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冉家坝车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PAGE2#应急安全事故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PAGEI目录TOC\o"1-2"\h\z\u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前人研究成果 -1-1.3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 -1-1.4勘察目的、任务 -2-1.5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 -2-1.6勘察工作布置 -3-1.7任务完成情况 -3-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4-2自然地理 -5-2.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 -5-2.2气象 -5-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3.1地形地貌 63.2地层岩性 63.3地质构造 63.4水文地质条件 73.5地震 73.6地下洞室 83.7地面建(构)筑物 83.8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84试验、测试资料的整理和设计参数的取值 84.1室内岩石试验 84.2原位测试 94.3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 105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115.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115.2地震效应评价 115.3工程地质评价 115.4洞室评价 145.5地基评价 145.6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55.7特殊性岩土评价 155.8水、土腐蚀性评价 166结论、建议及施工注意事项 166.1结论 166.2建议及施工注意事项 16附件:1.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5条3.钻孔柱状图(1:200)6张两江新区2#应急安全事故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两江新区2#应急安全事故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1概述1.1工程概况受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院于2019年10月承担了两江新区2#应急安全事故池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根据设计方案,拟建2#应急安全事故池顶标高221.6m,埋深6.9m,箱型结构。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以上各因素,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前人研究成果本段场地位于两江新区天堡寨,本次勘察主要收集利用了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勘察资料:(1)1975年~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2)1981年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地质调查。(3)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矿局二○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重庆幅)。以上基础地质成果资料为本次勘察过程中的地层识别、划分,了解场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地下水分布情况等提供了参考,为本次勘察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1.3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渝建[2013]345号、渝建[2013]346号文件,对本工程的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进行判定,判定结果为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判定表见附表1-1和附表1-2。1.4勘察目的、任务=1\*GB2⑴勘察目的详细查明场地的岩土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场区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特殊地质条件;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依据与相关设计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使用。=2\*GB2⑵勘察要求a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b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各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提供拟建物设计所需的地基物理力学指标值;c选择拟建物地基持力层,提供符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经济技术合理可行的基础设计方案建议;d查明场地内及邻近地段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发育,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以及工程处理建议;e查明场区地下水类型,埋藏及补给条件,评价地下水、场地内填土对砼的腐蚀性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对施工排水措施提出建议;f对场地的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进行评价。1.5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1.5.1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下:⑴《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⑵《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⑸《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1.5.2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1.5.3勘察依据(1)甲方提供的《两江新区2#应急安全事故池岩土工程勘察的勘察委托》;(2)业主、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3)设计提供的平面图、方案设计图和结构图。1.6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并辅以工程测绘、地质调查、岩石试验等手段。外业工作期间,同时展开地表地质调查工作。(1)钻孔布置及钻探深度本次勘察按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委托要求钻孔位置实施钻探。沿拟建应急事故池周边线及角点布设勘探点,共计6个;其中2个钻孔为控制孔,钻孔钻入拟建构筑物地板以下。(2)试验工作本次勘察主要采集试样进行抗压试验。1.7任务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开始于2019年11月3日,由我院专业测绘人员用1台RTK对钻孔进行定位,1台150型钻机施钻,11月4日全部外业工作结束。在开展外业工作的同时,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本次完成机械钻孔冠以“XK”字头,人工钻孔“RGZ”字头,本次勘察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7-1。表1.7-1勘探工作量测量机械钻孔(m/孔)人工钻(m/孔)岩样(组)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勘探点(个)剖面(条)7561.2/62.0/120.02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使用比例1:500的地形图观测定点,填绘精度为岩性层,点位精度图上误差小于3mm,重点观察记录拟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作用、邻近建构筑物特征等。(2)钻孔测量和管线探测勘察测量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56黄海高程,每个钻孔测放采用RTK仪测量,测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钻探前对照现状管线图,对管线附近钻孔采用探管仪逐孔核实孔位处地下管线等设施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对可疑孔点位进一步采用先人工开挖至基岩面,再行钻探来控制。(3)钻探质量勘探线、点间距、钻孔深度以及测试样品的采集位置和数量均符合勘察方案与规范要求。钻探采用硬质合金回转岩心钻进、复合片回转岩心钻进,利用岩芯管清水回旋全取芯钻进工艺作业,钻探岩芯采取率填土层约50~70%,粉质粘土大于90%,强风化层大于65%,中等风化层>90%。钻孔无掉钻头、垮孔、伤及作业人员、伤及地下管线、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等安全事故,钻孔完成后按要求采用了水泥沙浆进行了封孔,封孔质量满足要求。(4)取样采样数量按勘察大纲执行:岩石试样利用钻探φ89岩心管采集的岩芯制作,毛样直径不小于50mm,抗压试验样品长度不小于100mm;样品采集后及时蜡封、贴标签、装箱并及时送实验室试验、化验。(5)其他测试工作水文观测对钻孔进行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测量,每次起下钻量测孔内水位情况,遇初见水位应停钻观测稳定水位,并观察记录冲冼液变化情况;当存在多层地下水的情况进行分层测定。(6)外业见证本工程的勘察外业工作由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全程见证,见证人:张斌,联系电话见证编号:YKJZ-2310370-0040。(7)内业整理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绘图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6.7和AUTOCAD2010中文版,文字编写软件采用Microsoftword2010。室内土样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由重庆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承担;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由重庆市勘测院检测所承担。综上,本次勘察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现行规范组织实施,勘察方案制定的工作内容、勘察意图均得到落实和完成,勘察重点突出,经复核,钻孔定位达到精度要求,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达到了详细勘察目的,勘察报告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2自然地理2.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拟建区行政区划属重庆市两江新区,具体位置位于天堡寨小学附近。场地内有市政道路通过,交通较方便。2.2气象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据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2.3水文场地内存在一新建人工水渠,主要为2km外水库泄洪的通道,勘察时水深约50cm,平均流量约4m3/s,最大过水断面面积约40m2,泄洪时最大流量可达100m3/s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勘察区地貌上原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河沟地带,后由于修建人工水渠,地形被人为改造,拟建场地形成一平台,拟建场地东侧为人工水渠,水渠高约4米,两侧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地形标高217~233m,地形坡角2~10°,局部大于80°。3.2地层岩性勘察区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现依地层的新老顺序对各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3.2.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Q4ml):褐色为主,主要分布在拟建安全事故池平台,主要为粘性土、砂岩、砂质泥岩碎、块石等组成,石含量约20~50%,粒径20~500mm,局部大于500mm以上,结构松散~稍密,稍湿,钻探揭露厚度为0~6.6m,人工堆填形成,堆填年限约5年。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灰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口无光泽~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主要为残坡积成因,厚度约1.8~3.1m。3.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Ss):青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强风化岩心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好。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1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3.3地质构造场地构造部位为大盛场向斜东翼,岩层倾向260~275,倾角9~12,优势产状265∠10,属于软弱结构面,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在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J1:95°∠75°,多闭合,局部张开2~5mm,裂面较平整,无充填,发育间距1.5~4.2m,多数间距为2.8m,延伸长度一般2~4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J2:10°∠70°,多闭合,局部张开1~3mm,裂面较平整,有水蚀痕迹,发育间距1.8~3.70m,多数间距为2.20m,延伸长度一般3~5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3.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原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后因人工改造,在拟建工程处形成填方区,为地下水的汇集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及人工水渠侧向补给,素填土及砂岩为较为良好的径流地层,按含水介质和储水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根据本次钻探结果,部分钻孔(XK4、XK6)内含有地下水,其中XK4中地下水水位216.95m,XK6中地下水水位216.53m。3.4.1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为相对含水层,地下水以孔隙裂隙水为主,由于砂岩岩层中构造裂隙不发育~较发育,裂隙连续性差,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场地基岩裂隙水主要集中在风化裂隙中,风化裂隙发育厚度有限,基岩中地下水水量有限,该场地基岩裂隙水量较小。3.4.2松散层孔隙水拟建应急安全事故池场地被人工填土所覆盖,土层厚度较大,利于地下水赋存。本场地松散层孔隙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同时场地东侧为人工水渠,亦是地下水的局部补给来源,受季节性降雨影响较大。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边坡场地素填土渗透系数可取素填土渗透系数为0.80m/d,砂岩岩体渗透系数0.20m/d。3.5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3.6不良地质作用通过本次勘察场地范围未发现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此外无其他特殊性岩土,根据现场钻探结果显示,素填土主要为修建人工水渠回填而成,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力学性质差,具有湿陷性,不均匀沉降等性质,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场地内强风化砂岩厚度相对较小,岩体破碎,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力学性能差,厚度不均,地基均匀性差。场地内粉质黏土为残坡积成因,但不具有膨胀性、湿陷性等特殊性土的性质,因此不归于特殊性岩土一类。3.8地面建(构)筑物拟建应急安全事故池东侧存在一人工水渠,现已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拟建水池开挖后,造成的主动土压力减小对现有挡墙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建议施工时加强对现有挡墙的保护。4试验、测试资料的整理和设计参数的取值4.1室内岩石试验本次勘察共取岩样2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测试。汇总统计时样本数小于6的力学参数依据试验成果取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大于等于6个的力学参数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节计算公式确定标准值。式中:fk标准值; fm平均值; n样本数; 变异系数。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按不同地层岩性分别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1-1表4.1-1砂岩试验统计一览表岩样编号强度指标软化系数抗压强度(MPa)饱和σr自然σoXK113.321.50.6412.720.713.620.0XK513.221.20.6412.720.613.620.0最大值max13.621.5最小值min12.720.0平均值fm13.220.7标准差σ0.410.62变异系数δ0.030.03样本数n66标准值fk12.920.1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场地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1MPa,属较软岩,试验结果能反映场地岩层实际情况,满足设计施工需要。4.2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设计参数建议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1\*GB2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①岩体物性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③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参照试验结果及已有勘察资料,按地方经验取值。一般岩体粘聚力c为岩块标准值的0.3倍,岩体内摩擦角为岩块标准值的0.9倍。⑵地基承载力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确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规定,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计算式确定。式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⑶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表8.2.3-3和表11.2.3确定。⑷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确定。表4.2-1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岩石名称指标类别填土粉质黏土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层面裂隙面岩土界面天然重度(kN/m3)19.5*19*24*25*饱和重度(kN/m3)21*20.5*自然抗压强度(MPa)20.1饱和抗压强度(MPa)12.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7296内聚力C(kPa)8*(天然)6*(饱和)20*(天然)17*(饱和)1400*22*50*20*内摩擦角Ф(°)28*(天然)25*(饱和)15*(天然)12*(饱和)36.0*10*18*14*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5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900*注:带“*”为经验值。5岩土工程地质评价5.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区内岩土层序正常,无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平坦,拟建应急安全事故水池东侧人工水渠边坡已采取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边坡现状稳定,适宜该项目建设。5.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及条文说明4.1.1将场地划分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参考地区经验,素填土取147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可取160m/s,为中软土,场地类型及征周期值分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Ⅳ5s。表5.2-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建筑物平场后最大土层厚度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岩石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段类别特征周期(s)应急安全事故池8.7150大于500Ⅱ一般地段0.355.3工程地质评价5.3.1现状边坡评价拟建应急安全事故池东侧存在一现状边坡,为人工水渠修建开挖形成,边坡最大高度约4.3m,为土质边坡,已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现状稳定。5.3.2基坑边坡评价根据设计意图,场地施工过程中,在场地四周将形成边坡。边坡分布及编号详见平面图及示意图5.3-1。现对各边坡分别评价如下:(1)AB边坡该边坡分布于场地西侧,大致走向17,坡向为107,高10.9m,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根据钻孔揭露,上部土质边坡最大高度约6.3m,为粉质黏土,岩土界面较陡,约15°~26°,为进一步验算上部土质边坡稳定性,选取剖面2-2’按平面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剖面2-2天然工况(潜在滑面:岩土界面)2-2剖面斜坡稳定性计算表块段编号重度(kN/m3)单块体积Vi(m3)重量Wi(kN)滑面长Ci(m)滑面倾角θ()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阻滑分力Ri(kN)Ti(kN)传递系数稳定系数K1192.75152.253.349201443.375.3840.95821928.99650.818.38262014150.638256.4231.04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基坑直立开挖后,上部土质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为1.04,属于不稳定状态,边坡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塌,建议清除上部土体或者按照先作基坑内支撑的分级开挖分级支护的措施处置。下部岩质边坡最大高度约7.2m,岩性为砂岩,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2°。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边坡倾向与层面及J2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面控制,(2)BC边坡根据剖面图4-4’、5-5’可知,该段边坡左侧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土界面与坡向反向,右侧为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坡向197°,土质边坡(含岩土混合边坡上部的土质边坡)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边坡最大高度7m,由于岩土界面较缓,直立开挖后,边坡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主要为土体内部发生剪切破坏,建议采用1:1的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后期结合水池侧墙进行支挡。下部岩质边坡最大高度6.1m,为砂岩,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2°。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边坡倾向与层面及J1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与J2裂隙面反向,(3)CD边坡根据剖面图1-1’~3-3’,本段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坡向287°,土体类型为素填土,粉质黏土,边坡最大高度7m,由于下部岩土界面与坡向反向,直立开挖后,边坡主要为土体内部发生剪切破坏,建议采用1:1.5的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后期结合水池侧墙进行支挡。(4)AD边坡根据剖面图4-4’、5-5’所示,该段边坡左段为岩质边坡,右段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坡向17°,上部土质边坡,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边坡最大高度7.1m,岩土界面较缓(5°),直立开挖后,边坡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主要沿土体内部发生剪切破坏,建议采用1:1.5的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后期结合水池侧墙进行支挡。下部岩质边坡最大高度7.2m,为砂岩,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2°。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边坡倾向与层面及J1裂隙面均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J2裂隙面控制,5.5地基评价5.5.1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一般呈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粉质粘土可以作为拟建水池的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厚薄不匀,岩体破碎,地基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砂岩,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地基均匀性较好。5.5.2地基稳定性评价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震液化及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下,可控制沉降变形,保证拟建物稳定性。综上,场地地基稳定。5.5.3地基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建议根据设计方案,场地地基主要由粉质黏土、强风化及中风化砂岩组成。一般呈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粉质粘土可以作为拟建水池的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大,有一定承载能力,无整体稳定性问题,可作为地基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其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变形特性较小,基岩整体均匀性较好,分布均匀广泛连续,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由于拟建水池荷载较小,建议采用粉质黏土、强风化及中风化砂岩,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浅基础。5.6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相邻场地试验成果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分析:按Ⅱ类环境,填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5.7地表水、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评价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水渠侧向补给,素填土为较好的含水层,根据钻探揭示,在钻孔XK4、XK6中存在稳定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分别为216.95m、261.53m,高于拟建水池底板设计高程,施工时应做好防排水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建议按照216.95m的水位考虑抗浮设防。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边坡稳定性问题拟建工程施工将会形成最大高约7.2m的人工边坡,AB段土质边坡,基坑边坡易失稳、垮塌,危及人员安全。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裂隙面及岩体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易发生掉块等失稳现象,施工时注意清楚表面松动块体,加强支护措施,后期结合侧墙进行支挡。(2)地下水问题场地内存在地下水,且水位高于设计底板高程,开挖时地下水易流入基坑中,影响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时应做好防排水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考虑抗浮设防。7结论、建议及施工注意事项=1\*GB2⑴拟建场地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岩、土体层序正常,现状总体稳定,适宜2#应急安全事故池的建设。=2\*GB2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⑶拟建场地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总体较简单。填方区有地下水存在。⑷场地土、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和钢结构均为微腐蚀性。⑸由于拟建水池荷载较小,建议采用粉质黏土、强风化及中风化砂岩,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浅基础。⑹拟建工程施工将会形成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防汛应急处置方案
- 织袜机工作原理及维修分析
- 2025年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9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初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沈阳工程学院《英语阅读(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三第四次模拟综合试卷含解析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食品安全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政策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声乐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4式太极拳教案(1~4课)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张)课件
- 客房控制系统——RCU系统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挖掘机构设计
- 川崎病诊治指南最新ppt课件
- (会议纪要(2011)第29期)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议纪要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 SBS改性沥青供货方案
- 古罗马艺术(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