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案第10章-法律关系_第1页
法理学教案第10章-法律关系_第2页
法理学教案第10章-法律关系_第3页
法理学教案第10章-法律关系_第4页
法理学教案第10章-法律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之法锁〔法律的锁链,jurisvinculum〕观念,但当时还没有“法律关系〞这样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法律关系是法律标准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主体、客体和权利与义务三要素构成的。法律关系的特征比较道德、宗教、政治关系等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标准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法律标准社会关系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甲欠乙、丙等人货款二百万元。甲卖掉了房屋准备改行。但恰逢妻子离家出走,甲立即追寻。20天后,乙、丙报案,公安机关以诈骗立案抓捕甲。警察找到甲的儿子,限制其人身自由并以逮捕恐吓其子,要求告知甲下落。其子告诉警察其父正在此地陪母亲看病。甲便随警察回去澄清事实,但警察却将甲扣押,并让其子女找钱还帐,将甲扣押1个多月,其间曾屡次让债务人的子女拿钱去公安局赎人。由于法定拘留时间已满,公安局将此案移送至检查院。检察院在政府压力下,批准逮捕甲。本案中有哪些关系,哪些是法律关系?为什么?法律关系,指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或者纳入了法律领域的社会关系。法律调整某社会关系之前,是否有这种社会关系?〔一〕按照据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法律所属法律部门宪法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的分类〔二〕按照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调整性法律关系创设性法律关系〔三〕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地位平权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四〕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数量多少双边法律关系多边法律关系〔五〕根据法律关系之间因果联系与相互间地位第一性法律关系第二性法律关系两类案例分析:韩先生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新新京剧团〞排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料该剧团在外地演出,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返京,致使在京的演出不能如期举行。该剧院被迫安排了一场交响乐,韩先生以剧院违约为由向法院涕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剧院违约事实成立,判令剧院赔偿韩先生票款及路费等人民币250元。于是剧院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告“新新京剧团〞违约,要求赔偿损失。根据以上案情,分析以下问题:1、上述哪些人、单位或机构之间的关系构成法律关系?2、这些法律关系的客体各是什么?3、该案中,引起各个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有哪些?4、在上述法律关系中,哪些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哪些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法律关系主体2、法律关系客体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含义与图示〔一〕含义〔二〕图示主体:自然人、法人、国家法律标准(动物与自然?〕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法律事实

客体:物、人身\人格、精神产品、行为法律事件法律行为〔广义上的法律行为〕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民事、行政、刑事、宪事表示行为:1、意思表示---法律行为2、准法律行为〔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情感表示〕

事实行为〔狭义〕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1.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2.在我国,总体而言,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案例孕妇某甲,于8月13日晨住进某妇产科,于当日下午6时10分生产男婴乙,未足月、畸形,于下午7时8分于保温箱中死亡。甲之夫丙适携其长子2岁之丁赴南部老家省亲,闻其妻住院,即驾车北返,不幸发生车祸,丁负重伤成为植物人,丙那么于8月13日下午7时5分死亡。又丙立有遗嘱,以其遗产十分之一,遗赠于其爱犬“小皮〞,由戊动物友爱基金会照顾之。1.试分析本案中,甲、乙之间,乙、丙之间,甲、丙之间有何法律关系?相应的法律事实是什么?2.试分析本案中,乙、“小皮〞的权利能力?3.试分析本案中,丁的行为能力,并简述世界各国法律关于行为能力的一般划分?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能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实现权利和义务的能力。〔一〕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主体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1.公民的权利能力

〔1〕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一般权利能力:又称为根本的权利能力,它是一国所有公民均具有的权利能力,是任何人取得公民法律资格的根本条件,不能被任意地剥夺。如民事权利能力,我国《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特殊权利能力:是指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而只授予某些特定的法律主体,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资格、劳动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等。〔2〕根据法律部门的不同,权利能力又可分为民事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行政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等。2.法人的权利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没有上述的类别。法人的权利能力依法人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如企业法人和机关法人的权利能力各不相同,其范围是由法人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所决定的,具体内容由有关法律和法人章程规定。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解体时消灭。

〔二〕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1.公民的行为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有二个: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公民是否到达一定年龄、神智是否正常,就成为公民享有行为能力的标志。公民的行为能力问题,由法律予以规定。各国一般都根据年龄和智力状况的不同,把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类:〔1〕完全行为能力人是指已经成年且神智正常之人,他们可以独立地处分自己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如在我国民法上,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尚未成年但已满一定年龄的人和患有某种精神病但尚具有一定识别能力的人,他们只能独立处分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如我国民法中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行为能力人是指尚未到达一定年龄的幼童和完全丧失识别能力的精神病人,他们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我国民法中规定,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完全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2.法人的行为能力

法人也具有行为能力,但与公民的行为能力不同。第一,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而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所决定。第二,公民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并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第三,公民的行为能力一般通过自身来实现,而法人的行为能力那么是通过其法定代表人来实现的。3.责任能力责任能力又称责任行为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行为能力在责任领域的表现。在大多数保护性法律关系中,责任能力无需特殊规定,如果一个人具有行为能力,也就具有责任能力。但是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刑事责任能力具有相对独立意义。它更严格地强调主体对自己行为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行为的自控能力,更注重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利益的保护。

第三节

法律关系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客体为中介,就无法形成法律关系。因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2.有用性3.可控性4.法律性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一〕物: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要构成这一“物〞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该物是可为人类控制、支配的。第三,具有经济价值,是否一切物皆可成为法律关系客体?人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无用之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不可控之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想象之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鸦片能否成为法律关系客体?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二〕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行为结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物化结果。另一种是非物化结果,即义务人的行为没有转化为物化实体,而仅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直至终了,最后产生权利人所期望的结果〔或效果〕。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三〕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又称为“精神产品〞、“无形财产〞或“无体物〞,它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属于非物质财富。它不同于有体物,其价值和利益在于物中所承载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识和其它精神文化,是人的主观活动的物化和固定化的结果,物质形式只不过是它的载体,如文学作品、科学创造、商标等。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人身、人格利益人身利益是指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性财富,是人身权的客体。人身权包括了人格权和身份权,其客体分别是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如公民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隐私、身份等等。这些均属于与人身相关的,但不带有直接的财产性的利益,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五〕信息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运行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法律事实合法肯定的法律后果法律行为违法否认的法律后果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一、法律关系的运行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这种运动变化过程表现为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形成是指在主体之间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如因合同行为而在特定主体之间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变更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如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增加或减少、债权债务的转移。消灭是指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终止,如合同履行完毕后,债权债务就消灭了。

续上

法律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其最主要的是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抽象条件,即是法律标准的存在二是具体条件是法律事实的存在法律标准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标准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但法律标准的存在仅仅是为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提供了可能性,并不能自动衍生出现实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那么是把法律标准与法律关系联系起来的中介。二、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注意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存在着区别和联系。法律事实只是人们能够认识或已经认识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它不完全是客观事实。人们通过证据获得的事实只不过是无限地接近客观事实的法律事实。法律事实的特征〔一〕与主体具有直接关联性〔二〕具有法律规定性〔三〕具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四〕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三.法律事实的种类〔一〕.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这是按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进行的分类,也是对法律事实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分类。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指法律标准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事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些都是当事人意志所不能控制的。续上如我国刑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成心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例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实施的侵害,自然灾害等等。另外,法律事件根据是否由人们的行为而引起的还可以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是指不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于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即与人的意志没有关系的完全自然的客观现象,如水灾、地震等。相对事件是指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即是人们的行为,但是该行为的意志与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并没有关联,如由于他人的纵火而引起的受灾单位与保险公司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这并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只是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劳动者因自己操作违规而造成事故死亡,对于所引起的劳动关系消灭和继承关系产生来说,就是相对事件

2.法律行为:当事人所实施的、为法律所确定的、具有相应法律效果的行为类型。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本身都处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之中,是抽象的或逻辑构造出来的事件和行为的类型。行为方式关系到行为的法律后果。围绕着人们如何行为,以及各自的后果形成法律文本的主要内容。法律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即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2〕必须是有意识的行为,即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3〕它是具有法律性的行为,即它受法律调整,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法律不是向人们提供一种日常行为的范本或路线图,而是通过典型行为与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规定,通过一起起同类案件的审理、裁决,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合法利益的维护,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选择。所以,法律行为的要件包含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即使是无过错行为也离不开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完全超出预想、无法控制的行为也就无法追究行为人的责任。法律行为:比方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成心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再如我国合同法第二十一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第二十二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说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第二十五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还有我国民法通那么第一百二十六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七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法律行为中,还有一种情况称为“意外事件〞,是指当事人既无成心又无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引起的某种法律后果的活动。虽然在形式上意外事件是人的行为,但由于它的产生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法律上这种活动不被视为行为。〔二〕.确认式法律事实与排除式法律事实根据事实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确认式法律事实与排除式法律现实。确认式法律事实,又称为肯定式法律事实,是指只有当该事实得到确认之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如婚姻法律关系的建立,必须完成婚姻登记的行为之后,才能形成。排除式法律事实,又称为否认式法律事实,是指只有该事实被排除之后,才能引起一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