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模拟(有答案)共八篇
第一篇:六十六道弯(节选)
曹文轩
这个山村叫枫林口。
大大小小,一群孩子里头,有三个读小学的孩子,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
名字分别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
这天,他们在村头玩游戏正玩得起劲,一辆中型轿车从城里方向开过来,在村前
的公路边停住了。
原先,这条公路很繁忙,但几年前却废弃了。这条废弃了的公路现在还很光滑,
几乎没有一点儿破损。只不过不再车来车去。
车门打开,下来十几个城里的孩子,看上去与王树魁他们年纪差不多大小。
他们穿着一身紧身的运动衣,头戴五颜六色的安全帽,每人都有一块滑板。
不一会儿工夫,枫林口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甚至还过来了许多大人。这是枫林
口的大人小孩从未见到过的情景。
有一个长得黑黑的年轻男老师,把一块更大的滑板放在路面上,然后用右脚踩着。
在无数乡下孩子与大人的目光下,那帮城里孩子站在人群中间,仿佛是一些高贵
的展品在展览,在接受观赏。
“各就各位!”那老师叫了一声。
城里的孩子,以非常迅捷的速度“一”字排开,一脚站在地上,一脚放在滑板上,
抬起头,身体前倾。
突然,一声枪响。
还未等枫林口的大人孩子反应过来,那些城里孩子就蹬着滑板迅疾地滑了出去。
那样子,让几乎所有枫林口的孩子们都想到了在天空滑翔的鹰。
己是深秋,满眼红透的枫叶。
当滑行者驶过那个弧度很大的弯道时,恰赶上一阵较大的秋风,就见枫叶从高处
纷纷向弯道上空坠落,一时间,那些鹰们是在枫叶的红雨中飞行了。
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一直在最高处的一棵巨大的枫树下看着,眼睛里满是神
往和痴迷。那一刻,永远地烙在了他们的灵魂里。
他们在这棵枫树下直坐到天黑,分手时,各自伸出右手,叠在一起,发誓:我们
一定要买一块滑板!
他们不再玩耍,而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攒钱上。
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山上捡榛子,早晨上山,中午都不回家吃饭,随便捡些野果
充饥,天黑了才回家。
没过几天,他们就捡了100多斤榛子,然后一起去集市,将它卖了。但距离购买
滑板的钱数还很遥远,于是他们决定打鱼。
拿了网,拿了鱼篓,三个人来到溪边。三对眼睛盯着溪水看,水有深有浅,浅的
地方,那鱼清清楚楚,但都是一些小鱼。深的地方才可能有大一点儿的鱼,但深
的地方看不清楚。
只有撒网,不撒浅水,专门撒深水。
网在空中张开时,经阳光一照,银色的,很好看。
三个人很喜欢看,但,三个人更喜欢看的是大鱼。
十网二十网,也没能打到一条大鱼。三个人不服气,仍然一网一网地撒。
临近中午时,奇迹终于发生!
网还没有被拉出水面,就看见水中翻腾起熊熊的浪花,网绳紧绷绷的,不住地颤
抖。网终于出水了,一片耀眼的银色在网中闪烁着。好大的一条鱼,大得出乎他
们的意料。
大鱼还没有完全拉到岸上时,他们三个人就情不自禁地扔下网绳,扑向了鱼网,
而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大鱼一个蹦跳,又将网拖回水中,并撞开一个豁口逃跑了。
逃脱了的大鱼没有钻进深水处,而是箭一般顺着小溪向东逃窜。前面的小溪水虽
然有深有浅,但基本上无大鱼藏身之处。
他们拼命地跟随在它的后面,三双脚踩起的水花,在空中碎成无数的水珠。水珠
在阳光下散开,坠落,五光十色。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挣扎着爬起来。直到没有力气跑了。但他们不想放弃
那条大鱼,手拉着手,眼睛盯着前方,向前走去。
不知是因为终于耗尽了全力,还是因为觉得已经逃出灾难性的追捕,大鱼终于在
一片水草丛里停止了逃窜。
大鱼仿佛突然消失了,这使三个孩子感到无比失望,但却同时激起他们的活力。
他们松开手,像三匹小马,朝大鱼消失的地方冲去一一不是冲去,是冲刺。
气息奄奄的大鱼听到了动静,又开始了逃窜。
三个孩子猛扑过去。
小溪忽然变宽,水一下浅了许多,大鱼一下处在了半搁浅的状态。
三个孩子大声喊叫着,一个冲刺,一起扑到了大鱼的身上。他们一直趴在水中,
直到身体下的大鱼不再动弹。
当他们把这条沉重的大鱼抱上岸时,已经没有力气往回走了,只好躺在岸上层层
叠叠、厚实而柔软的落叶上。
鱼躺着,他们也躺着,后来都在流水声中睡着了……
王树魁拿出了本来要买一双旅游鞋的钱,金小尊拿出了本来要买一条运动裤的钱,
柳芽子呢?卖掉了他心爱的两对鸽子。
现在,他们共同拥有550元钱。
他们可以进城买滑板去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山村,写枫林口大人小孩从未见过滑板运动,
说明该村地处偏僻,远离城市,人们见闻不广。
B.小说写城里那帮孩子“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既表现出城里孩子显示出的
优越感,也表现出这里的人们对城里人的好奇。
C.小说写三个孩子最终抓到大鱼前用了“喊叫”“冲刺”“扑”“趴”等一连串动
词,把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表现得生动传神。
D.三个孩子为买滑板努力挣钱看起来只是表现出对一种运动的喜爱,其实也反映
出乡村生活不断受城市现代生活影响的现实。
7.(3分)B(“城里孩子显示出的优越感”错,这是乡下孩子和大人的感受)
8.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请赏析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各自作用。(6分)
①把枫叶坠落比喻为红雨,形象地表现出枫叶密集落下的状态,衬托出滑板健儿
的风姿,侧面表现三个孩子的神往和痴迷。
②阳光映照下的网好看,既表现出三个孩子对收获的期待,也烘托出三个人对大
鱼更加关注的状态。
9.小说把三个孩子抓大鱼的情节写得波澜起伏。作者是如何制造这种波澜的?请
简要分析。(6分)
9.(6分)
参考一:
(1)先以熊熊浪花、紧绷的网绳、一片耀眼的银色等渲染大鱼出现的场面,制造
了一种即将收获的氛围,结果因“情不自禁”的行为让大鱼逃脱。这是一折。
(2)然后写大鱼逃脱的方向基本无藏身之处,孩子们又拼命追赶的一系列动作描
写,给人的感觉似乎抓住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大鱼突然消失了。这又是一折。
(3)大鱼的消失让三个孩子感到失望,也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像小马冲刺,水
面的突然变宽变浅让事情有了转机,三个孩子终于收获了大鱼。(每点2分)
参考二:
(1)制造意外。即将收获却因“情不自禁”让大鱼逃脱。
(2)动作描写。孩子们拼命追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制造紧张气氛。
(3)柳暗花明的突转。水面的突然变宽变浅让事情有了转机,三个孩子终于收获
了大鱼。(每点2分)
第二篇: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
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
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
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
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
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
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
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
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
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
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
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
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
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
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
“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
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
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
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
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
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
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
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
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
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
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
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
“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
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
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
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
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
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
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
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
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
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
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
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
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
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
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
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答案解析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
析」C项说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
莹的无限同情错,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
赏的;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E项说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
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
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A项说法不准确,
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
不上一种社会风尚。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
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而展开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
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每点2分)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
单车来的。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
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
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
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4)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
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
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①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
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
题。②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
趣。③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
吻合。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
观点二:以真相大白为题好。①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
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②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
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题。③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
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
主题才得以彰显。而用隐瞒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明确
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小说标题艺术的探究题。答案并不唯一,
但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一般的答题模式是:
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
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等);②替
代的题目有XX缺点。
第三篇:城里乡下
黄大刚
豆花没想到,在农贸市场会遇到兰花,豆花第一次去农贸市场,就像刘姥姥走进
大观园。
在乡下,豆花从来不买菜,豆花的菜就在房前屋后,随意翻块地,撒下种子,待
菜苗探出头时,再施些土家肥,人畜的尿粪都是宝贝,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有了
肥力,菜苗就像火箭般往上蹿,很快,往高处爬的开了花。结了果。在地上长的,
青翠又水灵。自家吃不完,拔菜时,多拔一些,送给左邻右舍;或有路人经过,
也随手塞一把。村人也不客气,给了就拿。下次,地里有了收获,当然也忘不了
给豆花捎带一些。这些事情自然而然,没有谁说声谢谢,也没有谁计较这个多了
那个少了。
现在,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摊位,摊位上堆满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耳边嗡嗡响着
嘈杂的声音,豆花有点晕头蒙向。
“豆花,豆花。”豆花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她怀疑听错了,茫然地四顾,猛然看
到兰花站在一个摊位后面,边大声喊着,边向她招手。
“豆花,你来市场干嘛呢?”
“买菜啊。”
“买菜?”兰花脸上惊奇的表情一览无余。
“哦,亚山媳妇生宝宝了,坐月子,叫我来照顾。”
“亚山在哪个单位上班?”
“教育局。”
“调上来了?原先好像在美亭那边当老师。”
“调上来有一年半了。”
“豆花,这下你可以解脱了,我不知还要苦到什么时候。”
兰花的羡慕让豆花不安。豆花和兰花姑娘时是好姊妹,或许因为这,两个人同时
嫁到了六角塘村,平时常来常往。前年,听说兰花随老公进城打工了,没想到是
在菜市场卖菜。
“什么解脱,过来带孙子,比在家干活还辛苦。”豆花夸张地苦着脸。
“别说了,有孙子带就是福,我家那小子,家里又穷,人又不着调,不知娶不娶
得到老婆。唉,不说了,买什么菜呢?”
豆花看了看,把几样菜放到了袋子里。豆花也不好意思问价钱,正忐忑着要不要
给钱。
在乡下,豆花和兰花互相给菜,从来不收钱。
“总共15元。”兰花把菜递给豆花时,很自然地报出了价钱。
“呃呃。”豆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掏出了钱。
尽管豆花觉得买菜就要付钱,跟谁买都一样,但她还是感到有个东西珞得心里。
每次去市场买菜。兰花眼尖,老远就边大声地边喊边向她招手,她别无选择。
豆花心里很憋屈,豆花买东西习惯讲价还价。不把价格砍低点,总感觉自己吃了
亏,可跟兰花买菜,她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
待豆花走在街道上不用向人问路的时候,豆花找到了另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只发
早市,是附近的菜农自个挑菜来卖的,新鲜又便宜,还可以尽情地砍价,豆花心
里畅快极了。
一天,豆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听到的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兰花。兰花约她
喝老爸茶。茶还没上来,豆花就听出了兰花的弦外之音,兰花说的都是自己卖菜
的不易。兰花说,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去贩菜。有时为一毛钱跟菜农磨破了嘴皮。
兰花说,经常卖到天黑市场没人了,菜还没卖完,结果辛苦了一整天。本钱还收
不回来。
豆花装聋作哑。兰花最后明了说,希望豆花继续每天买她的菜,反正别人给多少
她也给多少,决不多收豆花一分钱。
话已说到这个份儿上,豆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偏偏兰花还有意炫耀买她的菜的好处:“你在这里买菜绝对放心,告诉你,别的
地方,一斤菜实际有八两就不错了。”一次,豆花把一张50元当10元给了兰花,
第二天买菜时,兰花把钱找给了豆花,不失时机自夸:“哼,要是别人,早收进
口袋了。”
眨眼春节要到了、豆花坐着儿子的车回老家。路上,儿子说:“妈,你看那是兰
姨,要不叫她上车一起走吧。”豆花透过窗玻璃,看到兰花背着个大袋子、躬着
腰费力地往前走。
“走吧,走吧,车坐不下了。”豆花连声催道。
除夕,豆花正为没有芹菜而发愁。豆花早上托邻居赶集时帮她买芹菜,可邻居要
买的东西太多,竟忘给她买了。这地方的习俗,大年初一,一定要吃芹菜,可能
“芹”跟“勤”同音吧,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兰花似乎早有预感,拎着两大把芹菜上门。“哦,好好,多少钱?”豆花要掏口
袋。
“自家种的,什么时候要过钱。”兰花嗔怪道。
豆花一愣。感觉脸慢慢地热了起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
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
B.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
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
C.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
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
D.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
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
根源”错误。选项对小说的主旨解读有误,二人的隔阂是因兰花卖菜给豆花要收
钱而起,这完全没有乡下互相送菜的浓浓人情味,让豆花觉得与兰花没有那么亲
近。这种隔阂的根源是城里人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变得疏离。故选B。
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
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
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
豆花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
行而羞愧。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在筛选信息时要沿着情节的推进查找信息点,
特别注意要抓住刻画豆花心理的语言和细节:①在初次重逢兰花羡慕“豆花,这
下你可以解脱了”时,“兰花的羡慕让豆花不安”,并且“豆花夸张地苦着脸”,
可见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
②当兰花“很自然地报出了价钱”时,豆花“感到有个东西珞在心里”,可见兰
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当“每次去市场买菜。兰花
眼尖,老远就边大声地边喊边向她招手”让豆花别无选择时,“习惯讨价讲价”
的豆花因不能砍价“心里很憋屈”。④春节回家,当儿子说带上背着东西的兰花
时,豆花却连声催促儿子快走,拒绝带上兰花,可见豆花对兰花开始疏远排斥,
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当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时,豆花"感觉脸慢慢地热了
起来”,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
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
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
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
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
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从人物、
环境、情节、主题和结构等几个方面考虑和作答。本文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进
行对比,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突显
人物之间关系的亲疏变化。从主题的角度来说,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中,更可见城
市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疏离,乡下人们之间因互相给与而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从而传递出对单纯美好人际关系的认可。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对比鲜明的生活方
式放在一起写,既便于情节的安排,更利于以最简省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和
主题。
第四篇:告别
王筠
吴铁锤最后一次见到曹连长的同乡杨根思,是在这一天的早上。
太阳刚刚升起,远远近近积雪的群山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葱茏的树
木,深色的谷地以及冰封的长津湖面都辉映着一抹淡淡的粉红,看上去竟是
分外的妖姨。初升的旭日在把光明与温暖带到这个狭长半岛的同时,也把一
个经过了彻夜激战的宁静的清晨带到了长津湖。
杨根思就是披着一身的霞光来到吴铁锤面前的。
吴铁锤还在山脚下的岩缝中睡觉,李大个把他叫起来,告诉他杨根思连
长来了。吴铁锤睡眼惺松,从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里探出半个脑袋,看到杨
根思头戴着包裹着棉布片子的大盖帽,身着单薄的棉军衣,裤筒和单胶鞋里
鼓鼓囊囊的,显然是塞进了过多的棉花。旭日的霞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使得
背光而立的杨根思轮廓分明,散射着一圈耀眼的虚光。吴铁锤揉了揉惺松的
睡眼,坐起身来:
“杨连长?”
杨根思笑了笑:“我要上去了,过来看看曹连长,顺便跟你讨点经验。”
吴铁锤挥了挥胳膊:“胡扯嘛,我哪有什么经验?战斗英雄不是拿我说
笑话吧?”
杨根思认真地说:“你们同美国佬交过手,美国鬼子是什么战术,你不
能保守啊营长。”
“保什么守嘛!”吴铁锤倒不好意思了,“美国鬼子那一套你还不知道?
就是坦克加大炮,白天还有飞机,火力猛呗,除此之外没什么东西。”
“美国鬼子有什么短处没有?”杨根思想了想向道。
“短处吗?”吴铁锤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抓挠着密密的头发茬子说,“我
看这个美国人有点怕死,面对面刺刀见红,他就稀汤拉水了。”
吴铁锤的“稀汤拉水”是句土话,杨根思一时没有听懂,但那个意思他
是明白的,美国人怕死,吴铁锤的这句话他记住了。
“吴营长还有什么窍门?再说说,多给我说说。”杨根思非常谦虚的样
子。
吴铁锤说:“你别吴营长吴营长的,营长不干了,副的。”
杨根思沉默了一下说:“听说你犯了错误,不知道是什么错误撤了你。”
“杀牛。”吴铁锤闷声闷气地回答道。
“呦,”杨根思有点惊讶,“那是不能杀,有群众纪律的。我们连开始
也有人要杀,我就没有同意。”
“还是你有觉悟,战斗英雄模范嘛!”吴铁锤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讽刺
味道。
杨根思没有听出来,依然很认真地说:“毛主席说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一头牛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当然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重要。”
“我听你这个话怎么和我们欧阳教导员差不多呢?”吴铁锤有点不高兴,
“不杀牛吃什么?大家饿得屁都没有,拿什么打下碣隅里飞机场?”
杨根思一时没有说话。
“你们还打掉了美国佬的重型坦克?”过了一会杨根思又问道。
“瞎猫碰上死耗子,”吴铁锤说,“我们孙二愣子干掉的。你要想打坦
克,我把孙二愣子给你找来。”
“那倒不必了,”杨根思忙说,“我们守高地,坦克上不来的。”
吴铁锤看了看他,心里咕嘟着,死脑筋,美国人的重型坦克哪里不能去?
不预备些打坦克的木头棍子炸药包,要是坦克上去了,你不是洋鬼子看戏一
傻了眼?
吴铁锤与杨根思的交往不多,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人有点呆板,和他的
泰兴老乡曹连长差不多。不过杨根思打起仗来不怕死,不然怎么当得上全国
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呢?
回到营部的欧阳云逸看到了杨根思,很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要他到石
头缝里坐一坐避避寒风。杨根思说他不坐了,他去看看曹连长,告个别,回
去就要带着部队上阵地了。
欧阳云逸的脸色黯淡下来。吴铁锤看了看杨根思,想了一下还是说:“曹
连长牺牲了。”
“哦?”杨根思有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也
许在他想来,打仗死人是常有的事。停顿了一下,他才又问道:
“人呢?”
“在下碣隅里飞机场外面。”吴铁锤说。
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
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
吴铁锤神色黯然:“怎么带啊?我一个营300多人5个连长指导员都在
铁丝网下面睡着呢!我都想把他们带回来,怎么带?”
战斗竟如此残酷,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他抬起头来看了看远方,远处
的山峦上群峰叠翠,白雪皑皑。战役打响的当夜下了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
掩埋了一切,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
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
杨根思走了。他对吴铁锤和欧阳云逸说,本来是想跟同乡曹连长告别一
下,说一说家里面的事情,现在不用了。他摆了摆手,然后就迎着霞光走去
了。
太阳又升高了一些,朝霞的色彩也在随同着旭日的上升而不停变幻,淡
淡的红色光晕渐隐渐退,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
体四周虚光散射,欧阳云逸感觉到杨根思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
吴铁锤本来还有一句话,美国鬼子火力太猛,不能硬碰硬。他这句话还
没有来得及说,杨根思已经走远了。
(节选自小说《长津
湖》,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杨根思来的目的是同曹连长告别,吴铁锤他
们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杨根思。
B.小说开头对杨根思穿着的描写,表明了我军将士们作战条件艰苦,凸
显了将士们不怕困难的形象。
C.杨根思得知曹连长牺牲的消息后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此时的他只
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没有悲伤。
D.小说结尾暗示了杨根思部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会遇到猛烈攻击,为
杨根思的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7.C("没有悲伤"说法错误。)
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杨根思的形象特征。(6分)
①为人谦虚:主动向吴铁锤请教作战经验;②做事讲纪律、有原则:告诫吴
铁锤杀牛是错误的行为,侵犯了朝鲜百姓的利益;③作战勇敢、不怕死:从
吴铁锤对他的佩服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的称号可知;④铁骨柔情:责怪同乡
曹连长的尸体没有被抬回来,对长眠于战场上中的战友们感到痛心。(共6
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到3点即满分)
9.小说开头和结尾处都有对太阳和霞光的描绘,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6分)
①对比衬托。太阳和霞光照射下的长津湖宁静而温暖,与彻夜激战带来的
牺牲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战争的残忍;
②打造"主角光环"。太阳和霞光烘托了杨根思的英雄形象,杨根思从霞光
中走来又迎着霞光走去了,他在战友的心中是光辉高大的;
③暗示主旨。太阳和朝霞代表着光明,小说暗示了抗美援朝战争必将胜利,
表达了人民必将迎来和平的美好愿望。(共6分,每点2分,其他回答,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捡来的家
侯发山
老高并不老,只有三十出头,他不修边幅,冷不丁一看,像是四五十岁的人,因此人们都叫他
老高。老高是从农村来的。他是个孤儿,三十多才娶了带着一个十岁的女儿的媳妇。老高老实,
除了种庄稼,不会挣钱,家中生活拮据,结婚不到两年,老婆就带上女儿远走高飞了。老高一
气之下来到城里,在郊区那儿租了一间房子,背起蛇皮袋,捡起了破烂。后来有了积蓄,便鸟
枪换炮,弄了辆人力车收购废品。
老高实在,不会缺斤少两,价格也公平,这样一来,特别是那些老头老太太,都会把家里的破
烂留给老高。有了固定的客户,老高每年也能赚个三两万。
这样捣鼓了几年,老高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顶层,老房子,屋里有现成的家具,他简单打
扫一下就住了进去。
有一天,老高捡到一个三个月大的弃婴,男孩。当时围观了不少人,议论纷纷的。老高从人
们的言谈中得知,这个婴儿是兔唇。亲生父母都不要,谁还要?听着婴儿嘶哑的哭声,老高二
话没说,就把这个婴儿抱走了。
这下子,够老高忙活了,一会儿给儿子换尿片,一会儿给儿子喂奶粉……过了半个月吧,老高
就在人力车上用旧棉被弄了个窝,藏上儿子,挨街穿巷地收购废品。
张大嫂是和平小区的保洁工,丈夫出车祸走了,儿子在外上学,现在也是孤身一人。也许是同
病相怜,她关心老高多一些,说是关心,无非是把丈夫之前的衣服送给了老高,有时拉呱几句
闲话而已。就这样,老高已经感激不尽了。她问老高,说你不知道这孩子有缺陷?老高说,好
歹是一条命啊。张大嫂叹口气,说你这是图啥哩?老高吭哧半天,才蹦出一句,说,家里边有
了哭闹声,有了屎尿味,才像个家的样子。
和平小区门口有个垃圾箱,老高赶到的时候,总能在垃圾箱外边捡到一些小孩子衣服、玩具,
还有学步车。刚开始,老高以为是小区的居民丢弃的。时间长了,老高才明白是张大嫂故意给
他的,有的衣服还没拆封,新崭崭的,看样子是张大嫂买的。老高要给钱,张大嫂不要,说这
是破烂,又不是我的东西,你给啥子钱?老高想不起反驳的话,只是嘿嘿呵呵地傻笑。看到老
高这个样子,张大嫂转过身,抿着嘴乐了。
别看老高没文化,却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很有文化的名字一一高兴。
高兴两三岁时,老高就把他丢在家里,让他自己玩去。高兴知道爸爸是个捡破烂的,家里的好
多东西是爸爸捡来的,电视机,冰箱,玩具手枪,身上穿的衣服,好多啦。有一次,儿子问老
高:“爸爸,垃圾箱里什么东西都有啊?”老高点了点头:“可不是哩,你也是我从垃圾堆里
捡来的。”
这天傍晚,天气阴阴的,往日的星星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老高打开屋门,不像往常那样,
儿子一边叫着一边扑到自己身上,他挨个屋子看了看,才发现儿子没在家。
被人绑架的可能性不大,肯定是儿子自己跑出去了。往常,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儿子都
是在楼门口玩耍,不会走远的。
老高急冲冲跑到楼下,在门口转了几个来回,没有见到儿子。一时间,老高急出了满头的汗。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了张大嫂的电话,说高兴在她那儿。
老高松了口气。随后,他破天荒打的赶到了和平小区。
张大嫂说,她准备下班时,在垃圾箱那儿见到了高兴。
老高气呼呼地瞪着儿子,你来这里干啥?
高兴看着爸爸的样子,咧了一下嘴,哭出声来。
你看你!张大嫂不满地翻了老高一眼,然后给高兴擦拭眼泪:“孩子,别哭,别哭。”
高兴忍住哭声,但嘴还是一撇一撇的,挺委屈的样子。
张大嫂揽过高兴,别过脸:“你知道吗,高兴他、他想捡个妈妈。”
老高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满满的,眼里差点落下泪来:“真是个傻孩子。”
高兴说:“爸,姨姨说,只要您愿意,她就到咱家来。”
老高心里通通直跳,有点不知所措了。他偷偷看了一眼张大嫂,忽然间发现,路灯下,张大嫂
的脸蛋是那样的红润,那样的美丽。(有改动)
L小说以“捡来的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①概括了故事情节。老高的票子、车子、房子、儿子、妻子都是捡来的。②
暗示了主人公的职业与特点。老高以“捡”为职业,靠“捡”有了自己的家。③
家一般是捡不来的,“捡来的家”显然有违于常理,不同于凡俗,这样就能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捡”是老高与高兴和张大嫂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展示主人公老高的一
段特殊生活经历,在普普通通的生活画面中,塑造了老高的形象。
B.张大嫂看到老高这个样子,“转过身,抿着嘴乐了”,是因为看到老高不会反驳
自己、只会嘿嘿呵呵傻笑的憨态、想到自己选定可以托身的人。
C.“这天傍晚,天气阴阴的,往日的星星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这段环境描写
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又为发现高兴走失营造了低沉的气氛。
D.小说运用朴实的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情节虽然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
却彰显着人生的美好,读后,给人以悠远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2.B【解析】张大嫂“转过身,抿着嘴乐了”的原因,主要是老高喜悦地接受了
她的爱心,而不是想到自己选定可以托身的人。
3.小说从主人公身上传达出哪些人生启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勤劳可以摆脱贫困。老高的媳妇远走高飞后,他背起蛇皮袋,捡起了破烂,靠
勤劳有了积蓄,买上了收购废品的人力车。②公平忠厚可以赢得社会的信任。老
高实在,收废品不会缺斤少两,价格也公平,老头老太太都会把家里的破烂留给
他。③善良可以收获幸福。老高靠善良收养了高兴,赢得了张大嫂的信任,收获
了新的亲情和爱情。(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第六篇:废墟之上
高沧海
大婚之日我爷爷出走。“猫儿狗儿就是看家的料,一会肚腹空了他自然回。”
我老祖如是说。
我爷爷躺在茴麻地里,眼看树影朝西又朝东,竟无人来寻,鞭炮喜乐声也早
就停了。厨子昨儿晌就来家里置办,此时此刻想必都吃得鸡肥鸭满,猫狗都
沾光,自己却在茴麻地里受饥荒。
我爷爷暗自伤感,桂香有意,兰芳多情,她们如眼前荷麻茎细脉软,楚楚温
良,爹娘偏看不中,他们做主娶回家的女子春容,听说丑,还粗壮。
我爷爷一直未归。
那年的茴麻长势喜人,五月怀中有花,六月腹中坐果,一个果,三个果,五
个果,留种收茴,晒了捆了,下水讴麻,削皮抽丝,九九八十一关,每一关
都是人的虔诚,每一关都是麻的修行。至十月初八我老祖去会上卖麻,有人
告诉他在沐河东见着我爷爷,看他跟个队伍走了。
我老祖用荷麻果在面食上做印章,祭灶时恳请灶官上天言好事,保家保儿孙
平安,明年的荷麻,也还是个好收成。
一九四二年,茴麻还未收,荷麻果像一个个蜜罐散发着甜香,我爷爷躺在荷
麻地里。他们这一支抗日小分队不幸被日军打散,大部队已作战略转移,到
处都是敌人的关卡,被毁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浓烟似哀嚎遮天蔽日。他没
去突围时队长紧急交代的临时联络点会合,而是沿河一路急向南,那是回家
的方向。
天空变得靛蓝靛蓝,十里平川一览无余。我爷爷把脸埋在荷麻叶子下,风从
叶底抚他的身体,那黄澄澄的气息重重叠叠绵软幽长,覆盖他连日的不宁,
他竟沉沉睡去。梦里青梧落了一地的花,恍惚之间成群的日军包围上来,他
们的脚步声清晰能辨,刺刀上寒光凛然,我爷爷被吓醒。月亮的银光一动不
动地洒下来,吞噬着旷野无边。他努力辨认着眼前的荷麻叶子,急切地回想
自己身在何处,耳边传来无比真实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爷爷颤栗着屏住呼
吸,身上的血液,几乎凝固。
一个弓着腰的身影穿过我爷爷身边的荷麻,在另一片荷麻棵里伏下身去,来
回摸索了半天,像是找什么,又转到我爷爷这边。那个人影摇着我爷爷的肩
膀小声说:“你醒醒,你醒醒。”是个女人的声音,我爷爷未敢动也未敢
言语。女人开始哭起来,“荷麻的叶子要落了,更藏不住人了……庄子里
都是鬼子,你的腿烂了……我该怎么办呀?”
我爷爷撩开脸上的荷麻叶坐起身来,他说:“大姐。”
女人本来是半跪着的,此刻竟歪倒在地,她慌孔而含糊不清地说:“你,
你是...你不是,不....”
我爷爷说:“别怕,别怕。”
我爷爷跟女人在荷麻地里摸来摸去,总算找到了那名已经昏死过去的人,伸
手触及到鼻下微弱的气息,女人又哭起来,“他是不是要死了……”
我爷爷重新给伤员包扎伤口,他问女人:“庄子都被烧毁,人都跑光了,
你没走,是因为他?”
女人点头,她说她的男人也在队伍上。
我爷爷说他自己也是队伍上的人,今晚他必须把伤员带走,再拖下去人会没
命。
女人要跟他走。我爷爷说不行,这是枪伤,一旦遭遇上日本兵,两人就绝没
有再活的说法,不能再搭上一个。
女人说了她男人名字,说巧着见着了就给捎个平安话,打完仗就回来。
我爷爷听得心头一振,忙问女人叫什么名字,女人说,春容。
我爷爷月光下仔细看春容的脸,他双手重重抚住她的肩,好好活着,我们的
队伍会打回来的,你男人,一定会回来找你。
我爷爷背着伤员连夜调头北去,直奔联络点。
抗日战争结束,我爷爷回到家乡。见过我老祖,他问春容呢?
就见草棚里走出一个小媳妇捂着口嗔嗔笑,她说,嘿,当兵的,你回来啦。
被救伤员来寻我爷爷家时,爷爷新的房子一明两暗,黑色的屋瓦,屋顶絮着
厚厚的茅草,冬暖夏凉,木窗外是海一样的荷麻,欢声如潮。春容已经生了
个男娃,我爷爷迫切希望有一个俊俊女娃娃的愿望,在这个外乡人来到的第
二天达成。
外乡人一直住到孩子办满月那天,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打开,那是一颗饱
满的荷麻果,他蘸了红胭脂,轻轻在女娃娃的眉间盖了一枚荷麻章。
我爷爷在春容乌黑的发间,别了一朵金黄色的荷麻花。
我爷爷随后从地方武装加入到解放全国的洪流铁军中,辗转南北。一个春天
的深夜,还乡团突然折返,烧毁了村庄,杀害了大批军烈属,春容在其中,
那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娃娃,也未能幸免。同年,我爷爷牺牲于河南开封,时
年三十二岁。
当冬天迟疑着退出一九四八年,遍野花朵喊出血样的红,废墟之上,新的一
年来临。
(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9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祖认为爷爷像猫狗一样,即使出走,不会远走他乡,过不了多久就会
回来,但爷爷却直到老祖去世后才回来。
B.小说挑选了若干个时间片段来展开叙述,每个时间片段发生的事件之间
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紧密。
C.爷爷曾企图做逃兵,回到家乡,躲在荷麻地里沉睡,梦见日军拿着刺刀
包围他,表明爷爷精神高度紧张。
D.小说运用了巧合的手法,春容将伤兵藏在荷麻地里,而爷爷也恰好躲在
那里,两人在荷麻地第一次见面。
7.A
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直到老祖去世后才回来”错,根据文中''抗日战争结束,我爷爷回到
家乡,见过我老祖,他问春容呢?”可知爷爷回家时,老祖还在世。
8.爷爷为什么在与春容的大婚之日出走,后来又与春容结合?请简要分析。
①爷爷对楚楚温良的桂香、兰芳有好感,但老祖却让他娶传闻中粗丑的春容,
让他失望,于是他出走了。②在茴麻地里,爷爷与春容相逢,爷爷被春容救
助伤兵以及等待他回家的勇敢、善良和温情打动,毅然带伤兵返回部队,在
抗日胜利后回乡与春容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结合“桂香有意,兰芳多情,她们如眼前荷麻茎细脉软,楚楚温良,爹娘
偏看不中,他们做主娶回家的女子春容,听说丑,还粗壮”可分析出,爷爷
对楚楚温良的桂香、兰芳有好感,但老祖却让他娶传闻中粗丑的春容,让他
失望,于是他出走了。
在荷麻地里,爷爷与春容相逢,“一个弓着腰的身影穿过我爷爷身边的荷
麻,在另一片荷麻棵里伏下身去,来回摸索了半天,像是找什么,又转到我
爷爷这边。那个人影摇着我爷爷的肩膀小声说:'你醒醒,你醒醒。'是个
女人的声音,我爷爷未敢动也未敢言语。女人开始哭起来,'荷麻的叶子要
落了,更藏不住人了……庄子里都是鬼子,你的腿烂了……我该怎么办呀?'
春容大着胆子去救病兵,为其伤势担心哭泣,可见她勇敢、善良;后来又让
爷爷带话等待他回家,更是表现出温情的一面,这些都深深打动了爷爷,所
以爷爷毅然带伤兵返回部队,在抗日胜利后回乡与春容结合。
9.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都描绘了荷麻,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第一处通过写茴麻的生长、加工过程表现出乡民的勤劳淳朴,并寓意爷爷
与春容的婚姻要历经曲折才能圆满,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第二处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用茴麻的良好生长情况反衬战争期间紧张的氛围,并
为后文写爷爷与春容相逢等情节做铺垫。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五月怀中有花,六月……留种收荷,晒了捆了,下水近麻,削
皮抽丝”,通过写荷麻的生长、加工过程表现出乡民的勤劳淳朴;“九九八
十一关,每一关都是人的虔诚,每一关都是麻的修行”,爷爷的婚姻也是一
场修行,寓意爷爷与春容的婚姻要历经曲折才能圆满;茴麻成熟,老祖卖麻
知道爷爷参军了,才有后来春容去救伤病的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时间和地点,“荷麻果像一个个蜜罐散发着甜
香”,用荷麻的良好生长情况反衬战争期间紧张的氛围;后文“我爷爷把脸
埋在荷麻叶子下……女人开始哭起来,'荷麻的叶子要落了,更藏不住人
了……”,这些情节都和荷麻有关,写爷爷与春容相逢等情节做铺垫。
第七篇:偷砖
梁晓声
春天来了。①
春天,到底还是来了。
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
盟不大靠谱一一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
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
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
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
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
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
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
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一一我来了!
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
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
防水靴。
光字片②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
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
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
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
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
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
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
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
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
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
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
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
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
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
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着两个儿子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
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的对住回搬几块行不行?”
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
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
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
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
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
郑娟说:“都是新砖。”
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
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
秉昆问放哪儿了。
郑娟就指一一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
有的埋在煤堆里了。
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
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
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一一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家,
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
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
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
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
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
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
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
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
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
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
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
生气。
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
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
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
些藏匿起来的病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
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
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
秉昆没好气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鹅听评课记录及评课
- 培训过程控制培训课件
-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暨12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 《消息鉴别》课件
- 《个人仪容仪表礼仪》课件
- 《温度采集系统》课件
- 杨桥扩构架吊装方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工作计划参考
- 固原不发火地坪施工方案
- 企业工作计划集合
-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比较
- 设备采购比质比价表
- 香港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4》机考真题(第九套)
- 加盟罗森便利店合同范本
- 2023年《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通用15篇)整理
-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 孝道演讲稿600字 传统文化孝道演讲稿(五篇)
- 泰坦尼克号英文ppt
- 2023年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下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