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万能写作素材:米兰·昆德拉_第1页
2024年高考作文万能写作素材:米兰·昆德拉_第2页
2024年高考作文万能写作素材:米兰·昆德拉_第3页
2024年高考作文万能写作素材:米兰·昆德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1929年,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56年,他从布拉格电影学院毕业,留校教授世界文学。在这里,昆德拉开始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完成了学术论著《小说的艺术》,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1967年,昆德拉出版了长篇小说处女作《玩笑》,通过讽刺手法,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荒谬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其间,他还参与了国内的一系列运动以及政治改革。1968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昆德拉被开除党籍,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他的《玩笑》被列为禁书,所有作品都被下架,还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昆德拉只能靠之前积攒的一些稿费生活,但他没有停止写作,并尝试在国外出版小说。1973年,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在巴黎出版。两年后,他接受了法国雷恩大学的邀请,前往法国任雷恩大学助教。1979年,昆德拉发表了《笑忘录》,讲述苏联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命运。捷克政府剥夺了他的国籍并禁止该书发行,从此他与祖国的联系一刀两断。两年后,他加入法国国籍,渐渐改为用法语写作,作品中的政治隐喻更多地被哲学思考取代。柏林墙倒塌之后,捷克共和国多次邀请昆德拉回归,但他不想回国,“在法国流亡那么久,我没有回国的梦想,我带上了我的布拉格,它的气息、它的味道、它的语言、它的风景和它的文化”。1995年,捷克政府决定将国家最高奖项之一——功勋奖授予他。2019年,这位流亡40多年的法国作家在90岁时重获了捷克公民身份。3.0立意与速用常规角度:困境中勇敢前行,才能动果光明的曙光速用示范:不在因境中重生,就在困境中灭亡!身陷困境又何妨?长风破浪会有时。风云乱世,始皇有“御宇扬威制六合”之勇。高祖有“涸泽斩白蛇”之勇,光武有“君王策马挥戈”之勇,仲谋有“水师锁长江抗曹刘”之勇,终在绝境中搏出一线生机!政权更选,米兰·昆德拉失去了教师的工作,作品被下架,生活艰难,但他依旧笔耕不辍,创作出一部部震撼人心的佳作,最终得到去法国发展的机会,在世界文坛大展拳脚。困境是一段距离、一个门槛,同样也是一次转折、一次醒悟和一次升华。请相信,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勇往直前,于困境中搏击,于绝境中奋起,终会等到曙光来临!核心角度:看淡得失,心安即归处对接高考:2021年高考浙江卷“得与失:起点·终点·过程”速用示范: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唯有心安,才能在这浩大的世界里,让渺小的自己找到归处。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苏轼的好友王巩被贬岭南,歌姬寓娘毅然随行,二人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襟怀坦荡,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表明随遇而安的态度;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到法国,中年远离故土的米兰·昆德拉表示“我没有回国的梦想,我带上了我的布拉格”,余生扎根“第二故乡”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世外桃源,不在任何地理位置,只在心安处。人生本无常,心安即归处。创新角度: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对接高考:2021年高考北京卷①“论生逢其时”速用示范:在时代的海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裹挟在其中微不足道的浪花,但身为小小浪花,我们也能迸发出自己的力量。遥想当年,祖身处乱世,年近50岁,却仍率领部队北伐,踏上光复山河的战场,名垂青史;阮籍怀才不遇、穷途末路,却拿起一支笔写下咏怀诗,记录魏晋时期的黑暗与动荡,流传千古;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在祖国被占领后开启了漫长的流亡生活,他没有消沉,却拿起一支笔写下国人的境遇,展现了战乱时代的悲凉与不幸,发人深思··…纵然生不逢时,他们依旧在黑暗中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由此观之,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才能真正做出有意义的事业,创造精彩的人生。被诺贝尔文学奖遗忘的“隐身”作家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1985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1987年,获得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2011年,作品集荣登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库”,成为唯一于在世期间入选的作家;2020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昆德拉的文学成就享誉世界,且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不少读者为他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遗憾,但对他而言,得奖或许只是庞大人生中的一隅,让心灵与文学达成契合、借由文学来表达自我,是他更加重视的事情。“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由于作品数量众多,且知名作品不少,昆德拉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他很少接受采访,最后一次在电视上露面是1984年。他曾经表示,除了这些作品之外,“我没什么可说,也没什么可写的”。近40年来,昆德拉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并且极度保护个人隐私,几乎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生活在别处》,再到80多岁创作《庆祝无意义》,他笔下的故事和提出的问题让读者难以忘怀,而他本人却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所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如今,我们与昆德拉告别,但早已习惯了他的“不在场”,他也不过是继续往前走去,“生活在别处”了而已。3.0解读常规角度:淡泊名利,为自己而活。盛名之下,米兰·昆德拉更在意精神实质,而非外部虚名。他不在意外界赋予他的价值,常年远离媒体,拒绝抛头露面,恍若喧嚣都市中的隐士。他封存了自己的生活,仅用作品与世界、读者对话。核心角度:才高不怕无人识,酒香不怕巷子深。米兰·昆德拉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虽然从未被授予这一光环,但米兰·昆德拉的文学成就早已举世公认。他的一生无须任何奖项承认,因为他自己就是一部传奇。创新角度:万有皆逝,唯精神永存。在经历了与读者“漫长的告别”之后,米兰·昆德拉这位文学隐士从这个喧哗的世界真正归隐了,但我们知道,他仍然“生活在别处”,他就在我们的书架上,在我们的精神之中。米兰·昆德拉有很多可解读的空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阅读他的作品。(对接高考:2021年高考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事物价值”)一半是小说,一半是哲学20世纪80年代末,昆德拉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掀起了一波阅读、崇拜的热潮。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了一代代年轻人的“精神之书”。在这部作品中,昆德拉揭示了个人命运的脆弱本质,他认为一辈子是微不足道的,在宇宙的无限之中,一切都会无限重复,这将成为生命最沉重的负担,而与之相抗衡的,则是个人的生活之轻。他将关于生命“轻与重”如何抉择的问题,具体化为“自由与承担”“忠贞与背叛”“安稳与改变”等,企图寻求最优解。昆德拉也探讨“记忆”“虚荣”“媚俗”等主题,但其文学的最大特质,还是在于以个体存在主义方式对世界进行的解构。因为常常将故事置于某个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作品又具有哲学意义,他的作品常常被打上“政治小说”“哲理小说”的标签。但他并不认可,他强调自己探讨的只是在某种时代境遇下,个体的命运、存在等人类学问题。作为小说家,他不会像哲学家一样做论断,只是在思索:什么是存在,什么是嫉妒、软弱、爱·…···“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于是,昆德拉把生活中的矛盾放到笔下的人物身上,让他们抉择,呈现各种存在的可能性。在他的小说中,有人类存在的反思,以对抗历史的遗忘;有对罪与罚的拷问,以唤醒人类的良知;有特殊的幽默,以玩笑化解沉重的理想……在他看似轻盈的文学故事里留给读者的是可以蔓延至生活角落里的关乎人生意义的发问。3.0解读常规角度:敢于创新,才能有所突破。米兰·昆德拉兼顾作家与哲学家双重身份,他的作品仿若一个庞杂的哲学体系在文学维度的投影。在哲学上,他拓宽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维度;在文学上,他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核心角度:发问不为寻找标准答案,而为寻找理解世界的方法。重便真的残酷,轻便真的美丽?轻重之间的选择是米兰·昆德拉最为人称道的命题。他一次次从幻灭、怀疑到提出问题,启发人们看清世界的本质。创新角度:汲取故事的力量,以文学唤醒生活。小说是米兰·昆德拉的工具,用于探寻人的本性、人的境况、人的行动、人的命运。读者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力量,不断学习什么是存在,什么是嫉妒、软弱、爱……以小说中的智慧与能量,修正仅此一次的人生。(对接高考: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故事的力量”)音乐与文学相互交织的人生昆德拉出身于捷克斯洛伐克艺术世家,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孩提时代,他就跟着父亲学习钢琴,还经常在父亲的书房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少年时代,昆德拉跟着捷克斯洛伐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哈斯曾对昆德拉说:“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哈斯教授昆德拉的音乐知识,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昆德拉还很有雕塑和绘画的天赋,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20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但当他第一个短篇小说出版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小说创作。昆德拉的小说中经常提到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家,还涉及曲子的剖析,他在《小说的艺术》中自述:“音乐对我的吸引力比文学大得多。我当时做得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为四种乐器作了一首曲——钢琴、中提琴、单簧管和打击乐器。这首曲子几乎像单元格漫画般夸张地预示着我小说的建筑结构。”音乐不仅仅给昆德拉带来了其小说常用的交响乐章般的复调结构,还赋予了他的文字轻快的讽刺语调。在他的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段能呼应他少年时期经历的叙述:男主角托马斯从瑞士苏黎世开车回到受到战争重创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他轻轻重复着贝多芬的旋律,心里想着对女主角特蕾莎的爱。那庄严沉重的旋律,从贝多芬传给哈斯,再传给昆德拉和他笔下的主人公,经久不息,如命运之神的低语。3.0解读常规角度:广泛涉猎是专精研究的基础。少时的音乐积淀,是米兰·昆德拉小说创作的骨架;阅读的文学名著,也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养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