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案设计_第1页
《扬州慢》教案设计_第2页
《扬州慢》教案设计_第3页
《扬州慢》教案设计_第4页
《扬州慢》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教案设计

一、整体把握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高中生理应具备掌握和鉴赏古

典诗词的能力。这阙姜夔的《扬州慢》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

语言清丽优美,多处化用古人诗句,文采斐然。其词上阕写以繁华著称

的扬州战后一片荒凉,以寄托作者的伤感;下阕联想曾在这里游览过的

杜枚和他的佳句,以往昔的繁荣反衬今日的荒凉。全词笼罩着一层淡

淡的哀愁,表现了作者在目睹战乱后今非昔比的扬州而触景生情,那种

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今天的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领略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是如何运用触景

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2.词中多处化用杜牧诗句所起到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诵读法

3.比较法

4.讨论法

5.教学辅助法(播放课件和背景音乐)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导读

1.作者生平

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沈阳)人,早岁孤贫,

后屡试不第,曾于颠沛流离中亲历家国破残之痛,在长期的豪门清客生

涯中,与当时著名诗人、词人如杨万里、范成大、齐弃疾等渚B有广泛

文学交往。他精熟音律,能自己谱曲,其词特点为风雅、清空、峭拔,是

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后来发展成为格律派。

2.作品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初次来扬州之时,年仅二十二岁。虽然扬州距金兵

第二次占领已历时十六年之久,但姜夔看到的仍是战后的一片破败萧

条景象,联想到扬州曾有的繁荣,忆起唐代杜牧关于扬州的佳作,他难

抑心中的怆然,遂自创其曲,写下这首著名的词作。词牌中"慢〃是舒缓

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

(设计意图:由于高二的学生以前都曾接触过宋词,通过自学能了

解作者和课文的概况。教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则课上无需利用太多时

间讲解,只需稍加点拨即可。此设计遵循了语文教学节奏艺术。)

七、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我们都曾经学过李白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歌《送孟

浩然之广陵》,哪位同学愿意再为大家朗诵一遍?(某学生朗诵)很好!诗

中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就是被誉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古城扬州,古

代称之为"广陵说来也巧,老师就在扬州度过了七年的学习时光,把

她视为生命里的"第二故乡”,对她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下面

就让大家看一看扬州的美景。(播放课件展示扬州景物)大家谈一谈,

看了照片以后你对扬州这座古城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美丽、古典、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确,历史上的扬州是无数文人墨客梦里的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扬州慢》作于八

百多年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姜夔眼中的扬州。

(设计意图: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真实的照片资料能够引起学生极

大的关注,照片中的美景与课文中的胜景一致,与衰败景象则形成鲜明

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此设计遵循了语文教学导语艺术。)

2.读序语简单概括内容,联系诗经讲解《黍离》之悲的典故,奠定

课文与之相似的感情基调。

3.请几位学生示范诵读,全班点评。教师提醒既然是"慢词〃就要读

得舒缓从容。全班齐读。

4.参考注释品读全词,找出作者实写的扬州战后萧条景象以及虚

拟的联想和想象。

板书:

眼前实景一一景物1:养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景物4:波心冷月

虚拟想象一一拟想1:杜郎重游,必当惊心

拟想2:才高八斗,难赋深情

拟想3: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4: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设计意图:板书虚实结合,相互对应一目了然;概括的词语是文中

的原句或典故,语词优美便于理解记忆。此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板书

艺术。)

5.问题设计

(1)结合注释找出文中化用杜牧关于扬州的诗歌名句,并思考它们

的作用。

(明确: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

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吟咏扬州的佳作,犹

以杜牧这几首最为著名。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

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

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2)词的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中的"红药〃有

人认为应该归入"实景",因为扬州的芍药甲天下。你认为呢?

(明确:“念"是"想到〃的意思,所以是虚写,并非亲眼所见。词人想象

来年春天,红药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故国凄

凉、物是人非,这样的美丽,不知道是为谁而绽放。)

(3)全词意象丰富,选择含有最能感染你的意象的词句作出简要评

析,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

(4)课件展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后比较一下

这两阙词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表达的虽是同样的爱国主义主题,但《扬州慢》的情调明显

是悲凉而低沉的,是无奈的感慨、哀愁的叹息。这首词是“清空"的代表

作[板书:清空],它的胜人之处在于:词的情感蕴藉含蓄,词的意象偏向于

淡雅素净,词的意境疏朗开阔。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则慷慨激昂,充满豪情壮志,这也是豪放派与婉约派在风格上最大的差

异。)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得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心理特

征;尤其是比较阅读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此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6.课内联系

用课件展示词中所化用的四首完整的杜牧诗歌给学生课后了解、

鉴赏。

(设计意图:杜牧的四首诗虽然不在本课的教学范围之中,但属于

语文学科内部综合性学习,此设计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

习的理念。)

7.结讲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姜夔笔下扬州曾经的繁华美丽和战

后的萧条衰败。"一切景语皆情语〃,昔胜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深深触动

了这位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许在无情的战争面

前,一个人微弱的力量的确改变不了什么,也阻止不了什么,但只要胸

中依然跳动着拳拳的赤子之心、激荡着深切的爱国之情,我们的生命

就是有意义的,大家说是不是呢?好了,在今天的课结束之前,请大家在

优美的配乐中再次齐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得舒缓并且富有感情。

(设计意图:此结语总结了全词的特色和主旨,对学生进行了潜移

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配乐朗诵结束本课再次把感情推向高潮,也

符合诗歌教学重吟诵的特点。此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结讲艺术。)

八、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作者姜夔,请以第一人称扩写全文,注意使用优美的白话

语来表达原文中诗情画意的意象和细腻深沉的爱国之情,不少于400

字。

附:杜枚诗四首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