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歌意趣,提升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人生哲理,品味诗中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核心素养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的故国之月李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的故乡之月杜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哲思之月苏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寂寞之月柳永诗人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埋没的珍珠——写于唐朝,红于明朝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它第一次被收录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原因仅仅是《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理应收入《乐府诗集》。一直到了明朝中后期,被尊为“宗工巨匠”的李攀龙在《唐诗选》中选录了这首诗,才让人开始注意到这颗蒙尘的明珠。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千多年来为世人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作品简介整体感知根据诗题,请你数数诗题中的五个意象在诗歌中分别出现了多少次?重点强调的是哪一个意象?并根据这个划分诗歌层次。月生月悬月斜月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全诗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月下之景(1-8句)景物美月下之思(9-16句)哲理美月下之情(17-36句)情感美随着月的变化,从描写内容上可分几层?各层写了什么?整体感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赏景美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月之初上时意境迷离、美妙,情感旋律高亢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意象意境情感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为什么用“生”不用“升”?“升”仅仅是状态,而“生”字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景象壮观。“生”字足见诗人眼界和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春天的夜晚为什么会出现“霰”、霜”?如何理解?诗人不直接描写月亮,而是从嗅觉、视觉来写,置身这个月夜,有花的芳香,有月色的皎洁,从侧面(感受)来营造梦幻朦胧的意境。比喻。把月光比作雪和白霜,写出了月色清凉,月夜朦胧。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光下诗人退思冥想,情感旋律平缓思考: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作者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赏理美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哲理: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宇宙永恒。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思考:这两组诗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是过渡句,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既紧承上文对春江之景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月与人的思考,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楼上思妇愁情不堪,情感旋律低回;游子梦回故乡,情感旋律哀怨;游子梦醒后更加孤寂,情感旋律悠长。思考: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赏情美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两地相思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你从哪些意象感受到了情思?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白云云在空中随风而起,随风而止,形状千变万化,始终处于飘荡、不安定的状态。在诗人眼里,这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成为游子离别的象征。以“白云”

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扁舟子”上的游子。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两地相思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你从哪些意象感受到了情思?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扁舟“青枫浦”为地名,“枫”“浦”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漂泊”是古代文人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内涵。古代文人或为生计、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自由。“扁舟子”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张九龄《初发江陵有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以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思妇怀远图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怜楼上徘徊的月光,应该照耀在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门帘翻卷,却卷不走月光,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去月光却拂去又来。这时相思之人共同望着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照射去跟随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思考:诗句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1)“裴回”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2)“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3)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句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的惆怅、无奈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砧)上,用木棒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意象积累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西楼别后》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捣衣机械重复的劳作和砧声的单调悠长,有助于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的作用。捣衣是中“思妇”主题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鸿雁: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也是信使,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鲤鱼:代称书信,“双鱼”“双鲤”“鱼书”等。古人把木片刻成鱼型,两片一合,中间夹书信,外边系红绸,鱼就是信封。意象积累鱼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佚名《饮马长城窟行》游子思归图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淌,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在潇水湘江的离人的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思考:诗句中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这是心理描写。——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想要归家的心情。夸张: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意象积累生命状态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宇宙人生人类渺小——宇宙浩瀚(空间)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意象积累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意象积累全诗小结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月光清凉月色朦胧人生无尽宇宙永恒思妇怀远游子思归画意春江花月图哲理月下沉思图诗情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景物描写的主体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欣赏美(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的遐思。(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理解性默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