋积木购买合同范例
- 村委出租荒地合同范例
-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 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4年成都港汇人力资源管理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业工作人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铁路轨道铺设工程合同三篇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大单元整体设计-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 广告宣传物料、宣传栏、大字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工抵房协议模板
-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鱼》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高中体育校本教材
- 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